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高龄患者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可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但该患者群体骨量往往不佳,采用骨水泥或生物型股骨假体一直存在争论。目的:对比分析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及生物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修复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26髋,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同类型患者30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换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置换后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髋关节临床功能评价。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20-44个月,两组骨水泥或生物型假体置换后效果均满意,置换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9%和8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及置换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生物型假体组手术时间更短(P<0.01)。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未出现关节松动、下沉、感染及脱位等并发症。表明对于骨量不佳的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生物型半髋置换能取得与骨水泥型半髋置换同样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传统髋关节置换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置换后髋关节脱位,而大头关节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目的:观察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置换假体临床应用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来自2007-02/2008-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关节外科.对象: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行大头金属-金属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5例(71髋),男44例,女21例;年龄19~77岁,平均54.6岁;其中股骨头坏死28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4例,股骨颈骨折9例,髋臼发育不良4例.方法:按照年龄、性别、病因及术前关节功能等将患者分为两组:普通假体组30例(33髋),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35例(38髋).大头组假体采用Depuy公司生产的第4代金属-金属全髋关节置换系统(ASR/XL);普通假体组为普通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假体.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置换前/置换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范围,X射线假体周围透亮带,双下肢不等长及置换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普通假体组随访13~28个月,平均20个月;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随访10~26个月,平均17个月.①两组患者置换后末次随访普通假体组Harris髋关节评分59~98分,平均89分;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71~100分,平均94分,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②髋关节动度范围的提高,在置换后6个月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34°优于普通假体组26°(P=0.004);最终随访1年以上,活动范围在普通假体组提高27°,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为3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9).③双下肢不等长差值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平均4 mm(2~11 mm),普通假体组为7 mm(5~16 mm),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④两组均有≤1 mm假体周围透亮带发生(普通假体组2例,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3例);普通假体组有1例脱位.结论:与传统全髋关节假体相比,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假体治疗髋关节疾病短期疗效肯定,置换后获得了更好的髋关节功能,同时髋关节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全髋关节置换(THA)与双动股骨头置换(BFHR)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分为BFHR组与THA组,每组40例。BFHR组采取BFHR方案治疗,THA组采取TH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及随访3个月时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评估系统(WOMAC)评分。结果 BFHR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THA组,输血量、出血量低于TH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优良率、WOMAC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均能够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髋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较少,其中BFHR方案手术创伤较低,适合身体状况较差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4.
背景: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活动量较大、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年轻患者。目的:分析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青壮年患者股骨颈骨折近期治疗效果。方法:使用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1例,评估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8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 评分为(92.0±3.4)分,优良率94.1%。置换后无关节脱位病例发生,3例轻度跛行,均未作特殊处理。至随访结束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未见假体松动、下沉及碎裂发生,假体周围无透亮线形成。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活动量相对较大的青壮年患者股骨颈骨折能有效减少因磨损碎屑造成的骨溶解,减少假体的松动及下沉,延长关节的使用寿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人工全髋假体和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的选择上存在争议.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假体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远期生物相容性反应及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方法:2002-01/2006-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一科收治的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实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60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全髋置换组和人IX2极股骨头置换组.全髋关节置换组21例,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1±3.5)岁,合并内科疾病18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平均年龄(75.1±6.4)岁,合并内科疾病35例.①人工假体选择:16例假体采用德国Link公司及美国Zimmer公司产品,44例为北京蒙太因公司提供的人工关节.②术者资质:手术均由本科从事人工关节专业工作≥10年高年资医师作为术者完成,术者资格符合岗位技术标准要求.③置入后评估:全部病例平均随访37个月,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随访.结果:①材料与宿主生物相容性的比较: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2例患者在术后5年出现髋臼壁磨损而行翻修手术.其余患者无切口感染,无关节脱位,无假体松动.②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全髋关节置换组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各有1例在术后出现患侧髋部红肿、疼痛,经证实无假体周围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③关节功能随访比较:平均随访37个月,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平均为(89.8±8.6)分,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平均为(72.7±9.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150.2±24.3)min,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105.8±22.1)min,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术中出血(990.1±184.6)mL,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术中出血量(680.5±154.7)M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远期出现髋关节疼痛及髋臼磨损等生物相容性反应的几率较低,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中晚期中青年股骨头坏死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04/2007—0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收治的ARCO分期为Ⅳ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8例(49髋),平均年龄38-3岁。均行髋关节表面置换,单侧置换27例,双侧置换11例。随访1~3年,无需要进行翻修的病例;置换后均无感染、脱位及神经和血管损伤,未发生股骨颈骨折;X射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移位,股骨近端、髋臼无骨吸收和骨溶解;置换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提高,从置换前平均31.7分增至93.5分,证明髋关节表面置换是治疗中晚期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继往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切除股骨颈,将严重改变压应力系统和张应力系统之间的受力平衡.而保留股骨颈则保留了股骨颈健康骨结构,使假体应力沿股骨近端生理状况分布,亦可防止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导致假体松动.目的:评价股骨颈保留型人工髋关节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03/2008-04施行股骨颈保留型人工髋关节置换42例52髋,均应用S-ROM假体(Depuy,美国),假体分为髋臼部分和股骨部分.记录髋关节置换时间、术中出血量、置换后住院天数、Harris评分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置换后摄标准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并测量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随访12-61个月,平均39个月.全髋关节置换时间30~7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70~200 mL,平均110 mL.置换后X射线片测量髋臼外展角平均44.1°,前倾角平均21°.置换后第5天髋关节摄片确认置入假体正常后即要求扶助行器下地活动.置换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32.7±6.3)分,置换后3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3.2±4.1)分.提示股骨颈保留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假体稳定、假体磨损小的特点,可以作为传统股骨柄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对本科于2006年2月至2008年4月行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晚期股骨头坏死14例(22髋)患者进行随访,并与同期16例(24髋)行金属对聚乙烯假体置换的患者进行对比,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影像学评估及检测血铬浓度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年(2~4.2年),金属对金属大头置换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8.27±11.56)分提高至术后随访时平均(89.86±8.39)分(P<0.05),患者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55.55±15.34)°提高至术后平均(120.91±9.47)°,关节功能明显改善(P<0.05),金属对聚乙烯假体置换组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18~71分,平均(42.25±13.73)分提高至术后随访时的62~98分,平均(89.46±7.79)分(P<0.05),髋关节功能由术前平均(55.04±14.88)°提高至术后平均(96.00±8.30)°,关节功能明显改善(P<0.05),金属对金属大头置换组术后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金属对聚乙烯假体置换组(P<0.0...  相似文献   

9.
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已成为老年人创伤性股骨颈骨折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小切口微创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及患者痛苦,便于老年患者假体置换后早期康复。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创伤后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资料,均行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25例患者随访≥6个月。置换后复查X射线示假体位置良好;1例出现脱位,处理后未再发生脱位;1例下肢不等长,不影响行走。置换后9个月Harris评分平均85.7。置换后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质情况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说明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人工关节稳定性强、患者恢复时间短等优点,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双动全髋关节假体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5例,分为双动全髋关节置换组23例和普通全髋关节置换组22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及髋关节活动范围。结果两组均临床随访,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双动全髋关节置换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普通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Harris评分、屈伸活动度、内外展活动度、内外旋活动度均高于普通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普通全髋关节置换组中有1例术后2月出现了髋关节假体脱位;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双动全髋关节假体初始稳定性良好,术后髋关节活动范围大,假体脱位率很低,早期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普通全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案,但是否应用关节置换作为转子间骨折的初次治疗,目前国内学者还有争论。目的:通过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年龄≥80岁,转子间骨折组35例,股骨颈骨折组55例。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随访1-5年,从置换过程时间、出血量,置换后负重时间、并发症,Harri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两组平均随访2.8年,在髋关节间隙变化、疼痛、假体柄松动下沉,假体翻修率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过程中出血量、置换后负重时间、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子间骨折组比股骨颈骨折组置换时间稍长(P〈0.01)。说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的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具有与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提高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7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描述问题、构建目标、探查例外、实施反馈、评价阶段)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90 d、180 d观察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可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效果,有效提升其术后的生活质量,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领域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和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07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共80例,行DHS治疗患者42例,PFN治疗患者38例,最少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位质量、短期和长期手术并发症。在末次随访时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PF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优于DHS组的患者,但两组患者的输血量、手术并发症以及末次随访的Harris功能评分及优良率,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没有出现死亡及再手术的情况。结论:PFN和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PFN相对创伤较小,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髋及半髋置换术对老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并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采用全髋置换术(全髋组),32例采用半髋置换术(半髋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1年随访后的远期疗效并评分.结果 全髋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高于半髋组(P<0.05);住院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远期疗效不同,且全髋组(平均秩和=38.24)好于半髋组(平均秩和=27.59).结论 全髋及半髋置换术治疗老龄股骨颈骨折均有肯定的疗效,远期疗效前者优于后者.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个体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国内外有较多文献报道对比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意见均不统一;并且较多文献内固定治疗包含Richard钉、鹅头钉及动力髋等髓外固定方法,可能导致结论不准确。目的:通过 Gamma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指标的比较,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验,适应证及置换后并发证的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老年患者;其中98例患者采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56例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手术中出血量及离床活动时间;末次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 Harris 评分)和内固定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将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Gamma钉组平均随访时间为6.6年;人工股骨头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7年。两组数据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手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离床活动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内固定后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内固定后置入物松动断裂或假体松动、下沉、脱位,以及双下肢不等长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有助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改善患者部分生活质量;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 Gamma 钉内固定无明显差异;但早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后,处理较为困难,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需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水泥柄LubinuSSPII假体与生物柄Corail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患者髋部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56例(共72髋),分为两组,水泥组26例(34髋)使用LubinuSSPII假体,生物组30例(38髋)使用Coral假体。术后连续随访3年。术后以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种假体置换后2年和3年的Harris评分有所不同(P〈0.05),水泥组3年后无假体松动发生,3例发生骨溶解;生物型假体置换3年后1例发生溶骨性疾病,无假体松动发生。结论Corail全涂层股骨柄假体治疗髋部疾病与高性能骨水泥LubinuSSPII柄假体相比,其早期临床疗效和稳定性欠佳,但术后3年疗效尚可,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均低于骨水泥假体.其长期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08年1月,对42例45髋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FicatⅢ、Ⅳ)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女29例,男13例,平均年龄47.4岁,单侧39例39髋,双侧3例6髋。术前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干角、股骨颈前倾角。采用改良后外侧Gibson入路,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对于颈干角小于135°者,手术时适当增加至135°,大于135°则维持原有角度;采用X线检查和Harris功能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术前股骨颈干角平均134.1°,术后平均138.2°,其中术前颈干角小于135°的34髋,平均131.7°,术后平均137°;术前颈干角大于135°的12髋,平均140.9°,术后平均141.5°。股骨前倾角术前平均34.5°。术后X线显示髋臼外展角平均42°。双侧肢体长度差别术前平均2.1cm,术后平均0.5cm。平均随访14.4个月。Harris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2.6分,最后一次随访功能评分为平均90.4分。随访期内无股骨颈骨折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治疗充满挑战性,最佳治疗方法尚未达到一致。目的:观察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效果。方法:纳入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9例,假体均为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的全髋关节。髋臼侧采用生物性假体压配固定,股骨侧采用带抗生素骨水泥假体固定。12例选取金属-聚乙烯承重界面,7例选取陶瓷-聚乙烯承重界面。置换后随访,定期摄片监测假体位置,并指导功能锻炼,记录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与结论:手术时间(110±55)min,术中出血量(510±60)mL,置换后出血量(310±40)mL。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局部红肿,脓性渗出。双下肢畸形恢复,长度相差均小于1cm。19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见假体松动征象。置换后1年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置换前(P〈0.05),其中优10例,良8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有一定困难,采用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可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以及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患者关节疼痛以及活动度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彭昊  马进 《中国临床康复》2011,(48):8977-8980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选用内固定治疗成功率不高。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69例年龄大于70岁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选用全髋关节置换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记录置换后并发症、死亡周期、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恢复正常功能的时间周期。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失访,剩余53例。7例以上患者死于置换后1年内。置换后第1个月的Harris评分为66±7,第3个月为72±6,第1年为74±5,第3年为76±6,其中27例5年后的Harris评分为76±8。患者恢复下地行走能力的平均时间为28d。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和植入感染现象。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可作为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种有效选择,患者在极低的器械故障风险下能更快地恢复,避免了内固定治疗失败的风险问题,使患者能够在治疗后保持良好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马遇伯 《中国临床康复》2014,(53):8542-8546
背景:老年髋关节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困难,内固定还是关节置换各有利弊,目前临床上比较内固定和关节置换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较为多见,有研究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是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首选。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差异。方法:选择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骨二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年龄65-87岁,按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31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3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固定入路。结果与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相比,全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增高,Harris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固定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髋部畸形率均减少(P〈0.05)。结果说明,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