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3~6岁)眼球生物学参数特性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3~6岁学龄前儿童387例(774眼)。睫状肌麻痹散瞳后验光记录等效球镜度(SE)。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角膜曲率(K),计算轴率比(AL/CR)。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岁儿童屈光状态越向近视化发展,相对CCT越薄,ACD更深,K增高,AL增长,AL/CR增高。AL、AL/CR与SE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AL/CR可以解释75.4%的SE的方差。年龄与AL/CR、AL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而与K无显著相关性。AL/CR诊断近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比单用AL的诊断近视效率更高。结论 眼轴和轴率比是反映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年龄是影响其两者的显著性因素,且与眼轴的关系更密切,年龄越大,眼轴越长。轴率比可更好的预测正视化进展和预估近视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轴长度(AL)与角膜曲率半径(CR)及其比值(AL/CR)对儿童青少年屈光状态的影响,评估AL/CR比值对青少年儿童近视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12/2018-12在我院首诊的3~16岁疑似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816例1 632眼,检测AL和CR,并行双眼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记录等效球镜度数(SE)。

结果:本研究纳入受检者816例,检出屈光不正者773例(94.7%),其中近视患者以7~14岁者居多(88.6%)。不同屈光度组受检者右眼AL和AL/CR比值均有差异(P<0.001)。近视和中度远视受检者的SE与AL和AL/CR比值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年龄越大的受检者其SE与AL和AL/CR比值的相关性越强。以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为金标准,AL/CR比值诊断近视的灵敏度为0.880,特异度为0.916,准确度为89.2%,Kappa系数为0.76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

结论:中度远视、近视、年龄越大的儿童青少年SE与AL、AL/CR比值的相关性更强,其中AL/CR比值对近视的定性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刘鹏飞  肖林  陆志敏  王风磊  金恩忠 《眼科》2012,21(5):327-330
目的 比较几种常用小学生近视筛查方法(裸眼远视力、小瞳孔电脑验光、轴率比、散瞳验光)评估近视的准确性,提出适合于群体近视筛查的视觉指标。设计 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以河北省肃宁县学区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散瞳验光知情同意书》,签字同意并排除眼病后共计232例学生,年龄6~12岁,男性123例,女性109例。方法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裸眼远视力(UCDVA),低于1.0为视力不良;采用电脑验光仪(日产RM-8000)进行小瞳孔验光,≤-0.50 D为近视阳性界值;相干光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眼轴及角膜曲率,计算轴率比(眼轴/平均角膜曲率半径,AL/CR),>3为可疑近视。采用1%盐酸环喷脱酯点眼行睫状肌麻痹,瞳孔充分散大后行电脑验光,以等效球镜≤-0.50 D为近视诊断标准,并与散瞳验光结果比较,分析各方法在群体近视筛查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评估其诊断近视的准确性。主要指标 UCDVA、小瞳孔下屈光度、AL/CR与散瞳后屈光度相比对诊断近视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结果  裸眼远视力筛查近视的灵敏度为86.8%,特异度为59.3%,Youden指数为0.46;小瞳孔验光筛查近视的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66.6%,Youden指数为0.61。 轴率比筛查近视的灵敏度为90.6%,特异度为81.3%,Youden指数为0.72。结论 在散瞳验光难以实施的大规模小学生近视筛查中,轴率比是一个相对客观、准确的评估指标。(眼科, 2012, 21: 327-330)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眼轴与平均角膜曲率半径比值(简称轴率比)诊断青少年儿童近视的准确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根据纳入标准,连续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眼科门诊首诊的3~17岁屈光不正青少年儿童共1 011例。检查记录患儿双眼裸眼视力、眼轴、平均角膜曲率半径等,计算轴率比(AL/CR)。双眼睫状肌麻痹后视网膜检影及主觉验光,记录主觉验光的等效球镜度(SE)。以SE≤-0.50 D为近视诊断标准,AL/CR>3为可疑近视。数据行正态性检验、秩相关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等处理。结果AL/CR和SE均非正态分布,AL/CR为3.05(2.27,3.54),SE为-1.25 D(-11.38 D,+11.63 D),AL/CR与SE呈负相关(r=-0.563,P<0.01),与诊断近视的金标准睫状肌麻痹下主觉验光相比,AL/CR诊断近视的灵敏度为0.896,特异度为0.918,准确度为90.3%,Kappa系数为0.790,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P<0.01)。结论轴率比>3对近视的定性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轴(AL)与平均角膜曲率半径(CR)比值(AL/CR值,简称轴率比)评估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准确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01/10在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4-16岁儿童青少年340例680眼,对所有患者进行睫状体麻痹后验光获得等效球镜度数(SE),检查记录患者AL、平均CR,并计算AL/CR值。结果:所有患者接受睫状体麻痹后验光检查,共检出近视(SE≤-0.50 D)609眼(89.6%),远视(SE≥+0.50 D)58眼(8.5%),正视(-0.50 D&#x003C;SE&#x003C;+0.50 D)13眼(1.9%),不同屈光状态患者组间SE、AL、AL/CR值比较均有差异(P&#x003C;0.01),CR无差异(P&#x003E;0.05)。所有受检者屈光参数:SE +8.75--8.75(平均-2.25±2.38)D; AL 19.91-27.54(平均24.41±1.22)mm; CR 7.17-8.71(平均7.83±0.27); AL/CR值2.50-3.50(平均3.12±0.14),相关性分析显示SE与AL/CR、AL有较强的负相关(r=-0.891,P&#x003C;0.01; r=-0.758,P&#x003C;0.01),SE与CR无明显相关性(r=0.067,P&#x003E;0.05),AL与CR呈正相关关系(r=0.483,P&#x003C;0.01)。SE与AL/CR、AL的线性关系分别为SE=45.026-15.162×AL/CR,R2=0.794,SE=33.741-1.474×AL,R2=0.574。以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为金标准,AL/CR值诊断近视的灵敏度为0.962,特异度为0.839,误诊率为0.169,漏诊率为0.038,准确度为94.85%,Kappa系数为0.742,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结论:AL/CR值对近视的定性诊断价值较高,对近视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用于指导近视防控等相关眼科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研究近视儿童口服递法明片后6mo内近视进展情况.方法:收集2012-06/2015-01来我院就诊的3~13岁年龄段的近视患者36例69眼,其中男16例30眼,女20例39眼,双眼经阿托品散瞳验光后根据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三组,其中高度近视组(>-6.00D)30眼,中度近视组(-3.00~-6.00D)24眼,轻度近视组(<-3.00D)15眼;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其中学龄前组(<6岁)21眼,青少年组(≥6岁)48眼.均口服递法明片,使用前及使用后6mo自身对比分析等效球镜度数、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并计算眼轴(axial length,AL)和平均角膜曲率半径(curvatures radius of cornea,CR)的比值(AL/CR).结果:服用递法明片后6to内,轻度和中度近视儿童患者的等效球镜度数、眼轴和AL/CR均较服药前有增加,但只有中度近视儿童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儿童患者等效球镜度数、眼轴较服药前有增加,AL/CR无明显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和青少年组等效球镜度数、眼轴和AL/CR均较服药前增加,但只有学龄前组眼轴和A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口服递法明对于儿童的轻度和重度近视的进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对于儿童的中度近视控制作用不明显;同时短期口服对青少年近视进展控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学龄前儿童近视进展控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邯郸市主城区1~6年级学生眼屈光状态及生物学参数,探讨晶状体屈光力和轴径比等对屈光状态的影响,并评估其对屈光发育的监测作用。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抽取邯郸市主城区10所小学2508名小学生,通过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和电脑验光仪获得眼轴(Axis length,AL)、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和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并计算晶状体屈光力(Lens refractive power,LP)、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AL/CR)。按年级分为6组,并按屈光状态分为近视组、正视组和远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屈光组之间各参数的关系及各生物学参数对屈光状态的影响。结果 1~6年级组SE (F=48.642,P<0.05)及LP (F=287,P<0.05)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AL/CR (F=64.523,P<0.05)、AL (F=62.468,P<0.05)、ACD (F=3.876,P<0.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眼球生物学参数及屈光状态.方法 对76例(76眼)除外其他器质性病变的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2~8岁)进行前瞻性研究,健眼(76眼)作为对照组.检测内容包括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以及1%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后的屈光度.比较患眼组与健眼组AL、角膜曲率半径(CR)、AL/CR、球镜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BMI)等人体测量参数对青少年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等眼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河南安阳市某中学初一年级的两个班学生共101人(12.9±0.6岁)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近距离用眼情况、近视家族史及父母月经济收入等,并对其进行眼生物学测量、散瞳电脑验光及检影验光,测定身高、体重和腰围等.计算BMI及眼轴长度(AL)与角膜曲率半径(CR)之比(AL/CR).对参数间的关联性进行双变量直线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入选初一学生总的近视比例为73.3%,男生为63.6%,女生为80.2%,轻、中和高度近视的比例分别为35.5% 、33.7%和4.1%.在校正年龄、性别、近距离用眼时间、近视家族史及父母月经济收入后,体重越重的学生眼轴越长(r=0.269,P<0.05),近视度数越高(r=-0.313,P<0.05);BMI越大的学生近视度数越高(r=-0.313,P<0.05);身高、腰围与眼生物学参数及屈光度均没有关联性.结论 青少年的体重及BMI与眼轴长度及屈光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王莉  杨扬  刘文兰  闫瑾  李鹏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2040-2042
目的: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眼球的部分屈光要素(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检查,了解其对大学生近视的影响。
  方法:对在校456例912眼近视学生采用睫状肌麻痹验光和检影验光测得静态屈光度且测定患者的角膜曲率及测定眼轴长度并进行分析。
  结果:近视学生456例912眼中,屈光度在-3.00 DS以下者有524眼(57.5%),-3.25~-6.00 DS 有265眼(29.1%),-6.25DS以上有123眼(13.5%);高度近视与中低度近视眼轴长度平均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两个年龄组的不同屈光度组中,角膜垂直径线和水平径线屈折力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大学生近视以低度近视为最多,占57.5%,女生近视多于男生,可能与女生青春发育期较男生早有关。中、低度组的学生近视并不是由于眼轴延长所致,可能是各屈光要素的曲率及匹配失调不平衡所致;在高度近视组中,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眼轴增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眼球生物参数变化与近视发展特点。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 6~7岁学龄儿童167例(167眼)。方法 167例儿童3年2次(2011年、2014年)行眼球生物参数与屈光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取右眼数据),分为非近视组(2011年与2014年检查均未确定为近视),新增近视组(2011年检查未近视,2014年检查确定近视),近视组(2011年与2014年检查均确定为近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参数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主要指标 等效球镜(SE)、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半径(CR)、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轴率比(AL/CR)等。结果  非近视组105眼2011到2014年SE、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1.75,P=0.36、0.084),AL、CCT、ACD、LT、AL/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4、-2.28、-13.94、9.81、-8.18,P=0.000、0.025、0.000、0.000、0.000)。新增近视组45眼2011到2014年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099),SE、AL、CCT、ACD、LT、AL/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9、-15.54、3.37、-15.30、11.16、-61.90,P=0.000、0.000、0.002、0.000、0.000)。近视组17眼2011到2014年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733),SE、AL、CCT、ACD、LT、AL/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10.70、-2.43、-3.746、4.439、-7.95,P=0.01、0.000、0.027、0.002、0.000、0.000)。3组间2011年SE、AL、ACD、LT、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14、8.89、9.29、4.47、11.76,P=0.000、0.000、0.000、0.013、0.000),非近视组与新增近视组两两比较LT有显著差异;2014年SE、AL、ACD、LT、AL/C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4.85、24.77、11.17、6.63、41.08,P=0.000、0.000、0.000、0.002、0.000)。结论  三年随访观察显示,此年龄段儿童眼球生物参数变化显示SE降低、AL增长、CCT变厚、ACD加深、LT变薄、AL/CR增大等特点,而CR无明显变化。LT可能是近视发生的预警信号之一。(眼科,2016, 25: 106-109)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眼轴、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屈光力与儿童屈光不正的关系。

方法: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获得44例88眼的屈光不正度数、眼轴、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等参数,经计算得到晶状体度数。按屈光不正度数分为远视组、正视组、近视组,直线相关与回归比较年龄和屈光不正与各屈光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受试者44例88眼,平均年龄9.04±2.39岁,等效球镜(SE)-3.50~+8.75D; 远视组眼轴比近视正视组短(P<0.05),远视组晶状体屈光力明显低于近视正视组(P<0.05),三组间角膜屈光力和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别。本研究发现年龄与等效球镜(SE)之间成负相关; 眼轴与年龄成正相关; 年龄与晶状体屈光力成正相关; SE与眼轴成负相关; SE与晶状体屈光力有负相关关系。

结论:儿童随年龄增长,SE向近视发展,眼轴变长,晶状体屈光力增强; SE越偏远视,眼轴越短、晶状体屈光力越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IOL-Master测量大学生近视眼的眼轴长度(AL),水平、垂直角膜屈光力(K1,K2),前房深度(ACD)及角膜直径,探讨大学生近视眼各屈光成分值与屈光度的关系以及大学生近视眼的主要成因。方法:大学生近视患者1059例2118眼,经电脑验光按等效屈光度分为三组:A组低度近视<-3.00D(738眼),B组中度近视-3.00~-6.00D(989眼),C组高度近视>-6.00D(391眼)。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Zeiss,IOL-Master)测量其AL,K1,K2,ACD及角膜直径,计算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的比值AL/CR,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结果: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增加,眼轴长度明显增加,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且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K1在A组与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K2在各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但K1和K2仅与中度近视的屈光度存在相关性(P<0.05);各组AL与K1、K2呈负相关,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CD在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度近视的屈光度与ACD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角膜直径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屈光度无相关性(P>0.05);AL/CR比值3.183±0.132,近视屈光度与AL/CR比值呈负相关(r=-0.761,P=0.000)。结论:轴性近视是大学生近视的主要类型。大学生中度近视是眼轴与角膜屈光力共同作用所致;ACD对大学生近视屈光度影响较小;角膜直径对大学生近视屈光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5~12岁学龄儿童屈光状态分布的流行病学现状,分析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水平、垂直角膜曲率(K1,K2)、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及角膜直径(corneal diameter,W-W值)各屈光参数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Zeiss)获得学龄儿童813人1626眼的AL,K1,K2,ACD,W-W值,年龄:5~12(平均8.46±2.30)岁,经电脑验光(Topcon)后所有眼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E)被分为高度近视、中度近视、低度近视、正视及远视5组,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屈光度组之间各生物学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1)5~12岁不同年龄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屈光状态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近视比率随着年龄不断上升;(2)不同年龄组之间:AL和ACD随着年龄不断增大,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度组之间:AL在高度、中度及低度近视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在低度与中度近视组及低度与高度近视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K1,K2,W-W值在低度与高度近视组及中度与高度近视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3)屈光度与AL呈负相关(r=-0.764,P<0.01),屈光度与ACD呈负相关(r=-0.498,P<0.01),屈光度与K1,K2及AL相关性较小。结论:兰州市城关区5~12岁学龄儿童屈光发育中,AL的增加对屈光度的改变有着最主要的作用,轴性近视在5~12岁学龄儿童群体占主要的成分,同时,K1,K2,ACD,WW值对屈光度的改变也有影响。7~8岁可以认为是学龄儿童从正视化向近视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小学生屈光状态,分析视力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2011年下学期全体在校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总计465名,参与调查460名(调查率98.9%),其中数据资料齐全的有445名。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以下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年龄(age)、身高(height,H)、体重(weight,W)、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球镜屈光度(diopter of spherical,S)、柱镜屈光度(diopter of cylinder,C)、等值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及角膜曲率(corneal curvature,K),并分析整体屈光状态及各相关因素对视力的影响。裸眼视力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采用小数准确记录,再转化为LogMar视力进行统计。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9.49±1.47岁,平均SE为-0.85±1.82D,平均UCVA为+0.09±0.28,近视眼率为40.9%,散光眼率达58.9%。随着年龄的增加,近视眼率逐步增加,近视屈光度也明显加深(P=0.000)。随年龄增加,UCVA、AL增加(P<0.01),SE值下降(P<0.01)。UCVA与Age,H,W,BMI及AL呈正相关,而与S,C及SE呈负相关(P<0.01)。结论: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的小学生中,近视及散光发病率较高,儿童视力与眼轴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眼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并探讨其与眼轴、等效球镜度数的相关性。方法:近视眼136例267眼,应用Pentacam测量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IOLmaster测量眼轴,分析角膜曲率半径与眼轴、等效球镜度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7.80±0.22mm)、后表面曲率半径(6.36±0.22mm)均符合正态分布。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与等效球镜度数无相关性(P>0.05),与眼轴呈正相关(r s=0.564,P<0.001,rs=0.614,P<0.001)。AL/CR与等效球镜度数呈负相关(rs=-0.740,P<0.001)。按照等效球镜度数分为轻度近视(≤-0.50D且>-3.00D)、中度近视(≤-3.00D且>-6.00D)、高度近视(≤-6.00D) 3组后,仅眼轴(P<0.001)和AL/CR(P<0.001)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近视眼角膜曲率半径与眼轴相关,是仅次于眼轴的、与近视眼形成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6岁早产儿近视患者屈光参数的变化,探讨早产儿近视发生发展与屈光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01/2018-12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门诊随诊的1~6岁早产儿近视者158例316眼作为早产儿近视组,选取同期随诊的早产儿非近视者164例328眼作为早产儿非近视组。检测并分析两组受检者角膜曲率(CR)、前房深度(ACD)、玻璃体腔深度(VITR)、眼轴长度(AL)、晶状体厚度(LT)等屈光参数。结果:1~3岁受检者中,早产儿近视组较早产儿非近视组CR陡(44.47±1.14D vs 43.38±1.22D),AL延长(21.89±0.71mm vs 21.24±0.56mm)(均P<0.05),而ACD、VITR及LT值无明显差异(均P>0.05);4~6岁受检者中,早产儿近视组较早产儿非近视组AL延长(22.49±1.32mm vs21.43±0.72mm,P<0.05),而CR、ACD、VITR及AT值无明显差异(均P>0.05)。1~3岁早产儿高度近视患者较低、中度近视患者CR陡、AL长,4~6岁早产儿高度近视患者较低、中度近视患者VITR深、AL长。结论:屈光参数发育不匹配可能是早产儿近视发生的原因之一,其中眼轴长度变化起主要作用,而角膜曲率陡是低龄(≤3岁)早产儿近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