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蔡治方  顾进  赵鹏 《现代预防医学》2018,(23):4403-4407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能耐受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373例,根据是否出现喂养不能耐受,分为耐受组及非耐受组,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73例患者中155例出现肠内营养喂养不能耐受,其发生率为41.5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内压>20mmHg(OR=7.156,P=0.001,95%CI: 1.742,29.397),APACHEⅡ>20分(OR=6.343,P=0.009,95%CI: 1.632,22.542),禁食时间>72h(OR=5.003,P=0.013,95%CI:1.292,19.407),年龄>60岁(OR=4.912,P=0.021,95%CI: 1.141,17.572),血清白蛋白<25g/L(OR=4.665,P=0.032,95%CI: 1.018,15.079),是SAP患者出现F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机械通气(OR=1.972,P=0.137,95%CI: 0.561,7.098),中心静脉压>10cmH2O(OR=2.461,P=0.079,95%CI: 0.652,10.675)非SAP患者出现FI独立危险因素。添加可溶性纤维(OR=0.221,P=0.002,95%CI: 0.067,0.693)是SAP患者出现FI的保护因素。结论 SAP患者出现F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老龄患者,腹内压及APACHEⅡ评分增高,禁食时间延长及严重低蛋白血症,而合理添加可溶性纤维饮食是肠内营养不能耐受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并了解其与父母教养行为等家庭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I)父母问卷攻击行为分量表、父母行为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对上海市10所幼儿园123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根据CBCI量表攻击分量表,12.9%(95%CI:11.0~15.0)的学龄前儿童有攻击性行为,其中男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为13.7%(93/680),女童为11.9%(66/55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敌意/强制的教养行为(OR=2.396,95%CI:1.636~3.510),以及父母与祖父母对儿童不一致的管教态度(OR=1.867,95%CI:1.287~2.710)更能引起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相对于无睡眠困难者,经常存在入睡困难(OR=3.415,95%CI:1.901~6.135)或有时存在入睡困难(OR=2.147,95%CI:1.256~ 3.671)的儿童也具有更多的攻击性行为;此外,儿童看电视时间少于1 h/d(OR=0.252,95%CI:0.136~0.467)、父亲年龄大(OR=0.703,95%CI:0.503~0.983),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活动(OR=0.617,95%CI:0.399~0.955)是其攻击性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家庭中应注重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方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以及对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以减少或预防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南通市学龄前儿童母亲育儿压力现状,探讨其与家庭社会资本的关联,为制定减少母亲育儿压力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年5 - 6月随机整群抽取南通市4个县(区)的5所托幼机构1 483名儿童的母亲进行育儿压力及家庭社会资本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母亲育儿压力总分平均为(81.13±19.742)分。不同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总收入、是否独生子女的学龄前儿童母亲育儿压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rson相关分析可知,家庭社会资本与学龄前儿童母亲育儿压力的育儿愁苦(r = - 0.198)、亲子互动失调(r = - 0.247)、困难儿童(r= - 0.180)3个维度均存在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社会资本中父母参与维度得分低、家庭互动维度得分低是育儿压力各个维度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南通市学龄前儿童母亲育儿压力相对南京市较低,且家庭社会资本越高 ,母亲育儿压力越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健康生态学视角,探讨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CHARLS 2015的387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自评健康比例仅28.2%。童年健康状况不好(OR=2.928, 95%CI: 2.298~3.826)、住宅商用(OR=1.528, 95%CI: 1.024~2.281)、居住地为农村(OR=1.467, 95%CI: 1.164~1.85)、夜间睡眠时间(OR=0.862, 95%CI: 0.828~0.91)、饮酒(OR=0.735, 95%CI: 0.583~0.927)、戒酒(OR=1.862, 95%CI: 1.301~2.665)、人际交往(OR=0.791, 95%CI: 0.651~0.962)、工作类型非农业(OR=0.608, 95%CI: 0.44~0.84)、住房有洗澡设施(OR=0.817, 95%CI: 0.669~0.999)与老年人自评健康有关。结论 需要将老年健康干预时间前移,并从个体到环境因素加强对老年健康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师范学生防艾生活技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艾滋病在学生中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5444名大学生进行防艾生活技能调查,使用 SPSS21.0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XC小五号.EPS;P〗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师范学生防艾生活技能影响因素。结果 师范学生防艾生活技能具备率为53.56%,风险识别技能、协商技能、拒绝技能、寻求帮助技能具备率分别为60.73%、44.56%、52.11%、58.9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防艾生活技能具备率上,女生是男生的1.48倍(95%CI: 1.29~1.71);独生子女是非独生子女的1.52倍(95%CI: 1.33~1.73);异性恋学生是非异性恋学生的1.29倍(95%CI: 1.11~1.51);愿意进行HIV检测的学生是不愿意检测者的1.49倍(95%CI: 1.25~1.77);二年级学生是一年级学生的1.38倍(95%CI: 1.20~1.59);城市出生的学生是农村出生学生的1.39倍(95%CI: 1.14~1.69)。客观支持(OR=1.05,95%CI: 1.02~1.07)、主观支持(OR=1.10,95%CI: 1.08~1.12)及支持利用(OR=1.18,95%CI: 1.14~1.22)得分高是师范学生具备防艾生活技能的促进因素。结论 针对男生、非独生子女、一年级、非异性恋、出生地为农村的师范学生加强各种防艾生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通过提高师范学生HIV检测意愿,为其提供更多和更友好的社会支持环境,进一步提高防艾生活技能具备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农村家长对幼儿性教育开展的需求现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在农村地区开展和推动幼儿性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8年3月至5月期间,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3个市/州下辖乡镇的幼儿园53所,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抽到乡镇幼儿园的2 801位幼儿家长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 80.86%的家长表示有对幼儿开展性教育的需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经济中等(OR=0.55,95%CI=0.44~0.70)和较差(OR=0.69,95%CI=0.48~0.98)、被调查者为中年和老年人(OR=0.54,95%CI=0.38~0.76;OR=0.26,95%CI=0.17~0.40)、认为幼儿性教育的负责人是老师(OR=0.43,95%CI=0.29~0.64)是家长对幼儿性教育开展需求的不利因素;而认为父母是家庭性教育负责人(OR=1.61,95%CI=1.13~2.28)、被调查者为女性(OR=1.55,95%CI=1.21~2.00)、认为有必要开展幼儿性教育(OR=3.84,95%CI=2.97~4.98)、幼儿询问过性相关问题(OR=1.37,95%CI=1.08~1.74)以及幼儿园开展过性教育(OR=1.84,95%CI=1.30~2.59)是家长对幼儿性教育开展需求的促进因素。结论 四川省农村地区家长对幼儿性教育开展需求相对较低,有关部门应注重农村幼儿家长对性教育的态度与责任感的引导,加大对农村地区性教育的宣传和重视,从“地区-学校-家庭-幼儿”四个水平上综合考虑、共同促进农村幼儿性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妊娠期孕期睡眠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妇女孕期睡眠障碍的预防,促进母婴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门诊产检的单胎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基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收集孕期睡眠情况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 结果 被调查1889例孕妇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6.1%,其中孕早、中、晚期检出率分别为14.4%、11.9%和20.2%。多因素分析发现,被动吸烟(OR=3.61,95%CI:1.84~7.09)、年龄<35岁(OR=1.65,95%CI:1.08~2.53)、居住在城市(OR=1.38,95%CI:1.06~1.80)、早产儿分娩史(OR=3.18,95%CI:1.41~7.17)、自然流产史(OR=2.01,95%CI:1.26~3.20)、人工流产史(OR=1.50,95%CI:1.08~2.0)、孕早期(OR=1.08,95%CI:0.74~1.56)、孕晚期(OR=1.94,95%CI:1.40~2.70)、自我认为健康状况不佳(OR=6.30,95%CI:2.25~17.63)、接触放射线(OR=2.29,95%CI:1.38~3.79)与孕期睡眠障碍有关(均P<0.05)。 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孕期睡眠质量不应忽视,尤其是孕早期和孕晚期。被动吸烟、不良生育史、接触放射线等因素与睡眠不佳有关。应加强对睡眠问题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识别,提高睡眠质量,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辽宁省居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6个区县作为研究现场,对5397名年龄在35~7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根据高血压和/或糖尿病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非高血压非糖尿病组(28274例)、高血压非糖尿病组(15614例)、糖尿病非高血压组(3450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6159例)。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辽宁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为11.51%,其中男性患病率10.97%,女性患病率11.9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371,95%CI=1.277~1.471)、高年龄(45~54岁组:OR=2.207,95%CI=1.987~2.452;55~64岁组:OR=4.388,95%CI=3.960~4.862;65~75岁组:OR=6.194,95%CI=5.553~6.909)、吸烟(OR=1.134,95%CI=1.039~1.238)、饮酒(OR=2.020,95%CI=1.811~2.253)、超重(OR=1.761,95%CI=1.637~1.893)、肥胖(OR=3.580,95%CI=3.290~3.895)、TC偏高(OR=1.433,95%CI=1.261~1.629)、TG偏高(OR=2.048,95%CI=1.905~2.200)、LDL-C偏高(OR=1.424,95%CI=1.226~1.654)、HDL-C偏低(OR=1.166,95%CI=1.081~1.258)均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P<0.01),高收入(OR=0.746,95%CI=0.672~0.829)为保护性因素(P<0.01)。结论 辽宁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徐州市慢性病患者基层就诊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加强慢病管理、促进合理就医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3个县区的600名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XC小五号.EPS;P〗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徐州市慢性病患者就医率为73.22%,基层首诊率为54.22%。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基层就医经历(OR=2.427,95%CI:1.539~3.829;OR=6.263,95%CI:3.215~12.201)、知晓分级诊疗制度(OR=2.093,95%CI:1.340~3.269;OR=3.900,95%CI:2.262~6.723)的慢性病患者就医率和基层首诊率均高;城市(OR=1.835,95%CI:1.171~2.876)、年医疗费用高(OR3000~=5.301,95%CI:1.906~14.739;OR≥5000=3.088,95%CI:1.346~7.089)、有健康体检者(OR=1.956,95%CI:1.268~3.015)就医率高;文化程度低(OR高中/中专=2.433,95%CI:1.053~5.623;OR大专及以上=0.210,95%CI:0.048~0.914)、月均收入低(OR1000~=0.442,95%CI:0.236~0.829;OR3000~=0.075,95%CI:0.029~0.195)、年医疗费用低(OR1000~=0.108,95%CI: 0.033~0.349;OR3000~=0.108,95%CI:0.031~0.372;OR≥5000=0.093,95%CI:0.028~0.310)、距二/三级医疗机构远者(OR=2.759,95%CI:1.565~4.865)基层首诊率高。结论 徐州市慢性病患者就医率和基层首诊率较低,建议从健康管理、基层建设、流程简化、制度引导等方面,促进慢性病患者合理就医,保障慢性病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太原市孕妇对孕妇学校的知晓与参加情况,探究参加孕妇学校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孕妇学校的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太原市的三家医疗机构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孕妇进行调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参加孕妇学校的影响因素。 结果 孕妇对孕妇学校的知晓率为72.75%,参加率为41.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妊娠(OR=1.591,95%CI:1.084~2.335)、孕中期(OR=2.022,95%CI:1.028~3.980)、孕晚期(OR=4.072,95%CI:2.082~7.968)、有获取健康信息的主动性(OR=3.129,95%CI:1.351~7.250)、知晓孕妇学校(OR=6.789,95%CI:4.135~11.146)、认为孕妇学校可靠(OR=2.075,95%CI:1.423~3.026)/方便(OR=2.058,95%CI:1.195~3.544)/有用(OR=4.215,95%CI:2.856~6.220)对参加孕妇学校有正向影响(P值均<0.05),居住在县乡村(OR=0.625,95%CI:0.403~0.970)对参加孕妇学校有负向影响(P值均<0.05)。 结论 孕妇对孕妇学校的知晓率较高,但参加率低。提升孕妇学校的利用,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着重改善孕妇对孕妇学校的倾向性因素,提升孕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同时完善促成因素,如广泛宣传孕妇学校、科学管理孕妇学校、增加县乡村孕妇学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父亲教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编调查问卷、父母行为量表(PBI)及儿童口腔不良习惯问卷对芜湖市2 201名学龄前儿童的父母或主要监护人进行调查,应用卡方分割法进行不同组别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问题的比较,应用 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父亲不同的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相关性。结果 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总检出率为35.4%,男童的检出率(37.7%)高于女童的检出率(32.9%),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 5.45,P = 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敌意强制程度高的教养方式能显著增加学龄前儿童吸吮手指(OR = 2.73 95%CI = 1.39~533)、喜爱吐舌、伸舌(OR = 4.25 95%CI = 1.54~11.71)、咬嘴唇(OR = 2.45 95%CI = 1.22~4.96)、咬指甲、玩具(OR = 1.75 95%CI = 1.03~2.96)、侧边咀嚼(OR = 3.93 95%CI = 1.57~9.86 )、夜间磨牙(OR = 3.93 95%CI = 1.57~9.86 )、不良姿势(OR = 4.23 95%CI = 1.69~10.63)等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生风险。结论 父亲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及其教养方式一致性对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影响, 为制定早期家庭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安庆市共抽取19所幼儿园的2 744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父母行为量表(PBI)调查家长的教养方式, 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中文版(CSHQ)评估学龄前儿童睡眠情况。  结果  学龄前儿童总体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5.5%, 并同时伴有睡眠持续时间障碍(70.0%)、睡眠阻抗(64.2%)、入睡延迟(38.7%)、睡眠焦虑(15.5%)、白天嗜睡(10.1%)等多个维度的睡眠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父亲支持参与的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睡眠阻抗、入睡延迟、睡眠持续时间短等睡眠问题, 母亲支持参与的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睡眠阻抗、入睡延迟、夜醒等睡眠问题呈负向关联(P值均<0.05);父亲敌意强制的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睡眠阻抗、睡眠持续时间短、睡眠呼吸障碍、白天嗜睡以及总的睡眠问题, 母亲敌意强制的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睡眠持续时间短、睡眠焦虑、夜醒、白天嗜睡以及总的睡眠问题呈正向关联(P值均<0.05)。父母均较高的敌意强制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睡眠持续时间短呈正相关(OR=2.19, 95%CI=1.12~4.28, P=0.02)。  结论  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高, 父母支持性参与教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睡眠有正面影响, 而父母敌意强制教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睡眠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家庭性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家庭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7-8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芜湖市5所幼儿园共抽取481名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的家庭性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对儿童进行过家庭性教育的父母有285(59.25%)人,未进行过家庭性教育的有19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探讨母亲养育实践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徐州市2所医院及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 ~ 24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母亲完成婴幼儿喂养类型和饮食行为问卷。根据儿童身长和体重,计算年龄别体质指数Z值(body mass index - for age z - score,BMIZ),BMIZ + 2为儿童超重肥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养育实践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882份有效问卷,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为15.6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敏感型养育(OR = 0.234,95%CI:0.159 ~ 0.344),饱腹反应(OR = 0.467,95%CI:0.336 ~ 0.649)和进食缓慢的饮食行为(OR = 0.737,95%CI:0.552 ~ 0.984)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食物反应的饮食行为(OR = 2.369,95%CI:1.797 ~ 3.122),限制(OR = 2.359,95%CI:1.530 ~ 3.640)和纵容型养育(OR = 1.743,95%CI:1.250 ~ 2.431)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敏感型养育,饱腹反应和进食缓慢的饮食行为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食物反应的饮食行为,限制和纵容型养育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预防及改善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所幼儿园1 070名 3~6岁儿童,采用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评估问卷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秩和检验、 χ2检验及log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检出率为31.40%。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年龄越低(OR=0.510,95%CI=0.430~0.603)及语言/认知信息(OR=0.959,95%CI=0.926~0.994)、家庭养育环境中社会适应/自理(OR=0.959,95%CI=0.924~0.996)、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OR=0.873,95%CI=0.827~0.922)、环境气氛维度得分越高(OR=0.794,95%CI=0.736~0.856)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保护因素;儿童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越低(OR=1.929,95%CI=1.656~2.247)、主干家庭(OR=1.796,95%CI=1.260~2.561)、家庭每月总收入呈高等及低等水平(OR=1.368,95%CI=1.028~1.820),家庭养育环境中忽视/干预/惩罚维度得分越高(OR=1.043,95%CI=1.008~1.079)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危险因素。 结论 应从小培养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加大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主要照顾者、家庭每月收入水平呈低、高水平及主干家庭中儿童照顾者,关于儿童饮食行为培养方面的健康教育,积极改善家庭养育环境,以防止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现状及与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气质特点的相关性,为学龄前儿童的牙科畏惧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312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儿童牙科畏惧调查量表-牙科分量表(Children’s Fear Survey Schedule-Dental Subscale, CFSS-DS)评估学龄前儿童的牙科畏惧水平,儿童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gna Minnen Betraffende Uppfostran for Children, EMBU-C)评估学龄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 CPTS)评估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312例学龄前儿童CFSS-DS总分(45.62±6.57)分,其中165例有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为52.88%(165/312)。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遭受家长躯体情感暴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儿童暴力伤害的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3—10月选择唐山市3所特教机构的221名ASD儿童,同时方便选取市区和农村各2所幼儿园的395名非ASD儿童进行线上及现场问卷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暴力行为调查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收集调查对象遭受暴力、孤独症严重程度、养育人抑郁状况及其他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法、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的相关因素。结果 最近1年内,81.9%的ASD儿童和72.9%的非ASD儿童遭受过暴力,ASD儿童躯体、情感暴力报告率分别为74.2%和73.8%,非ASD儿童分别为58.7%和65.8%,两组儿童躯体、情感及总暴力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1.70,95%CI=1.12~2.60)、家庭人均年收入<1万元(OR=2.43,95%CI=1.45~4.08)、养育人抑郁程度重(O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远视储备影响因素,为开展预防儿童近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9—12月对苏州市高新区5 087名4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并对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中远视储备不足人数为997人,检出率为19.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童[OR(95%CI)=0.81(0.70~0.93)]、无食物性过敏原[OR(95%CI)=0.78(0.63~0.96)]与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不足检出呈负相关;父亲屈光异常[OR(95%CI)=1.20(1.03~1.39)]、母亲屈光异常[OR(95%CI)=1.17(1.01~1.36)]、学龄前儿童夜间睡觉使用小夜灯<1 h[OR(95%CI)=1.53(1.21~1.92)]和1~3 h[OR(95%CI)=1.48(1.09~2.00)]、蔬菜摄入不足[OR(95%CI)=1.26(1.07~1.46)]与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不足检出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父母屈光异常、夜间睡眠环境、饮食因素与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广州市6~13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0例ADHD患儿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6~13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家长填写的ADHD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调查表由主要喂养人完成,内容主要包括母亲吸烟情况、产时情况、母亲文化水平和家庭教育环境等.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研究组儿童在"母亲吸烟、教养方式不良、非双亲抚养、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偏食/挑食、父母关系不良、非母乳喂养、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12.304,均P<0.05).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养方式不良(OR=1.251,95%CI=1.026~1.439)、情绪不稳定(OR=1.562,95%CI=1.238~1.971)、学习困难(OR=2.029,95%CI=1.193~3.451)、偏食/挑食(OR=3.522,95%CI=1.220~10.168)、父母关系不良(OR=2.029,95%CI=1.093~3.767)、非母乳喂养(OR=1.942,95%CI=1.023~15.189)、胎儿宫内发育迟缓(OR=2.301,95%CI=1.093~4.844)均是儿童发生ADHD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学龄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对ADHD的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二胎产妇心理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384例二胎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评价量表(EP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分娩后1周的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状况的因素。结果263例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0.21%(116/38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工作、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公婆关系、陪伴分娩、婴儿低体重、新生儿性别满意度、喂养方式、睡眠障碍、产前焦虑、产前抑郁、社会支持总分与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χ2/t值分别为5.746、13.506、5.538、12.681、17.066、5.556、11.709、8.367、36.145、14.416、13.307、8.866、17.317,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OR=1.693,95%CI:1.031~3.259)、睡眠障碍(OR=2.311,95%CI:1.364~4.810)、与公婆关系差(OR=3.267,95%CI:1.528~7.509)、产前焦虑(OR=7.913,95%CI:2.149~19.331)、产前抑郁(OR=4.057,95%CI:1.716~8.024)、新生儿低体重(OR=5.350,95%CI:2.130~11.356)、喂养方式(混合喂养:OR=1.785,95%CI:1.452~2.330;人工喂养:OR=2.091,95%CI:1.367~3.945)、社会支持水平(OR=3.835,95%CI:1.501~5.628)是影响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针对高危因素开展个性化的宣教,积极给予系统的心理疏导,以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