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4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18.76%(119/634),年龄、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生长形态、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病理类型、病灶大小、术前放化疗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年龄≤35岁,临床分期晚,肿瘤浸润≥1/2,溃疡型肿瘤,病理分化差均为宫颈癌淋巴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5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的相关因素。结果 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形态、年龄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 ,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意义。结论 临床分期晚、病理分级差、肌层浸润 >1/ 3、肿瘤直径≥ 3cm、内生型肿瘤、年龄≤ 40岁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奶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的相关因素,结果: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形态、年龄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意义,结论:临床分期晚、病理分级差、肌龄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移无相关意义,结论:临床分期晚、病理分级差、肌层浸润>1/3、肿瘤直径≥3cm、内生型肿瘤、年龄≤40岁为淋巴结转移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根治术后156例Ⅰ、Ⅱ期宫颈癌患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形态,年龄与淋显相关,病理类型及宫体转移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临床分期晚,病理分级差,肌层浸润≥1/2,肿瘤直径≥4cm,内生型肿瘤,年龄≤35为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根治术后 15 6例Ⅰ、Ⅱ期宫颈癌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分期 ,病理分级 ,浸润深度 ,肿瘤大小及形态 ,年龄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病理类型及宫体转移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临床分期晚 ,病理分级差 ,肌层浸润≥ 1 2 ,肿瘤直径≥ 4cm ,内生型肿瘤 ,年龄≤ 3 5岁为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同期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3.35%(32/13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全部淋巴结转移的59.37%。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鳞癌与非鳞癌)、病理分化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3个者预后差,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同期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3.35%(32/13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全部淋巴结转移的59.37%。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鳞癌与非鳞癌)、病理分化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肌层浸润≥l/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3个者预后差,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与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同期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3.35%(32/13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全部淋巴结转移的59.37%。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鳞癌与非鳞癌)、病理分化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33个者预后差,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166例子宫颈癌患者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发病年龄与其病理组织学类型、局部肿瘤大小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行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子宫颈癌患者16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年龄35岁为界分为A、B两组,A组年龄≤35岁,B组年龄>35岁,对比分析两组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结果 A组腺癌、肿瘤直径≥4 cm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局部肿瘤大小、间质浸润深度相比较,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年轻子宫颈癌患者腺癌及肿瘤直径≥4 cm的发生率高,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局部肿瘤大小、间质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探究影响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3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情况、肿瘤宫旁浸润情况及患者术前化疗情况等资料.采用Logistic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300例宫颈癌患者,3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占11.7%.临床分期为Ⅱ期的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Ⅰ期的3.283倍;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4 cm的2.332倍;浸润深度≥1/2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1/2的1.823倍;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1.739倍;宫旁浸润阳性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1.672倍.结论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脉管癌栓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381例淋巴转移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8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A期淋巴结转移率为2%,IB期为11.9%,IIA期为16%,IIB期为18.5%。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理分级,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术前化疗有关(P<0.05),与术前放疗、临床分期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病理分级,组织类型,肿瘤体积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原发部位、T分期、N分期、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侧数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喉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和喉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3.53%。 Logistic回归分析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侧数,结果显示,病理分级(P=0.001)、T分期(P=0.021)、临床分期(P=0.007)是喉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淋巴结转移(P=0.001)与T分期(P=0.003)是喉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N分期和病理分级对于喉癌患者死亡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病理分级、T分期、临床分期有关,喉癌患者的死亡因素与淋巴结转移和T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行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分析患者术后临床特征,以及影响患者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患者行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分别为21.2%和23.9%,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仅为7例;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肿瘤中低分化、深度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及脉管浸润,而影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有肿瘤低分化、非子宫内膜样癌、深度肌层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浸润;71例患者随访1年生存率为87.32%,且发生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8例口腔鳞癌未探及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因素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依据临床触诊及影像学结果将淋巴结分为三组,并对比各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性。结果:cN0期口腔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与年龄、原发灶的大小、病理分化及生长方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牙龈癌及颊黏膜癌原发肿瘤越大发生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几率越高。临床影像学未探及肿大淋巴结组其淋巴结阳性率与原发肿瘤大小及肿瘤生长方式密切相关(P<0.05),影像学肿大淋巴结小于1 cm组其颈部淋巴结阳性率与原发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的隐匿性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明确隐匿性转移的危险因素,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宫颈癌临床分期(FIGO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性,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181例早期宫颈癌(FIGO分期ⅠA~Ⅱ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FIGO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ⅠA、ⅠB、ⅡA、ⅡB各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57.9%、73.6%、52.1%和39.5%,临床分期总的符合率为59.1% (107/181)。ⅠA、ⅠB、ⅡA、ⅡB各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5%、13.1%、27.1%和50.0%。单因素分析显示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FIGO分期、肿瘤直径、新辅助化疗、肌层浸润深度、脉管内瘤栓及宫旁组织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CA、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脉管内瘤栓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辅助化疗可减少淋巴结的转移(P<0.05)。结论 随着FIGO分期的升高,两种分期的符合率呈下降趋势,淋巴结转移率升高。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可为制定其合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Feng SY  Zhang YN  Liu JG 《癌症》2005,24(10):1261-1266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但综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与预后分析的报道鲜见。本文综合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布规律及预后因素,探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估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对205例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行广泛全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4%(50/205)。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有治疗前血清SCC-Ag水平、临床分期、宫颈管及宫颈阴道部浸润深度、宫旁韧带侵犯;SCC-Ag超过4μg/L时,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加4.2倍(P<0.001,OR=4.212)。多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和宫颈管肌层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最主要的高危因素。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结果显示,转移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闭孔及闭孔窝区(48.0%);60.0%转移病例存在多组淋巴结转移,并出现跳跃式转移现象。淋巴结转移与宫颈深肌层侵犯、宫旁浸润之间关系密切,72.0%的淋巴结转移者同时存宫颈深肌层浸润,90.9%的宫旁韧带浸润者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补充放疗者的5年生存率较未作放疗者高(89.1%vs45.5%,P=0.012)。结论:治疗前血清SCC-Ag>4μg/L、宫颈阴道部深肌层浸润、宫旁韧带受侵,特别是临床分期晚、宫颈管深肌层浸润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提高。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高的病例,应行标准的宫颈癌根治术,以保证系统的淋巴结清扫及足够的宫旁切除范围。对病理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补充放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影响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红兵 《肿瘤防治研究》2002,29(4):315-315,323
 目的 了解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116例宫颈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6 .6 7% ,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率为 34.6 1% ,放疗未控及复发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35 .2 9%。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体积及生长方式有直接关系。结论 宫颈癌病人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体积、生长方式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因素 ,术前应充分考虑这些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宫颈受累及肌层浸润、脉管浸润等有关(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为非内膜样癌、肌层浸润及脉管浸润程度深、病理分期程度低及宫颈受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季瑞  陆云燕 《现代肿瘤医学》2019,(19):3491-349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与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析临床病理资料,探讨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1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9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7例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非内膜样腺癌、FIGO Ⅲ 期、脉管浸润、治疗前CA125高于正常水平的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GO Ⅲ 期、脉管浸润、肿瘤直径>2 cm、治疗前CA125水平高于正常及盆腔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FIGO分期、病理类型、脉管浸润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非子宫内膜样腺癌、FIGO分期、脉管浸润、治疗前CA125高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FIGO分期、脉管浸润、肿瘤直径、治疗前CA125水平、盆腔淋巴结与子宫内膜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