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介导双自杀基因(CD/TK)对MCF-7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MCF-7细胞分为5组:裸质粒组、脂质体组、超声辐照微泡组、超声辐照脂质体组、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组。转染DEGFP-KDRp-CD/TK质粒于MCF-7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转染后,再分为空白对照组、未转染组、转染组;未转染组和转染组又各分为3个亚组,给予前药丙氧鸟苷(GCV)、5-氟胞嘧啶(5-Fc)、GCV+5-Fc。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双自杀基因对MCF-7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组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最多、最强。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组转染率(39.59%±1.19%)最高(P〈0.05)。MTr检测细胞抑制率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1),转染组中联合用药组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90.77%±2.68%vs64.75%±2.27%、67.81%±2.43%:P〈0.05)。转染组各前药组细胞抑制率均显著高于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对MCF-7细胞的转染率(P〈0.05)。结论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能明显提高基因转染效率,是较理想的乳腺癌基因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碘海醇脂质体。对脂质体的形态、包封率、粒径分布、体外释放及体内造影情况等性质进行研究。透射电镜下观察脂质体为粒径均匀的球状或近球状小囊泡。HPLC法测定碘海醇脂质体包封率为82.35%±1.82%。碘海醇脂质体平均粒径207.7nm,分散指数0.355,Zeta电位-1.83mV。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碘海醇脂质体中药物的释放明显比碘海醇单纯药物缓慢,24h才达到98.57%。体内试验结果表明脂质体包裹的造影剂比普通造影剂CT峰值推后,信号增强,作用时间延长。碘海醇脂质体包封率较高、重现性良好。将碘海醇包裹于脂质体后减少给药剂量、延长作用时间,并可能减小对血管和中枢神经的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介导双自杀基因(CD/TK)对MCF-7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MCF-7细胞分为5组:裸质粒组、脂质体组、超声辐照微泡组、超声辐照脂质体组、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组。转染pEGFP-KDRp-CD/TK质粒于MCF-7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转染后,再分为空白对照组、未转染组、转染组;未转染组和转染组又各分为3个亚组,给予前药丙氧鸟苷(GCV)、5-氟胞嘧啶(5-Fc)、GCV+5-Fc。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双自杀基因对MCF-7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组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最多、最强。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组转染率(39.59%±1.19%)最高(P0.05)。MTT检测细胞抑制率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1),转染组中联合用药组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90.77%±2.68%vs 64.75%±2.27%、67.81%±2.43%;P0.05)。转染组各前药组细胞抑制率均显著高于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对MCF-7细胞的转染率(P0.05)。结论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能明显提高基因转染效率,是较理想的乳腺癌基因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观察超声靶向微泡破碎(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在不同转染条件和细胞状态下对肝癌细胞HepG2转染率及细胞活性的影响.体外培养HepG2细胞,随机分为4组:质粒组、微泡+质粒组、超声+质粒组和超声+微泡+质粒组,各组再分为贴壁和悬浮状态2组.悬浮状态的超声+微泡+质粒组根据质粒和微泡浓度不同分为微泡浓度组和质粒浓度组,转染24h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转染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在超声声强2w/cm2、占空比20%、照射时间60s的超声参数作用下,质粒5μg/ml、微泡:细胞20∶1时,悬浮状态细胞转染率为7.33%±0.98%,存活率为90.37%±1.80%贴壁状态细胞转染率为1.56%±0.81%,存活率为81.10±1.2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悬浮状态下,提高质粒和微泡浓度至质粒10 μg/ml、微泡:细胞40∶1时转染效率增至15.63%±1.81%,且细胞生存率>80%.结论 相同转染条件下悬浮状态细胞转染率及存活率明显优于贴壁状态.优化质粒、微泡浓度可进一步提高超声微泡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含RGD序列的多肽是多种整合素的识别位点,以其相对分子质量小、稳定、易于制备,且无免疫原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纳米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目的:制备以RGD环五肽为配基的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证实其受体靶向性。方法:使用人工合成的RGD环五肽作为靶向分子探针,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颗粒形态和粒径;以流式细胞分析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并考察荷载药物的离体缓释能力以及体外靶向能力。结果与结论:合成的靶向载药脂质体粒径为(175±6)nm,包封率为(96.33±1.02)%,体外溶出时间超过5d。靶向载药脂质体对整合素αvβ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可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提示制备的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及缓释性,能与整合素αvβ3受体特异性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受体介导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DMAB表面修饰紫杉醇纳米微球并研究其在兔颈动脉损伤模型抑制新生内膜增生的效果。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PLGA纳米微球,用物理吸附法对纳米微球表面进行DMAB修饰。纳米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表面形态和表面电荷分别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Zeta电位仪进行分析。紫杉醇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建立兔颈动脉损伤模型,在血管局部灌注不同浓度的修饰纳米粒。28 d后,取出局部给药的颈动脉血管,进行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  相似文献   

7.
背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是心肌梗死区域微环境中效力最强的趋化因子,在趋化干细胞修复梗死心肌以及在促进血管新生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微泡和声学活性物质携带靶向配基,可制备成超声成像靶向对比剂并与活体细胞结合,用于分子成像,超声分子成像的关键是寻找“成像靶点”,并成功制备能与“成像靶点” 特异、高效结合的靶向超声对比剂。 目的:实验制备和评价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单克隆抗体的靶向微泡超声对比剂。 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构建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单克隆抗体的靶向微泡超声对比剂,并从外观、pH值、粒径测定、光镜及荧光显微镜下观、流式细胞仪检测等多个方面对靶向对比剂进行评价。4头中华小型猪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2头开胸但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均注入靶向超声对比剂,心肌组织冰冻切片后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靶向微泡的体内稳定性。 结果与结论:通过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可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和超声微泡两者结合。体外实验中对比剂外观:表现为半透明的淡黄或绿色,静置后分层。非靶向对比剂pH值为7.02±0.12,靶向微泡对比剂的pH值为6.10±0.19。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靶向微泡明亮且呈指环状绿色荧光环绕外壳周边,剧烈震荡后表面荧光无明显改变。靶向对比剂在携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之后微泡粒径大小为(2 422.62±238.82) nm。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靶向对比剂在不同时间段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携带率稳定,静置1 h后携带率稳定且剧烈震荡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体内实验中可见靶向微泡在心梗部位血管内皮细胞处聚集。结果证实,经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的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超声对比剂体内可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在体外结合率高而且结合稳定。  相似文献   

8.
背景:国内外动物实验已证实超声联合微泡能够显著增强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但对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通过超声微泡体外作用于细胞,探讨超声联合微泡能够显著增强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机制。方法:体外分别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培养板中,随机各分为对照组、超声组、超声微泡组。对照组不做干预,超声组以频率1 MHz,输出功率1 W/cm2,持续辐照90 s;超声微泡组加入5μL含氟碳气体脂质体超声微泡(约2×1011L-1),以同样超声条件作用90 s。结果与结论:超声微泡组血管内皮细胞上清液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超声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为与对照组无差异;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为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CXCR4基因表达,超声微泡组、超声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强(P0.01),但超声微泡组和超声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超声(1 MHz,1 W/cm2)联合微泡作用90 s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同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XCR4基因表达,是其增强移植干细胞归巢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背景:局部抗生素缓释系统可解决全身应用抗生素时引发的全毒性反应与短期局部注射抗生素半衰期短的问题。目的:制备盐酸万古霉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透明质酸[vaneomyeinhydroehlorid@poly(lactic acid glycolic acid)-chitosanhyaluronic acid,VA@PLGA-CS-HA]复合缓释微球,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乳液法制备VA@PLGA-CS-HA复合缓释微球与未载药PLGA-CS-HA复合微球,其中载药微球中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5,50,100 g/L,检测载药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与体外缓释性能。将3种载药微球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共培养,相应时间点内检测抑菌率。将4种微球浸提液分别与MC3T3-E1细胞和MG-63细胞共培养,培养1,3,7 d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1)含盐酸万古霉素25,50,100 g/L载药微球的包封率分别为(79.70±5.11)%,(86.41±3.91)%,(63.18±1.96)%,载药量分别为(3.98±0.26)%,(8.64±0.39)%,(12.63±0.39)%;50 g/L载药微球的包封率高于100 g/L载药微球(P<0.05),100 g/L载药微球的载药量高于其他两组(P <0.05);(2)3种载药微球在24 h内均无明显的突释,其中50 g/L载药微球不同时间点的药物释放率快于其他两组,100 g/L载药微球不同时间点的药物释放量高于其他两组,并且3组在56 d时释放的药物质量浓度均高于盐酸万古霉素最小抗菌浓度;(3)3种载药微球均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第14-28天期间3种微球的相对菌落率低于3%,说明3种载药微球能持续而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4)含盐酸万古霉素25,50 g/L载药微球对MC3T3-E1细胞和MG-63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100 g/L载药微球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5)结果表明,VA@PLGA-CS-H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抗菌能力与生物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将强的松龙应用于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因半衰期短、局部应用血药浓度不稳定及较大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的:制备强的松龙纳米微球缓释膜并对其药物缓释特性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反胶束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强的松龙纳米微球,对载药纳米微球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行为等性质进行研究;同时将纳米微球与胶原、壳聚糖、大豆卵磷脂等膜材相结合,制得复合药膜,考察复合药膜的形貌、膜中材料的相互作用及药膜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与结论:强的松龙纳米微球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构,药物均匀分布于纳米微球中,纳米微球粒径均一,表面光滑,平均粒径500 nm,包封率达90%以上,体外缓释实验药物释放良好,存在一定的药物突释现象。观察球膜结合方法制得的复合膜,可见纳米微球均匀分散于复合膜中,复合膜微观结构良好,体外缓释实验见复合膜药物释放更加稳定,无明显药物突释现象出现,显示了良好的药物释放效果。表明通过反胶束乳化溶剂挥发法和球膜结合方法制备出的强的松龙缓释膜剂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表皮生长因子(EGF)微球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改进的复乳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制备EGF微球。检测EGF微球形貌表征、微球粒径分布、载药率、包封率和释药行为。用噻唑蓝(MTr)法测定增殖度,研究不同浓度EGF微球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研究相同浓度不同剂型EG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微球载体的安全性。结果EGF微球粒径约为200nm,粒径分布比较均一,微球之间无粘连,分散性好。载药率为0.02%.包封率为85%。释药符合释放动力学模型,释放长达24h。不同浓度EGF微球均促进细胞增殖。其中10μg/L为最适质量浓度(与对照组EE,P〈0.01)。质量浓度10μg/L时,EGF微球组与EGF原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质量浓度空微球对细胞没有毒性,不影响细胞增殖(组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成功制备EGF微球。细胞实验证明EGF微球制备过程中EGF保持原有活性。与EGF原液比较.EGF微球促进细胞增殖能力更强,微球载体对细胞没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性霉素B缓释微球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好地研究药物载体材料对药物微球缓释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将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共聚物作为壁材以相分离法制备含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的微球,研究了不同溶剂/非溶剂、不同分子量共聚物、不同配比共聚物、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不同用量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大小、分布、药物包封率和药物体外释放等性能的影响。使用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微球的表面形貌,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微球的粒径大小及分布,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的包封率。研究发现,聚合物特性粘度和分子量越大,聚合物中LA:PEG的配比越大,微球粒径越大,分布越宽;微球粒径越大,包封率也较大;AmB/PLA-PEG微球具有缓释性能,且含药微球的释放性能与微球的粒径,包封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泡造影剂联合超声辐照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膜通透性改变及作用持续时间.方法用连续多普勒超声辐照HUVEC,照射条件为频率1.9 MHz,软组织热指数(TIS)0.8,增益80%,输出声强I SATA为80.0 mW/cm2,照射时间60 s.悬浮HUVEC,加入2%微泡造影剂SonoVue,于照射后0、1、5、30 min、2 h时点分别加入大分子荧光素物质FD50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D500进入细胞内的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FD500荧光染色阳性的细胞.锥虫蓝染色观察符组样本细胞活性.结果0、1 min组荧光显微镜下大部分HUVEC荧光染色阳性,贴壁后观察可见细胞质内吴现不均质的绿色荧光显影,而细胞核不显影;5、30 min、2 h组仅见少数HUVEC胞质内绿色荧光显影.0、1、5、30 min、2 h组流式细胞仪测荧光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1.63±18.35)%、(57.26±13.53)%、(14.66±6.07)%、(4.12±0.96)%、(5.93±1.45)%,前两组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泡造影剂联合诊断级别超声辐照具有增加HUVEC膜通透性的作用,其作用持续时间较为短暂,可能的机制为超声空化导致细胞膜"声穿孔"效应.  相似文献   

14.
背景:利用超声波和微泡对比剂相互作用,产生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产生暂时性、可逆性的小孔,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微泡载体对基因的转移,提高基因转染率。目的:探讨在超声波辐照下微泡对比剂介导p EGFP-N1质粒转染SD大鼠乳鼠牙囊细胞的效率及安全性。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牙囊细胞并传至第4代,在不同条件下采用p EGFP-N1质粒转染乳鼠牙囊细胞。以不同的超声辐照时间(15,30,45,60 s)和辐照强度(0.5,1 W/cm2)两两组合进行辐照,筛选较高转染效率的参数组合并应用于后续实验。实验分组为质粒组、微泡+质粒组、超声+质粒组、超声+微泡+质粒组和脂质体+质粒组。转染48 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p EGFP表达,MTT法检测转染后的乳鼠牙囊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与结论:超声强度为0.5 W/cm2且辐照时间为30 s时转染率明显高于其他超声参数组合。该条件下超声微泡介导p EGFP-N1质粒对乳鼠牙囊细胞的转染率高于传统脂质体介导的转染率,且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提示超声微泡能安全、高效介导p EGFP-N1质粒转染大鼠牙囊细胞,其细胞生物学性质相对稳定,可为牙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较理想的基因转染方法。  相似文献   

15.
BSA-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优化条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聚乳酸-聚乙二醇酸(PLGA)为包裹材料,探索微球的制备方法并优化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显微测量微球粒径,以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蛋白含量并计算包封率,进行体外释放,测定微球的累积释放量。探索BSA投药量、PLGA用量、PVA浓度、超声功率等因素对微球包封率、突释量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微球的制备工艺,其优化条件是BSA投药量为10mg、PLGA用量为250mg、PVA浓度为1.5%、超声乳化功率为60周。结论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可以得到较高包封率、较小突释、适当载药量和粒径的BSA-PLGA微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可断裂PEG修饰的载紫杉醇脂质体(CLP-PTX),探讨其体外抗肿瘤能力.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CLP-PTX.通过流式细胞实验考察肝癌HepG2细胞在PEG断裂前后对脂质体摄取率的变化,MTT实验研究脂质体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 CLP-PTX的粒径为(95±9.5) nm,Zeta电位为(-3±1.05)mV,紫杉醇的包封率为85.6%.加入还原剂半胱氨酸(Cys)后,HepG2细胞对PEG断裂后的脂质体摄取率显著高于断裂前,PEG断裂后的脂质体摄取量是断裂前的2.8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细胞摄取发现,PEG断裂后细胞的荧光强度显著强于断裂前.MTT实验结果表明,CLP-PTX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EG断裂后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是断裂前的1.6倍,与细胞摄取实验结果相一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LP-PTX在PEG断裂后能更有效地被肝癌HepG2细胞摄取,且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7.
制备载阿霉素(DOX)的PLGA微泡(PLGA-MB),观察载药微泡联合超声(US)辐照体外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癌干细胞(CSC)的效应。采用声振法与乳液法制备载DOX的PLGA微泡,镜下观察其形态,检测其粒径、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MM JJN3细胞株分选获得CD138ˉCD34ˉCSC。以不同声强的超声联合空白微泡作用于MM CD138ˉCD34ˉCSC 30s,筛选最佳超声辐照条件。设对照组(I组)、DOX组(II组)、DOX+US组(III组)、DOX-MB组(IV组)、DOX-MB+US组(V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cl-2的表达。DOX-MB粒径均一,分散性好,平均粒径461.6±85.6nm,zeta电位-11.4±2.35mv,包封率(56.51±9.82)%,载药率(7.10±1.04)%。1.0 W/cm2的超声作用30s能大量破泡而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各实验组中,V组的细胞存活率[(41.89±1.11)%]较其他组[I组(98.71±1.16)%,IV组(92.56±3.49)%,II组(73.69±3.24)%,III组(71.13±4.03)%]明显降低(P0.05),V组的细胞凋亡率[(29.05±3.21)%]较其他组[I组(2.33±1.09)%,IV组(3.72±1.58)%,II组(15.14±1.11)%,III组(15.03±3.09)%]明显增强(P0.05)。V组的Bcl-2蛋白表达(灰度值比率0.23±0.06)较其他各组(I组0.82±0.11,II组0.51±0.08,III组0.58±0.12,IV组0.77±0.05)显著降低(P0.05)。PLGA微泡是良好的DOX传递载体,联合超声辐照体外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癌干细胞可通过诱导凋亡产生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白蛋白微泡促进报告基因在细胞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白蛋白微泡作为非病毒载体在基因传输中的作用。方法:6孔板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EC)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每孔加pcDNA3.1/His/LacZ质粒20 μg,加不同浓度微泡或不加微泡,超声条件为连续波,频率2MHz,机械指数1.8,照射时间1 min,48 h后计算蓝染细胞百分率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另以不同浓度微泡及超声照射时间处理细胞,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单纯超声质粒组相比,含微泡组蓝染细胞率增加约10-15倍(其中内皮细胞组11.6倍,平滑肌细胞组15.2倍),报告基因表达定量增加近8倍。微泡浓度为10%时细胞转染效率最高。超声照射对细胞增殖无影响,微泡浓度为50%时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白蛋白微泡在超声作用下能明显增加基因的传输效率,有可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调节骨代谢、修复骨细微结构、抑制炎症、促进细胞增殖、修复血管内皮、调节信号通路传导等多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目的:对载阿托伐他汀钙缓释微球的制作参数进行优化,以期制备出载药量大、形态规则的缓释微球。方法:采用去溶剂法制备载阿托伐他汀钙的牛血清白蛋白缓释微球,筛选出影响去溶剂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血清白蛋白溶液质量浓度(40,70,100 g/L)及p H值(7,8,9)、阿托伐他汀钙的用量(200,300,400μg)、乙醇添加速度(0.2,0.5,1 m L/min),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包封率的制备条件。在最佳组合工艺参数下制备载阿托伐他汀钙的牛血清白蛋白缓释微球,置于PBS中进行体外缓释性能测试。结果与结论:(1)最佳的制备工艺参数是:牛血清白蛋白溶液质量浓度为100 g/L、p H值为7,阿托伐他汀钙用量为400μg,乙醇添加速度为0.2 m L/min;(2)在此参数下制备的微球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微球直径(425.0±13.8) nm,药物包封率高达85.70%,体外释放时间可持续48h以上,累积释放量达到73%,具有较为良好的缓释效果;(3)实验成功制备了负载阿托伐他汀钙的牛血清白蛋白缓释微球,此药物缓释微球具有较高载药量及稳定性,并可以实现的药物缓释。  相似文献   

20.
背景: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优良的药物缓释载体。目的: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考察其理化特性。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进行扫描电镜、激光粒度、Zeta电位、溶胀性能检测及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药率。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见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微球近似圆形,形态较规则,分散性较好,表面光滑。激光粒度分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微平均粒径839.6 nm,Zeta电位(-32.93±3.74)mV,微球溶胀系数1.157±0.059,包封率及载药率分别为(88.943±2.878)%,(0.026±0.001)%;微球在第1天释药约10.199%,随后释药较恒定,至第19天累计释药率为54.643%。说明制备出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的粒径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0版二部关于亚微球的定义标准及包封率不低于80%的要求,并且在体外具有很好的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