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欣  张广杰  张建  艾冬梅  俞宏伟  李明艳 《临床荟萃》2006,21(21):1577-1577
随着化疗及支持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白血病(AL)总的缓解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还有20%左右的AL虽经标准化疗仍未达完全缓解,并有40%~60%的AL完全缓解后复发,而且复发的患者再次取得长期无病生存的机会极少。因此研究和治疗复发难治白血病成为白血病研究的一个热点。我们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白血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我科高龄白血病患者联合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2004—01~2005—12我科收治60岁以上高龄白血病患者67例,化疗中出现不良反应119例次,其中不良反应中栓塞性静脉炎13例次,口腔溃疡24例次,肝功能损害8例次,血糖升高6例次,出血性膀胱炎7例次,心肌损害5例次,肛周感染9例次,胃肠道反应47例次。  相似文献   

3.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化疗方案组患者的疗效,探讨影响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5年12月住院治疗的成人ALL患者149例.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有关数据.结果 ①133例患者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其中B细胞表型118例(88.7%),T细胞表型15例(11.3%).有染色体核型结果的患者105例,正常核型40例(38.1%),异常核型65例(61.9%).②按诱导治疗方案不同将治疗满4周的患者分为VDCP、VDLP、VDCLP三组,诱导治疗总完全缓解(CR)率为93.7%.三组患者诱导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CR率分别为80.8%、92.3%、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8).包含和不包含门冬酰胺酶的诱导方案诱导治疗结束时CR率分别为95.5%和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6).患者中位无病生存(DFS)期为12(1~74)个月,中位总生存(OS)期为17.5(1~97)个月.三组患者3年及5年DFS率分别为18.5%和14.8%、24.7%和9.9%、39.5%和3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6).③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就诊时年龄>40岁、WBC>40×109/L、染色体t(9;22)及巩固治疗不足4个疗程为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成人ALL免疫表型检测以B-ALL为主,染色体核型变化较大.多数患者在接受4或5种药物联合的诱导方案治疗后可获CR;用门冬酰胺酶不影响诱导治疗CR率,但可提高患者的DFS和OS率.染色体核型异常影响患者生存情况.充分的巩固强化治疗对延长生存期必不可少.就诊时的年龄、白细胞计数、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及巩固治疗疗程数为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掌握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82例住院化疗的老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口腔溃疡、造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的损害和脱发等.结论:减轻恶心、呕吐的发生,采取措施促进患者食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对骨髓抑制的患者做好防感染及出血的护理,加强病情观察以减少和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白细胞淤滞症的甲襞微循环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金生  李伟萍 《临床荟萃》2009,24(5):435-436
白细胞淤滞症是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HLAL)的危重表现,以往常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数量来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但临床常可见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相一致的情况。为探讨甲襞微循环检测对HLAL病情变化的监测价值,我们用甲襞微循环检测仪对HLAL患者出现白细胞淤滞症前后进行自身对照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回顾性研究了67例住院AL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分布、感染部位及感染诱因。结果显示:在AL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63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部位为口腔、下呼吸道、胃肠道、血液及泌尿道;易感因素与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有关。结论:①AL患者真菌感染菌谱分布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②侵袭性真菌感染所累及的主要部位为下呼吸道和胃肠道;③使用广谱抗生素、中性粒细胞缺乏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④使用抗生素和中性粒细胞缺乏两者对于同一真菌感染患者来说存在交互作用,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与使用抗生素之间、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与中性粒细胞缺乏之间均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225例儿童ALL患者(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根据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MICM)进行危险分组.标危组患者按传统方案治疗;高危组患者的治疗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每次5 g/m2),并早期加用中剂量阿糖胞苷(每次1 g/m2,每12 h 1次,共3 d)强化.维持治疗采用MM+VP(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长春新碱、泼尼松).结果 ①225例患儿3、5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79.0%、72.6%.②标危组3年预期0s率(87.6%)显著高于高危组(66.1%)(P=0.002).结论 ①早期采用中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和大剂量甲氨蝶呤进行庇护所治疗,可显著提高高危患儿的疗效,明显提高儿童ALL的长期无病生存率.②高危组采用早期强化疗,加大甲氨蝶呤剂量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率减低.③标危组患儿进行定期强化和增加再诱导次数可显著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调查显示,AML的年发病率是1·62/10万,近年来可能有增加的趋势。美国2004年有11900例新发AML患者,8900例死于该病,AML的年发病率3·41/100000[1]。AML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在美国<30岁的年发病率是1·2/100000,而80岁的老年人>20/100000,平均年龄约70岁。AML往往有分子遗传学的改变,这些改变是AML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造成白血病细胞自我增殖、分化受阻、凋亡逃逸、自我更新增加、周期失控及弥漫浸润。过去30多年来,尽管联合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标准剂量的IA方案诱导治疗,继以FLAG方案巩同治疗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方法 2004年5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3例初治AML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R显带技术.诱导方案为IA: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2 mg·m-2·d-1,第1~3天,阿糖胞苷(Ara-C)100 mg·m-2·d-1,持续静脉点滴,第1~7天.继以FLAG方案巩固治疗,即氟达拉滨(Flud)50 mg/d,第1~5天;Ara-C 2 g·m-2·d-1,第1~5天;G-CSF 300μg/d,皮下注射,化疗前1天至第5天.结果 1个疗程结束后完全缓解(CR)率为91.3%.良好和中等预后核型患者的CR率分别为100%和91.3%.19例CR患者继之采用FLAG方案巩固治疗,9例患者在FLAG方案1~3个疗程后进行自体干细胞采集,其中6例(66.7%)采集到足够的自体造血干细胞.4例AML患者复发,23例患者中位生存期19.5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为14个月.IA和FLAG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感染,未见严重的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标准剂量的IA方案诱导继以FLAG方案巩同治疗AML疗效肯定,尤其对于良好和中等预后的AML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1~2个疗程FLAG方案对造血干细胞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苟香兰 《护理研究》2007,21(9):809-809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目前治疗措施主要是联合化学疗法。治疗剂量既要个体化,又要足够强烈,以达到骨髓抑制,才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但大多数药物都有毒副反应,有的还有心脏毒性。所以在治疗白血病过程中,药物毒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特别重要。现就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重点介绍复发性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列举了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对FLT3-ITD阳性的AML及老年AM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也一并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魏辉 《临床荟萃》2014,29(10):1100-1103
联合化疗是目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主要方法.ALL的化疗分为4个部分:诱导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现已证实儿童ALL方案在成人尤其是青少年ALL的疗效要优于成人方案,未来成人ALL的治疗将更多的引入儿童ALL的治疗经验.ALL治疗领域的进展主要在两方面:一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Ph阳性ALL的应用.TKI在Ph阳性ALL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最佳用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二是免疫治疗在ALL治疗中的应用,偶联毒素的免疫毒素治疗ALL的临床研究一直在进行中,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的临床研究近年获得了突破性进展,CAR-T很可能成为未来ALL治疗领域革命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许多有独立预后意义的分子标志被检测出来,基于分子标志的新亚型如核心结合因子相关的 AML(CBF-AML)、FMS 样的酪氨酸激酶3相关的 AML(FLT3-AML)被确立。AML 中许多与表观遗传学异常相关的重现性基因突变也得以发现。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研究 AML发病机制并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本文除介绍2014年 NCCN 的 AML 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指南外,也分别介绍 CBF-AML、FLT3-AML 以及针对 AML 中表观遗传学异常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E1B-55分子缺失的腺病毒(E1B-55 molecule deleted adenovirus,Ad-delE1B55)在联合各种化疗药物后针对9种人食管癌细胞系所产生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的增殖检测法(MTT)法检测Ad-delE1B55和(或)4种化疗药物在9种食管癌细胞中的细胞毒性,并根据所得数据计算50%抑制浓度(IC50);使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Ad-GFP)对各种细胞的感染率;细胞经过处理后,通过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腺病毒在细胞内产生的蛋白,以检验病毒复制与细胞毒性的关系;通过使用裸鼠的动物实验,验证体外实验的联合效应.结果 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显示,Ad-delE1B55在所感染的细胞中能够复制,针对E1B55的PCR结果证明了其缺失.MTT结果说明Ad-delE1B55在9种食管癌细胞中均产生细胞毒性,但敏感性并不相同;通过细胞毒性结果计算了Ad-delE1B55对9种食管癌细胞株的IC50.通过Ad-GFP感染细胞,计算出病毒感染率,将其与Ad-delE1B55对细胞的IC50作对比,发现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将9种食管癌细胞株的p53基因型与Ad-delE1B55对细胞的IC50作对比,发现两者之间也无明显相关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delE1B55感染细胞后48小时,其复制水平达到峰值.在讨论化疗药物与Ad-delE1B55联合给药时的顺序时,不论是western blot结果还是细胞周期结果均显示同时给药效果最好.所以,Ad-delE1B55分别与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足叶乙甙(VP-16)或顺铂(CDDP)4种化疗药物以同时给药形式联合应用于食管癌细胞株,MTT结果显示腺病毒与5-FU、MMC、VP-16联合能够产生抗肿瘤的协同作用,但与CDDP联合应用不能产生协同作用;动物实验中联合应用Ad-delE1B55与5-FU产生的抗肿瘤作用均好于单独应用任意一种,与体外实验一致,证明了抗肿瘤的协同作用.结论 在食管癌细胞中腺病毒的感染率和内源性p53基因型与Ad-delE1B55的IC50没有相关性,不能预测其细胞毒性.联合应用Ad-delE1B55与5-FU、MMC、VP-16能够产生抗肿瘤的协同作用,但与CDDP联合应用不能产生协同作用.Ad-delE1B55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为临床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案.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2(Bu-CTX2)预处理方案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阿糖胞苷(Ara-c)、Bu或白消安针剂(白舒非)、CTX、甲基环己亚硝脲(Me-CCNU)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作为改良Bu-CTX2预处理方案行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15例。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植入干细胞,白细胞>1.0×109/L的中位时间16.3天(+12~+20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28.3天(+20~+51天);15例患者中出现全身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Ⅳ度1例,aGVHDⅡ度2例,无Ⅲ度aGVHD发生,aGVHDⅡ~Ⅳ度的发生率20.0%,Ⅲ~Ⅳ度的发生率6.7%,随访中位时间为30.7(4~65)个月;无预处理相关死亡,无复发。结论采用改良Bu-CTX2预处理方案行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病人健康教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证联合化疗顺利进行,帮助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对114例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病人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可以使病人掌握相关知识,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1年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累计接受188个疗程化疗,医院感染率为32.9%。常见感染病种依次为肺炎30.6%、急性咽炎24.2%、血流感染11.3%、口腔感染11.3%和肠道感染8.1%。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常见的病原菌。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和白血病疾病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和疾病病情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针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重点监护以降低感染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晚期NSCLC患者70例,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60岁)34例,非老年组(60岁)36例,均给予沙利度胺联合TP方案治疗,21天为1个周期,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有效率分别为40.6%(13/32)和42.9%(15/3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7.5%(28/32)和88.6%(31/35),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67个月和8.9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1.86个月和12.60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以Ⅰ~Ⅱ级脱发、白细胞减少、肌肉关节痛及恶心呕吐为主,均在可耐受范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联合TP方案治疗得到与非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一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104例成人急性白血病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穗晶  杜欣  翁建宇  陆泽生 《临床荟萃》2003,18(12):666-669
目的 总结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我院3年来104例治疗和随访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和比例危险率(COX)回归模型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 104例患者中有15例达5年以上长期生存,总的5年长期生存率为14.4%,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为18.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1.8%,确诊后第1年病死率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长期生存率较其他类型高。第1次化疗诱导缓解、骨髓移植、乳酸脱氢酶(LDH)正常的患者生存时间较长,核型结构或数目异常组生存概率均低于正常棱型组。结论 成人急性白血病5年长期生存率为14.4%,M3预后较好,第1次诱导是否缓解及是否骨髓移植是影响长期生存的主要预后因素,LDH可考虑作为急性白血病(AL)疗效及预后判断的一项参考指标,核型分析在AL中具有独立于其他临床指标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不同化疗时期的心电图检测结果及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9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2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2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依据疾病具体类型为患儿选择化疗治疗方案,患儿接受化疗治疗的过程中开展心电图检测。分析不同疾病类型白血病患儿不同化疗时期的心电图检测结果。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诱导缓解期以及强化巩固期心电图异常表现以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为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的强化巩固期心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接受化疗治疗极易发生心电图异常情况,在治疗的过程中开展心电图检测工作,在预防心肌受损情况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