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化疗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可能由遗传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引起。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指导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方案的个体化用药有助于确保化疗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药物基因组学相关内容及临床用药指南,并简要介绍了中药联合化疗药物在其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用药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的关联性。方法 32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经统计分析,研究对象在男女患病率、各年龄组间癌症好发部位、患者性别与病理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的病理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的黏液腺癌所占比例与中老年组相比发病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例直结癌患者中城市患者共21例,占本次标本研究病例的65.62%,农村患者占比为34.37%。其中,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所占比例中农村患者较多,城市患者青年组比例大于农村患者,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原发性结直肠癌的预后比较差,属恶性疾病,其发病率有明显家族集聚性,与遗传因素、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年龄等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卡培他滨是口服氟尿嘧啶类前体药物,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化疗中,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仍然较为普遍,且个体差异大,因剂量限制性毒性而导致的延迟给药和降低剂量,影响了生存预后。当前,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许多卡培他滨毒效和疗效的标志物被发现。近年来有关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的毒效标志物主要有临床病理指标、代谢酶表达、基因多态、表观遗传学和代谢组学的预测指标。分析表明单一指标的预测准确度不高,而联合各类预测指标建立的模型有可能显著提高毒效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作用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药物基因组学可以改善病人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及其在临床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哲  陈建 《药品评价》2010,7(22):33-38
目的:对NSCLC化疗药物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做一概述.并初步展望NSCLC化疗药物基因组学未来的发展。方法:回顾近年来NSCLC化疗药物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和结论:肺癌是引起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85%的肺癌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NSCLC化疗药物基因组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并极有可能对肺癌的化疗产生重大改进。本文就NSCLC化疗药物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做一概述.并初步展望NSCLC化疗药物基因组学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监测血清结直肠癌抗原和癌胚抗原,旨在早期发现术后复发或转移。方法:用酶标抗结直肠癌抗原单克隆抗体和酶标抗癌胚抗原,检测97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血清结直肠癌抗原和癌胚抗原,每月1次,历时18~24个月。结果:结直肠癌抗原和癌胚抗原阳性率分别为64.7%和53.0%,假阴性率分别为35.2%和47%,两者合用其中一项阳性率为82.4%,假阴性率为17.6%,故两者同时检测具有互补作用。血清结直肠癌抗原和癌胚抗原异常早于临床复发或转移约2~3个月。结论:检测血清结直肠癌抗原和癌胚抗原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7.
药物基因组学在新药临床试验及个体化用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因组水平的生物标志物可用在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中,用于识别个体对药物疗效有差异的原因,以及有药物毒性风险的个体.本文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方法,以及举例介绍了如何用药物流行病学的方法开展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包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B组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清除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失血量(47.00±36.39)ml少于B组的(65.25±25.50)ml,手术时间(252.75±52.18)min长于B组的(223.00±60.46)min,住院时间(23.10±7.92)d、首次排气时间(2.60±0.67)d、进流质饮食时间(2.75±0.63)d均短于B组的(26.45±6.17)、(3.73±0.75)、(3.98±0.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B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经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其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但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hPTTG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癌基因,本文阐述了它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治疗等方面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肿瘤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以研究预防结直肠癌的有效方式。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 MicroRNA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MicroRNA类非编码小分子将成为更好认识和攻克结直肠癌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9年6月罗山县人民医院经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2例、乙状结肠切除术3例、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2例、Miles术1例。结果 10例均经腹腔镜手术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5~290min,平均170min;术中出血60~240ml,平均120ml;手术切除淋巴结数目2~9枚,平均6枚;术后2~5d胃肠功能恢复,平均3.5d;术后住院时间7~12d,平均9.5d;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出院随访2~18个月,1例出现轻度性功能障碍,1例术后13个月后发现肝脏转移,未见复发及腹部切口种植。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发生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可较早进行术后化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8例35岁以下的结直肠癌病例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青年人结直肠癌主要临床表现为粘液血便或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肿瘤主要在直肠及乙状结肠,组织学类型以分化不良为主,Duke's分期以C、D期为主,根治率43.75%,5年生存率为28.21%。结论:青年结直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恶性程度高,手术根治率低,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氟尿嘧啶(5-FU)对结直肠癌RKO细胞SHP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对数生长期的人结直肠癌细胞RKO,5-FU处理48 h后,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免疫印迹观察SHP2的蛋白表达水平;将能够特异性抑制SHP2表达的siRNA(siSHP2)转染RKO细胞,5-FU处理48 h,CCK8测定细胞吸光度(A)值,流式检测细胞凋亡,观察RKO对5-FU的敏感性变化及5-FU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结直肠癌细胞RKO在5-FU处理48 h后,其细胞核中SHP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siSHP2转染后,RKO细胞对5-FU的敏感性降低,且降低了5-FU诱导的细胞凋亡率。结论 5-FU可能通过影响SHP2的表达,促进RKO细胞的凋亡,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CPT-11)联合氟尿嘧啶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6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为经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等药物一线化疗失败者,行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治疗,第1天伊立替康180 mg/m2静脉滴注90 min,第1天、第2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2天...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结直肠癌(CRC)是第三大常见的肿瘤,其死亡率位居第二。2003年全世界共有600,000例新发结直肠癌病例,占人类新发肿瘤的9%。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30年呈,CRC的发病率没有改变,但死亡率有所下降,这可能要归功于CRC的治疗和预防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结直肠癌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对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心肺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动脉血二氧化氮分压(PaCO2)、动脉血pH值及气道压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中心肺功能稳定、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 5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每2周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按WHO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总有效(CR+PR)率为56.6%,其中结肠癌总有效率为54.2%,直肠癌总有效率5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缓解时间6.7个月,中位生存期13.7个月,1年生存率为56.0%。毒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末鞘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及静脉炎等,对症治疗均能耐受。结论 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提高总生存率的趋势,耐受性较好,疗效较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巍  林秀强  胡斌  赵莹  徐绮华  林奔  招丽蓉 《上海医药》2011,32(12):594-597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观察比较Xelox与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毒副作用及药物经济学指标,为临床医生选择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初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两组进行姑息化疗:Xelox组(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3周方案)和mFOLFOX-6组(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2周方案),密切随访,统计疗效、毒性及药物经济学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84例患者完成既定治疗方案,其中Xelox组有效率47.4%,mFOLFOX-6组有效率52.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FOLFOX-6组粒细胞减少和神经毒性发生率较高,Xelox组腹泻和手足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总费用相似;Xelox组平均住院7.3次、住院55.0d,显著低于mFOLFOX-6组的9.3次和88.3d(P〈0.05)。但Xelox组药品所占费用比例65.6%,高于mFOLFOX-6组的50.2%(P〈0.05)。结论:两个方案的疗效相似,毒性不同。与mFOLFOX-6方案相比,Xelox方案住院总费用与之相似,药品费用比例较高,但住院次数少,住院天数较短,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其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121.40±23.93)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6.02±6.07)h、进食时间(61.20±6.52)h、住院时间(10.20±2.10)d均短于对照组的(188.30±34.66)min、(81.39±8.32)h、(110.51±5.81)h、(14.91±1.92)d,术中出血量(52.50±9.88)ml少于对照组的(98.26±13.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的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3.42±1.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5±1.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肿瘤标记物结直肠癌抗原 (colorectalcancerantigen ,CCA)、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antigen ,CEA)的检测对结直肠癌与胃癌诊断的实际应用价值 ,对 42例健康成人和 15 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进行CCA、CEA检测 ,并对其单独、联合检测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对照组 :健康体检 42例 ;病例组 :胃癌 92例 ,结直肠癌 60例 ,均为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病人。1 2 检测方法 CCA、CEA均为ELISA双抗体夹心法。CCA用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