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泰县历史上是脊髓灰质炎(脊灰)的高发区,经过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实施有计划的免疫措施,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九十年代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后,自1992年起已无脊灰野病毒病例.为进一步做好控制脊灰后的工作,评价我县消灭脊灰工作策略的效果,现将我县消灭脊灰工作过程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2.
1988年5月第41后世界卫生大会号召到2000年在全世界根除脊髓灰质炎。我国提出到1995年消灭由野毒株引起的麻痹型病例,提前实现根除目标。我县根据脊灰在本县流行趋势和脊灰糖丸服苗情况提出消灭脊灰目标为:从1989年起本县不再发生脊灰病例。至今,我们一直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奋斗着。现将我县消灭脊灰的现状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致残率极高.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到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决议.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宣言>和<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2000年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消灭天花的成功经验表明,要实现消灭脊灰目标,必须通过社会动员和有效健康教育的促进,使消灭脊灰的行动表达为全社会的共同行为,为实现消灭脊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条件.南通市在消灭脊灰的进程中,将社会动员与健康教育列入消灭脊灰三大策略之一,并制订了<南通市消灭脊髓灰质炎社会动员与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通过10年的实施,取得明显的社会效果,南通市已连续11年保持无脊灰野病毒病例.现将我市自1990年开展消灭脊灰的社会动员与健康教育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及时发现可疑病例,为消灭脊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保持无脊灰状态的后期监测阶段,进一步加强AFP病例监测,提高其敏感性,愈显重要,现将我县1990—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5.
卫生部于 1988年提出了全国 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 )的目标并下发消灭脊灰行动计划 ,由此拉开了消灭脊灰的序幕。自 1991年起 ,我国从逐级建立专门的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入手 ,采取在脊灰疫苗 (OPV)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免疫、广泛开展病毒学监测、加强消灭脊灰工作的管理等策略 ,1994年 10月我国发现最后一例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无脊灰阶段。2 0 0 0年 10月 2 9日 ,在日本京都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召开了消灭脊灰证实会议 ,确认我国及西太平洋区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已经阻断了本土脊灰野病毒的…  相似文献   

6.
徐州市2001~2002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2000年10月成功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目标。提高和维持高水平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常规免疫接种率,继续对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开展高质量的OPV强化免疫活动以及进一步完善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系统,维持高水平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的工作质量,是保持无脊灰状态,乃至最终消灭脊灰的主要策略。现对徐州市2001~2002年消灭脊灰策略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徐翔  龚晓英 《浙江预防医学》2006,18(2):16-16,17
衢州市是脊髓灰质炎(脊灰)的高发地区。自1980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脊灰发病率显著下降,自1990年起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至今已连续11年未发生脊灰野病毒所致麻痹病例,现将AFP病例监测情况分析如下。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传染病报告系统和AFP病例监  相似文献   

8.
我国于2000年10月成功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目标.提高和维持高水平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常规免疫接种率,继续对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开展高质量的OPV强化免疫活动以及进一步完善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系统,维持高水平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的工作质量,是保持无脊灰状态,乃至最终消灭脊灰的主要策略.现对徐州市2001~2002年消灭脊灰策略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措施与效果。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荆门市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的各项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与回顾。结果荆门市通过制定冷链运转日程表、接种对象一览表等提高免疫接种率、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的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全市适龄儿童脊灰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形成了牢固的免疫屏障,终止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循环,1994年以来,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结论荆门市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实现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目标的卫生经济学效果 ,对山东省 195 6~ 2 0 0 0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消灭脊灰活动的实施 ,成功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循环 ,全省自 1991年 7月后已无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口服脊灰疫苗 (OPV)接种率一直 >95 %,人群脊灰中和抗体保持在高水平。按脊灰发病和控制的不同时期进行分析 ,推广使用疫苗时期 ( 196 5~ 1978年 )和无特异免疫预防时期 ( 195 6~ 196 4年 )相比 ,计划免疫时期 ( 1979~ 1990年 )和推广使用疫苗时期相比 ,消灭脊灰活动时期 ( 1991~ 2 0 0 0年 )与计划免疫时期相比 ,其成本 效果比分别为每减少 1例脊灰需投入经费为 5 810 0 2元、10 94 86元、2 35 94 73元 ;消灭脊灰活动还可带来长远效果 ,2 0 0 1~ 2 0 10年不仅无脊灰病例发生 ,同时可节约大量的经费投入。消灭脊灰活动的成本 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韶关市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措施及效果,提出今后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1956~2002年的脊灰疫情报告、计划免疫、AFP监测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自1966年大规模应用脊灰减毒活疫苗以来,常规免疫接种率不断提高,1990年起年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1989年起实施强化免疫,脊灰发病率自上世纪50年代的3.65/10万降至80年代的0.34/10万,死亡率由0.16/10万降至0.02/10万,脊灰野病毒传播范围明显缩小。从1991年5月起,连续11年无脊灰病例。结论 实施消灭脊灰措施效果显著,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循环,实现无脊灰目标。但今后仍需继续落实预防接种措施,防止输入病例,巩固无脊灰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玉林地区是该病的高发区,每年发病逾数百例,从60年代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制成功并在玉林市逐步推广应用,脊灰发病有所下降,但仍有暴发,为了进一步控制和消灭该病。从1991年起玉林地市采取多种措施,经过广大卫生防疫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市连续10年保持高水平免疫覆盖率,有效地控制了脊灰的发生和流行,1993年以来,玉林地市连续9年没有野毒株引起的脊灰病例发生,提前达到了消灭脊灰的标准,有效地保护了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1990年,我市计划免疫工作实现了两个85%的目标,冷链装备已基本完成,计划免疫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相应传染病大幅度下降。为如期实现我市消灭脊灰的目标,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了《哈尔滨市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对我市1995年消灭脊灰提出了具体要求。1 1990~1995年全市脊灰发病概况及流行特征 1990~1995年全市报告发病5例,发病率波动在0.02~0.047/10万之间,其中,1992、1994、1995年无脊灰病例。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茌平县消灭脊髓灰质炎防治策略及效果。[方法]描述 1950 年以来脊髓灰质炎发病趋势,分析脊灰疫苗计划免疫各类报表和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报表。[结果]随着脊灰疫苗的广泛使用和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的深入开展,茌平县脊灰发病率逐年下降,1990年以来已无确诊病例发生。主要防治策略是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加强免疫监测和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的监测。[结论]茌平县已连续 14 年无脊灰野病毒的传播,以后应重点消除脊灰疫苗免疫空白[1],进一步提高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及时发现可疑病例 ,为消灭脊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保持无脊灰状态的后期监测阶段 ,进一步加强 AFP病例监测 ,提高其敏感性 ,愈显重要。现将我县 1990— 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评价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AFP病例资料来源于县防疫站AFP病例监测系统 ,病毒分离结果来自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监测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医学科学院国家脊灰实验室的报告。1.2 方法 按照卫生部规定的 AFP监测工作指标和标准要求评价资…  相似文献   

16.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 ,历史上是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高发病地区。自 1 980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 ,脊灰发病显著下降 ,且于 1 994年正式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主动监测系统至今 ,已连续 8年未发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脊灰病人。为了更好的收集衢州市消灭脊灰证实工作资料 ,遂将 1 956年以来的脊灰及 AFP病例整理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 AFP病例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自统计局。强化免疫和强化查漏补种资料来自各县 (区 )卫生防疫站上报的 OPV(口服脊灰疫苗 )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莱芜市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工作进行回顾分析,为无脊灰证实提供依据,并为其他疾病控制提供借鉴.[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市历年脊灰疫情、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免疫活动、免疫监测等资料利用EPI 2000及Excel 2000进行分析.[结果]莱芜市1957~1989年脊灰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4/10万,1966年发病率最高,达22.72/10万.随着OPV的广泛应用,脊灰年均发病率由OPV使用初期(1961~1972年)的3.02/10万下降至计划免疫时期(1986~1990年)的0.02/10万,1989年后无病例发生.[结论]莱芜市已彻底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循环,达到无脊灰的目标;免疫策略应作调整.以控制疫苗衍生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南平市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的效果与效益。[方法]描述1955年以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状况和流行特征;分析从1983年来正式实施脊灰免疫、强化免疫、应急接种对消灭脊灰所取得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南平市脊灰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逐年下降,自1994年后已连续10年无脊灰确诊病例发生;所得总效益为3477万元,总投入的成本费为724.64万元,效益为成本的4.8倍。[结论]使用疫苗消灭脊灰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荆门市近五年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且造成终身残疾的传染病,2000年10月29日,我国所属西太区成功实现了无脊灰目标。提高和维持高水平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对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持续开展高质量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及时有效运转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维持高质量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是保持无脊灰状态,最终消灭脊灰的重要策略。现将荆门市2001~2005年实施消灭脊灰策略的进展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龙凤  林广礼  程淑群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1):4213-4215
[目的]调查内江市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采取的免疫策略和取得的效果,为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和控制以至消灭其他疾病制订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全市消灭脊灰工作进程及采取的策略和效果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内江市实施脊髓灰质炎免疫策略使儿童免疫接种率保持>85%,1993年起无脊灰病例,2000年经国家审评内江市率先消灭了儿童脊髓灰质炎. [结论]常规免疫接种、强化免疫、AFP监测为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