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4)
提出并分析桡骨远端钢板(两点支撑)联合拉力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在完整下肢骨骼-肌肉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Sanders III型跟骨骨折模型并模拟固定,用桡骨远端钢板(两点支撑)联合拉力钉固定治疗骨折。评估该模型在静态站立和行走状态(足跟着地期、站立中期和推离期)的应力分布和位移情况。跟骨的应力集中于骨折端、跟骨与跟腱连接处,峰值为96.92 MPa。内固定的应力集中于钢板螺钉与载距突和跟骨结节接触位置,峰值为883.20 MPa。后关节面位移、Bohler角和Gissane's角均维持较好。桡骨远端钢板联合拉力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体现微创原则,操作简单,术后可以早期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研究交叉螺钉与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方法 采集1名正常男性足部薄层CT数据集,据此建立交叉螺钉和钢板两种内植物固定跟骨Sander-III型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两个模型在700 N垂直荷载下的应力分布和位移规律。结果 螺钉固定时应力集中于骨折端与螺钉接触的部位,不同部位螺钉的最大应力存在差别。钢板固定时应力集中于钢板与螺钉接触的位置,高应力区位于钢板中前部。钢板、螺钉与跟骨的最大应力均小于各自剪切强度。正常跟骨及骨折模型的位移集中于后距下关节,越向内侧位移越大。结论 交叉螺钉与钢板均可用于治疗跟骨骨折,固定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建议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研究交叉螺钉与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方法 采集1名正常男性足部薄层CT数据集,据此建立交叉螺钉和钢板两种内植物固定跟骨Sander-III型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两个模型在700 N垂直荷载下的应力分布和位移规律。结果 螺钉固定时应力集中于骨折端与螺钉接触的部位,不同部位螺钉的最大应力存在差别。钢板固定时应力集中于钢板与螺钉接触的位置,高应力区位于钢板中前部。钢板、螺钉与跟骨的最大应力均小于各自剪切强度。正常跟骨及骨折模型的位移集中于后距下关节,越向内侧位移越大。结论 交叉螺钉与钢板均可用于治疗跟骨骨折,固定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建议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研究交叉螺钉与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方法 采集1名正常男性足部薄层CT数据集,据此建立交叉螺钉和钢板两种内植物固定跟骨Sander-III型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两个模型在700 N垂直荷载下的应力分布和位移规律。结果 螺钉固定时应力集中于骨折端与螺钉接触的部位,不同部位螺钉的最大应力存在差别。钢板固定时应力集中于钢板与螺钉接触的位置,高应力区位于钢板中前部。钢板、螺钉与跟骨的最大应力均小于各自剪切强度。正常跟骨及骨折模型的位移集中于后距下关节,越向内侧位移越大。结论 交叉螺钉与钢板均可用于治疗跟骨骨折,固定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建议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50例,对50例患者均行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近解剖复位47例,Bohler角恢复在23°~40°,骨折均愈合,47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裂开感染,1例皮瓣边缘坏死,但经过换药后均愈合,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评价,45例为优(90.0%),3例为良(6.0%),3例为中(4.0%),无差者,优良率为96.0%。结论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恢复快且无并发症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水泥髓腔内充填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可靠性。方法:用成人桡骨标本8根,先后制成桡骨远端骨折(AO:CI型)克氏针固定模型和骨水泥固定模型,分别在ZWD-10生物力学试验机上纵向加载,测试抗压强度,同时用非接触引伸测量系统收集图像数据,结果:骨水泥且平均抗压强度为克氏针组的27倍,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骨水泥充填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抗压强度优于克氏针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与临床效果,并介绍治疗体会.方法自2007年12月~2010年1月,治疗21例双侧跟骨骨折的病人,其中11例患者﹙22足﹚行双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0例为闭合性损伤,1例为开放性损伤;受伤机制包括高处坠落伤、车祸伤、碾压伤等.依据 Sander 分型:Ⅱ型8足,Ⅲ型14足.术中采用无接触技术保护软组织血运,恢复跟骨关节面及其高度宽度,同时植入人工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9个病例随访1年以上,平均为13.8个月,2例失随访,定期复查 X 线及足功能检查.18足获得骨性愈合,Bohler角从术前平均的10.58°恢复至术后平均的30.47°.临床采用 Maryland 足评分标准.最终结果为:7足优,6足良,3足可,2足差,优良率达70%.结论对于双侧跟骨骨折的病人应采取更积极的手术治疗,而术中的无创技术、一定的骨折复位顺序、人工骨及跟骨钢板的正确使用及通畅引流是手术成功及术后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唐海军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1,32(4):229-230,232
目的分析并探讨采用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方法对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6足采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Sanders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并随访18~24个月。结果治疗后,X线片结果显示共有18足的的Bhler’S角度处于正常范围,5足Bhler’S角度处于15°~25°之间,2足Bhler’S角度不足10°。26足均在7~15周内实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3.5周。无一例发生伤感染、螺钉松动或钢板断裂。结论对于距下关节面发生塌陷性跟骨骨折的患者而言,可实施解剖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尽力恢复跟骨的外形以及后关节面的平整并尽量避免发生后遗症。对于术后出现疼痛、疗效不理想的患者,可考虑实施进一步的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2007年4月对22例跟骨骨折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多枚螺钉和(或)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8例,Ⅲ型12例,Ⅳ型2例。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术后8~15月,平均11个月随访,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10例,良9例,优良率86.4%。结论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符合微创治疗原则,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经皮复位加压固定的三维组架螺钉内固定在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上已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在生物力学方面是否可以达到微创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对比之后的优势与缺点还不得而知。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内固定装置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选择1名26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根据其跟骨CT数据制作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有限元模型。选用经皮微创三维组架螺钉、跗骨窦微创钢板分别固定跟骨骨折模型,分别施加350,700 N纵向载荷,分析2种模型的位移、应力分布情况,比较各种模型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中骨块与内植物的峰值应力明显低于微创钢板模型,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中骨块与内植物的平均应力也明显低于微创钢板模型;(2)2种模型的最大位移均位于后距关节面内侧,三维组架螺钉模型的最大位移小于微创钢板模型;(3)微创钢板模型前突骨块与内侧骨块的纵向位移更小,三维组架螺钉模型内侧骨块与中段骨块的横向与垂直位移更小;(4)提示2种内固定模型均能提供满意的固定效果,其中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使应力分布更均匀、骨块综合位移更小,能提供更好的横向与垂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4例(88足),其中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切开复位组)有41例(42足),采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的(闭合复位组)有43例(46足)。比较两组患者的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并发症及跟骨解剖参数,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闭合复位组的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切开复位组,闭合复位组手术切口并发症也要明显少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解剖参数恢复程度上,跟骨长度、宽度及高度比较: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Böhler及Gissane角比较: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开复位组在跟骨Böhler角及Gissane角恢复的情况上优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评分闭合复位组的优良率为73.9%,切开复位组为7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确保临床疗效情况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在治疗Sanders Ⅱ及部分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上有着受伤至手术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并发症低的优点,是一种很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
股骨颈骨折最佳治疗方案: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治疗方法众多,包括股骨颈加压螺钉经2枚或3枚平行螺钉固定或者关节置换,或者在少数情况下采用非手术治疗。但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主流选择仍然是国际内固定学会(AO/ASIF)推荐的纯钛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局部解剖分离较少、手术时间较短等优点,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可。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条件:①抵抗施予骨折线上的剪应力;②抵抗弯应力;③容许轴心上的压应力。
背景:临床上常用的空心钉有单头及双头2类,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容易出现股骨颈短缩,骨质疏松时容易出现退钉现象,因此治疗股骨颈骨折选择普通空心加压螺钉还是双头空心加压螺钉目前存在争议。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2枚双头空心加压螺钉与2枚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的不同空间构型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作用。
方法:通过采集1名男性30岁健康成人志愿者股骨近端薄层CT扫描来获得原始DICOM数据,在Mimics
10.01软件中建立股骨近端模型,将该模型导入UG 8.0软件中建立股骨颈骨折模型(Pauwels角 60°)。再通过三维扫描建模获得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及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的三维模型。在UG 8.0软件中按照2枚螺钉水平及垂直分布进行股骨颈骨折装配建模,再将建立的模型导入ANSYS 14.5软件中赋值运算后,测量股骨颈骨折断端开口角、骨折断端相对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2枚螺钉水平位固定骨折断端的开口角及位移小于垂直位固定,双头空心加压螺钉的开口角及位移小于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②应力分布:2种螺钉固定的应力分布不同,双头空心加压螺钉的螺钉上应力分布较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更加分散,部分应力传递至螺钉尾部;而在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中,螺钉上的应力主要集中在骨折断端处;水平和垂直布局的应力分布亦有差别,2枚螺钉水平位固定时前方1枚螺钉上的应力分布更加集中,而垂直位固定时的应力主要集中在上方1枚螺钉;③结果表明,双头空心加压螺钉较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更加稳定可靠;2枚螺钉水平位固定比垂直位固定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因此临床可应用双头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当选择2枚螺钉时宜采用水平位固定。
ORCID: 0000-0001-7084-2826(申洪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来关节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跟骨骨折治疗中,但多用于治疗SandersⅠ、Ⅱ型骨折,或作为复杂的跟骨骨折的辅助复位、关节内损伤探查清理的辅助手段。目的:探讨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42例(42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2组,全关节镜入路组(n=21)接受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跗骨窦入路组(n=21)接受跗骨窦入路跟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查X射线片,检测B?hler角及Gissane角;评估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试验已通过佛山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跗骨窦入路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全关节镜入路组(P<0.05);全关节镜入路组无胫后血管、胫神经及腓肠神经损伤,无切口软组织感染;跗骨窦入路组发生皮肤浅表感染3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无切口软组织深部感染及坏死;②术后12个月时,两组B?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的踝关节周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全关节镜入路组术后1个月的踝关节周径小于跗骨窦入路组(P<0.05),两组间术后1年的踝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术后12个月时,两组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与跗骨窦入路跟骨解剖板内固定相比,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有利于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9月通过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AO分型为C2或C3型,采用支撑钢板掌侧固定17例,背侧固定9例。结果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诊,握力恢复平均为对侧的78%,11例腕关节伸屈活动达健侧的70%~80%,4例背伸及掌屈均只达健侧的60%~80%,3例活动度在健侧60%以下。23例屈伸活动时无疼痛,3例有轻度疼痛。患者对手术后腕关节功能满意者21例(80.78%),较满意者4例(15.36%),不满意1例(3.86%)。按改良G reen和O’brien标准,18例患者(69.2%)为优,5例(19.2%)为良,3例(11.6%)为一般,优良率88.4%。结论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 II、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病例资料。其中,Sanders II型15例,SandersⅢ型8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4.2岁。记录术后软组织情况,测量跟骨术前、术后及随访X线片的B?hler角、Gissane角、骨折复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测量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于末次随访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经过10~13个月(平均11.8个月)随访。术后所有跟骨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乎解剖复位,且均无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血肿形成。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4个月。术后B?hler、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根据Maryland评分,优1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2例有腓肠神经损伤表现。结论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复位固定可靠的优点,可用于治疗Sanders II、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桡骨远端骨折:约占平时骨折的1/10,多见于老年妇女,青壮年发生均为外伤暴力较大者。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0-3.0 cm范围内,腕部肿胀、压痛明显,手和腕部活动受限。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和活动,给患者造成不便。掌侧锁定钢板:该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内固定方法,相较于其他内固定方法,其首先能够增加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允许患者能够进行早期活动;其次,和背侧钢板内固定相比较,能够减少腕掌侧与钢板的接触,避免对腕掌侧屈肌腱的刺激和磨损,同时大多数的钢板能够被旋前方肌覆盖。背景:尽管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所引发的桡骨远端腕背侧伸肌腱的激惹、磨损及断裂发生率不高,但这类并发症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总结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时术中透视方法的最新进展。方法:以英文“volar locking plate,distal radius fracture,radiological method”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PubMed数据库检索2000至2019年的相关文献共160篇;以中文“透视方法,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接骨板”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万方数据库检索2000至2019年的相关文献共7篇。对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时术中透视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掌侧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时术中透视方法多种多样,例如标准正、侧位方法、腕管位透视法、“天际线”方法、背侧切线视图及径向凹槽视图等;②上述常用方法在检测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后背侧螺钉穿出问题仍具有一定局限性,所造成的腕背侧伸肌腱激惹、磨损及断裂等并发症仍有发生,二次及多次手术给患者生活及经济等方面带来的问题也应当引起重视;③应该找到更为恰当的术中检测方法,以期能够降低因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后背侧螺钉穿出所引发的并发症发生率。ORCID: 0000-0002-3665-0270(王皓楠)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钢板联合骨折端螺钉”与“单纯钉板系统”固定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治疗且获随访的40例简单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20例采用“钢板联合骨折端螺钉”固定(联合组),平均年龄(70.8±5.6)岁,骨密度T值平均-1.91±0.56;20例采用“单纯钉板系统”固定(单纯组),平均年龄(69.9±6.0)岁,骨密度T值平均-1.88±0.6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6、12个月Neer评分。结果40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7.3±5.6)个月。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痂形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患者影像学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出现2例骨折畸形愈合,而联合组无此类并发症发生,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取闭合撬拨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与斜置塑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舌形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选取四川省骨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舌形跟骨骨折患者68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35例患者(闭合复位组),余下33例采用斜置塑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斜置钢板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跟骨高度、Böhler角、并发症和Maryland足踝功能评分。结果 68例患者获得术后3年随访,闭合复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斜置钢板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跟骨高度、Bö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及Maryland足踝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撬拨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舌形跟骨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与斜置塑形钢板内固定相比,在纠正跟骨的高度、Böhler角和并发症方面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NCB锁定钢板结合MotionLoc螺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2月共31例股骨下段骨折患者资料,应用NCB锁定钢板结合MotionLoc螺钉微创治疗,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22 ~ 77岁,平均44岁,骨折按AO分型标准:A1型2例,A2型4例,A3型8例,C1型3例,C2型6例,C3型8例。结果 本组31例患者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随访时间6 ~ 26个月,平均15.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8周(9 ~ 21)周,完全负重时间16.4周(12 ~ 24)周。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分标准:优23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3.5%。结论 遵循MIPPO技术及原则,采用MotionLoc螺钉结合NCB钢板内固定能更好地适用于股骨下段骨折,结合术后合理的康复计划,骨折愈合后参照Kolmert标准评定患肢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3.5%,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