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可通过血培养和(或)抗体滴定(肥达氐反应)来作出确诊,但需时较久。作者采用葡萄球菌被动凝集试验对10例经血培养确诊为伤寒的病例和10例非伤寒发热性病例进行观察,结果伤寒病例均为阳性,而非伤寒发热性病例为阴性。10例经血培养确诊为伤寒和10例非伤寒发热性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血培养的阳性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度.方法:对血培养阳性结果及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微生物实验宣2013年1月到2014年9月血培养检出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病例116例,其中与入院拟诊断沙门氏菌感染的59例符合率100%,其他57例发热腹泻等原因待查病例均为沙门氏菌阳性.结论:血培养是伤寒诊断的金标准,与临床拟诊断为伤寒病例的符合度很高;其他发热腹泻待查因患者也有检出沙门氏菌,提示医务工作者应增强传染病防控意识,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相似病例,应考虑伤寒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沈涛  展雷 《临床荟萃》1993,8(13):616-617
伤寒和病毒肝炎均是本地区常见的传染病,病程中均有发热,肝肿大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时两者易混淆,特别是伤寒并肝损害时更是如此。自1986年以来,我们遇到伤寒误诊为病毒性肝炎9例(院外误诊5例),为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兹将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年龄5~20岁,其中10~20岁6例(占66.7%)。农村患者8例(占88.9%)。8~11月发病者8例。 1.2 误诊情况 自就医到确诊时间,误诊2~7天7例(占77.8%),误诊时间最长1例为15天。 1.3 诊断标准 ①血液、骨髓、粪、尿、胆汁等其中之一培养出伤寒杆菌。②肥达氏反应阳性(C滴度H1:160,O1:80以上)连续二次以上者。③合并症经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者,本组病例均符合①、②两项中的其中一项或二项。  相似文献   

4.
伤寒294例初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1年1月~1988年12月收治伤寒350例,其中初诊误诊294例,误诊率为84%,现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49例,女145例。年龄3个月~66岁。294例起病后均在院外诊治。伤寒诊断标准:(1)发热,血(或尿、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者;(2)发热,肥达氏反应滴度呈递增者。二、初诊误诊疾病:本文294例初诊时误诊为以下20种疾病(见表)。  相似文献   

5.
79例伤寒病程中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6年2月~1990年2月,在住院病人中,将资料完整的79例伤寒进行了发热期、恢复期血小板计数变化的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79例伤寒男55例,女24例。年龄最大者63岁,最小者9岁。其中10岁以下者4例,10~19岁30例,20~29岁29例,30~39岁12例,40~49岁2例,50岁以上2例。2.诊断标准: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凡具有下列各项的主要条件及3项次要条件,并能排除其他发热疾病者,诊断伤寒。主要条件:持续发热1周以上(热型不定)、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或肥达氏反应阳性(“O”1:80以上,“H”1:160以上)。次要条件:①全身中毒症状:表情淡漠、神志迟钝,听力减退、谵妄等。②相对缓脉。③肝脾肿大及消化道症状。④白细胞减少及(或)嗜酸性粒细胞消失。  相似文献   

6.
鲍聪  富敏玉 《临床荟萃》1990,5(8):347-348
1987~1989年我院和二院共收治伤寒180例,其中经细菌学确诊的有97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98例,女82例。年龄为2~56岁,20~39岁132例(占73.33%)。 二、诊断依据 除有明显的伤寒症状和体征外,并有以下两项实验室依据之一者:(一)血、骨髓或粪便伤寒杆菌培养阳性;(二)肥达氏反应H>1:160,O>1:80或第二次抗体凝集效价显著递增。  相似文献   

7.
我院1975年7月~1985年2月共收治本病152例,其中成人113例,儿童39例;伤寒142例(93.42%),甲型副伤寒5例,男5例按Widal反应可能为伤寒、副伤寒混合感染。 诊断依据 ①有伤寒、副伤寒的临床表现;②血清Widal反应阳性;③血或骨髓分离出伤寒、副伤寒杆菌;④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本组中具备1、2、3三项者19例;1、3两项者11例;1、2两项者118例;1、2、4三项者4例。  相似文献   

8.
曹阳  闫梅英 《疾病监测》2016,31(9):740-745
目的 评估肥达试验、Tubex法在伤寒、甲型副伤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伤寒及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中的确诊病例血清,运用肥达试验及Tubex-TF、Tubex-PA进行伤寒及甲型副伤寒血清抗体检测,分别计算这3 种血清学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约登指数和Kappa值等指标,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以血培养为金标准,对23例血培养阳性的伤寒血清进行检测,Tubex-TF方法的灵敏度为82.61%,特异度为61.64%,阳性预测值为0.404,阴性预测值为0.918;Tubex-PA对伤寒病例的非特异性阳性检出率为91.30%。71例血培养阳性的甲型副伤寒检测结果显示,Tubex-PA方法的灵敏度为74.65%,特异度为16.00%,阳性预测值为0.716,阴性预测值为0.182;Tubex-TF对甲型副伤寒病例的非特异性检测阳性率为39.44%。Tubex-TF/PA联合对伤寒及甲型副伤寒病例的总检出率为80.21%。在不同病程中,血培养阳性的伤寒及甲型副伤寒病例血清进行肥达试验,阳性率均低于6.00%,明显低于Tubex法的检出率(2=75.165,P=0.000)。结论 疾病暴发流行时,除了肥达试验,Tubex-TF方法可用以辅助诊断伤寒,有利于该疾病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而对于甲型副伤寒的辅助诊断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伤寒性肝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伤寒病人较多出现肝肿大,并伴有肝功能的损害,多数作者把这种情况称之为伤寒性肝炎,以区别于病毒性肝炎,为了探讨伤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特点、规律,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68例伤寒病人中,符合本文诊断标准的50例伤寒性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诊断标准1.1 确诊为伤寒者主要依据(1)流行病学资料;(2)临床征象;(3)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或肥达氏反应滴定度“O”、“H”均在1:16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伤寒近年临床表现的演变,回顾性分析40例经细菌学分离确诊的伤寒临床资料,并以典型伤寒五大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稽留热、表情淡漠、玫瑰疹、相对缓脉、脾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55.0%、37.5%、2.5%、30.0%、62.5%。并发症的发生率17.5%,临床治愈率100%。而确诊仍以使用抗生素前血培养阳性率最高(75%),骨髓培养次之(20%)。结果表明,近代伤寒的临床表现向轻型化、不典型化演变,易致漏诊、误诊。因此,对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例反复多次多途径作细菌分离是提高阳性率的有效方法。同时,本组病例肥达氏反应与细菌学阳性符合率达92.5%,亦提示肥达氏反应在临床诊断伤寒中仍不失为一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