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流能量图angio(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乳腺癌腋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术前观察74例乳腺癌的血流信号及血流能量图特征;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巢内MVD值,比较PDI与MVD两种方法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43个有腋淋巴结转移(LN+)组肿块以Ⅱ、Ⅲ级血流为主,血流主要分布在肿块周边多呈"爪"分布,血流信号较无腋淋巴结转移(LN-)组31个肿块明显丰富(P<0.05)。LN+组MVD值>LN-组(P<0.05)。癌巢内MVD值随Adler血流分级的增高和肿块体积的增大而测值增高(P<0.05),且随组织学级别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结论:乳腺癌的PDI及MVD值与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二者结合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分布,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之间的关系,评价MVD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4例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生成情况,并随访预后情况。结果:肿瘤越大,肿瘤分级越高,其MVD越高(P〈0.05)。有腋淋巴结转移的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复发患者的MVD明显高于无复发者(P〈0.01)。VEGF C-erbB-2阳性组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未发现MVD与P53、ER有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的生成程度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微血管密度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Fas/FasL系统和IL-10在乳腺癌及乳腺增生症中的表达状况,并探讨三者与乳腺癌的发生、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5例乳腺癌和20例良性增生症石蜡包埋切片中的Fas/FasL和IL-10进行检测。结果:Fas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为41.54%,在乳腺增生症组为90.00%(P〈0.05);在乳腺癌中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为25.71%,无腋淋巴结转移组为60.00%(P〈0.05)。FasL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为75.38%,乳腺增生症组为15.00%(P〈0.05)。IL-10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为58.46%,乳腺增生症组为10.00%(P〈0.05)。在乳腺癌中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为71.43%,无腋淋巴结转移组为43.33%(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Fas与FasL的表达呈负相关,Fas与IL-10的表达无明显相关,FasL与IL-10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as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症,FasL和IL-10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Fas和IL-10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乳腺癌组织中FasL和IL-10的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9例乳腺癌标本、68例癌旁组织及4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Ang-2、Tie-2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分析它们与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ng-2、Tie-2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P〈0.05),在Ⅲ期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5),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Ang-2、Tie-2的表达与MVD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ng-2和Tie-2在乳腺癌血管生成和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VEGFR-3染色标记89例原发性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管生成,但以肿瘤间质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为主,癌巢中未见明显的成形淋巴管。肿瘤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临床分期越晚,肿瘤淋巴管密度越高(P〈0.05);腋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结论:乳腺癌淋巴管密度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管生成主要发生在肿瘤间质组织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癌肿及其腋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探讨癌肿及腋淋巴结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检出的145例乳腺癌患者及其278枚腋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的方法,分别检验乳腺癌癌肿内血流特征及癌肿最大直径、腋淋巴结血流特征、径线比及最大皮质厚度与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依据单因素分析,乳腺癌癌肿血流≥Ⅱ级者、癌肿直径较长者,对应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分布、径线比较小、皮质厚度较厚的腋淋巴结,其病理学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依据多因素分析,乳腺癌癌肿直径、淋巴结径线比和皮质最大厚度与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经ROC曲线分析,腋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是判定腋淋巴结转移的较佳指标。结论:依据乳腺癌癌肿及腋淋巴结超声影像学特征评价腋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癌肿及其腋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癌肿及腋淋巴结超声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检出的145例乳腺癌患者及其278枚腋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的方法,分别检测乳腺癌癌肿内血流特征及癌肿最大直径、腋淋巴结血流特征、径线比及最大皮质厚度与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癌肿血流≥Ⅱ级者、癌肿直径较长者,对应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值均〈O.05);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分布、径线比较小、皮质厚度较厚的腋淋巴结,其病理学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癌肿直径、淋巴结径线比和皮质最大厚度与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经ROC曲线分析,腋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是判定腋淋巴结转移的较佳指标。[结论]依据乳腺癌癌肿及腋淋巴结超声影像学特征评价腋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术前宫颈癌血管生成活性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检测22例宫颈癌组织血流信号定量测定阻力指数(RI),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血管内皮标志物F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检测宫颈癌术前活检组织和术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两者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盆腔淋巴结转移组LN( )组CDFI检测RI值明显低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组L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LN( )组MVD较L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术前活检组织MVD与术后肿瘤内MV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反映血管生成活性的RI值与MVD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负相关)(r=-0.78,P<0.01).结论:宫颈癌血管生成活性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血管生成活跃者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CDFI对宫颈癌活体肿瘤内血流检测和术前宫颈活检组织内MVD相结合,为临床判断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彻底清扫淋巴结提供一较为简便和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100A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乳腺癌组织和16例乳腺良性病变中S100A4蛋白的表达。结果:S100A4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55.45%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织(P〈0.05),S100A4在腋淋巴结阳性组和复发/远处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腋淋巴结阴性组和无复发、转移组(P〈0.05);生存期≥5年组S100A4阳性率明显低于生存期〈5年组(P〈0.05);与生存期呈负相关。S100A4蛋白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块大小、病理学分类、临床分期、ER、PR表达状态及月经状况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S100A4蛋白表达增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预测转移趋势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并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147和MMP-9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0例乳腺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CD147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抗体标记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l47的阳性表达率为60%(30/50);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66%(33/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CD14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O.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CD147、MMP-9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0,P〈0.01)。CD147、MMP-9阳性的乳腺癌组织MVD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D147、MMP-9的高表达,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CD147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的表达上调,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Ang-2,EGFR和C-erbB-2基因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腺瘤36例,乳腺癌8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2,EGFR和C-erbB-2阳性率。结果:在乳腺癌中Ang-2,EGFR和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63.95%(55/86),56.98%(49/86)和70.93%(61/86),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瘤(P〈0.001)。在浸润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三种基因蛋白阳性率高于非浸润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1)。EGFR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是高度正相关(r=0.73);Ang-2和C-erbB-2,EGFR低度正相关。结论:Ang-2,EGFR和C-erbB-2在乳腺癌发生中有协同作用,是预后不良的指标。检测它们对临床制定化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EGFR和C—erbB-2基因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乳腺癌86例,乳腺腺瘤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FR/HER。和C—erbB-2/HER:阳性率,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EGFR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高度正相关(r=0、73)。它们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瘤(P〈0.001)。在乳腺癌中EGFR和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56.98%(49/86)和70.93%(61/86),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浸润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高于非浸润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1)。结论:EGFR和C—erbB-2在乳腺癌发生中有协同作用,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OX-2和MMP-9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COX-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76.9%(40/52),MMP-9阳性表达率为82.7%(43/52),COX-2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MMP-9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8,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高表达,且两者具相关性。COX-2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如殳达匕调,增加孚嘣塘细胞的侵袭力,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5.
Pokemon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okemon 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5例乳腺癌、20例癌旁乳腺组织、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okemon mRNA的表达,并对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Pokemon mRNA主要表达于乳腺癌细胞质。乳腺癌组织中Pokemon mRNA表达率为71.11%(32/45),显著高于癌旁乳腺组织30.00%(6/20)和正常乳腺组织20.00%(4/20),P〈0.0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Pokemon mRNA表达率(90.00%)显著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56.00%),P〈0.05。组织学分级Ⅲ级组织Pokemon mRNA表达率(100.00%)显著高于Ⅰ级组织(53.33%),P〈0.05。结论 Pokemon mRNA过度表达可能在乳腺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且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其组织学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性染料亚甲蓝检测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亚甲蓝对4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并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根据病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SLN检出率为95.8%,SLN对ALN状况预测的敏感度为90.3%,准确率为95.7%,假阴性为6.5%,假阳性为0。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早期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为SLN阴性的患者“保腋窝”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髓样癌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9例乳腺髓样癌临床资料。结果:19例中腋淋巴结阳性率21.1%(4/19),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受体阳性率(ER+)、孕激素受体阳性率(PR+)和HER-2的表达率分别为26.3%、21.1%和31.6%。全组进行手术和辅助化疗,其中9例服用三苯氧胺,2例腋窝淋巴结阳性〉3者行局部放疗。Ⅱa期13例,Ⅱb期3例,Ⅰ期、Ⅲa期和Ⅲc期各1例。随访2-5.5年,除1例Ⅲc期患者在手术后3年发生肺和肝转移而死亡,1例Ⅲa期患者手术后3年发生骨转移外,其余患者术后定期复查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乳腺髓样癌属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手术加辅助性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手段。而腋窝淋巴结阳性〉3者有远处转移的可能,治疗上应更积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和肿瘤血管形成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血清学指标检测56例HCC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采用快速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癌中VEGF、COX-2的蛋白表达,抗CD105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CD105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BV感染组中VEGF、COX-2蛋白以及MVD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HBV感染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和COX-2表达呈正相关(r=0.429,P〈0.05)。结论:HBV可能通过上调VEGF、COX-2等血管形成因子上调表达,共同促进了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促进H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