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崎病 (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目前临床应用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显著疗效 ,本文就两种不同方法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1 资料及方法1.1 资料 :本文收集 44例住院 KD患儿 ,其中男 2 7例 ,女 17例 ;年龄 3月~ 7岁 10个月 ,其中≤ 4岁 32例 ,>4岁 12例 ,均为发病 7天内诊治。根据日本川崎病研究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均确诊为川崎病。1.2 方法 :根据不同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分为丙球冲击组和丙球常规组 ,其中丙球冲击组 2 4例 ,男 15例 ,女 9例 ;丙球常规组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0VIG)治疗川崎病(KD)对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效果。方法:将35例K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患儿心脏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脏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KD,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MCLS)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 ,该病其主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瘤及心肌梗塞。我们对 1998年~ 2 0 0 0年收治的MCLS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并对其进行临床观察 ,以探讨其疗效。 18例MCLS均符合日本MCLS研究会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用法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8例川崎病(KD)患儿采用3种不同治疗方案:A组为IVIG 1g/kg单次静脉输注;B组为IVIG 2.0g/kg单次静脉输注,C组为IVIG 0.4g/(kg·d),连用4~5d,对比3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率和急性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川崎病发病10d内IVIG 1g/kg与IVIG 2.0g/kg和0.4g/(kg·d),连用4~5d,均能有效预防CAD的发生;急性期临床症状缓解方面:IVIG 1g/kg组和IVIG 2.0g/kg明显优于IVIG 0.4g/(kg·d)组,差异有显著性,但是A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IVIG 1g/kg单次静脉输注为治疗小儿川崎病经济方便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6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丙种球蛋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CRP,ESR和WBC等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LT治疗后对比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症状消退时间,以及改善实验室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62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9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8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注射液,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总热程、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和ESR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其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8.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本芳  郑曦  孙彩龙  汪天林 《医药导报》2004,23(10):0752-0753
目的:探索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作用。方法:将50例川崎病按家属意愿分为两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的为治疗组,仅用阿司匹林的为对照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400 mg·kg 1·d 1,静脉滴注用4 d,加服阿司匹林50 mg·kg 1·d 1,热退及血沉(ESR)明显下降后,减为30 mg·kg 1·d 1,至CRP阴性及ESR正常后,减至5 mg·kg 1·d 1,有冠状动脉瘤(CAA)者,同时服用双嘧达莫5 mg·kg 1·d 1,至CAA消失。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 1g/kg和 2g/kg的IVIG伍用阿斯匹林治疗川崎病 (KD)取得相同的近期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4年元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科共收住KD48例患儿 ,均符合 1984年日本KD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按入院顺序 (单、双 )分为两组 ,治疗组按 1g/kg应用IVIG ,对照组按 2g/kg应用IVIG。治疗组 2 4例 ,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 8个月至 7岁 ,平均年龄 4岁 6个月 ,冠状动脉扩张 6例 (最早在病程第三日就可观察到 ,正常小儿冠状动脉近端直径为 <3mm ,具体分级的标准参照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7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宁顺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222-2223
川崎病(KD)潜在危险是冠状动脉病损致狭窄,栓塞,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迄今病因尚未明确,本研究报告本科近十年来收治的川崎病75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应用,IVIG常规剂量多次静注或单次大剂量静脉注射的川崎病患儿进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丙种球蛋白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迄今病因未明,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中、小动脉炎,最严重的危害是心血管损害,其急性期发生率约25%左右,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lesion,CAL),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是影响患儿预后最主要的因素,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一般认为与病毒或链球菌感染及其免疫反应有关。根据病理过程,早期使用大量丙种球蛋白(IVIG),可以预防和减低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其机制主要是丙种球蛋白的抗免疫作用。现将我科10a余来所诊治的62例川崎病进行分析,了解IVIG的临床疗效及防治冠状动脉病变(C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川崎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性血管炎,15%~30%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并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及慢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不能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近年来。国内外推荐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临床上正在探索威胁婴幼儿的川崎氏病的有效疗法。日本中京医院小儿心血管病科主任松岛正气,报告了15所医院和16个其他医疗单位进行对照研究的结果,确认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疗法与迄今广泛应用的阿斯匹林疗法相比,其疗效较佳,既有明显的解热效果,而心脏的并发症也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内种球蛋白进行治疗,A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2g/kg,B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1g/(kg·d)×2d;C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 g/(kg·d)×5d,其他治疗相同.观测患儿退热、淋巴结肿大消退、粘膜充血消退、皮疹消退、手足症状消退时间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CAL).结果 A组患儿退热、淋巴结肿大消退、粘膜充血消退、皮疹消退、手足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B、C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儿淋巴结肿大消退、粘膜充血消退、皮疹消退、手足症状消退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B、C 三组CAL发生率分别为27.5%、30.0%、27.5%,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丙种球蛋白2 g/kg单次给药治疗川崎病,能更好地退热,并有效预防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38例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输注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及护理过程顺利,川崎病病程缩短,总有效率达100%,且远期未发现冠状动脉扩张病例。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川崎病发展,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在川崎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川崎病患儿87例,男48例,女39例,年龄73d-12岁,随机分成2组,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伍以静脉注射5%丙种球蛋白1.0g/(1kg·d)连用2d或2.0g/(kg·d)一次性静脉注射组(Ⅰ组)32例;单纯服小剂量阿司匹林30-50mg/(kg·d)组(Ⅱ组)55例。结果Ⅰ组治疗前体温38.2-39.9℃,平均39.2℃,Ⅱ组治疗前体温38.4-40℃,平均39.1℃,治疗后Ⅰ组热退时间及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高于Ⅱ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丙种球蛋白一次或分成两次静脉注射伍以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免疫系统活化和内皮细胞广泛损害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血管炎,可引起多器官损害和代谢紊乱.我院采用阿司匹林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68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4.1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肿大消散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