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近几年来用麻杏夏草豆腐汤治疗小儿气管炎、百日咳 (初咳期偏风寒者 )共 1 6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6例中男性 5例 ,女性 1 1例 ;年龄 1~ 8岁。治疗方法麻黄 2 g、杏仁 6g、制半夏 3g、生豆腐 2 50。将正方形豆腐一整块放入碗内 ,麻黄竖插于豆腐上面四周边缘 ,再将杏仁、半夏、甘草均匀撒在豆腐上。碗内加水 1 0 0~ 1 50 ml至水距豆腐上面约 2 cm,隔水蒸 30 min后喝汤。第二次如上法蒸2 0 min后 ,先喝汤 ,再将豆腐上面的药弃去 ,豆腐分数次服完 ,每日 1剂。治疗效果本组经治疗全部获效 ,其中 1 4例治愈 ,咳嗽、痰…  相似文献   

2.
小青龙汤化裁治疗顽固性小儿咳喘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豹  李芳茹  郭亮明 《陕西中医》2002,23(6):534-535
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患儿均系我院 1 993年~ 2 0 0 1年 5月儿科住院患儿 ,经 7~ 1 0 d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等西医常规处理 ,咳喘症状不见好转或好转甚微者。上述患儿被诊断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者 5例 ,急性支气管炎 1 0例 ,小儿肺炎 5例。患者均具有咳喘、无汗、口不渴 ,舌淡苔白 ,不消化特征。  治疗方法 :基本方 :炙麻黄、细辛各 1~ 3g,芍药、干姜、款冬花、杏仁、紫菀、桔梗各 3~ 6g,有表症者加桂枝 3~ 6g,麻黄改生用 ;肺气虚 ,脉弱者加五味子 3~ 6g;口渴欲饮水者加石膏 3~ 1 5 g,葛根 3~ 6g,每日 1剂 ,煎 2次 ,连服 5剂为 …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2003年1月~2005年2月收治的住院或门诊病例。门诊患者86例,住院患者34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2~6个月者47例,6个月~1岁者34例,1~2岁者26例,2~3岁者13例。治疗方法内服加味麻杏石甘汤。病重患儿加强护理、喂养。口唇紫绀、缺氧者给予吸氧;伴心衰者予西药西地兰纠正心衰,待病情稳定后再进中药。加味麻杏石甘汤药物组成:麻黄1~3g,杏仁3~6g,石膏10~15g,甘草3g,艾叶10g,黄芩5~10g,板蓝根、鱼腥草各10~20g。加减:双肺湿音重者酌加葶苈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疗效。方法:36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口服加味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10 g,杏仁10 g,甘草10 g,石膏30 g,黄芩10 g,丹参10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5天。结果:所治36例,治愈11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周波 《国医论坛》2001,16(4):32-33
1 临床资料40例脑梗塞患者为我院 1 997年 8月~ 2 0 0 0年9月住院、门诊病人。其中男 2 9例 ,女 1 1例 ;年龄 51岁~ 83岁 ,平均 6 4 .2岁。全部病人均经头颅 CT检查确诊 ,其中多发性脑梗塞 1 3例 ,基底节 1 4例 ,顶叶 3例 ,颞叶 1 0例。2 治疗方法除发病后 72 h内就诊的患者加用甘露醇注射液降颅压治疗外 ,其余均单纯服用中药 ,以《古今录验》续命汤加生水蛭为主方 ,药用炙麻黄 9g,桂枝 6 g~9g,当归 1 2 g~ 1 5g,党参 1 5g~ 2 0 g,石膏 2 0 g~ 3 0 g,川芎 9g~ 1 5g,杏仁 9g~ 1 0 g,甘草 8g~ 1 0 g,生水蛭3 g~ 9g。每日 1剂 ,水…  相似文献   

6.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患 ,发作一般有季节性或因接触过敏源而诱发。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中药治疗本病 5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6例中男性 30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1 5~ 2 5岁者 1 6例 ,2 6~ 50岁者 2 2例 ,>50岁者 1 8例 ;病程 1个月~ 30年。治疗方法基本方 :炙麻黄 8g,白果 6g,款冬花 1 2 g,桑白皮 1 5g,苏子 6g,半夏 8g,杏仁 8g,黄芩 1 2 g,地龙1 2 g,黄芪 1 2 g,甘草 8g。上药每日 1剂水煎服。治疗效果服药 3~ 5剂后症状减轻者 1 5例 ,服药 6~ 1 0剂后症状明显好转 ,呼吸平稳 ,喉中哮鸣基本消失者 41例。为巩固疗效 ,…  相似文献   

7.
麻香石甘汤是古代张仲景治咳喘之圣方,现代人在五、六十年代用来治疗气管炎,沿用至今。笔者经多年的临床观察,用此方加味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对1996年1月~1997年6月共108例气管炎患者进行了总结,现整理如下。1 临床资料108例中,年龄最小的9个月,最大70岁,其中1岁以内8例,2~4岁11例,5~7岁25例,8~15岁20例,16~40岁24例,41~50岁14例,51岁~70岁6例;病史最长3个月。最短7d。2治疗方法全部采用麻杏石甘汤内服。基本方:炙麻黄10g、石膏35g、杏仁15g、甘草10g、桃仁10g、黄芩20g、沙参15g、苏叶10g、紫苑15g、麦冬20g、枳壳…  相似文献   

8.
成人慢性咳喘是肺系疾病常见的难治病证之一。在临床上其辨证与治疗有一定规律可循 ,抓住辨证治疗的规律 ,并认真总结 ,有助于提高疗效。 5 a来 ,笔者运用自拟咳喘汤治疗10 4例成人慢性咳喘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76例 ,女性2 8例 ;病程在 2~ 31a之间 ;年龄 2 6~ 71岁 ,平均年龄 5 4.2岁 ;患慢性支气管炎 72例 (其中喘息型支气管炎 41例 ) ,支气管哮喘 32例 ,合并肺气肿 47例。2 治疗方法 :自拟咳喘汤组成 :炙麻黄、当归各 5~ 10 g,北杏仁、僵蚕、川贝母、法半夏、枳壳、炒白术各 10 g,白茯苓 12 g,…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本组共127例,年龄18~58岁,平均28岁。其中,男4例,女123例;病程长者28年,短者3天,平均64天;收缩压最低者10·64kPa,舒张压最低者6·12kPa;所有患者均有头晕、乏力、耳鸣、眼花等症;春季发病者4例,夏季发病者67例,秋季发病者51例,冬季发病者5例。2治疗方法以升压汤为基本方治疗。升压汤的组成:麻黄6g、生晒参3g、甘草5g。肺气虚型:升压汤合补肺汤加减:黄芪20g、党参30g、麻黄6g、生晒参3g、甘草5g;脾气虚型:升压汤合四君子汤:黄芪20g、党参30g、麻黄6g、生晒参3g、甘草5g、白术10g、茯苓10g、山药20g;心血虚型:升压汤合养心汤加减:…  相似文献   

10.
麻黄加术汤治疗寒湿痹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87年以来应用麻黄加术汤治疗寒湿痹9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病人中,男42例,女54例;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58岁;病程最短者6天,最长者达22年之久 病例选择:症见肢体关节冷痛、重着、屈伸不利,局部喜暖恶寒,脉沉缓。2 治疗方法 麻黄加术汤:麻黄6~9g、杏仁9g、桂枝6~12g、甘草6g、苍术30g,水煎服日一剂。若肢体冷痛剧烈者加制川乌6~10g(先煎),肩关节痛者加片姜黄15g,四肢沉重者加云苓30g,苔白腻加藿香20g,腰痛加杜仲15g、川  相似文献   

11.
五虎汤治疗小儿哮喘9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用五虎汤加减治疗小儿哮喘 90例 ,疗效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9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48例 ,女 42例 ;年龄 6个月~ 2岁者 15例 ,3~ 4岁者 2 6例 ,5~ 6岁者 2 1例 ,7~ 8岁者2 8例。均为急性发病 ,多数患者有发热、咳嗽、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 ,1~ 3天后出现气喘 ,喉间痰鸣 ,动则喘咳加剧 ,似哮喘样 ,有呼气性呼吸困难 ,多数患儿有发作史。2 治疗方法 方药 :炙麻黄 3~ 6g,杏仁 4~ 8g,甘草 3~ 5g,生石膏 10~ 15g,桑白皮 6~ 10 g,细辛 2 g,痰多者加竹茹、瓜蒌 ,哮甚者加白芥子 ,咳甚者加紫菀、冬花 ,寒热往来加黄芩…  相似文献   

12.
<正> 治疗方法 羚羊角粉0.5至1.0g(冲服),青黛3—6g(包煎)、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各15g,连翘、黄芩各6g,柴胡、生地各10g,川军、甘草各3g。加减:咳喘甚加麻黄6g,杏仁9g,石膏30g,吐黄痰者加鱼腥草15g,川贝6g;咽痛甚者加山豆根10g,射干6g;鼻流浊涕者加辛夷、白芷6g;水煎2次共取250ml,5岁以上儿童分2—3次服下,5  相似文献   

13.
桂枝二麻黄一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35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4例,女11例,年龄皆在58岁以上。反复发作3年以上18例,2年5例,半年7例,15~30d5例。临床表现为皮肤奇痒,搔抓不解,影响睡眠,检查全部有抓痕及血痂,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见皮肤色素沉着、局部湿疹样变等继发性损害。舌脉无异常。治疗方法 桂枝二麻黄一汤组成:桂枝12g,白芍12g,杏仁10g,甘草6g,炙麻黄6g,生姜3片,大枣5枚。风热者去麻黄,加金银花15g、黄连4g;血虚者加鸡血藤20g、当归12g;气虚者加黄芪15g;瘙痒甚者加蝉蜕6g、全蝎4g。日1剂,10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治疗结果 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随访…  相似文献   

14.
麻杏三子灯台汤是导师林艳芳用以治疗咳喘病的傣、中药结合方之一。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证明,该方药加减治疗痰热咳喘、痰湿咳喘、风热咳喘、风寒咳喘、体虚咳喘具有显著疗效,现例举如下。1风寒咳喘主症: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流清涕,咳喘痰多,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浮而弦滑。例1、杨某,女,51岁,发热恶寒,头颈强痛,咳喘痰多,色白,鼻流清涕,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浮弦。师诊为风寒喘咳,给予麻黄10g、杏仁10g、辛夷花10g、苍耳15g、法夏15g、灯台叶20g、苏子20g、白芥子20g、莱服子20g、甘草5g。煎服。连服2剂病症减轻。上方加茯苓10g、杏仁30g,继服3…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58例患儿为1992年~1995年门诊病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在2岁~13岁之间;发病多在2周以内;发病前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的56例,患皮肤疮疖的2例;58例均有浮肿、尿短;尿检见蛋白十~+++十的48例,血尿对例,管型尿39例;血压增高者21例.2治疗方法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麻黄3g~sg,杏仁sg~10g,连翘sg~129,赤小豆sg~209,桑白皮sg~10g,甘草3g~6g,蝉衣3g~109.白茅根109~309,车前子sg~159,石苇sg~10g。发热者加生石膏,扁桃体肿大者加山豆根、玄参,血尿者加小蓟,浮肿甚者加泽泻、地…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年以葛根汤为主治疗急性乳腺炎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1例均为门诊患者,乳腺单侧发病16例、双侧发病5例,均为局部肿痛而未溃破病例;发于产后1周内7例,1~2周10例,2+~3周3例,5周以上1例;其中部分病例系先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满意而转服中药治疗者。1.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为葛根30g,麻黄10g,桂枝15g,杏仁12g,细辛6g,赤芍12g,丝瓜络15g,甘草6g,大枣30g,生姜3片。发热者加石膏、黄芩;胁肋胀痛者加枳壳、青皮;苔厚腻者加草果仁、槟榔;便秘者加大黄;患处红肿者加王不留行、夏枯草、蒲公英。每日1剂,加水1000ml,煎…  相似文献   

17.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发热、咳喘的常用方剂。笔者认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临床运用有以下3个关键点:一是明确类方,抓住方证与主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属于麻黄类方,其方证为“发热,喘憋,咳嗽,汗出,烦渴,舌红,脉滑数”,主证为“发热,汗出而喘,舌红,脉滑数”,临床符合者,多可选用;二是遵循原方剂量及煎服、调护法,麻黄:石膏为1∶2,二药皆为生用,生麻黄应先煎去上沫,并注意用药安全,为保证疗效,生石膏可用至30 g以上,服药后须适当避风、忌口;三是经方与时方接轨,根据患者不同兼证合用银翘散、升降散、《千金》苇茎汤等其他方剂,以拓展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窦性心动过缓55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潘大军 《国医论坛》2001,16(6):10-10
临床资料  5 5例为我科 1 996年 1 0月~ 2 0 0 0年8月的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 30例 ,女 2 5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76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2例 ,心肌炎 1 4例 ,原因不明者 9例 ;病程小于2年者 1 5例 ,2年~ 5年者 2 2例 ,大于 5年者 1 8例。合并阵发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者 1 2例。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治疗期间停用对心率有直接影响的药物 ,全部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方。方药组成 :生麻黄 3g~ 6g,细辛 6g,熟附子 1 0 g~ 2 0 g,甘草 1 0 g,红参 6g~ 1 0 g,黄芪 30 g。加减 :胸痛、胸闷者加全瓜蒌 1 5 g,薤白 1 5 g…  相似文献   

19.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6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 临床资料 诊断依据 :1连续咳嗽 1个月以上 ;2曾经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治疗疗效欠佳者 ;3用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药可以缓解症状 ;4无恶寒发热身楚咽痛等表证。本组 3 6例全部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2 0例 ,女1 6例 ;年龄 1 5岁~ 57岁 ;病程最短 1个半月 ,最长1年半。其中 2 2例经 X线摄片检查 ,除 7例两肺纹理增粗外 ,余均无器质性病变。2 治疗方法 射干麻黄汤加减方组成 :炙麻黄 5g~ 1 0 g,杏仁 1 0 g,射干 6 g~ 1 0 g,炙冬花 1 0 g,炙紫菀1 0 g~ 1 5g,法半夏 6 g~ 1 0 g,五味子 3 g,蝉衣 5g~1 0 g。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者加贝母、…  相似文献   

20.
咳喘 患者,男,70岁。自述有高血压病病史5年,最高时血压为170/110mmHg,近1个星期来出现咳喘,夜间尤甚,剧则不能入眠。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颜面水肿,日轻夜重,小便短少,大便调。舌淡胖,苔水滑,脉濡。此为水寒射肺之证,治宜温阳化饮、利肺止咳,遂给予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5g,甘草5g,麻黄8g。杏仁10g。日1剂,水煎服。服5剂小便得通,咳喘得减,原方再进5剂,咳喘消失,至今未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