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128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128株大肠埃希菌中90株产ESBLs,90株产ES-BLs菌株与38株不产ESBLs菌株的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连续5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5年来我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变迁。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文件的标准判断结果;采用WHONET-5软件对耐药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我院收集大肠埃希菌1932株,来自呼吸道标本、分泌物、脓液、尿液者分别占28.5%、19.9%、18.7%、17.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在43.6%~60.1%范围内。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严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大肠埃希菌细菌耐药监测,了解其耐药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7~2009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细菌培养分离采用常规方法,细菌鉴定应用VTEC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ESBLs菌株采用双纸片确认法检测,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规定标准进行。结果 3年内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共分离获得1510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百分率为57.5%;各年度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54.4%、55.5%和63.0%。产酶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几乎全部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40.0%、10.0%和1.0%左右,对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70.0%以上和20.0%左右,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全部敏感。结论 2007~2009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产酶菌对含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上升趋势,这与近几年来头孢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大量应用有关,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对产酶菌引起的重度感染应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2株亚胺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分子耐药机制。方法通过琼脂稀释法检测亚胺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性一致序列(ERIC)-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分析(PCR)对耐药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特异性PCR和序列分析、接合试验、质粒提取和质粒消除试验检测耐药菌株的分子耐药机制。结果大肠埃希菌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同源性分析显示2株菌株属于同一克隆型,PCR和序列分析显示耐药株菌携带KPC-2、qnrA、TEM-1和I类整合酶基因并且伴有外膜蛋白OmpK36基因的缺失,质粒提取和质粒消除试验证实KPC-2和I类整合酶基因定位于约54 kb质粒。结论大肠埃希菌中出现质粒型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并且同时携带其他耐药相关基因,表现为多重耐药,KPC-2合并外膜蛋白缺失是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142株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大肠埃希菌药物。方法采用美国DADE公司Walkaway-40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及测定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利用WHONET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检出142株大肠埃希菌,大部分菌株耐青霉素类药物;对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高,均超过50.0%;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仅占0.7%;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仅次于亚胺培南,为4.2%;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4.9%;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达69.0%。结论在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中,亚胺培南、阿米卡星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高。临床医生对抗生素的选用最好依据药敏结果而定。  相似文献   

6.
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及耐药性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分析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离及其时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我院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分离情况,并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菌株对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4年间细菌感染情况,大肠埃希菌占尿路感染所有病原菌的首位(38.5%),临床分离趋势变化不大(P>0.05);783例该类患者中住院患者为85.4%,且老年女性患者占40.6%,人群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年间耐药性变化,大肠埃希菌仅对两种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有显著变化(P<0.01),其中对头孢他啶耐药率有上升趋势,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在余下常用19种耐药率变化不大的抗菌药物中(P>0.05),亚胺培南对该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耐药率为0%,该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阿米卡星耐药率稳定在10%以下,对呋喃妥因耐药率<2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氨曲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在20%~60%.但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的耐药率>60%.4年间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阳性率为49.4%,变化趋势不大(P>0.05);产ESBLs菌株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并对临床经验治疗的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高耐药,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573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4年临床分离573株大肠埃希菌,使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16种抗菌药的抑菌环直径,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4年标准判读结果。结果:ICU,非ICU病房和门诊病人分离菌耐药率最低的前5种抗菌药依次为亚胺培南(0%)、美罗培南(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4.8%)、头孢他啶(2.2%-9.5%)和阿米卡星(2.2%-10.8%);耐药率最高的前5种抗菌药依次为复方新诺明(63.6%-87.8%)、哌拉西林(66.7%-86.1%)、环丙沙星(43,5%~85.7%)、氨苄西林-舒巴坦(36.7%-74.4%)和庆大霉素(46.3%-71.1%)。ICU和非ICU病房分离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达38.1%-66.7%;ICU分离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ICU病房和门诊分离菌(P〈0.05);ICU、非ICU病房和门诊病人分离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73.8%、41.6%和21.7%;呼吸道、无菌体液、泌尿道及其它部位分离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73.8%、47.8%、31.1%和54.3%;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外,产ESBLs菌对常用β-内酰胺类和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敏感性均明显低于不产ESBLs菌(P〈0.01)。结论:我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在尿路感染中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尿路感染的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系统、ID-32E鉴定条及ATBG-5药敏试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药敏试条检测出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表型用双纸片法进行确证,并对所分离的103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在41~70岁年龄段有随年龄增长而感染率呈上升的趋势。在分离出的103株大肠埃希菌中,有43株产ESBLs,阳性率为41.7%。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率为100%,其次是阿米卡星(89.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5.7%)。产酶株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临床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扩散,控制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可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8年7~12月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表型筛选法分离到可疑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再经确认试验检测产ESBLs菌株,统计耐药分布情况。结果从248株阳性标本中共检出可疑产ESBLs菌株11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8株,肺炎克雷伯菌79株;确证试验检测出产ESBLs菌82株,总检出率为33.1%,其中大肠埃希菌27株,肺炎克雷伯菌55株。确定为产ESBLs的菌株对氨苄西林、部分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100.0%,对磺胺类、喹诺酮类耐药率为60.0%~9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0%。结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而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仍然是对产ESBLs细菌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本院1999-2003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进行检测,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标准纸片扩散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1999年阳性率为46.9%,2000年为51.9%,2001年为56.3%,2002年为58.7%,2003年为63.9%。ICU病房、介入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检出率分别为79.8%、73.8%和34.8%,明显高于其他科室。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阳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耐药,部分菌株对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耐药。临床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治疗以碳青霉烯类最有效,头霉烯类和酶抑制剂复合药部分有效。  相似文献   

11.
大肠埃希菌临床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川北地区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180株,用双纸片表型确证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敏感、中介、耐药及ESBLs阳性菌株的判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SLI)2006年公布的标准。结果在180株大肠埃希菌中,来自尿液、痰液、伤口分泌物和急诊病房标本的比率较高。180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达32.9%~92.3%。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显著高于ESBLs阴性菌株,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除增强了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外,还表现出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更高的耐药率。结论川北地区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在急诊病房以及尿液、痰液、伤口分泌物标本中,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突出,提示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对该菌感染治疗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监测该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li)感染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连续观察2008~2011年本院 E.Coli 培养的药敏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及描述性分析。结果4年产 ESBLs E.Coli 检出率均大于50%;产 ESBLs Coli 以咽拭子标本产生率最高。产 ESBLs 菌株耐药性大多高于非产 ESBLs 株(P <0.05),产 ESBLs E.Coli 呈多药耐药现象,但产 ESBLs E.Coli 对一些抗菌药物耐药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结论产 ESBLs E.Coli 耐药情况严重,对已发现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产 ESBLs E.Coli 应引起关注,可用耐药率逐渐降低的抗菌药物替换治疗耐药率增高的药物,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变化的趋势,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3年河北省细菌耐药性监测网(Hebarin)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所监测抗菌药物的敏感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 Hebarin 上报数据合格单位分离自各类临床标本的8076株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 法)或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按照 CLSI(2012年版)判定标准。结果共收集细菌2665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8076株,占总构成比30.3%,位于第一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62.4%。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及氨苄西林舒巴坦等多种抗生素耐药性较高,耐药率>5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性较低,耐药率均<1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性最低,耐药率为0.6%、0.8%。结论大肠埃希菌 ESBLs 检出率较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活性仍为最强,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临床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选择有效的H.pylori根除方案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0例H.pylori感染的患者,对其胃黏膜活检组织进行H.pylori分离培养,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H.pylori临床分离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等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从200例患者中分离出121株H.pylori,阳性率60.5%,不同性别、年龄的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5.0%(115/121)、26.4%(32/121)、2.5%(3/121)、5.8%(7/121)、0和3.3%(4/121)。不同性别、年龄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这些药物不宜作为治疗H.pylori的一线药物;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治疗H.pylori感染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止医院内感染。方法对2009年1~12月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鉴定的致病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在10381份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798株(同一患者只取第1株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82株,占85.5%,革兰阳性菌116株,占14.5%。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共60株,阳性率分别为55.9%、25.8%和12.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6.0%。药敏结果因细菌种类、产酶情况各不相同,用药应根据细菌种类来确定。结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种类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强,临床医生应注意对患者痰标本及时、多次送检,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耐药趋势。方法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测试,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耐药性数据分析。结果 3年间共分离出289株铜绿假单胞菌,其对12种抗生素活性较好的是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5.2%、14.7%和8.3%;耐药率较高的是头孢噻肟62.2%,头孢曲松51.3%。其中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从2008年的42.1%上升至2010年的62.2%,同期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从24.1%升至51.3%,升幅达20.1%和17.2%。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哌拉西林耐药率有下降趋势,从35.1%降至27.6%。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保持较好的敏感性,但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于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2008~2010年的统计结果,因此需有计划地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VITEK-2 AST-GN13药敏卡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可靠性。方法用VITEK-2 AST-GN13测定376株肠杆菌科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同时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9年第19版)推荐的双纸片确证法进行对照。结果检出产ESBLs菌160株,仪器法和双纸片确证法检测ESBLs菌株阳性率分别为42.6%和39.4%,两种方法对产ESBLs株的检测结果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产ESBLs菌株的阳性检出率及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VITEK-2 AST-GN13药敏卡检测产ESBLs菌株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头孢米诺等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拟杆菌属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对来自全国15家教学医院的945株大肠埃希菌和58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值以及4种抗菌药物对50株拟杆菌属的MIC值.WHONET 5.4软件进行药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 533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 lactamases,ESBLs)和AmpC 628株,837株仅产ESBLs,68株产AmpC.头孢米诺对不产ESBLs或单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均高于90%,其MIC_(50)较头孢美唑低2~4倍,较头孢西丁低8~16倍;MIC90较头孢美唑低2~8倍,较头孢西丁低8~16倍.对单产ESBLs的菌株,头孢米诺体外抗菌活性优于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劣于碳青霉烯类药物,活性与哌拉丙林/三唑巴坦相仿.但对产AmpC的菌株,头孢米诺的敏感率低于20%.头孢米诺对拟杆菌属的敏感率为90%,高于头孢美唑(50%~70%)和青霉素(0%),活性与甲硝唑相仿.结论 头孢米诺对产ESBLs及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拟杆菌属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提示头孢米诺可为临床治疗此类菌株感染提供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30株的遗传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高水平耐药的机制。方法 :用Etest法筛选出 30株环丙沙星高水平耐药 (MIC>32 μg/ml)的临床大肠埃希菌株 ;用梯度平皿法测定诺氟沙星、四环素、氯霉素和氨苄西林的MIC ;己烷和环己烷用来研究菌株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gyrA、parC、gyrB 3种基因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域 (QRDR)并测序。利用Westernblot和Northernblot检测通用调节子 (marA、soxS)和主动外排蛋白AcrA的表达。结果 :30株菌中 ,2 9株多重耐药 ,19株耐受环己烷。所有菌株的 gyrA有双突变 ,即第 83位的丝氨酸变为亮氨酸 ,87位的天冬氨酸替换为天冬酰胺或酪氨酸 ;6株还有第 3个突变 ,即 93位的丙氨酸变为苏氨酸或丝氨酸。在 parC基因上 ,2 4株菌有单突变 ,或是 80位的丝氨酸变为异亮氨酸 (n =2 1) ,或是 84位的谷氨酸变为赖氨酸 (n =3) ;其他 6株菌除了 80位的突变外 ,合并有另一突变 (3株 84位谷氨酸变为甘氨酸 ,3株 10 8位的丙氨酸变为缬氨酸 )。gyrB基因未发现氨基酸的改变。在所有的菌株中未发现marA和soxS表达增加。 19株高产AcrA ,这些菌同时耐受环己烷 ;当诺氟沙星MIC >32 μg/ml时 ,更多的菌高产AcrA(分别为 17/2 4和 2 /6 )。结论 :靶位点 gyrA和 parC的改变 ,是这组细菌对本院氟喹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