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测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对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进行评价。结果:Liatest法检测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的敏感性为98.3%;观察了2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前到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变化,1例为骨折患者,诊断深静脉血栓前1d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26μg/mL,诊断时为1.92μg/mL;1例为心功能不全,诊断深静脉血栓前2d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44μg/mL,前1d为2.04μg/mL,诊断时为2.28μg/mL。结论:Liatest法可作为排除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首选实验室筛选试验,在有易患深静脉血栓基础疾病的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逐渐升高有可能作为判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骨折时间与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的关系。方法选取377例下肢骨折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并按骨折发生时间分为7组,比较各组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结果下肢骨折发生时间少于1d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发生时间大于30d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且下肢骨折发生10d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达89.6%。结论下肢骨折发生10d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均明显升高,临床需密切关注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在早期DIC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早期DI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DIC患者、20例可疑DIC患者及140例非DI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动态观察20例可疑DIC组中有8例发展为典型DIG,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随病情好转逐渐降低;未发展为DIC者其血浆D-二聚体持续保持相对较低水平。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DIC早期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和呼吸内科就诊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确立D-二聚体检测对于肺栓塞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利用免疫比浊法的原理,对患者血浆D-二聚体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经实验发现,确诊为肺栓塞的45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结果为(1.86±0.29)μg/ml高于正常临界值(0.5μg/ml);治疗4 d后血浆D-二聚体结果为(0.8±0.24)μg/ml,比治疗前降低;7d后测量的血浆D-二聚体结果为(0.45±0.19)μg/ml,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血浆D-二聚体升高是肺栓塞发生的敏感指标,同时也可作为观察肺栓塞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前列腺癌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前列腺癌疾病进展评估的意义。方法测定32例前列腺癌患者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评估手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监测前列腺癌病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前列腺癌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并且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不伴骨转移者,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高危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低危组,提示纤溶功能障碍的情况随前列腺癌进展而加重。结论 D-二聚体在前列腺肿瘤中可以反映纤溶功能的过度激活,还可以反映疾病的进展情况,建议将其作为疾病分期、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的一项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0例CVST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VST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ST组80%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mg/L,即阳性.结论 血浆D-二聚体可以反映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继发的纤溶亢进,可能会成为CVST患者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为诊断和治疗肺栓塞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肺栓塞病人和对照组病人在入院时血浆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较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2.13±1.75μg/ml vs 0.31±0.22μg/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判定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为诊断和治疗肺栓塞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肺栓塞病人和对照组病人在入院时血浆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较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2.13±1.75μg/ml vs 0.31±0.22μg/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判定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对5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泌率(UAER)分为三组,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结果:DN患者随着UAER的增高,血浆D-二聚体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是2型DN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可作为DN病情进展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疑诊为DVT的患者(患者组)及6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的D-二聚体进行定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5,P<0.01)。血浆D-二聚体对于DVT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55.6%、阳性预测值为94.6%、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DVT诊断的敏感、快速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前复发及转移性不可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血浆D-二聚体高表达患者生存期较中、低表达者短;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相关(P〈0.05)。结论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高表达者生存率较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系统化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双抗体夹心法对35例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测定,并与2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脑梗死后血浆中纤溶活性增高。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急性期脑梗死病情判定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胸心外肿瘤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3例(食管癌手术组)。另选取5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食管癌手术组患者于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5、14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检测。结果食管癌手术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10,P=0.000)。食管癌手术组术前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升至最高,术后5d开始下降,术后2周时D-二聚体明显降低。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食管癌进展而升高,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的辅助指标,术后D-二聚体的实时动态检测可预防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结直肠癌间关系。方法通过对53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对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与肿瘤不同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选取50名健康人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可作为辅助诊断及判断病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检测了187例不同病理分型、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肺癌患者组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肿瘤的扩散、转移,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呈递增趋势。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与肿瘤分期之间有密切相关性,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病理分型无密切相关性;与临床分期有密切相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仅可以反映肺癌患者呈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而且与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判断生存和预后的最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老年髋部骨折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对64例老年髋部骨折入院24h后即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并于入院后24h、手术前1d、手术后3d及出院前分别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均上升,经丹红注射液治疗3~5d后即有所下降(手术前),但在手术后3d的检测中又发现D-二聚体含量显著升高,并达到峰值,其后再逐渐降低。至出院时大部分患者已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通过抑制血浆D-二聚体的升高以达到预防或治疗血栓形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将我院收治的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格检查的健康人资料5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两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两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两项指标水平会明显增高,可以将这两项指标作为临床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评价的一项重要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78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IC患者78例(DIC组)、正常人80例(对照组)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结果 DIC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D-二聚体是诊断DIC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对诊断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骨科收治的41例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同时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与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结果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作对比。结果 41例患者术后行X线下肢静脉造影均证实为DVT。D-二聚体检测的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75.0%;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80.0%;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95.1%,特异度为100.0%。超声检查中央型血栓的灵敏度为73.7%,周围型血栓的灵敏度为53.8%;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中央型血栓的灵敏度为94.7%,周围型血栓的灵敏度为84.6%。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对髋部骨折患者DVT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47例进展性脑梗死和16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用ROC曲线评价D-二聚体的诊断性能。结果在脑梗死患者的众多监测指标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P0.01);在不同时间段(0、24、48、72h),两组间D-二聚体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诊断进展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45~0.973),当cut off值为1 510μg/L时,血浆D-二聚体诊断进展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为95.2%,1-特异性为65.7%。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辅助诊断进展性脑梗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