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的死亡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深圳市龙岗区的HIV/AIDS患者,按照病例入选标准确定研究对象;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选取590例HIV/AIDS患者,死亡236例(男性187例,女性49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婚、离异或丧偶者发生死亡的风险分别是未婚者的0.003倍和0.418倍;确诊时为AIDS患者的死亡风险是HIV感染者的9.149倍;异性传播、同性传播和采供血的死亡风险分别是注射吸毒的0.319、0.079和0.004倍;未接受CD4检测者的死亡风险是接受CD4检测者的9.166倍;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的死亡风险是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的0.052倍。 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HIV/AIDS患者死亡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接受CD4检测和进行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HIV/AIDS患者死亡风险。提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进一步扩大CD4检测和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并加强追踪随访和管理,以降低HIV/AIDS患者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989-2021年云南省报告HIV/AIDS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使用寿命表描述报告HIV/AIDS生存时间, Kaplan-Meier法拟合不同状态下的生存曲线,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云南省累计报告174 510例HIV/AIDS全死因死亡密度为4.23/100人年, 中位生存时间为20.00(95%CI:19.52~20.48)年, 1、10、20和30年的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90.75%、67.50%、47.93%和30.8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0~岁和15~岁的死亡风险是≥50岁的0.44(95%CI:0.34~0.56)倍和0.51(95%CI:0.50~0.52)倍;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为200~、350~和≥501个/μl的死亡风险分别是CD4计数为0~199个/μl的0.52(95%CI:0.50~0.53)倍、0.41(95%CI:0.40~0.42)倍和0.35(95%CI:0.34~0.36)倍;未抗病毒治疗者死亡风险是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成都市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患者)1992—2019年失访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提高随访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历史卡片及定时随访数据库,收集成都市1992—2019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感染HIV途径、病程阶段、病例观察人年和随访状况等信息,对HIV/AIDS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失访情况进行描述,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失访影响因素。结果 1992—2019年现住址为成都市HIV/AIDS患者累计观察12 0617.01人年,失访3 596人,失访率为0.030/人年,1992—2009年间失访率最高,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HIV/AIDS患者发生失访的平均时间为开始随访后1.96年。现住址为成都市的HIV/AIDS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00±16.50) 岁,男性占比为79.56%,户籍地为成都本地的占比为75.86%,汉族占比为97.7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0~14岁的 HIV/AIDS患者相比,其他年龄段发生失访的风险更高(15~24岁HR = 16.71, 95%CI:4.00~69.89;25~49岁HR = 12.02, 95%CI:2.87~50.25;≥50岁HR = 9.93, 95%CI:2.37~41.57);户籍为外市(HR = 1.42, 95%CI:1.29~1.55)或外省的(HR = 1.67, 95%CI:1.49~1.87)比户籍为本市的发生失访风险更高;从事服务业(HR = 1.10, 95%CI:1.00~1.20)或工人/民工/驾驶员(HR = 1.20, 95%CI:1.04~1.38)相比职业为农民的更易发生失访;病程阶段为HIV感染(HR = 1.27, 95%CI:1.19~1.36)相较艾滋病更易失访;相较异性传播者,注射吸毒者(HR = 2.94, 95%CI:2.63~3.29)发生失访风险更高。而与未婚相比,已婚有配偶(HR = 0.51, 95%CI:0.46~0.57)发生失访的风险相对较低;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初中HR = 0.79, 95%CI:0.68~0.92;高中或中专HR = 0.62, 95%CI:0.52~0.74;大专及以上HR = 0.45, 95%CI:0.38~0.54)比文盲的失访风险更低;与异性传播者相比,同性传播者(HR = 0.66, 95%CI:0.60~0.72)发生失访的风险更低。结论 现住址为成都市的HIV/AIDS患者失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开始随访前两年失访风险较高,>14岁、户籍为外地、从事服务业或工人/民工/驾驶员、病程阶段为HIV感染、注射吸毒的失访风险较高。针对失访风险较高的人群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随访工作质量,减少失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贵州省注射吸毒人群中HIV/AIDS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HIV/AIDS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1996-2015年贵州省注射吸毒人群HIV/AIDS为研究对象,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3 958例注射吸毒HIV/AIDS纳入分析,全死因的死亡比例为44.01%(1 742/3 958),总死亡率为7.80/100人年,生存时间M=8.08年;抗病毒治疗(ART)组死亡率为3.57/100人年,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组死亡率为4.08/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死亡与性别、民族、确认HIV阳性时年龄、确认HIV阳性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ART和MMT有关;女性的死亡风险是男性的0.82倍(95% CI:0.69~0.98);少数民族的死亡风险是汉族的1.39倍(95% CI:1.21~1.60);确认HIV阳性时年龄≥50岁的死亡风险是<20岁的2.44倍(95% CI:1.07~5.56);确认HIV阳性后首次CD4≥500个/μl组的死亡风险是CD4<200个/μl组的0.27倍(95% CI:0.22~0.32);未参加ART的死亡风险是参加者的2.83倍(95% CI:2.45~3.26);未参加MMT的死亡风险是参加者的1.35倍(95% CI:1.15~1.59)。结论 1996-2015年贵州省注射吸毒人群HIV/AIDS中,男性、确认HIV阳性时年龄较大者、确认HIV阳性后首次CD4较低、未参加ART和MMT的病例,死亡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1996—2019年HIV/AIDS病例艾滋病相关死亡影响因素。 方法 运用累积发生函数 (CIF )估算艾滋病相关死亡发生率,部分分布比例风险回归模型(F-G模型)分析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 纳入HIV/AIDS研究对象11616例,随访期间死亡2730例,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866例(31.7%),CIF估算HIV/AIDS随访1、2、5、10、15年艾滋病相关死亡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55%、3.69%、7.26%、11.84%和15.96%。F-G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岁及以上(HR=1.64, 95%CI: 1.13~2.38)、维吾尔族(HR=2.13, 95%CI:1.29~3.53)、农牧民(HR=1.32, 95%CI:1.07~1.62)、确诊时病程阶段为AIDS(HR=2.22, 95%CI:1.64~3.01)、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R=9.70, 95%CI:8.25~11.40)、基线CD4+T计数≤200(HR=4.50, 95%CI:3.17~6.38)、未检测CD4+T(HR=2.80, 95%CI:2.25~3.50)的HIV/AIDS患者艾滋病相关死亡发生危险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HR=0.59,95%CI:0.37~0.94)、医疗机构检测发现(HR=0.82,95%CI:0.67~0.99)HIV/AIDS艾滋病相关死亡发生危险较低。 结论 应持续加强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强化重点人群对艾滋病的风险感知,增加检测服务的可及性,同时提高抗病毒治疗的及时率和CD4检测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995-2019年新乡市HIV/AIDS病例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为在不同人群开展艾滋病精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1995-2019年HIV/AIDS病例报告卡和随访数据,以寿命表法计算其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拟合不同状态下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17例HIV/AIDS患者纳入随访观察队列,全死因死亡率6.02/100人年,平均生存时间(135.656±2.194)月(95%CI:131.355~139.959),第1、3、5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33%、79.83%、74.29%和64.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20岁年龄组比较,≥60岁年龄组(OR=2.857,95%CI:1.354~6.028)的病例死亡风险较高;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比较,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组(OR=0.635,95%CI:0.475~0.850)的病例死亡风险较低;与同性传播组比较,通过异性传播(OR=1.519,95%CI:1.030~2.240)、注射毒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河南省抗病毒治疗(ART)≥ 15岁HIV/AIDS的死亡状况,为降低HIV/AIDS病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02-2019年河南省开始ART ≥ 15岁HIV/AIDS,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死亡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共72 986例HIV/AIDS,死亡16 634例,死亡病例以年龄≥ 40岁(68.5%,11 393/16 634)、男性(62.6%,10 419/16 634)、血液传播感染(71.7%,11 927/16 634)、农民/农民工(91.7%,15 249/16 634)为主。以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为主(73.7%,12 261/16 634),病死率为16.8%(12 261/72 986)。34.6%(4 237/12 261)的HIV/AIDS在开始ART第1年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开始ART第10年和第18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3%和71.8%。≥ 15岁HIV/AIDS开始ART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200个/μl的比例为45.5%(30 432/66 89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基线CD4<200个/μl组和200~个/μl组的死亡风险分别是≥ 350个/μl组的1.78倍(95% CI:1.64~1.94)和1.24倍(95% CI:1.13~1.36);基线有症状的死亡风险是无症状的1.25倍(95% CI:1.16~1.35);最近1次病毒载量值≥ 1 000拷贝数/ml的死亡风险是<1 000拷贝数/ml的7.09倍(95% CI:6.65~7.54)。结论 2002-2019年河南省ART ≥ 15岁HIV/AIDS的死亡病例以血液传播感染和农民/农民工为主,艾滋病相关疾病是导致HIV/AIDS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河南省逐步推行ART策略,HIV/AIDS能长时间保持较高的生存率。应继续加强CD4检测工作,尽早纳入符合条件的HIV/AIDS进行规范化ART,以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报告注射吸毒HIV感染者的死亡情况及危险因素, 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注射吸毒HIV感染者,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计算死亡密度, 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风险因素, 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1-2020年, 我国累计报告≥15岁注射吸毒HIV感染者119 209例, 其中死亡59 094例, 全死因死亡密度为6.96/100人年, 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为1.91/100人年, 总死亡密度呈下降趋势。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注射吸毒HIV感染者全死因死亡风险, 相比于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500个/μl者, 未检测CD4计数、0~、200~和350~个/μl的HR值(95%CI)分别为2.85(2.78~2.93)、2.47(2.40~2.54)、1.58(1.53~1.62)和1.24(1.21~1.28);相比于抗病毒治疗者, 未抗病毒治疗者的HR值(95%CI)为7.13(6.99~7.27);相比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老年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后的死亡和脱失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由广西105家抗病毒治疗机构收集后上报至该系统。分析截至2015年6月广西启动抗病毒治疗的老年HIV/AIDS病例死亡率和脱失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和脱失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研究对象20 467例,死亡率为4.69/100人年。女性的死亡风险较低(AHR=0.56, 95%CI:0.51-0.62)。以未婚为参照,已婚或同居的死亡风险较低(AHR=0.77, 95%CI:0.62-0.96)。启动治疗时CD4计数大于200/μL者的死亡风险较低(200~349/μL, AHR=0.74, 95%CI:0.67-0.82; 350~499/μL, AHR=0.46, 95%CI:0.35-0.60;≥500/μL,AHR=0.37, 95%CI:0.21-0.64)。2012—2015年启动抗病毒治疗者死亡风险较低(AHR=0.72, 95%CI:0.63-0.82)。WHO分期为3/4期者死亡风险较高(AHR=1.96, 95%CI:1.80-2.14)。研究对象脱失率为11.67/100人年。女性(AHR=0.79, 95%CI:0.75-0.84)、已婚或同居者(AHR=0.70, 95%CI:0.62-0.80)脱失风险较低;经静脉注射吸毒感染(AHR=1.73, 95%CI:1.32-2.27)、 WHO分期为3/4期(AHR=1.17, 95%CI:1.11-1.23)、 2009—2011年启动抗病毒治疗(AHR=1.35, 95%CI:1.22-1.49)、 2012—2015年启动抗病毒治疗(AHR=1.33, 95%CI:1.20-1.47)者脱失风险较高。结论老年HIV/AIDS病例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升抗病毒治疗服务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病例生存状况的分布特征,探讨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987年1月1日—2 017年12月31日符合条件的福建省HIV/AIDS诊断病例共计12 079例纳入研究队列,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HIV/AIDS病例生存状况的相关信息,计算病例的全死因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通过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计算病例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病例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福建省HIV/AIDS病例的全死因死亡率为5.37/100人.年(95%CI=5.10~5.64),标化全死因死亡率7.99/100人.年(95%CI=7.40~8.58)。HIV/AIDS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7.0年(95%CI=16.1~17.9),1、5、10和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82%、73%和68%。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婚姻状况为已婚有配偶、离异或丧偶和不详的HIV/AIDS病例的死亡风险分别是未婚的1.248倍、1.481倍和1.914倍,确诊时年龄≥50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和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的死亡风险分别是15~49岁年龄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和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2.466倍、0.501倍、0.357倍和0.146倍。结论近年来,福建省HIV/AIDS病例的全死因死亡率进一步降低,未婚、15~49岁年龄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200个/mm3和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的死亡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