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脑积水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STBI)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3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36例重型TBI患者中:65例(19.34%)发生脑积水时间在伤后3周~6个月之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度TBI患者发生脑积水主要危险因素:年龄(OR=1.070,P=0.020)、去骨瓣(OR=5.530,P=0.032)、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OR=42.512,P=0.001)、硬脑膜缝合(OR=30.276,P=0.035)、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OR=2.993,P=0.000)。结论高龄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硬脑膜敞开和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硬膜缝合、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可以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脑基底池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告重型颅脑损伤22例,于伤后24小时内采用开颅清除血肿并行大幕切开脑基底池引流,术后测定其乳酸浓度和红细胞含量以了解伤情变化。认为天幕切开脑基底池引流不仅能降低ICP,而且有助于解除脑疝对脑干的嵌压,同时血性CSF外引流尚可减轻脑血管痉挛和减少外伤性脑积水的发生,从而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后头痛是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原因复杂。本文统计住院的颅脑损伤后头痛病人460例,探讨其头痛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MR脑池造影术在诊断脑脊液鼻漏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MR脑池造影术(MRC)显示脑脊液鼻漏的能力,并比较分析高分辨率CT(HRCT)、CT脑池造影术(CTC)和MRC显示脑脊液鼻漏的优缺点。方法18例怀疑脑脊液鼻漏的患者分别行HRCT和MRC,同时10例成功进行CTC,对照手术结果比较分析3种方法显示脑脊液鼻漏的准确性。结果18例患者手术共发现29个瘘口;18例患者术前HRCT显示25个瘘口,与手术相符的瘘口数为18个(18/29);18例患者术前MRC显示24个瘘口,与手术相符的瘘口数为21个(21/29)。10例患者术前CTC显示12个瘘口,手术共发现18个瘘口,与手术相符的瘘口数为11个(11/18),手术发现而CTC未显示的瘘口数为7个。经统计学分析,三种方法显示脑脊液瘘口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CT和MRC都是无损伤性的、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二者结合起来可较准确地显示脑脊液鼻漏及其瘘口,可取代有损伤性的、费时的CTC。  相似文献   

6.
SPECT脑灌注显像对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PECT脑灌注可显示颅脑损伤的形态改变,又可提供其病理生理学信息,对颅脑损伤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推测等具有一定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SPECT脑灌注显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及共与CT,MRI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腰池持续引流对脑血管痉挛 (CVS)预防和治疗作用的影像学分析。方法 经皮枕大池 2次注血法建立犬SAH动物模型 ,将 30条健康成年狗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腰穿组、晚期腰穿组、早期引流组和晚期引流组 ,早期腰穿组和晚期腰穿组分别于 2次注血后 2h和第 5天开始隔日行腰穿排放血性脑脊液 ,早期引流组和晚期引流组分别于 2次注血后 2h和第5天实施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脑血管造影确定CVS程度 (%reductionofbasilararterydiamit er,%RBAD)的变化发展。结果 ①与早期腰穿组和对照组相比 ,早期引流组CVS发生例数少 ,痉挛时程短 ,痉挛程度轻。②与晚期腰穿组和对照组相比 ,晚期引流组CVS程度轻 ,时程短。③与晚期引流组相比 ,早期引流组CVS例数少 ,痉挛程度轻。结论 SAH后实施腰池持续引流可以防治CVS ,早期引流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2008年10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312例开颅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脑积水分组,对照分析性别、年龄、GCS评分、脑疝、脑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位置、伤后手术时间、术后颅内压等对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 312例中发生脑积水31例,未发生脑积水281例。通过χ2检验、Fish确切检验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血肿位置、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颅内压,而与性别、伤后至第一次手术时间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发现,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蛛网膜下腔出血与术后脑积水密切相关,而GCS评分、血肿位置、颅内压与术后脑积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主要危险因素,争取脑疝形成前手术、改善手术技巧、引流血性脑脊液可能减少脑积水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 000例的CT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对100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表现与血管造影进行回顾性对照,对出血部位和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全部病例经CT与DSA检查,观察内容是SAH的病因及病变位置。结果100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中,DSA显示有动脉瘤547例,血管畸形289例,动脉硬化161例,其他3例。CT诊断动脉瘤所致出血461例,血管畸形259例,动脉硬化151例。结论CT对SAH定性、定位有一定意义,对于急诊病人的治疗、手术引流及血管造影的选择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顺  张水震  覃媛媛  汤翔宇  朱文珍   《放射学实践》2013,(11):1123-1127
目的:探讨Cube FLAIR序列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纳入40例研究对象,其中健康志愿者30例,颅脑疾病患者10例,包括颅内出血4例,颅神经病变2例,颅内结核3例,室间孔区占位1例。30例志愿者在1.5T磁共振扫描仪上完成T2FLAIR序列(1.5TFLAIR),并同时在3.0T上完成T2FALIR序列(3TFLAIR)及Cube FLAIR序列扫描;10例颅脑疾病患者在3.0T上完成T2FALIR序列及Cube FLAIR序列扫描。Cube FALIR序列扫描完后行多平面重组及常规横轴面重组,并与常规T2FLAIR序列(1.5T FLAIR、3T FLAIR)进行对比。结果:颅内脑池、脑沟在3.0T场强下较1.5T场强更容易出现高信号脑脊液流动伪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227,P〈0.05)。4例颅内出血患者Cube FLAIR序列较T2FLAIR序列更清晰的显示了其出血部位及出血量。Cube FLAIR序列直观显示了视神经炎患者肿胀、增粗的视神经以及三叉神经痛患者7刀治疗后局部的胶质增生改变。Cube FLAIR序列增强后清晰的显示了颅内结核患者结核灶的分布、脑膜的播散,且较常规增强扫描显示的病灶更多、范围更广。结论:Cube FLAIR序列在颅脑疾病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序列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分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分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依据229例TSH伤后首次CT扫描所见按照GCS方法作出CT分型,并结合临床治疗结果将CT分型与临床进行性对照分析。结果:不伴有颅内其他损伤的原发单纯性TSAH52例,其中愈后良好51例,死亡1例;伴有颅内其他类型局灶性损伤的轻型局限性,TSH103例,其中愈后良好者89例,致残11例,死亡3例肯颅内多处其他类  相似文献   

12.
谭伟  吴光耀 《放射学实践》2006,21(11):1118-1120
目的:评价脑动脉高密度征价值。方法:总结300例疑为脑血管意外经经临床观察、CTA或MRI明确诊断的急诊平扫CT,测定和比较Willis动脉环及邻近大动脉分支与脑实质CT值。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34例,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17例;107显示脑动脉高密度征,检出率35.7%。其中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79例,15例脑梗死,敏感度19.0%,特异性44.1%。基底动脉高密度征(HBAS)28例,3例脑梗死,敏感度10.7%,特异性17.6%。非对称性HMCAS是早期脑梗死的可靠征象,多发生在MCA第1和第2段,发生在第2段呈“圆点征”或“破折号征”;HBAS呈“圆点征”。结论:脑动脉高密度征是脑梗死最早期和最有用的征象之一;但并不总是代表原位血栓,需严格诊断标准减少可能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肝肾间巨大肿块CT定位诊断中 ,用下腔静脉肝段推移征象区分肝脏与非肝脏来源占位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位于肝肾间区域 ,直径≥ 4cm肿块共 97例 ,均行CT增强扫描。其中肝脏来源 (试验组 ) 4 3例 ,非肝脏来源 (对照组 ) 54例。重点观察下腔静脉肝段推移的CT征象并用诊断试验评价该征象。结果 下腔静脉肝段推移征在试验组中的出现率为 86 .0 % (37/43) ;在对照组的出现率为 7.4% (4/54)。在推移方向的分布上 ,试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 (χ2 =0 .0 3 ,P >0 .0 5)。下腔静脉肝段推移征诊断肝肾间巨大肿块来源于肝脏的敏感性 86 .0 % ,特异性 92 .6 % ,准确性 89.7%。结论 下腔静脉肝段推移征是诊断肝肾间巨大肿块来源于肝脏的有价值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14.
CT增强扫描高密度点条征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采用CT增强扫描评价“高密度点条征”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 89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直径1-5cm)中,周围型肺癌63例,良性肺结节26例,分别于注射100ml碘对比剂前后注射后35秒、2分钟及5分钟对病灶进行薄层系列扫描。采用纵隔窗观察病灶的强化特征,并进行CT-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27肺癌出现“高密度点条征”,表现为增强后在肿块内、尤其是在其周边部出现显著高密度的点、条状影、所有良性结节均未见此征象。CT-病理对照证实:该点、条状高密度影响是由于癌肿内较大的血管充盈对比剂所致。结论 CT增强扫描“高密度点条征”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诊断肺癌的一个指征。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附20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及CT表现,方法:选择经腰穿或CT复查证实为SAH的病例200例,结合部位及其它检查分析其病因及CT表现,结果:外伤性98例,其中单纯性20例,合并其他颅内损伤78例,自发性80例,血管畸形所致20例,由动脉瘤所致15例,其它45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2例,CT表现为纵裂池出血80例(表现为纵裂高密度影增宽75例,纵裂高密度影延长32例,侧脑室体部上10mm层面内出现条状高密度影15例,天幕切迹变厚,天幕区密度增高30例);其它脑池偏密征102例,脑沟密度增高85例,结论:脑池肮脏了沟密度增高为SAH的CT表现,CT检查为SAH的诊断快捷,准确,且无痛苦,无危险。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宏良 《放射学实践》2001,16(4):253-254
目的:探讨CT在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特征。方法:对15例头颅外伤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者均为横断位CT扫描,。结果:外伤性腔隙脑梗塞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区,均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及内囊区,呈小片腔隙性低密度影,结论:CT扫描对外伤性脑梗塞的准确诊断、估计病变程度,预后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肺内球形灶棘突CT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肺内球形灶棘突CT征的病理基础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择27例肺内棘突CT征进行病理对照研究,病灶大小为3-6cm。全部病例均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从肺尖至肺底扫描,层厚10mm,依病灶大小,加扫薄层3-5mm。手术标本按Heitzman法制作。根据CT横断扫描特点,将标本病灶部分进行横断,作0.5-1.0cm厚组织切片,然后对“兴趣区”取材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进行病理对照。结果 27例棘突CT征分为两型:(1)中央型,13例;(2)周围型,14例。其中22例为肺癌,1例为转移性肺癌,4例为良性病变。结论 肺内球形灶棘突CT征对肺恶性肿瘤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上矢状窦撕裂的CT诊断(附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矢状窦撕裂的CT表现,讨论本病的CT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9例上矢状窦撕裂的CT片,探讨其CT表现特点,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9例上矢状窦撕裂,其中5例撕裂位于前段,4例位于中段,血肿集中于撕裂部位,中段撕裂血肿明显较大;CT诊断正确7例。主要CT表现:9例CT扫描均见上矢状窦变形增大,其中4例表现为“带征”,3例“三角征”,2例不规则形;7例硬膜外并硬膜下血肿,血肿位于大脑镰旁,大血肿内见小血肿影。呈血肿“叠加”表现;7例中线部颅盖骨骨折;7例侧脑室下移;5例中线结构居中,4例略偏移。结论:上矢状窦撕裂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CT扫描有助于定位及定性诊断,为临床制订手术方案和确定手术入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三维成像在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总结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处理的25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CT仿真支气管镜(CTVB)、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多平面重建(MPR)等多种重建技术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MPR、CTVB、SSD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和外形改变。结论 利用螺旋CT的多种三维重建方式,结合轴位图像能提高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