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皮肤蠕形螨寄生在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寄生在毛囊内的称毛囊蠕形螨,寄生在皮脂腺内的称皮脂蠕形螨,在寄生过程中可引起多种皮肤病,如酒渣鼻、红斑丘疹状皮炎、痤疮及脂溢性皮炎等,危害着人类健康。我们于2002年9月-2002年12月对山东淄博万杰医学院的1502名医学生进行了皮肤蠕形螨感染情况的调查,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2.
蠕形螨是一类可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永久性寄生螨虫,已知有140余种和亚种.可致炎症反应,严重是可发生痤疮、疥肿.因此,定期检测螨虫的感染率有利于我们及时准确的了解螨虫的感染情况,有利于我们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某高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高校大学生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420例学生,感染率20.95%(88/420),其中男生感染率18.62%(35/188),女生感染率22.84%(53/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痤疮者感染率最高为33.77%,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的感染率16.99%。每月护肤品费用在20元以下者感染率最高为23.94%,50元以上的学生感染率最低为14.15%。结论该校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率比较低,大多数为毛囊蠕形螨。男女生蠕形螨感染率无差异,其感染率与面邵皮肤状况及使用护肤品优劣有关。  相似文献   

4.
医学院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蠕形螨是一类可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永久性寄生螨虫,已知有140余种和亚种。可致炎症反应,严重是可发生痤疮、疥肿。因此,定期检测螨虫的感染率有利于我们及时准确的了解螨虫的感染情况,有利于我们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蠕形螨是一小型寄生螨类,属蛛形纲,蠕形螨属。寄生人体的蠕形螨有两种,即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emoaex brevls)。前者主要寄生在人体的毛囊中,后者主要寄生在人体的皮脂腺内。  相似文献   

6.
部分居民面部蠕形螨感染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琳 《检验医学》2006,21(1):44-45
蠕形螨是人群感染中较为普遍的寄生虫,分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主要寄生于面部,可引起痤疮、皮疹、毛囊炎、酒糟鼻等多种皮肤病。严重影响人类皮肤和身心健康,日益受到医学和科技界重视,为了解本院附近社区居民蠕形螨感染情况,我们对2个不同社区的部分居民进行了人体蠕形螨调查。  相似文献   

7.
蠕形螨是人群感染中较为普遍的寄生虫,分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主要寄生于面部,可引起痤疮、皮疹、毛囊炎、酒糟鼻等多种皮肤病。严重影响人类皮肤和身心健康,日益受到医学和科技界重视,为了解本院附近社区居民蠕形螨感染情况,我们对2个不同社区的部分居民进行了人体蠕形螨调查。一、材料和方法1.受检对象按不同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等特征抽取开发区63个小区(市区)和49个小区(郊区)的居民,共446名。2.检查方法(1)采用挤压刮试法:用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挤压受检者的鼻尖、两侧鼻沟部,皮肤以挤出白色线头状皮脂为准。用一次性采血针(钢笔尖…  相似文献   

8.
蠕形螨多数寄生在哺乳动物身上,寄生于人体毛囊及皮脂腺的有毛囊和皮脂蠕形螨两种[1]。近年,对寄生人体蠕形螨的研究和调查日益增多,检查人体蠕形螨的方法也很多,各有其优缺点,我们于2005年11月-2006年6月用统一方法、部位对三中学生的蠕形螨进行调查,将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9.
蠕形螨人群感染情况的纵向观察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曾少华,江向东,康林人体蠕形螨的人群感染较常见,基于水平断面研究结果的人群感染率报道各地不尽一致 ̄[1]。为摸索人群蠕形螨感染的规律,1991年9月至1994年5月我们在长沙市区以同一社团人群为对象进行...  相似文献   

10.
人蠕形螨与皮肤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 ,是一种小型螨类 ,为蠕形螨科蠕形螨属 ,已知的蠕形螨有 134种左右。寄生在人体的蠕形螨包括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 ,前者多寄生于人体的皮肤毛囊内 ,后者多寄生于皮脂腺内 ,可引起蠕形螨皮肤病 ,临床上习惯称之为“毛囊虫皮炎” ,由于两种螨的形态不同 ,寄生部位不同 ,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不同。好发部位以面部、鼻、颊、额部多见 ,也可见于其他部位的皮肤。皮损常表现为弥漫性的红斑、丘疹、脱屑、毛细血管扩张、脱发等症状。国外对蠕形螨病研究较早 ,国内近年来也越来越引起重视 ,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1 形态和寄生…  相似文献   

11.
眼外形是研究人类学和遗传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关各少数民族眼外形调查的资料尚不多。我们对本省花垣县苗族的上睑皱襞、内(?)赘皮、下睑赘皮进行了调查。 选择父母均系苗族血统之健康者为对象,年龄6个月至88岁;男性2049人,女性1670人,被检者双眼正常。被检者取端坐,两眼睁开,平视,在明室自然光下受检。 检得单重睑占14.9%。在年龄分布中,以0~9岁组比例最高(23.3%),随年龄增大而逐减(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患者眼部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分析眼部蠕形螨感染与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内外科诊治的存在继发性免疫缺陷的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病患者;另从来我院就诊的无全身性基础疾病的人群中随机选取246例作为对照者。本研究采用拔取眼部睫毛,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蠕形螨及虫卵,确定眼部蠕形螨感染情况。结果:192例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中有眼部蠕形螨感染者为162例,阳性率为84.4%;246例对照者中有眼部蠕形螨感染者为150例,阳性率为61.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部蠕形螨感染与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呈正相关(r=0.256,P0.001)。其中,糖尿病患者的眼部蠕形螨感染率最高,为89.7%。变量相关性分析提示,眼部蠕形螨感染与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呈正相关(r=0.25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有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患者感染眼部蠕形螨的风险是未患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的2.09倍(OR=2.09,95%CI为1.25~3.47,P=0.005)。结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可能是眼部蠕形螨感染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需注意眼部蠕形螨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蠕形螨调查实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以及蠕形螨校内感染情况.方法 设计蠕形螨调查实验,对658名在校学生进行蠕形螨调查研究,统计蠕形螨感染率.结果 检出蠕形螨感染者75例,蠕形螨总感染率为11.40 %,男女性别构成比无显著差异.鼻部检出率最高达92%,皮肤毛囊蠕形螨感染者68例.感染度:Ⅰ度48例、Ⅱ度19例、Ⅲ度8例.以皮肤潮红、痤疮状丘疹症状为主要症状.结论 根据蠕形螨检出特点应加强大学生的个人卫生方面的宣传,以降低医学生中蠕形螨感染率.蠕形螨调查实验 的设计合理,效果好,值得其他院校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湘西各民族5,022人感染口腔毛滴虫与齿龈内阿米巴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齿龈内阿米巴与口腔毛滴虫的感染率少数民族分别为43.8%  相似文献   

15.
五种药物治疗蠕形螨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治疗蠕形螨病的理想药物。方法:应用中西不同的五种药物分成八组,对蠕形螨感染者进行治疗研究,0.5a后随访。结果:灭滴灵纯粉与蛇黄软膏配伍效果最好,转阴率达100%,复发率为3.7%。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蠕螨病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且副反应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湘西地区各民族患龋率为28.02%(147/5022),较国内各民族平均患龋率(37.3%)偏低。其中汉族患病率为30.21%,少数民族患龋率为25.16%,汉  相似文献   

17.
18.
5年来我院对800例确诊为面部皮肤蠕形螨病的病人采用本院自制的“中华灭螨康软膏”(原名 :复方灭螨软膏 )治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0例均是1994年以来在我院螨病门诊确诊为蠕形螨病 ,进行治疗的病人。男430例 ,女370例 ,年龄15~66岁 ,平均年龄40.5岁 ,治疗时间平均2~3个月。1.2治疗方法 (1)心理康复 :病人面部出现斑疹、小乳头状增生及局部粘液性水肿而致忧愁、为难和心理上的压力 ,更有甚者产生自杀的念头。因此要向病人耐心、细致讲解本病的知识 ,尤其是螨虫的生活习惯和…  相似文献   

19.
男20例,女12例,年龄15~67岁,病期20天~43年(2~5年占50%),病型:酒渣鼻型(有典型的酒渣鼻或酒渣鼻样表现)25例,皮炎型(有红斑、丘疹、脓疱及鳞屑)37例。本组病例均具备:①自觉面部有瘙痒和(或)灼热感,除外其他原因所致之皮炎且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无效;②从鼻部挤取栗粒大皮  相似文献   

20.
人体蠕形螨可寄生于人面部的毛囊和皮脂腺,引起面部皮肤病[1]。面部检获人体蠕形螨是面部人体蠕形螨病确诊的依据之一,标本采集常用透明胶纸法和刮拭法[2]。刮拭法是快速获得面部皮脂获检蠕形螨的方法,以往文献记载的刮取皮脂的工具有蘸水笔尖、皮肤刮铲和自制定量取螨器[3]等。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次性刺血针较适宜蠕形螨检查。具体检查过程是:双手拇指相距1 cm左右先压后挤面部受检部位皮肤,然后皮肤表面消毒,手拿刺血针中部,用后端钝部的弧线部位刮取皮指。用盖玻片的一角挑取皮脂,涂在滴有1滴70%甘油的载玻片表面,用盖玻片挤压研磨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