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hTERT基因永生化人毛乳头细胞系是否具有转化特征.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TERT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毛乳头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连续传代培养.应用RT-PCR 法检测 hTERT mRNA 的表达.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染色体核型分析、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致瘤实验分析转染细胞是否具有转化特征.结果 转染后获得1个阳性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后细胞生长良好,现已连续传至50代.检测证实转染细胞稳定表达hTERT mRNA,细胞形态与未转染细胞基本相同,染色体核型正常,在软琼脂内不能生长,无裸鼠致瘤性.结论 hTERT基因永生化人毛乳头细胞系基本上是正常细胞而无明显转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源性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端粒酶活性、相关基因表达和体外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阳离子脂质体介导hRCEC转染;RT-PCR法检测人类端粒酶RNA组份(hTR)、端粒酶相关蛋白1(TEP1)及hTERT基因的表达;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细胞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结果hTR、TEP1基因在hTERT转染hRCEC前后都表达,hTERT基因在转染前不表达,转染后24h及稳定转染克隆形成时表达,细胞停止分裂时又失去表达;转染前无端粒酶活性,转染后24h及稳定转染克隆形成时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细胞停止分裂时端粒酶活性消失;稳定转染了hTERT基因后hRCEC的生存时间没有延长。结论hTERT转染可显著提高hRCEC中hTERT基因表达水平,hTERT基因表达与端粒酶活性一致,但只用hTERT转染的方法不能使hRCEC细胞生存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源性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异位表达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健康志愿者骨髓2 mL,经离心、洗涤及传代培养后备用.取第5代人MSCs接种至6孔培养板中,待其融合达90%~95%时,用脂质体法对其进行转染,转染共分4组:正常对照组、脂质体组、pEGFP-C1质粒组、pEGFP-hTERT质粒组.选用G418进行抗性克隆的筛选.30 d后,正常对照组﹑脂质体组细胞全部死亡,而pEGFP-C1质粒组、pEGFP-hTERT质粒组则获得抗性克隆;将获得的抗性克隆进一步扩增后,选用pEGFP-C1质粒组、pEGFP-hTERT质粒组和未转染的人骨髓MSCs分别进行RT-PCR,检测转染前后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并通过PCR-ELISA检测上述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未转染组和pEGFP-C1质粒组的人骨髓MSCs hTERT mRNA表达阴性,且端粒酶呈阴性;pEGFP-hTERT质粒组的人骨髓MSCs hTERT mRNA表达阳性,且端粒酶呈阳性.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可以在人骨髓MSCs中获得异位表达,并能诱导人骨髓MSCs的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入兔软骨细胞以获取大量种子细胞的方法和技术。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兔软骨细胞,以pcDNA3.1/Zeo(+)-hTERT载体进行基因转染,对照组则为空载体pcDNA3.1/Zeo(+),筛选并挑选出阳性克隆后扩增,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转染hTERT基因后的软骨细胞hTERT mRNA表达;甲苯胺蓝染色判断转染hTERT基因后的软骨细胞是否具有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核型;裸鼠致瘤实验观察成瘤情况。结果:RT-PCR检测RNA水平上hTERT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hTERT转入兔软骨细胞后细胞形态未发生变化,长满单层后仍然呈现出多角形,与正常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形态基本一致。甲苯胺蓝染色后可见多糖染成蓝紫色,呈现较小蓝紫色颗粒,蛋白多糖等基质分布均匀,即转染hTERT基因后的软骨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软骨相关基质的功能。细胞周期测定转染hTERT的兔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上升,细胞分裂基本以整数二倍体方式进行,保持了核型的基本稳定。裸鼠接种不致瘤。结论:转染hTERT的软骨细胞表型未发生转化,具有作为种子细胞和研究正常软骨细胞的生理、生化工具细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hTERT基因转染对人胚胎成纤维细胞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源性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转染人胚胎成纤维细胞(hEFs)后细胞是否存在恶性表型。方法 应用脂质体法将pIRES2-EGFP-hTERT正义重组质粒及pIRES2-EGFP空载质粒分别导入原代培养hEFs,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TERT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裸鼠皮下致瘤性实验、DNA倍体实验分析转染细胞是否存在恶性表型。结果 原代培养hEFs中存在较弱水平的hTERT基因mRNA及蛋白质表达,但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的胚胎成纤维细胞hTERT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hTERT转染后细胞染色体仍为23对,且均为正常二倍体细胞;裸鼠皮下不具有成瘤的能力。结论 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的胎儿成纤维细胞不具有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6.
永生化人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建立永生化人成牙本质细胞系.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导入原代人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培养液加G418筛选约1mo后,抗性细胞克隆形成,滤纸片法转移、扩增并连续培养.检测转染细胞内hTERT的基因整和和表达,初步分析细胞系的生物学特征.结果:hTERT稳定转染入目的细胞,表达mRNA及其蛋白.转染后共获得5个细胞克隆,克隆5b来源的细胞在体外长期连续培养下生长良好,具有较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转录水平表达成牙本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牙本质涎磷蛋白,细胞核型正常.该细胞系至今传代56代,约6mo,命名为hTERThOd-L结论:建立起永生化人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系.  相似文献   

7.
转导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致人成骨细胞永生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Yin XX  Chen ZQ  Guo ZQ  Dang GD  Ma QJ  Wang SW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4):1251-1254
目的建立永生化的人成骨细胞系供骨科临床和基础研究使用。方法将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导入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全长cDNA,经筛选得到阳性克隆,体外连续传代,检测hTERT基因的整合情况及其表达,并对不同代次细胞的成骨特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成功地将hTERT基因转入人成骨细胞,得到的转化细胞端粒酶表达阳性,增殖旺盛,至今已传至62代,对第25、第55代转化细胞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骨桥素的检测,证明此永生化细胞保持了良好的成骨特性。结论转导外源性的hTERT基因可以导致人成骨细胞永生化且可保持其正常的成骨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基因重组技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8(hIL-18)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融合基因,并观察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健康人单核细胞经RT~PCR扩增hIL-18后、T—A克隆。亚克隆至经NheⅠ、HindⅢ酶切的PCDNA3.1(+)/hTERT中,限制性内切酶验证后,挑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正确克隆。经限制性内切酶和DNA测序分析两个基因是否已经正确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中。将hTERT/hIL-18融合基因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3T3细胞中表达,经Western—blot验证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同时对转染细胞作免疫荧光染色。以ELISA检测转染细胞刺激KG-1细胞分泌了干扰素的能力,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抗MTX诱导凋亡的能力。结果:hTERT/hIL-18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成功,经限制性内切酶验证和DNA测序及同源性对比分析,该基因片段与NCBI基因库hIL-18和hTERT基因CDS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9.9%;而细胞转染后经Western—blot验证,hTERT/hIL-18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127kMr,与预期一致,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融合蛋白在细胞中弥散表达。此融合蛋白能刺激KG-1细胞分泌γ-干扰素,并具有抗MTX诱导凋亡的生物学功能。结论:本实验构建的PCDNA3.1(+)/hTERT—hIL-18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并具有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转染树突状细胞,研制肿瘤的治疗性疫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BRCA1对MCF-7细胞hTERT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BRCA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观察外源性BRCA1基因转染MCF-7细胞后对hTERT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脂质体法将BRCA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乳腺癌MCF-7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hTERT蛋白表达的变化.MTF比色试验观察BRCA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后MCF-7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外源性BRCA1真核表达质粒组MCF-7细胞较未转染组MCF-7细胞hTERT蛋白表达明显减弱.BRCA1基因转染后的MCF-7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结论外源性BRCA1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hTERT基因的表达,并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BRCA1基因的表达异常可能在乳腺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对人张氏肝细胞(chang liver)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表达h-TERT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感染人张氏肝细胞,通过杀稻瘟筛选获得阳性克隆。分别采用实时荧光RT-PCR、TRAP-PCR及ELISA方法检测转染前后chang liver细胞的h-TERT-mRNA水平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FCM)观察其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情况。结果:转染后的chang liver细胞存在h-TERT基因过表达和端粒酶活性上调,体外培养条件下维持肝细胞原有形态,存活期显著延长,增殖能力较强。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的异位表达不仅上调chang liver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而且促进其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TERT启动子驱动下的HSV-tk/GCV系统对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hTERT启动子调控下的t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BTdel-279-tk,并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之转入Skov3、正常人卵巢上皮细胞(NOEC)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加入GCV,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BTdel-279-tk/GCV系统对各种细胞的杀伤作用;应用RT-PCR法检测pcDNA3-tk和pBTdel-279-tk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tk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pBTdel-279-tk/GCV对端粒酶阳性的卵巢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而对端粒酶阴性的正常细胞则无;hTERT启动子系统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效能与CMV启动子近似,两者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cDNA3-tk转染后,在Skov3细胞和NOEC中均可探测到tk基因;而pBTdel-279-tk转染后只有Skov3可探测到tk基因,NOEC中则无。结论 hTERT启动子调控下的tk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卵巢癌靶向治疗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克隆hTERT启动子,并观察hTERT启动子调控下tk/GCV系统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的特异性杀伤效果。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以HepG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hTERT启动子;分别构建hTERT启动子和hCMV启动子调控的LacZ、t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将上述质粒用脂质体转染A549细胞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MRC5后,通过RT-PCR和β-Gal染色观察hTERT启动子工作情况;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GCV对A549和MRC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成功克隆hTERT上游-280bp~+40bp的核心启动子。RT-PCR和β-Gal染色显示hTERT启动子能有效地调控其下游tk基因、LacZ基因在端粒酶阳性的肿瘤细胞中特异性转录和表达;hTERT启动子调控的tk/GCV系统对端粒酶阳性的肿瘤细胞系A549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效应。结论 hTERT启动子可特异性地调控目的基因在端粒酶阳性的肿瘤细胞中表达而不影响正常的细胞,表明端粒酶启动子调控自杀基因的表达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肿瘤靶向基因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 (hTERT)反义寡核苷酸 (ASODN)对T2 4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技术 ,将hTERT基因ASODN转染入T2 4膀胱癌细胞中 ,应用端粒酶PCR 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变化 ,流式细胞术观察对细胞周期影响 .结果 :hTERT基因ASODN作用T2 4膀胱癌细胞后显著地抑制膀胱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吸光度A值降为 0 .4 5 .癌细胞生长增殖受限 ,抑制作用具有序列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 ,并出现细胞凋亡现象 ,凋亡率为 14 .8%,与SODN转染组及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hTERT基因ASODN能特异性抑制T2 4膀胱癌细胞生长 ,下调端粒酶活性 ,促进细胞凋亡 .为膀胱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TCF4/pcDNA3.0表达载体,为深入研究T细胞因子4(T cell factor4,TCF4)基因在毛乳头细胞生物学功能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从凝集性生长毛乳头细胞中提取总RNA,RT-PCR获得带有酶切位点的TCF4基因,亚克隆入pCDNA3.0载体中,并通过双酶切和测序确定序列和阅读框正确.稳定转染到毛乳头细胞中进行表达,检测稳定转染前后TCF4表达的变化.结果 从人毛囊毛乳头细胞中获得TCF4基因克隆;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经过稳定转染在毛乳头细胞中上调了TCF4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促进了毛乳头细胞的增殖和外分泌功能.结论 TCF4/pcDNA3.0表达载体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TCF4基因可以促进毛乳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区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核酸内切酶NotⅠ和KpnⅠ酶切报告基因GFP,插入pcDNA3.1( )载体,得到pcDNA3.1( )-GFP(PG)载体;用PCR方法扩增hTERT基因ATG上游的启动子序列,测序后用核酸内切酶BglⅡ和KpnⅠ酶切插入PG载体,得到pcDNA3.1( )-GFP—hTERT(PGT)载体。将PGT载体转染人食管癌EC9706细胞系,经G418筛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克隆得到的启动子序列与文献相符,重组载体经酶切鉴定方向正确,含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序列。经转染人食管癌EC9706细胞系,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的阳性克隆。结论:克隆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序列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