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CD14+肺泡巨噬细胞、局部及全身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80例,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各40例。乌司他丁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20 KU乌司他丁,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 h外周静脉中血白介素-2(IL-2)和免疫细胞,并检测术中单肺通气1 h后非通气侧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CD14+巨噬细胞、IL-2、免疫细胞。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差异。术后2 h乌司他丁组患者外周血中IL-2、CD14+单核细胞增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活化的T细胞亚群增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IL-2、CD14+单核细胞及主要免疫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患者单肺通气1 h后非通气侧肺BALF中IL-2和CD14+巨噬细胞增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T细胞、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的T细胞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醉前给予乌司他丁能减少食管癌术中单肺通气时全身及肺部的炎性反应,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忠  马亦龙 《现代肿瘤医学》2015,(14):2027-2031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及微波消融(MWA)对肝癌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我院116例肝癌患者完整资料,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单纯接受MWA治疗40例为研究组,单纯接受TACE治疗76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术前2天、术后3天取外周血,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CD19+)及体液免疫(IgG、IgM、IgA、C3、C4)水平。结果:MWA组治疗前后CD3+、CD4+、CD56+细胞比例上升,CD8+、CD19+细胞比例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治疗前后CD3+、CD8+细胞比例上升,CD4+、CD56+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细胞比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治疗前后IgG、IgM、IgA、C3、C4定量均下降,但MWA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明显抑制肝癌患者免疫功能,MWA能增强肝癌患者主要抗肿瘤免疫;TACE联合MWA同时治疗基础上辅以免疫治疗可能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更明显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60例行择期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Ⅱ组)。分别于麻醉前、切皮后1 h、术毕、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晨采静脉血检测血清IL-6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同麻醉前相比,Ⅰ组术中及术后1 d和3 d血清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 Ⅱ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切皮后1 h及术毕CD+3、CD+4和CD+4/CD+8均下降,与麻醉前比,P<0.05;术后1 d下降较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Ⅱ组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均已恢复至术前水平,同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T淋巴细胞亚群各组数据均已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 硬膜外阻滞可抑制全麻对胃癌患者围术期血清IL-6浓度的增加,减轻免疫功能的抑制,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王彬 《现代肿瘤医学》2019,(14):2538-2541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微粒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GSMs-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效果及对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集的HCC患者97例,根据TACE方法分为研究组49例(采用GSMs-TACE方法治疗)和对照组48例(采用碘化油TACE方法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的缓解率89.80%、总有效率97.96%,对照组缓解率81.25%、总有效率95.8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研究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IL-1、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CD3+、CD4+、NK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1、IL-6、TNF-α、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的降低(P<0.05),CD3+、CD4+、NK水平较治疗前显著的升高(P<0.05);研究组的肝区疼痛、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SMs-TACE与碘化油TACE治疗HCC患者的效果均肯定,但免疫调节GSMs-TACE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外周血CD+4 CDHigh25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3例al1o-HSCT后患者外周血CD+4 CDHigh25 Foxp3High Treg细胞、CD+4 CDHigh25 CDLow127 Treg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含量,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应时期血清中IL-10的质量浓度。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aGVHD组CD+4 CDHigh25 CDLow127 /CD+4 与CD+4 CDHigh25 Foxp3High/CD+4 比例均明显低于无GV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度aGVHD亚组CD+4 CDHigh25 CDLow127/CD+4 与CD+4 CDHigh25 Foxp3High/CD+4 比例低于Ⅰ~Ⅱ度aGVHD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组别间CD+4 CDHigh25 CDLow127/CD+4 与CD+4 CDHigh25 Foxp3High/CD+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GVHD组的IL-10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无GV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eg细胞与IL-10变化呈相关性(r=0.925,P<0.05)。结论 Treg细胞的水平与allo-HSCT后aGVH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通过监测Treg细胞水平对临床早期诊断aGVHD及判断aGVHD预后、指导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CDLow127 可以作为Treg细胞表面的特异标志,推进对Treg细胞的检测及分离纯化;IL-10是一种重要的负调控因子;Treg细胞与IL-10的表达在aGVHD患者存在相关性,可能为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机制提供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对不同阶段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62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A组(肿瘤晚期临终患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B组(存在远处转移或局部晚期肿瘤患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和C组(根治术后患者),另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空白对照组(D组)。检测治疗前后A、B、C 3组患者及D组免疫功能的变化,包括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监测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自体CIK细胞治疗前,A、B、C组患者CD3+、CD3+CD4+T细胞亚群水平低于D组,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次自体CIK细胞治疗后,A组患者CD3+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CD4+/CD8+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CD3+、CD3+CD56+T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CD3+、CD3+CD4+、CD3+CD8+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CD3+、CD3+CD4+、CD3+CD56+T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CD4/CD8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因回输CIK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CIK细胞治疗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纠正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状态,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可耐受,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且不良反应与肿瘤所处阶段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45)和开腹组(n=4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10天外周血IgG、IgM、IgA、CD3+、CD4+、CD8+、NK细胞活性。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且下床活动时间早(P﹤0.05);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IgG、IgM、IgA、CD3+、CD4+、CD4+/CD8+和NK细胞活性较术前均降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开腹组上述指标仍低于术前(P﹤0.05),腹腔镜组接近术前水平(P﹥0.05),腹腔镜组IgM、CD3+和CD4+高于开腹组(P﹤0.05),IgA、IgG、CD4+/CD8+和NK细胞活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均降低;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术后机体免疫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华蟾素片联合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7年2月我院84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2例设为健康组。对照组采用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研究组采用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华蟾素片,持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对比三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AFP、CEA水平、生存周期。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三组血清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后三组血清AFP及CEA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AFP及CEA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脱发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9.52%(4/42) vs 14.29%(6/42)]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联合采用华蟾素片及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CEA、AFP水平,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少,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初发组(A组)、缓解3年内组(B组)、缓解3年以上组(C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4 CD+25 CDlow127 T细胞所占比例。结果 A组和B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C组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高于C组(P<0.05);A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B、C两组(P<0.05)。结论 CD+4 CD+25 Treg细胞与AML发生有关,尤其与3年内容易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扩大根治术治疗老年直肠癌的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T(NK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间四川省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经病理学诊断为直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扩大根治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直肠癌扩大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术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T细胞亚群和NKT细胞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3.8%和91.9%,对照组则分别为62.9%和8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1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量表相关维度(总体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 d和5 d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血清白介素8(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IL-6及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相应时间的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5 d血清IL-8水平又恢复至术前水平,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CD3~+T、CD4~+T、CD8~+T及CD4~+/CD8~+T)水平均处于稳定状态,而对照组手术前后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各对应时间点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扩大根治术治疗老年直肠癌的疗效显著,且对机体T细胞亚群、NKT细胞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PLC患者60例,患者均行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治疗,同时抽取同期60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PLC患者和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L)-2、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比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免疫功能.结果 病例组CD4+T、CD4+/CD8+、IL-2水平治疗前较对照组低,CD8+T及IL-6和TGFβ1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ACE治疗后病例组CD4+T、CD4+/CD8+、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仍低于对照组,CD8+T、IL-6和TGFβ1水平降低,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治疗可以提高PLC患者免疫功能,并且对肿瘤发展抑制及转归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免疫增强型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80例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给予肠外营养剂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液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外营养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体重、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PAB、TRF、ALB水平及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占比、CD4+/CD8+细胞比率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CD8+细胞占比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D4+细胞占比、CD4+/CD8+细胞比率及IgA、IgG、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细胞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外营养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金银花水煎液对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50例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根据照射剂量给予相应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金银花水煎液,比较两组患者在放射治疗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发病程度、炎性因子(TNF-α、IL-6、TGF-β1)、免疫因子(IgG、CRP、补体C3及补体C4)、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各炎性因子水平均升高,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因子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G及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D3+T、CD4+T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金银花水煎液可有效抑制放射治疗引起的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情况,增强免疫水平,降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的76例老年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肠外营养治疗。结果①手术前,2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JT)、白蛋白(ALB)、拟胆碱酯酶(PCHE)、前白蛋白(P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观察组TBIL、ALT显著低于对照组,ALB、PCHE、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手术前,两组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胆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否通过影响B7-CD28共刺激通路使T细胞活化,血清IL-2水平升高,引起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采用原位移植法构建大鼠骨肉瘤模型后,用HIFU治疗机进行辐照,分别在治疗后即刻、2天、5天、15天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CD4+ CD28+、CD4+ CD28-、CD80+、CD86+细胞亚群所占的比例,ELISA检测血清IL-2水平,行病理组织学观察HIFU治疗后的大鼠的肺部转移灶情况.同时设立阴性对照、正常对照、空白对照组.结果:HIFU各组CD4+ CD28+、CD4+ CD28-、CD80+细胞亚群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或P<0.01);CD86+细胞亚群在HIFU治疗后即刻、2天有增高,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5天、15天有降低;HIFU各组IL-2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与正常组相比,HIFU各组上述细胞亚群明显增高(P<0.05或P<0.01);HIFU各组IL-2水平均有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与HIFU对照组(25天)相比,HIFU组(2、5天)各细胞亚群均增高(P<0.05或P<0.01);HIFU后5天IL-2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HIFU治疗后骨肉瘤大鼠肺部转移灶比治疗前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HIFU治疗骨肉瘤后激活B7-CD28通路可能是免疫功能提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乙肝病毒DNA载量及肝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血清中HBV-DNA载量的不同,将其分为阴性组14例,低复制组48例,高复制组16例。三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记录三组患者手术前后7天静脉血清中HBV-DNA载量和术后1天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以及白蛋白(ALB)]变化。结果:手术治疗7天后,阴性组和低复制组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较治疗前7天有所下降,高复制组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较治疗前7天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手术后的ASL、ALT、TBIL指标较手术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三组术后ALB指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阴性组、低复制组、高复制组术后ASL、ALT、TBIL指标比较有递增变化,ALB指标比较有递减变化。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行肝癌根除术后仍然存在HBV复制活跃的问题,HBV活跃程度和术前HBV-DNA载量高水平复制会影响到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张旭  钱海鑫 《现代肿瘤医学》2017,(13):2086-2088
目的:比较腹腔镜及开腹肝癌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的22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腔镜组)与57例开腹肝癌切除术(开腹组)患者,对比两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肝癌切除术.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生存率依次为4.5%、0%、100%,开腹组依次为10.5%、5.3%、94.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别无意义(P>0.05),腔镜组较开腹组生存率高、复发率低(P<0.05).术后腹腔镜组AST、ALT、ALB以及TBIL水平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安全可靠,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11c+细胞中敲除TAK1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内CD11c+细胞中特异性敲除TAK1的C57BL/6小鼠,经鼠尾静脉注射Con A(12 mg/kg)或生理盐水,分别作为Con A敲除组和生理盐水敲除组。另选C57BL/6小鼠,鼠尾静脉注射Con A(12 mg/kg)或生理盐水,作为Con A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6 h之后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肝、肾、胸腺等脏器系数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评分;测定血清中免疫反应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5/6/12)及肝组织中TNF-α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Con A对照组ALT和LDH显著升高(P均 < 0.05),肝脏病理损伤明显加重,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 < 0.05),血清中TNF-α、IFN-γ、IL-4/5/6水平和肝中TNF-α和IFN-γ均显著升高(P均 < 0.05);生理盐水敲除组肝中TNF-α水平显著降低(P < 0.05)。与Con A对照组相比,Con A敲除组小鼠血清ALT、AST和LDH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5),肝脏病理损伤明显加重,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 < 0.05),肝组织IFN-γ水平,血清中TNF-α、IL-4和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 < 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CD11c+细胞中敲除TAK1无明显肝损伤作用,但可加重Con A诱导的肝脏损伤,该作用可能与进一步激活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