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DNA聚合酶β蛋白表达及其与CML急变机制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62例CML患者及K562细胞DNA聚合酶β蛋白表达,并与23例健康人作对照;对26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及12例使用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动态检测bcr-abl mRNA和DNA聚合酶β蛋白表达;伊马替尼体外作用于CML患者MNC及K562细胞后,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NA聚合酶β表达及bcr-abl融合蛋白磷酸化。结果与健康人比较,CML患者及K562细胞DNA聚合酶β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allo-PBSCT及伊马替尼治疗后患者DNA聚合酶β蛋白的表达随着bcr-abl mRNA表达的降低而下降。伊马替尼体外作用后,DNA聚合酶β蛋白表达随着bcr-abl融合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降低而下降。结论bcr-abl融合基因增加DNA聚合酶β蛋白表达;DNA聚合酶β蛋白增加可能是CML急变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吕新法报导,他们从400ml 人血清(相当28克蛋白质)中分离到7.4mg电泳纯的α-DBP(αDNA 结合蛋白),经 SDS-PAG测定分子量为59 000,280nm/260nm=1.11,糖染色(HIO_4-Schift)阳性,提示 aDBP 是典型的糖蛋白。由此制成羊抗-αDBP。遴选环状免疫单扩散法对256例健康个体和933份各类癌症病人血清做了筛选。发现真正健康个体的αDBP 含量丰富,沉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与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遗传学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学方法对 32例广东籍成胶质细胞瘤 hMSH2,hMLH1和 p53蛋白表达及 DNA倍性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2例成胶质细胞瘤患者的 DNA倍性与 p53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 0.05),23例非整倍体 DNA含量的肿瘤中,有 20例(87.0%)出现 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原发与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中,肿瘤的 DNA含量和 p53蛋白表达有显著的差异性(P< 0.05),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中,有 87.5%(14/16)出现了 p53蛋白的过度表达,93.8%(15/16)为非整倍体的 DNA含量;而原发性成胶质细胞瘤,则有 56.3%(9/16)呈 p53表达正常表达,50.0%(8/16)是二倍体或近二倍体 DNA含量。另外,丢失了 hMSH2蛋白的 2例成胶质细胞瘤,全部是复发性的肿瘤,均呈 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和非整倍体的 DNA含量。结论:广东籍成胶质细胞瘤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欧美人。绝大多数的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是沿染色体不稳定性(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途径而发展,多数出现 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少部分肿瘤可同时涉及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途径;约一半的原发性成胶质细胞瘤既不沿 CI途径发展,也未出现 p53基因的异常,同时又无证据显示与 MSI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谢丹  王海军  文剑明  陶瑜  张萌  陈明振  钟思陶 《癌症》2001,20(10):1038-1042
目的探讨原发与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遗传学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学方法对32例广东籍成胶质细胞瘤hMSH2,hMLH1和p53蛋白表达及DNA倍性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2例成胶质细胞瘤患者的DNA倍性与p53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23例非整倍体DNA含量的肿瘤中,有20例(87.0%)出现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原发与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中,肿瘤的DNA含量和p53蛋白表达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中,有87.5%(14/16)出现了p53蛋白的过度表达,93.8%(15/16)为非整倍体的DNA含量;而原发性成胶质细胞瘤,则有56.3%(9/16)呈p53表达正常表达,50.0%(8/16)是二倍体或近二倍体DNA含量。另外,丢失了hMSH2蛋白的2例成胶质细胞瘤,全部是复发性的肿瘤,均呈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和非整倍体的DNA含量。结论广东籍成胶质细胞瘤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欧美人。绝大多数的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是沿染色体不稳定性(Chromosomal  相似文献   

5.
DNA结合抑制蛋白-1(Id-1)属于螺旋-环-螺旋(HLH)转录因子家族,是细胞分化的负性调节因子,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并参与肿瘤细胞的增生、分化、凋亡、侵袭,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Id-1蛋白分子结构、信号转导途径、Id-1表达水平与肿瘤关系、Id-1抑制对肿瘤治疗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6.
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5(CHD5)属于染色质重塑酶,其既能重塑染色质促进基因转录,又能正向调控p53/p19arf控制细胞增殖、凋亡和衰老。目前,已经在神经母细胞瘤、胶质瘤、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发现CHD5的缺失并发现其低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情况有关。在多种肿瘤中,CHD5基因出现单链或双链缺失,以及高甲基化现象,导致其表达下调。可见,CHD5通过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机制共同控制肿瘤进展,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用自行制备的羊抗64-DP血清,采用火箭电泳法,以待测标本的火箭峰高和标准抗原火箭峰高的比值作为相村值,检测正常人100名、良性病变61例和恶性肿瘤147例,初步结果示:64-DP对肿瘤有较高的特异性,诊断消化系统癌肿阳性率较高,有进一步研究必要。  相似文献   

8.
粘附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DNA含量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向前  郑丽叶 《肿瘤》1995,15(5):395-397
粘附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DNA含量相互关系的研究巫向前,张军,胡翊群,王鸿利,郑丽叶,邓伟吾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er)和免疫学技术研究肺癌细胞DNA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研究P53抑癌基因蛋白与DNA的关系。方法 :71例肿瘤手术样本,其中良性8例,恶性63例。(1)用机械方法获得实体肿瘤组织的单细胞悬液,1%多聚甲醛固定,或50%~95%乙醇固定,0.1%triton X-100处理,先P53-FTTC核抗原标记,再溴化丙啶(PI)染DNA,流式细胞仪双参数分析。(2)相同样本32例P53蛋白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结果:1%多聚甲醛  相似文献   

10.
良恶性骨肿瘤p27蛋白表达与DNA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良恶性骨肿瘤细胞 p2 7蛋白表达与 DNA含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取骨肿瘤新鲜标本 5 2例(骨软骨瘤 10例 ,骨巨细胞瘤 10例 ,骨肉瘤 2 0例 ,其他恶性骨肿瘤 12例 ) ,运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定量免疫荧光技术 ,检测瘤细胞 p2 7蛋白表达、S期细胞百分数 (SPF)及 DNA含量 (DI) ,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5 2例骨肿瘤 p2 7蛋白表达的平均 FI值为 1.37(骨软骨瘤 2 .2 4± 0 . 38,骨巨细胞瘤 1.79± 0 .36 ,骨肉瘤1.0 6± 0 .39,其他恶性骨肿瘤 1.0 1± 0 .45 ) ;p2 7<1.37组 2 5例 ,均为恶性骨肿瘤 ;p2 7<1.37组的 DI、SPF均明显高于 p2 7≥ 1.37组 (P<0 .0 0 1)。结论 :p2 7蛋白表达减少 ,导致细胞周期失调 ,S期细胞增多 ,DNA合成增强 ,细胞过度增生、恶变 ,可能是骨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定量分析了食管癌细胞DNA含量(DI)和p53蛋白表达,同时研究了术前放疗对它们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1994年10月~1995年10月间我们进行了快速术前放疗和手术综合治疗食管癌的前瞻性研究。62例病变长度4~7cm、病理为鳞癌的胸中段食管癌随机分成单纯手术组和术前放疗组,每组31例。术前放疗组采用4mV加速器术前放疗25Gy,5次,5~7天,平均间隔95天后手术。两组各有1例单纯探查。我们收集了30例单纯手术的标本,30例术前放疗的放疗前咬检和放疗后标本,…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发生中DNA与AgNOR蛋白量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9例正常大肠粘膜、45例大肠腺瘤和27例腺癌的组织切片进行Feulgen-AgNOR结合染色,并用图象分析仪对其进行DNA和AgNOR蛋白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随正常大肠粘膜经腺瘤到癌,其DNA与AgNOR蛋白含量逐渐增加,腺瘤组和腺癌组的DNA与AgNOR蛋白的含量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但无论是DNA含量或AgNOR蛋白含量,在正常组与腺瘤组和腺瘤组与腺癌组之间,都有较大的重叠范围和较多的重叠例数,而从DNA和AgNOR蛋白含量两者的相关性角度来判断,可使正常组与腺瘤组和腺瘤组与腺癌组的重叠范围明显减小,重叠例数明显减少。因此认为,用同细胞DNA和AgNOR蛋白含量相关性区分大肠良恶性病变,可使判断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DNA结合蛋白在喉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环状免疫单扩散法检测50例喉癌病人,25例正常人,17例声带息肉病人血清中DBP的异常表达。结果表示:大多数正常人血清中DBP呈均质性表达,声带息肉DBP异常表达率为35.3%,与正常人异常表达率28.0%相比无显著差异,喉癌病人DBP呈异质性表达,其异常表达率为74.0%,并通过与喉癌生物学行为之间关系的分析,说明DBP异常表达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DBP的检测对喉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胶质瘤DNA依赖性蛋白激酶活性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活性和脑胶质瘤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胶质瘤细胞,用MTT法检测其对6种不同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以血药峰浓度(PPC)下的抑制率(IR)表示。提取同一胶质瘤组织标本中核蛋白质,用p53蛋白为特异底物的磷酸化反应检测其中的DNA-PK活性。结果不同胶质瘤组织标本中DNA-PK活性差别较大,36例组织标本中,16例的DNA-PK活性较高(相对活性≥0.40),20例的DNA-PK活性较低(相对活性〈0.40)。对DDP、VCR敏感(IR≥50%)的肿瘤组织,DNA-PK活性低;对DDP、VCR不敏感(IR〈50%)的肿瘤组织,DNA-PK活性高(t=-3.445,P〈0.01)。同时,DNA-PK活性高的肿瘤组织,DDP、VCR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IR值低;而DNA-PK活性低的肿瘤组织,相应的IR值高(t=-2.145,P〈0.05)。结论胶质瘤标本的DNA-PK活性与其对DDP、VCR敏感性显著相关,DNA-PK活性的高低可能是胶质瘤化疗敏感性的一个新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17.
余金生  尹朝礼 《癌症》1997,16(1):19-21
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术对10例正常大肠粘膜、27例大肠腺瘤及32例大肠腺癌的p53蛋白表达量及DNA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 p27蛋白表达与 DNA倍体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Fan JW  Fan PX  Wang Y  Zhang XQ 《癌症》2002,21(1):54-57
背景与目的细胞周期调控的改变存在于绝大多数肿瘤中,因此可以认为肿瘤是一类细胞周期疾病.p27蛋白是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因子的主要成员,同时也是肿瘤的重要预后因子.p27蛋白表达下降及亚细胞定位改变在大肠癌发展中的意义尚不清楚.大肠癌中 p27蛋白表达与 DNA倍体关系尚未见报道.本实验研究大肠癌 p27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 DNA倍体分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27蛋白在 40例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病理图像 DNA测量系统对癌组织进行倍体分析.结果p27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高表达率为 62.5%(25/40),低表达率为 37.5%(15/40),p27蛋白低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低显著相关(P< 0.05).除胞核着色外,32.5%(13/40)的大肠癌出现胞浆免疫阳性反应.p27蛋白胞浆表达与 Dukes分期晚(P< 0.01)、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 0.05).p27蛋白低表达组 DNA多倍体细胞检出率(22.2± 11.3)% 明显高于 p27蛋白高表达组 [(8.0± 7.7)%,P< 0.001]. 结论p27蛋白表达的下降及亚细胞定位改变促进大肠癌的发展 ; 抑制 DNA多倍体形成可能是 p27蛋白的抑癌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及人类错配修复基因 MSH2(Human mutS homolog2,hMSH2)蛋白表达与外周血相应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甲基化特异性PCR ( MSP )检测275例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MGMT、hMSH2蛋白的表达及外周血中这两个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MGMT和hMSH2蛋白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7.2%和62.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1.8%和22.4%。统计学分析显示外周血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组织蛋白阴性表达相关(P<0.05)。 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组织hMSH2蛋白表达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MGMT基因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有关;而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并不是胶质瘤hMSH2蛋白失活的主要原因,可能存在其他重要因素影响其表达。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该研究旨在考察ADAMTS9蛋白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大肠癌发病及病程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162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来源DNA样本中ADAMTS9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62例大肠癌患者和1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ADAMTS9蛋白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相比,大肠癌患者血浆中ADAMTS9蛋白水平明显降低[(65.25±9.70)μg vs (50.28±9.66)μg,P<0.001];162例大肠癌患者中有66例ADAMTS9基因启动子存在甲基化(40.7%);甲基化患者的血浆ADAMTS9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ADAMTS9蛋白低表达患者的血样ADAMTS9基因甲基化水平显著升高(P=0.007);ADAMTS9甲基化与肿瘤大小(P=0.017)和肿瘤分化程度(P=0.029)密切相关,而ADAMTS9蛋白低表达与浸润深度(P=0.020)、淋巴结转移(P=0.019)和Dukes分期(P=0.002)密切相关。结论:在大肠癌中,由DNA启动子甲基化引起的ADAMTS9蛋白表达下调可能参与大肠癌的发病、侵袭转移、并促进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