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苏  王晓成  程景民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2):1829-1832
  目的  了解山西省大学生外卖点餐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健康饮食和预防肥胖带来的患病风险提供参考建议。  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大学城内的山西大学、山西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传媒学院5所高校的1 63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大学生外卖点餐频率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456名大学生有点外卖经历,性别、月均生活费、年级和专业是影响大学生外卖点餐频率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72.26,242.89,351.52,222.35,P值均 < 0.01)。大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2.3%,其中男生为19.2%,女生为6.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性别、月均生活费、年级、专业、常住地后,大学生每周外卖点餐频率越高,超重肥胖率越高(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外卖点餐行为比较普遍,控制外卖点餐频率有助于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朱政 《现代预防医学》2021,(24):4447-4451
目的 了解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高校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情况及其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长三角地区的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对4 482名双一流高校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及体重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高校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行为5 d学习日中偶尔、时常、经常叫外卖的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1.77%、14.06%、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 196.77,P<0.001);周末2 d叫外卖偶尔和时常的比例分别为64.46%、35.54%,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 = 749.49,P<0.001);学生从不叫外卖的学生为4.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 d学习日外卖次数为经常(≥9次)的学生(OR = 2.03,95%CI:1.05~3.94)是超重肥胖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高校大学生外卖消费行为较普遍,且5 d学习日外卖次数是导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超重/肥胖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城乡异质性,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中年龄≥60岁的样本数据。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发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样本4 870,其中超重/肥胖有1 903人,超重/肥胖率为39.08%,农村老年人超重/肥胖率为33.10%,城镇老年人超重/肥胖率为36.56%。60~69岁(OR=2.145,95%CI:1.559~2.951)、70~79岁(OR=1.752,95%CI:1.270~2.416)、患有慢性病(OR=1.215,95%CI:1.061~1.392)、吸烟(OR=0.651,95%CI:0.556~0.763)、生活在中部地区(OR=1.255,95%CI:1.052~1.498)、生活在东部地区(OR=1.378,95%CI:1.169~1.623)、居住在城镇(OR=1.366,95%CI:1.193~1.565)、小学及以下的受教育程度(OR=1.214,95%CI:1.034~1.427)、有离退休金(OR...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西省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超重肥胖以及规范和管理当前外卖食品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8年5—6月在江西省上饶市随机选取某高校2 610名大学生,对消费外卖食品的频率、食品类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消费外卖频率和类型对超重肥胖的影响。  结果  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男生(7.7%)高于女生(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P < 0.01);不同学院之间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P < 0.01);在大学生自评家庭经济条件方面,来自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8.8%)高于其他组别。与最近1周内未点外卖和快餐便当的大学生相比,点过外卖和快餐便当的大学生与超重肥胖的发生正性相关(OR值分别为1.80,1.59,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经常性外卖消费和外卖类型为“快餐便当”增加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应强化大学生对外卖的正确认知,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外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城区7~13岁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水平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齐齐哈尔市城区2 403名7~13岁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收集学生超重与肥胖相关行为及因素。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采用SAS 9.3软件进行t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分析的有效人数为2 380人。男生超重率为10.6%,肥胖率为17.2%;女生超重率为10.4%,肥胖率为12.6%。男生、女生体质指数(BMI)的P85、P95均表现为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且各年龄组男生、女生BMI的P85、P95均高于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标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的超重肥胖率较高(OR=3.16,95%CI:1.97~5.06),家庭作业时间(OR=2.08,95%CI:1.52~2.84)与视屏时间长(OR=4.90,95%CI:2.62~9.18)是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睡眠时间长(OR=0.48,95%CI:0.32~0.72)、早餐情况较好(OR=0.65,95%CI:0.52~0.81)、体育锻炼时间较长(OR=0.51,95%CI:0.32~0.82)、长跑锻炼意愿较强(OR=0.59,95%CI:0.41~0.85)、父母对课余时间体育活动持支持态度(OR=0.61,95%CI:0.46~0.82)以及父母参与体育活动意愿较高(OR=0.69,95%CI:0.52~0.91)是保护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齐齐哈尔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形势严峻,主要受个人饮食习惯、生活行为、学业负担、体育锻炼情况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应适当地增加课外体育活动课程,家长应重视对儿童身心的教育,使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兰州市城区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2—3月对兰州市城关区6所小学36个班级1 507名学龄期儿童进行超重、肥胖及影响因素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兰州市城区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总检出率为28.53%,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93%和14.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205,95%CI:1.716~2.834)、父亲超重肥胖(OR=1.787,95%CI:1.384~2.307)、母亲超重肥胖(OR=1.872,95%CI:1.385~2.530)、饭量中等1~<2碗饭/餐(OR=1.911,95%CI:1.316~2.774)或较大≥2碗饭/餐(OR=3.979,95%CI:1.984~7.981)、在外就餐≥2次/周(OR=1.529,95%CI:1.149~2.035)与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高风险有关,五六年级(OR=0.718,95%CI:0.531~0.972)、新鲜水果摄入≥1次/d(OR=0.676,95%CI:0.48...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濮阳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况和影响因素,为更精准地制定防控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濮阳市1个区和2个县的16所学校共4 776名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濮阳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7.08%,其中超重检出率为17.69%,肥胖检出率为19.39%。男生肥胖检出率(22.96%)和超重肥胖检出率(42.08%)均高于女生(15.65%,3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89,53.55,P值均<0.001);随着学段的升高,肥胖检出率和超重肥胖检出率都呈现下降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生(OR=0.638,95%CI:0.550~0.740)是中小学生肥胖的保护因素,低学段(小学OR=1.843,95%CI:1.424~2.386;初中OR=1.325,95%CI:1.038~1.691)、过去7 d吃新鲜水果次数每天1次及以上(OR=1.424,95%CI:...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风险与其生命早期因素以及父母体重的关联,为防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2年6月1—30日,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呼和浩特市抽取5 370名中小学生,使用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并就父母体质量指数(BMI)和儿童青少年生命早期因素对其超重肥胖影响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为32.2%,男生超重肥胖率为37.8%,高于女生的26.1%(χ2=84.5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父亲超重(OR=1.52,95%CI=1.30~1.77)、仅母亲超重(OR=1.61,95%CI=1.31~1.97)、父母均超重(OR=2.42,95%CI=2.03~2.87)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风险较高(P值均<0.01)。高出生体重(OR=1.29,95%CI=1.08~1.55),剖宫产(OR=1.32,95%CI=1.17~1.48),母亲孕期增重过多(OR=1.24,95%CI=1.06~1.46)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风险较高(P值均<...  相似文献   

9.
了解兰州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现象与锻炼及学校周边环境因素的相关性,为降低学生超重肥胖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兰州市4个区8所小学四到六年级共3 600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生超重肥胖与锻炼及学校周边环境因素的关联.结果 兰州市小学生超重率为13.8%(男生18.0%,女生9.5%),肥胖率为10.8%(男生11.7%,女生9.8%);性别间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0,P<0.01),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9,P=0.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引起男生超重、肥胖的学校周边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网吧数量(OR=1.81),女生主要为周边快餐店数量(OR=2.39).结论 学校周边网吧、快餐店数量多是引发学生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以降低小学生超重肥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红河州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3-8月对红河州4 704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人口学及主要生活行为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计算超重率和肥胖率,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采用拟合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超重和肥胖的多因素分析,探讨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红河州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27.1%,肥胖率为10.7%,中心性肥胖率为34.6%。城市居民肥胖率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45~岁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已婚居民的超重与肥胖率高于其他婚姻状况居民(OR=1.5),现在吸烟者高于不吸烟者(OR=1.2),年龄≥35岁居民高于18~34岁年龄组(OR=1.4),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OR=1.4),中心性肥胖者高于非中心性肥胖居民(OR=11.1)。结论红河州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特征人群存在差异,亟待加强红河州超重和肥胖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与身体功能和体能指标之间的关联,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2019年10—11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2 752名6~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利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偏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4%(231名),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4.2%(667名),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31.4%)高于女生(17.0%),营养状况在不同年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在肺活量体重指数上,男、女生均表现为超重肥胖组低于体重正常组,体重正常组低于营养不良组(χ2值分别为14.2,5.6;17.2,11.6,P值均<0.01);男、女生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及体能指数(PFI)均表现为正常体重组均优于超重肥胖组(χ2值分别为99.5,6.6,10.4;8.18,5.16,7.13,P值均<0.05)。  方法  厦门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形势严峻,超重肥胖均会导致身体功能和体能素质下降。应重视营养状况的改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超重肥胖现状,探讨身体素质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9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7~18岁学生身体素质指数(PFI)、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指标,利用χ2检验比较男女、城乡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利用秩和检验比较各年龄组学生PFI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I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数学生的PFI在-5~5,0~<5组占比最多(46.8%),其次是-5~<0组(44.0%),最少的是≥5组;超重、肥胖检出率均表现为男生(16.8%,12.3%)高于女生(12.8%,7.6%)、城市(16.1%,11.8%)高于乡村(13.3%,7.9%)(χ2值分别为124.78,245.43;62.52,166.23,P值均<0.01)。PFI与BMI呈负相关(r=-0.23,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城乡(乡OR=1.21)、性别(女OR=1.11)、超重(OR=1.94)、肥胖(OR=4.85)是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北京大学2016—2020年研究生新生体重、血压和血尿酸的变化,为大学生慢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北京大学2016—2020年5年应届本科毕业的研究生新生入学体检数据,比较不同年份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和血尿酸水平的差异,以及超重/肥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男生2016—2020年超重/肥胖、高血压及2018—2020年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94,37.63,55.53,P值均<0.01),而2016—2019年超重/肥胖、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5,1.05,P值均>0.05)。男生超重、肥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最高检出率均出现在2020年,分别为29.25%,11.37%,12.60%和43.84%。女生2016—2020年高血压和2018—2020年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14,14.59,P值均<0.01),而2016—2019年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2020年女生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35%和13.86%。  结论  2020年大学生血压和血尿酸水平升高,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增高,可能有不良生活方式对青年学生健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湘西地区大学生营养状况,并探讨日常生活方式与其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参加体质测试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学生营养状况。结果湘西地区男大学生营养不良率为9.86%,女大学生为6.76%,男女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P<0.01);肥胖率男大学生为9.34%,女大学生为1.08%,男女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2,P<0.01)。对学校体育课的态度(χ2=129.79)、余暇锻炼时间(χ2=119.66)、饮食生活方式、睡眠时间(χ2=102.93)等不同的大学生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喜欢或积极参加锻炼的学生营养状况明显较好;每天无余暇体育锻炼时间的学生肥胖率最高(5.61%);饮食行为不良的学生低体重率最高,肥胖率偏高;睡眠时间多于9 h的学生营养不良率最高(11.92%)。结论湘西地区大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存在,大学生应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体育锻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高中毕业生身体基本状况。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某区1 18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由专业人员进行体检。 结果 男生平均BMI指数[(24.02±4.74)kg/m2]高于女生平均BMI指数[(22.36±3.9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8,P<0.001);营养状况正常的学生人数为716人(60.52%),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0人(1.69%)、224人(18.93%)和223人(18.85%),女生营养状况正常的比例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9,P<0.001),男生超重的比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P=0.002);视力状况正常的学生人数为135人(11.41%),视力轻度低下、中度低下和重度低下人数分别为99人(8.37%)、110人(9.30%)和839人(70.92%),男生视力轻度低下和中度低下的比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P=0.005;χ2=6.41,P=0.011),女生视力重度低下的比例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6,P<0.001)。 结论 该区高中生营养过剩(超重及肥胖)和视力低下情况严重,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改善视力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医科大学生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400名在校医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一般情况、营养知识调查、营养态度行为及习惯调查、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体力活动调查、膳食频次调查、膳食营养计算七个方面;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1],对被调查者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评价;使用体质指数以评价学生的营养状况;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400名医科大学生中,各营养素摄入量〈80%推荐摄入量的人数所占比例,三大主要功能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男生分别为74.16%、94.74%、85.17%,女生分别为62.3%、93.72%、90.05%;微量元素钙、铁、锌男生分别为90.43%、62.2%、83.73%,女生分别为90.05%、70.16%、63.87%;维生素A、B1、B2、PP、C男生分别为81.82%、88.04%、87.56%、66.99%、87.56%,女生分别为69.87%、87.96%、74.35%、58.12%、80.63%。研究的因素包括性别(χ2=47.935,P=0.000)、家庭人均月收入(χ2=11.58,P=0.021)、在校期间平均每月生活费(χ2=6.636,P=0.036)、在校期间每月单纯用于食物的费用(χ2=6.245,P=0.044)、体育锻炼时间(χ2=12.55,P=0.002)、体育锻炼强度(χ2=7.804,P=0.020)、父亲文化程度(χ2=2.851,P=0.240)、母亲文化程度(χ2=3.221,P=0.200)、具有的营养知识(χ2=1.803,P=0.614)。结论医科大学生中有一定比例学生食物摄入总能量不达标,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量未达到参考值,情况不容乐观。医科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受到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在校期间平均每月生活费、在校期间每月单纯用于食物的费用、体育锻炼时间、强度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开展大学生使用健身APP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为推进全民科学健身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三阶段复合抽样方法选取中国2 171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相关因素。  结果  大学生健身APP使用报告率为61.9%,不同年级、身体健康认知、健身观念、健身目的和运动频率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01,37.15,214.12,31.23,316.21,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所属年级(β=-0.31)、健身观念(β=0.46)、健身目的(提升健康:β=0.52,减肥塑形:β=0.65)、软件友善度(β=0.34)和部分运动项目(跑步类:β=1.24,持械练习:β=0.80)是健身APP使用的主要相关因素(P值均 < 0.05);性别(β=0.30)、专业(β=0.01)、运动频率(β=-0.29)等因素与大学生健身APP的使用无相关关系(P值均>0.05)。  结论  大学生对于健身APP使用程度高,年级、健身观念、健身目的、运动项目和软件设计是大学生软件使用的相关因素。健身APP需改进训练模块的个性化需求设计,以提升大学生用户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