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比持续静脉微量注射呋塞米对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疗效是否优于传统的间断注射疗效。方法在常规防重构、强心、扩血管的基础上,观察分析72例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分为持续静脉微量注射呋塞米组(观察组)35例和间断注射呋塞米组(对照组)37例,两组使用呋塞米剂量大致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量、血压波动、血液电解质浓度、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症状缓解时间和水肿消退时间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量多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FS和LVEF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和水肿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或0.05);血压和血液电解质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持续静脉微量注射呋塞米治疗严重CHF,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间断静脉注射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比持续静脉微量注射呋塞米对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疗效是否优于传统的间断注射疗效,对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前体(pro-LPBN)浓度的影响。方法在常规防重构、强心、扩血管的基础上,观察分析70例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分为持续静脉微量注射呋塞米组(观察组)35例和间断注射呋塞米组(对照组)35例,两组使用呋塞米剂量大致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量、血压波动、血液电解质浓度、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症状缓解时间的差别,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pro-LPBN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量多于对照组,LVEF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或0.05);观察组治疗后pro-LPB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和血液电解质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持续静脉微量注射呋塞米治疗严重CHF,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间断静脉注射法。  相似文献   

3.
朱辉  孙顺杰 《淮海医药》2014,(2):153-153
目的:观察比对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与间断静脉注射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利尿效果。方法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分析42例NYHA心功能IV级患者,分为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组(观察组)21例和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组(对照组)21例,2组使用呋塞米剂量相同,监测每日尿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量多于对照组( P<0.05)。结论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治疗严重心力衰竭,利尿效果明显优于间断静脉注射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呋塞米及清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呋塞米及清蛋白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24h尿量、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24h尿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4h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呋塞米及清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多巴胺、呋塞米合用治疗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多巴胺、呋塞米静脉滴注),共7 d。2组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 N 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C)值,根据 Cockcroft-Gault 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肺湿啰音、心率、体重、呼吸频率、尿量、6 min 步行距离、BNP、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等判断心功能改善情况,判断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一般情况明显改善,尿量增加,SCr降低,CCr 升高,Nt-proBNP 降低,LVEF 值提高,SV 增加,心肾功能明显改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多巴胺、呋塞米合用能明显改善心肾功能,有益于心肾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呋塞米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呋塞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生化指标[脑利钠肽(BNP)、血肌酐(SCR)、血钾(K+)、血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呋塞米与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治疗,观察组给予托拉塞米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钠、血钾水平低于对照组,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16.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起效快,不良反应小,较呋塞米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呋塞米和托拉塞米对肾病顽固性水肿尿量、血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肾病顽固性水肿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呋塞米组(20例)和托拉塞米组(2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原发病[激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尿毒清等],两组在常规使用呋塞米40~80 mg静脉推注连续5 d后,呋塞米组继续将呋塞米80~10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托拉塞米组改为托拉塞米80~10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均每日1次,连用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7天后血钾及平均尿量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后托拉塞米组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托拉塞米组总有效率为85%,高于呋塞米组(7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③呋塞米组治疗后血钾浓度明显低于托拉塞米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病顽固性水肿,呋塞米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应用托拉塞米,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低血钾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呋塞米与托拉塞米间隔使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先使用呋塞米片7 d,然后改为托拉塞米片7 d;对照组使用呋塞米片14 d。比较两组治疗14 d后总有效率、尿量、电解质及pro-BNP的差别。结果①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66%,显著高于对照组(7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8,P=0.019);②两组治疗后尿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和pro-BN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试验组尿量和血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低钾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塞米与托拉塞米间隔使用可提高CHF治疗的总有效率,增加尿量,减少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采用米力农、多巴胺及呋塞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难治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呋塞米联合地高辛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米力农、多巴胺及呋塞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钠肽(BNP)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瓣膜置换术后心肺功能的评价及保护方法。方法心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6)于术前3d及术后3d每日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参麦注射液45mL;对照组(n=24)仅每日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结果观察组术后对正性肌力药物的需求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16.8±4.75)h,对照组为(25.6±6.39)h,观察组通气时间较短(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8.3%vs20.8%,P>0.05)。观察组BNP水平治疗后降幅较大([267.7±110.4)ng/Lvs(346.2±132.8)ng/L,P<0.05];观察组呼吸指数水平治疗后降幅也较大[(0.49±0.14)vs(0.58±0.17),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心瓣膜置换术后心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冯玲  孙建美  张军涛  赵艳辉 《中国药房》2014,(24):2242-2245
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扩血管药、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抗血小板药、调脂药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6.25 mg,bid,并以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0.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中,首次负荷剂量1.5μg/kg静脉注射后,以0.01μg/(kg·min)速度持续72 h静脉泵入。两组患者均治疗72 h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1周后临床症状、心功能指标变化、血压、24 h尿量、实验室指标、再入院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24 h尿量、实验室指标、N末端前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24 h尿量、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心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呼吸频率、NT-proBNP、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血钾、血肌酐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再入院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异位妊娠内出血休克患者微循环的改善作用,以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异位妊娠内出血休克患者随机分为UTI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补液扩容、输血抗休克、急诊手术治疗,UTI组在术中、术后还给予UTI治疗。结果:术前两组患者TXB2/6-keto-PgFlot比值及血BUN、Scr及尿NAG、γ--GTP基本一致(P均〉0.05)。术后3h及术后6h,U11组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术后12h两组TXB2/6-keto-PgFlot比值才基本一致(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BUN、Scr及尿NAG、γ-GTP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但UTI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术后恢复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UTI对异位妊娠内出血休克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分泌功能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调节患者血循环中TXA2/PGI2的比值,改善肾脏的微循环血流灌注,可能是UTI对肾功能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监测分析血栓前体蛋白(TpP)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及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本院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术前1d,术中(开放主动脉30min后),术后第2、3天检测各项指标,其中对照组仅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观察组同时检测TpP、PT和INR,比较两组的INR和PT值,评价敏感性。结果两组术前1d,术中,术后第2、3天PT及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栓塞、轻度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与窦性心律患者的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P和INR等重要抗凝指标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对其进行检测能够有效地指导开展抗凝治疗,特别是患者ToP值过低时,应该注意其出血威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古拉定对糖尿病肾病(DN)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以探讨其在DN治疗中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2型DN(Ⅲ期)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n=34)、厄贝沙坦治疗组(B,n=42)和厄贝沙坦联合古拉定治疗组(C,n=44)。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FGB)、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K+)的变化,分光分析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24h尿蛋白定量、FGB、BUN、SCr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TG、K+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B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BUN、SCr较A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5),C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BUN、SCr较B组治疗后亦显著改善(P〈O.05)。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表达水平显著减低(P〈0.01),而A和B组未见上述变化(P〉0.05)。A、B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4.1%、61.9%和81.8%,C组显著优于A和B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古拉定提高了DN患者体内SOD活性和降低了MDA的表达,改善了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并可进一步降低24h尿蛋白定量,从而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郑群  皇甫烨辉 《中国药房》2014,(24):2251-2253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0.5 g,口服,tid,可根据患者血糖和尿糖来调整用药剂量,每日最大用药剂量不超过2 g;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50 mg,口服,t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BG、2 h PBG、HbA1c、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 PBG、HbA1c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经肾脏穿刺活检确诊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A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 B组给予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肾功能等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治疗3、6个月缓解率为60.00%、73.33%,B组为53.33%、6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65、0.896,均P>0.05)。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组:(1.33±1.25)g/24 h,(38.24±4.84)g/L;B组:(1.42±1.37)g/24 h,(37.12±5.43)g/L]均较治疗前[A组:(7.34±2.75)g/24 h,(20.31±7.33)g/L;B组:(7.22±2.84)g/24 h,(20.46±7.73)g/L]显著下降(A组:t=6.232、5.734,均P<0.05;B组:t=5.934、5.267,均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A组:(6.74±1.45)mmol/L,(2.43±0.75)mmol/L;B组:(6.63±1.45)mmol/L,(2.14±0.63)mmol/L]均较治疗前[ A 组:(11.94±2.98) mmol/L,(3.56±1.35) mmol/L;B 组:(11.53±2.84) mmol/L,(3.24±1.46)mmol/L]显著下降(A组:t=6.246、5.234,均P<0.05;B组:t=5.256、5.672,均P<0.05);A组、B组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A组不良反应率(13.33%)低于B组(40.00%)(χ2=4.246,P<0.05)。结论来氟米特与环磷酰胺分别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相当,但来氟米特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5例ADH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24 h。比较两组治疗后7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B型利钠肽(BNP)、24 h尿量和NYHA心功能变化情况,评价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LVEF、BNP和24h尿量均较前有明显改变(P〈0.05)。两组治疗后LVEF、BNP和24 h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V、LVESD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和54.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23%和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ADHF能改善心脏功能,但应注意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