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术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器分离后再通过血浆胆红素吸附器的吸附方法,即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后经过血浆胆红素吸附器吸附后再回输给患者。同时补充新鲜的血浆及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这样就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科2013年11月应用日本尼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免疫吸附系统(KM-8900系统)对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血浆交换速度30 ml/min,以等量的同型血浆或4%白蛋白稀释液为置换液,每次血浆交换量2 500~3 000ml,每例血浆置换次数为1~3次.结果血浆置换前直接胆红素(278.3±74.2)μmol/L,间接胆红素为(637.4±122)μmol/L,总胆红素(915.8士182.8)μmol/L,血浆置换后直接胆红素(228.4士78.3)μmol/L,间接胆红素(428.4士175.8)μmol/L,总胆红素(656.8士178.2)μmol/L,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浆置换可有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严重肝损害病人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对1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肝损害病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的变化。护理重点是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确保机器运转良好;严格无菌操作;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治疗中的并发症。[结果]经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明显缓解,血液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黄疸减轻。[结论]对ICU严重肝损害病人应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效果明显,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免疫吸附系统 (KM - 890 0系统 )对 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血浆置换 ,血浆交换速度 30ml/min ,以等量的同型血浆或 4 %白蛋白稀释液为置换液 ,每次血浆交换量 2 5 0 0~ 30 0 0ml,每例血浆置换次数为 1~ 3次。结果 血浆置换前直接胆红素 (2 78.3± 74 .2 ) μmol/L ,间接胆红素为 (6 37.4± 1 2 2 ) μmol/L ,总胆红素 (91 5 .8±1 82 .8) μmol/L ,血浆置换后直接胆红素 (2 2 8.4± 78.3) μmol/L ,间接胆红素 (4 2 8.4± 1 75 .8) μmol/L ,总胆红素 (6 5 6 .8± 1 78.2 ) μmol/L ,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 <0 .0 5 )。结论 血浆置换可有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67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血浆置换,分析其置换前后临床表现、血肝功能、血浆氨、凝血酶原时间变化。结果:血浆置换前、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浆氨、凝血酶原时间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可以作为临床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措施之一,且可以为等待肝脏移植的患者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6.
血浆置换疗法清除体内各种致病因子,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愈率。本文就采用血浆置换治疗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尤其对伴有顽固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而言,血浆置换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在治疗过程中将强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等护理措施是保证血浆置换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S330与HA330-Ⅱ在高胆红素血症肝功能衰竭病人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院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高胆红素血症以致肝功能衰竭患者共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则应用BS330胆红素吸附柱和HA330-Ⅱ吸附器进行双重吸附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试验组相比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氧酶等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BS330与HA330-Ⅱ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胆红素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对1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胆红素吸附系统治疗,单次治疗时间8h,共治疗33例次,治疗前后监测血浆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DB)、肌酐(Scr)、尿素氮(BUN)等,将分离器与吸附柱预处理、体外循环管路设计连接、机器管理、容量管理和抗凝管理作为护理重点实施全程监护。结果单次治疗前TB为(266.8±87.6)μmol/h,治疗后为(120.3±36.4)μmol/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治疗前后胆红素、肌酐、尿素氮下降率分别为TB(54.2±9.8)%、DB(54.8±9.9)%、IDB(46.3±19.9)%、Scr(31.4±10.6)%、BUN(36.3±9.2)%,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胆红素吸附系统对胆红素清除效果好,可清除中小分子水溶性毒素,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方法简单、成本合理,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理想选择,针对性的全程监护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用国产HF血液成分分离机,对6例平均病程为10周,药物治疗无效的甲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作26次血浆置换术.每次平均单采患者血浆760ml,并补充等量的同型新鲜冰冻血浆.每次血浆置换后,血清胆红素平均下降90.6μmol/L(相当于5.3mg/dl),全部病例均获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我院自2000年以来先后对30例高胆红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PE)治疗。在缩短治疗时间、加快黄疸消退、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资料全部病例为2000~2002年住院患者,临床诊断按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  相似文献   

11.
张俊霞  徐金升 《临床荟萃》2006,21(14):1025-1026
各种原因导致的溶血、肝细胞损伤(包括病毒性肝炎、重症感染、药物中毒、酒精损伤)、胆管阻塞等,引发肝细胞严重受损,造成机体严重的代谢紊乱导致体内大量代谢产物的蓄积,包括高胆红素血症,甚至顽固性高胆红素血症,治疗难度大, 对患者有严重的危害, 我们应用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血液灌流(HP)联合CVVH等人工肝支持方法对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浆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细胞大量坏死的危险信号。长期高胆红素血症极易发展为重型肝炎。为尽快降低肝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减少重型肝炎的发生率,我院采用血浆吸附疗法治疗4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盯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5例肝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吸附组(13例)采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置换组(12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量(2500±500)m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X、凝血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eukin-1,IL-1)的浓度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存活率。结果吸附组及置换组治疗后,胆红素、TNF-α和IL-1β均明显降低(均P〈0.01),吸附组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X轻度下降,置换组凝血因子X无降低。吸附组无一例发生出血、休克、过敏等严重并发症,置换组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1例发热,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血浆胆红素吸附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肝衰竭患者预后,与血浆置换比较,血浆胆红素吸附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受血浆用量限制,无输血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红素吸附(BA)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理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方法 21例患者(男17例,女4例,年龄40.12±12.97岁)33例次行BA联合CRRT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中出现的并发症和处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均完成治疗,主要并发症循环血路压力异常增高4例次(12.12%)、静脉壶下端堵塞1例次(3.03%)、一过性血压下降2例次(6.06%),经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BA联合CRRT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安全治疗模式,有进一步扩大研究和推广应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树脂吸附血液灌流器治疗肝性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王堂明  邱波 《中国血液净化》2005,4(2):96-97,102
目的 观察用丽珠HA型树脂吸附血液灌流器行血液灌流 (HP)治疗肝性高胆红素 (TBil≥ 171μmol/L)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肝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 4 8例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前后的胆红素变化情况 ,评价灌流术的安全性。结果 血液灌流术后TBil较术前明显下降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血液灌流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5 .4 % (主要是血压下降 2 0 .83% ,恶心 /呕吐 16 .6 7% )。结论 树脂吸附血液灌流器治疗肝性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有较满意疗效和较好安全性 ,可明显改善症状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综合疗法加血浆置换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血浆置换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 89例共行血浆置换治疗 2 85次 ,平均 3 2次 ,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 ,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不良反应。设同期住院病情相似的病例 76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症状明显好转 ;血TBIL、DBIL、ALT、AST明显下降 ,PTA、ALB升高 ;治愈好转率 86 5 2 %,不良反应率 3 2 63 %。对照组治愈好转率 64 47%。治愈好转病例住院时间 :治疗组 ( 2 6 5 8± 14 2 7)天 ,对照组 ( 5 1 3 9± 16 45 )天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血浆置换为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提供了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血液滤过治疗高胆红素血症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滤过治疗高胆红素血症9例高鑫谷红霞冯增堂我们对9例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用血液滤过进行治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20~45岁。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甲型急性重症肝炎3例,药物性肝损害4例,乙型肝炎1例,丙型肝炎1...  相似文献   

18.
免疫吸附疗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在血浆置换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疗法,即免疫吸附。这是通过吸附除去内源性和外源性致病因子,净化血液,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免疫吸附是通过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除去致病因子,主要是血浆吸附,从而避免了离心式和一次膜血浆分离大量丢弃血浆的弊端,因此利用血液直接吸附和血浆吸附,能特异地选择性地吸附血浆中特定的病因物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血浆吸附容积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的4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根据单次治疗的血浆吸附容积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胆红素清除率等指标。结果 40例患者共行60次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其中显效4例,有效5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单次治疗的血浆吸附容积C组(1.0 L≤血浆吸附容积<1.4 L)或E组(1.8 L≤血浆吸附容积<2.2 L)相较于B组(0.6 L≤血浆吸附容积<1.0 L)胆红素下降率更显著(t=-2.403,P=0.023;t=-2.405,P=0.032)。C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差值高于B组(t=-2.068,P=0.048)。治疗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t=-3.662,P=0.001;t=-2.828,P=0.008),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t=-3.092,P=0.004),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t=4.786,P<0.001),血小板计数减少(t=4.963,P<...  相似文献   

20.
胆红素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功能严重受损,造成机体严重的代谢紊乱,导致体内胆红素等大量代谢毒物的蓄积。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往往采用了较长时间的各种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多有明显改善,但胆红素持续不退。我们开展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1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