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拟原核表达淋病奈瑟菌NGO2105蛋白的Passenger结构域并制备多克隆抗血清,初步分析其保守性及亚细胞定位。方法 PCR扩增Passenger结构域编码基因并克隆入pCold TF原核表达质粒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il DH5α,通过PCR和测序鉴定后,再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纯化目的蛋白后免疫BALB/c小鼠以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NGO2105蛋白在临床分离菌株中的保守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淋病奈瑟菌中NGO2105蛋白Passenger结构域细胞定位。结果成功表达出可溶形式的NGO2105蛋白Passenger结构域,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可获得效价达到5.12×10~5的多克隆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显示Passenger抗血清能与不同临床分离菌株中的NGO2105蛋白特异性反应,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显示Passenger结构域定位于淋病奈瑟菌菌体表面。结论成功获得可溶形式表达的Passenger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NGO2105蛋白在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中有较好的保守性。亚细胞定位分析提示NGO2105蛋白为一种膜蛋白,其Passenger结构域定位于菌体表面,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淋病奈瑟菌NGO2105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年中国淋病流行趋势和特征, 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全国淋病报告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全国淋病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的7.36/10万增长至2017年的10.06/10万, 2019年下降至8.45/10万, 总体年均增长3.51%。各年男性报告发病率约为女性的5倍。5年间15~19岁、20~24岁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 年均增幅分别为33.67%、22.77%, 其余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总体下降或基本持平。2015—2018年高发年龄段为25~29岁、30~34岁, 2019年变为20~24岁、15~19岁。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 以农民与民工最多(29.81%~33.36%), 学生年均增幅最大(31.09%)。高发省份(发病率>12/10万)为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 低发省份(发病率<3/10万)为河北、天津和西藏等。结论近5年中国淋病报告发病率总体轻度上升, 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高发年龄有年轻化倾向, 农民与民工为重要受影响人群, 高发地区为东南沿海省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6—2020年中国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进一步消除麻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麻风病疫情监测年度报表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 全国共累计报告新发麻风病患者2 697例, 其中儿童46例(1.71%)、女性894例(33.15%)、流动人口374例(13.87%)、多菌型2 443例(90.58%)和2级畸残患者546例(20.24%);发现复发患者203例。到2020年底, 全国登记现症麻风病患者1 893例, 较2010年(6 032例)减少68.62%;36(1.2%)个县(市)患病率大于1/10万, 新发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患者72例(17.73%)。结论 2016—2020年我国麻风病报告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稳步下降, 麻风病继续保持整体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其对cSCC细胞系A431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病理确诊为cS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22份, 皮肤科手术中废弃的正常皮肤组织20份作为对照,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S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GLUT3的表达。将A431细胞分为GLUT3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 分别转染携带SLC2A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和慢病毒空载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LUT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 动态细胞成像分析系统Incucyte S3实时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分别用葡萄糖及乳酸试剂盒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48 h葡萄糖消耗量及乳酸产生量。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SCC组织中GLUT3的表达[免疫组化评分:(9.39 ± 2.56)分]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2.30 ± 2.60)分], t = 8.91, P<0.05。与A431细胞阴性对照组相比, GLUT3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大疱病(AIBD)创面感染患者多重耐药细菌(MDRO)的现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AIBD创面感染住院患者。描述性分析患者的基本特征及MDRO的病原学特点, 通过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IBD患者感染MDRO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感染MDRO组和普通细菌组间的差异。结果纳入AIBD创面感染患者271例, 男159例(58.7%), 女112例(41.3%), > 60岁142例(52.4%), AIBD诊断多为寻常型天疱疮(131例, 48.3%)和大疱性类天疱疮(99例, 36.5%)。所有患者细菌培养均阳性, MDRO感染74例(27.3%);共检出108株MDRO, 葡萄球菌属(82株, 75.9%)和肠杆菌属(15株, 13.9%)的检出率较高。感染MDRO组和普通细菌组间在住院时长、累及体表面积、是否自行增减药量、是否外用抗生素药膏、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激素时间、激素最大量、入院首次白蛋白值的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蛋白质泛素/类泛素化修饰平衡角度探讨白藜芦醇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新生血管形成的内在机制。方法以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培养基中加入50 μmol/L和10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对数生长期A431细胞作为实验组, 以不加白藜芦醇培养基处理为对照组。按照上述实验分组, 培养48 h采用3-(4, 5-二甲基噻唑-2)-2, 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血管模拟形成实验检测白藜芦醇处理12 h对A431细胞血管拟态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白藜芦醇处理48 h各组细胞泛素(ubiquitin)、小泛素相关修饰蛋白1(SUMO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相对表达水平。将24只8周龄BALB/c雄性去胸腺小鼠随机均分3组, 于腹股沟皮下接种A431细胞, 治疗组予1 mg/kg或2 mg/kg白藜芦醇腹腔注射给药, 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NaCl溶液, 每3天注射1次, 第21天处死小鼠, 解剖肿瘤称重;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CD31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