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于我院行ICU机械通气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舒芬太尼与咪达唑仑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联合治疗.观察两组镇静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达到目标镇静时间以及停药后唤醒时间等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6h、拔管后观察组上肢、呼吸机顺应性以及面部表情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联合作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发挥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便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周莉雪  杨峰桃 《海峡药学》2012,24(7):187-18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安全性及护理.方法 68例ICU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观察组,每组34例,记录两组患者入睡时间、停药后恢复时间、镇静评分以及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睡时间无差异(P>0.05),自然清醒时间、镇静评分、不良反应例数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程度满意,安全可靠且不良反应少,生命体征稳定,同时密切的护理配合、生命体征监护对于保证机械通气镇静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集束化治疗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ICU进行机械通气集束化治疗的患者60例,简单随机分为2组,30例患者为一组。实施咪达唑仑(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起效时间、药物停止至唤醒所需要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流动力学、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起效时间、药物停止至唤醒所需要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流动力学、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进行机械通气集束化治疗的患者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患者采取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镇静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研究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后6h、12h、24h的Ramsay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停药后唤醒时间、达到目标镇静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患者麻醉治疗,镇痛镇静效果显著,且治疗安全性更高,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5.
祝旺  赵玉良  李泳 《黑龙江医药》2014,(6):1363-1365
目的:研究并比较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啶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COPD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镇静组(实验组)、右美托咪啶镇静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达到镇静满意的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心动过缓、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丙泊酚组患者达到镇静满意的时间和停药后唤醒时间少于右美托咪啶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更高,丙泊酚组呼吸抑制、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使用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均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丙泊酚镇静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但是可能会发生呼吸抑制现象,右美托咪啶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抑制,但可能发生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50例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芬太尼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2~0.6μg/(kg·h)持续泵入。咪达唑仑组采用0.08~0.10 mg/(kg·h)咪达唑仑持续泵入。采用Ramsay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镇静效果进行分级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芬太尼用量、达到理想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镇静期间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的变化及其他不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镇静满意率为97.33%,咪达唑仑组镇静满意率为96.00%,两组镇静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达到理想镇静所需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平均动脉压下降、SpO2下降及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镇静效果满意,可以达到理想镇静时间及易唤醒时间短,谵妄发生率低,可减少芬太尼用量,而且对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ICU镇静剂。  相似文献   

7.
孔颖 《安徽医药》2013,(7):1257-1258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60例在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镇静,观察镇静后两组的Ramsay评分,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停药后唤醒时间,比较两组呼吸频率下降、心动过缓、低血压、谵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Ramsay评分在2~4分的多于对照组,停药后唤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更高,但呼吸频率下降及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良好,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Ramsay镇静评分方面和患者呼吸机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谵妄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Ramsa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在呼吸机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谵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比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祥  余姗姗  莫逊 《海峡药学》2016,(6):201-20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患者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治疗。采用视觉模拟法评定患者疼痛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唤醒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观察两组患者药物应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观察组唤醒时间短于对照组的唤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患者有较好的镇静和镇痛作用,其镇静镇痛效果优于咪达唑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郭铭辉 《海峡药学》2016,(9):100-10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43)和咪达唑仑组(n=43),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芬太尼持续泵入,在此基础上,咪达唑仑组以咪达唑仑0.08~0.10μg/( kg· h)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组以0.2~0.6μg/( kg· h)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观察两组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的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达到镇静效果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苏醒时间也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为2.3%,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的18.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治疗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好,芬太尼用量低,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镇静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ICU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各20例。D组予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μg/kg20min内静脉泵入,每1h依据Ramsay评分调整药物泵入剂量为0.2~0.7μg/(kg·h);P组予丙泊酚负荷剂量lmg/kg静脉注射,根据不同镇静程度维持剂量为O.5~3mg/(kg·h)。每2h进行数字疼痛评分(NRS),当NRS评分大于4分时给予芬太尼1μg/kg;达到拔管备件者拔出气管导管。结果与P组比较,D组镇静效率明显较高(P〈0.05),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停药后苏醒、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用药期间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谵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ICU的镇静、镇痛效果好,苏醒快,可缩短拔管时间,血流动力学稳定,谵妄发生率低,是ICU理想的镇静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两种镇静药物右旋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分别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术后机械通气患者75例,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将入组患者分成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右旋美托咪啶持续静脉泵注镇痛,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注镇痛。记录两组镇痛起效时间、唤醒时间、镇静-躁动评分、机械通气时长、临时应用镇痛药次数、住院时长。此外,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镇静-躁动评分、机械通气时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唤醒时间、ICU住院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镇静过程中临时应用镇痛药的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后心动过缓、谵妄、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右旋美托咪啶对ICU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观察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对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丙泊酚组100例,采用丙泊酚镇静治疗;咪唑安定组100例,采用咪唑安定镇静治疗.两组患者均先给予镇静诱导,再给予微量泵持续滴注,采用Ramsay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镇静效果进行评估,其中Ⅰ级为镇静不够,Ⅱ~Ⅴ级为最佳镇静,Ⅵ级为镇静过度;观察患者用药期间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气指标的变化,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达到镇静目标时间、停用镇静剂至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镇静总费用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丙泊酚组95例(95.00%)达最佳镇静程度,咪唑安定组93例(93.00%)达最佳镇静程度,两组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有4例(0.04%)发生平均动脉压下降,在停药后15 min左右循环稳定;咪唑安定组未见明显循环、呼吸系统等指标变化.丙泊酚组达到镇静目标时间、停用镇静剂至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分别为(25.3±4.5)s、(23.4±4.5)min、(2.9±0.4)h,咪唑安定组分别为(45.5±6.7)s、(56.4±10.3)min、(6.2±1.2)h,前者均明显短于后者(P〈0.05).丙泊酚组镇静费用明显高于咪唑安定组(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与咪唑安定均有显著的镇静效果,但丙泊酚起效快,咪唑安定镇静作用持续时间长,且丙泊酚价格相对较贵,临床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两种药物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ICU收治的32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异丙酚组120例,咪唑安定组200例。异丙酚组:插管前予静脉注射异丙酚1.00—3.00mg/kg,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用输液泵持续予静脉注射异丙酚0.50—4.00mg/(kg·h),镇静持续时间为(25±5.6)h。咪唑安定组插管前则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0.30mg/kg行镇静诱导,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用输液泵持续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0.20mg/(kg·h)。镇静持续时间为(28.5±6.4)h。结果药物起效时间异丙酚组为(15±5)s,咪唑安定组为(63.1±10.3)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达到Ramsay氏分级标准3~4级之间,异丙酚组所需时间为(20±15)min,咪唑安定组所需时间为(30±16)min。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神志恢复时间:异丙酚组(9.6±6.5)min,咪唑安定组(55±10.7)min,两组比较P〈0.01。异丙酚组有5例出现血压下降。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用于ICU危重患者的镇静均能取得满意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作用。方法对40例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维持Ramsay评分3-4分,观察并记录各项指标。结果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满意度为(91.3±8.4)%,镇静期间平均输注速度为(0.42±0.15)μg/(kg·h),镇静12h时停止右美托咪定输注后恢复时间为(23.6±8.2)s,镇静期间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联合舒芬太尼用于颅脑损伤镇静镇痛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余姚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舒芬太尼镇痛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对照组给予丙泊酚,比较2种镇静镇痛方案的成本-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昏迷天数和机械通气天数,镇静镇痛药物成本、住院药物成本以及住院成本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存活率(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0.38±4.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7±3.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出院时GCS评分和存活率作为疗效指标时,观察组的平均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联合舒芬太尼是颅脑损伤患者较为经济、有效的镇静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患者镇静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需要镇静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0例)和咪达唑仑组(30例)。调整药物剂量使Ramsay评分控制在3~4分,分别记录镇静起效的时间、停用镇静药物后苏醒时间、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留住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起效迅速,唤醒所需时间短,谵妄发生率低,治疗剂量内不诱发临床意义的呼吸抑制。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留住时间,血流动力学影响发生率相似。结论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病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盐酸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镇静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需机械通气的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A组)和盐酸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组(B组),每组20例。记录镇静前的APACHEⅡ评分、Ramsay评分和PaO2/FiO2指标。记录镇静中4h、6h和12h的心率、血压和呼吸。镇静达12h时停止药物输注,每30min评估1次镇静深度,记录恢复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镇静满意程度。结果 90%患者单独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就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如果联合使用咪达唑仑也只需要很低的剂量。比较咪达唑仑用量、调整泵速至镇静满意时间和恢复时间,B组均明显少于A组(P〈0.05);B组的镇静满意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的患者以盐酸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镇静能提高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D组(30例)和C组(3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穿刺完成后,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 m L,以80 m L/h的速率泵注,C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以相同的速率泵注。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镇静程度评分、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以及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 D组平均血压、心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优于C组(P〈0.05),两组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和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有良好的镇静作用,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