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本文用流式细胞检测了36例食管癌切除标本的DNA含量,结果发现,DNA倍体水平差异较大,范围为1.68C~8.16C,大多数食管癌为非整倍体DNA含量,其中少数病人在同一标本中同时发现两种不同的非整倍体。而且,食管癌细胞的DNA含量和肿瘤病变长度、局部淋巴结转移、食管外侵犯以及病理分级有密切关系;以二倍体肿瘤预后较好,且病理分化较高。而非整倍体肿瘤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NA图像分析技术在前列腺癌(P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对5例正常前列腺(NP)和30例PC的标本DNA倍体。结果5例NP中均为整倍体(2C和3~4C),30例PC中有23例出现非整倍体,并且随着PC分级的增高,其倍体率也增大。结论细胞核DNA含量和倍体测定是反映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重要生物学定量指标,能较客观反映PC的预后,为正确诊断恶性肿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癌症》1989,(3)
测量乳腺癌病人的DNA含量,对于评价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研究证实,很多乳癌组织均含有异常的DNA含量。作者还应用流式细胞计测量乳腺术后石蜡包埋组织的DNA含量,并且对肿瘤二倍体与非整倍体,以及肿瘤倍体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照。 样品来自354例女性原发性乳癌病人术后的肿瘤标本,这些患者仅接受过单纯的外科治疗,术后平均随  相似文献   

4.
骨巨细胞瘤细胞核DNA含量的流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格平  左连富 《癌症》1990,9(5):361-364
本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FCM)对35例骨巨细胞瘤(GCT)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是所有Ⅰ级和29.4%的Ⅰ级GCT的DNA含量为正常倍体,另70.6%的Ⅰ级和所有Ⅰ级GCT为异倍体,并有双DNA干系出现。还研究了DNA含量与GCT组织学分级和临床预后的关系:41.6%的异倍体Ⅰ级GCT术后复发或浸润周围组织。细胞周期分析表明异倍体肿瘤的S期和G_2~(+M)期细胞数比正常倍体肿瘤的多。本研究表明用FCM分析细胞核DNA含量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提示临床预后。不论病理分级如何,良性和低度恶性的GCT为2倍体或近2倍体,中度恶性的为低倍性异倍体,高度恶性的为多倍体或双DNA干系。与病理分级相比,FCM可提供肿瘤生物学行为、预后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 ,并对肿瘤细胞的DNA含量、倍体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甲状腺瘤细胞的P53蛋白及PCNA ,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DNA倍体分析。结果 甲状腺恶性肿瘤细胞的P53蛋白、PCNA计数及DNA非整倍体率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 ,且它们之间俩俩呈正相关。结论 P53基因突变在甲状腺肿瘤发生中有重要意义 ,结合P53蛋白、PCNA及DNA含量可以充分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估计预后 ,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肿瘤细胞DNA干系倍体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非整倍体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性标志之一。测量和分析细胞核DNA含量与倍体对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恶性程度判定、疗效估价、预测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其主要测定方法有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图像光度术。本文主要综述了肿瘤细胞DNA干系倍体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的现状以及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图像光度术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相应的改进方法,希望对其应用于临床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预测肿瘤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DNA倍体测定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细胞DNA倍体的测定为一种独立的,重复性好的,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定量指标,对于癌前病变的识别,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患者预后的判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肿瘤细胞DNA测定的方法、DNA倍体异常与癌前病变的检测,肿瘤的诊断及患者预后的判断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DNA倍体分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DNA倍体分类在肿瘤患者预后方面的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对130例恶性肿瘤患者癌组织DNA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了癌组织不同倍体类型与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患者DNA倍体类型不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期明显不同.DNA二倍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显著高于异倍体患者(P<0.05).在DNA异倍体患者中,从ND→T→AN→M,患者生存率逐渐下降,生存期逐渐缩短,而且ND、T与AN、M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患者癌细胞DNA倍体不同,预后也明显不同.从D、ND→T→AN→M肿瘤,患者预后越来越差.该结果为癌组织DNA倍体分类提供了预后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肿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和DNA倍体相关性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甲状腺肿瘤中PCNA和DNA相关性及预后意义。用SP免疫组化方法和DNA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5例甲状腺腺瘤,12例滤泡状腺癌,29例乳头状腺癌和9例未分化癌组织中的PCNA计数和DNA非整倍体,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CNA计数和DNA非整倍体率在甲状腺肿瘤中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662,p<0.01),它们均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和恶性度的进展而相应增高(分别p<0.01和p<0.05),并且发现两指标检测值同时较高的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短,预后较差(p<0.01)。结论:检测PCNA的同时,配以DNA倍体分析,对甲状腺肿瘤恶性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价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检测及DNA倍体分析与疾病的诊断、分型、恶性程度判断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每例NHL患者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类,标本均采用淋巴结活检或细针穿刺获取新鲜淋巴结组织,用单克隆抗体标记及碘化丙啶染液一步插入性DNA定量染色法染色后行多参数流式细胞学检测及DNA倍体(DI,SPF)分析。结果 淋巴结常规病理中3例B细胞肿瘤和1例T细胞肿瘤未能明确分型,经流式检测诊断明确。NHL组细胞DI值,DNA异倍体检出率和SPF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A四倍体、非整倍体和多异倍体细胞SPF、DI值显著高于二倍体细胞(P<0.05),在DNA异倍体细胞中,从DNA异倍体细胞ND→T→ AN →M,SPF检出率越来越高。NHL不同病理分组和NHL-Ⅲ、NHL-Ⅳ组与对照组间异倍体检出率、SPF值及D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表型单克隆抗体在不同类型淋巴瘤有不同的表达,可提高淋巴瘤诊断分型的准确率;DI,SPF水平可反映肿瘤增生情况及病理学恶性程度且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细胞DNA倍体类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125例大肠癌术后标本的石蜡包埋组织块进行DNA含量分析.结果异倍体肿瘤占63.2%(79/125),二倍体肿瘤占36.8%(46/125).二倍体肿瘤的DNA含量明显低于异倍体肿瘤;二倍体肿瘤的G0/G1期细胞数明显高于异倍体肿瘤,而S、G2M期细胞数则明显低于异倍体肿瘤.大肠癌DNA倍体类型与病人一般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性别、病理分级,Dukes分期等均无明显关系,但与病人的预后有明显的关系:二倍体肿瘤病人的五年生存率为76.8%;非二倍体肿瘤病人的五年生存率为23.9%,二者经统计学处理的极显著差异(P<0.01).在同一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中,也显示同样的结果.结论大肠癌DNA倍体性的分析可以作为判定病人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是对Dukes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一个极有价值的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分类与细胞动力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细胞DNA倍体分类与细胞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504例恶性肿瘤组织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对DNA倍体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DNA倍体类型与细胞凋亡(Apo)检出率及S期细胞比率(SPF)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分型:二倍体(D,473例)、近二倍体(ND,49例)、四倍体(T,307例)、非整倍体(AN,1040例)和多异倍体(M,635例)。后4种统称为DNA异倍体(H)共2031例。恶性肿瘤组织Apo检出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SPF比率却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倍体肿瘤组织Apo检出率显著高于异倍体肿瘤组织(P<0.01),SPF比率显著低于异倍体组织(P<0.01)。在恶性肿瘤组织中,含有不同数量异倍体克隆者,不同DNA倍体异质性质的Apo检出率和SPF比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DI值的肿瘤组织其Apo检出率和SPF比率有明显不同。结论:恶性肿瘤能导致肿瘤组织Apo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加。而且这些变化与肿瘤组织倍体类型、DI值、DNA异倍体克隆数以及DNA倍体异质性等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脑膜瘤DNA流式细胞术分析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膜瘤细胞DNA倍体和增殖活性与脑膜瘤组织病理分型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2例脑膜瘤细胞DNA倍体和S期比例(SPF)、增殖指数(PI),结合肿瘤病理学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不典型、恶性脑膜瘤细胞中,非整倍体比例、SPF、PI显著性增高(P<0.01);在组织亚型之间,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SPF、PI在非整倍体细胞系和复发脑膜瘤细胞中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流式细胞术分析是研究脑膜瘤细胞动力学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方法.DNA非整倍体可作为判定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SPF、PI作为细胞增殖的指标,对脑膜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细胞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otry简称FCM)测定41例乳腺癌细胞DNA含量,分析结果:DNA指数(DI)范围为0.9~2.91,其中二倍体肿瘤13例,占31.7%,异倍体肿瘤28例,占68.3%。DI和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系,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DI也升高。但是,在目前研究中,DI尚不反映临床分期。DI和预后的关系,共观察19例,发现二倍体肿瘤的预后好,生存期长,异倍体肿瘤的预后差,生存期短。本文应用针吸肿瘤细胞和切除标本新鲜组织块检测DNA含量,发现两种取材方法所得数值无显著差别。因此,认为针吸细胞应用FCM的DNA检查可作为术前辅助诊断方法,为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焰  宋廷惠 《肿瘤》1996,16(3):424-425
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分析细胞的DNA含量,可以反映细胞的增殖状况。异常的DNA含量(异倍体,ane-uploid)已在许多人类肿瘤中被证实。在乳腺癌,肺癌,膀胱瘤,卵巢癌及结直肠癌,异倍体已被认为是有价值的预后指征[1],而异倍体与胃癌预后的关系仍存在不同意见[2]。基因扩增是通过基因数量来调节基因表达的一种方式。有关胃癌癌基因扩增与DNA倍体的关系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分析41例胃癌DNA倍体变化,并探讨了癌基因c-myc,c-erbB-2,EGFR扩增与DNA倍体变化的关系。材料和方法1.病例资料41例原发性胃癌…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腺癌细胞DNA定量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腺癌细胞核DNA含量与腺癌组织学分类、分级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国产的CMIAS-真彩色医学图象分析系统,对93例胃腺癌,63例肠腺癌癌细胞核进行DNA测定.结果腺癌细胞核的DNA含量相对倍体均量(μ值)与组织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腺癌细胞DNA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反映肿瘤增殖能力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肿瘤的恶性程度与DNA含量密切相关.但粘液腺癌与粘液细胞癌有其特殊性,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凋亡基因ras突变和rasP21蛋白表达及DNA倍体 异常与尿路上皮肿瘤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加单链多态性 分析(PCR-SSCP)及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52例尿路上皮肿瘤K-ras基因突变 及rasP21蛋白表达和DNA含量变化。K-ras基因突变5例(9.6%),rasP21蛋白阳性表达36例( 69.2%);异倍体22例(42.3%),二倍体30例(57.7%);DNA倍体异常和rasP21蛋白表达随肿 瘤病理分级和分期的上升而增加,与肿瘤预后呈正相关(P<0.01);异倍体肿瘤其rasP2 1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二倍体肿瘤(P<0.01)。结论 DNA倍体异常和r asP21蛋白表达对尿路上皮肿瘤预后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对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分析系统对有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12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组织学分级,高分化(Ⅰ级)48例,中等分化(Ⅱ级)44例,低分化(Ⅲ级)28例;并进行DNA倍体分析,即2倍体(2C)、3-4倍体(3-4C)、非整倍体(aneuploid,AN)。结果120例乳腺癌患者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Ⅰ级与Ⅲ级之间,除3-4倍体外,2倍体及AN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观察各级乳腺癌5年以上存活率与DNA倍体含量AN的出现率呈负相关,与2倍体的出现率呈正相关,与3-4倍体的出现率无相关意义。r=-0.9942,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DNA倍体分析对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42例原发性肝癌(PHC)患术后标本,采用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DNA含量和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测定其肿瘤增殖活性,并分析与各项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直线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小肝癌、大肝癌.巨块型肝癌之间;AFP阴性、AFP阳性之间DNA定量分析和增殖活性无显差异(P>0.05)。而是否肿瘤包膜完整、卫星结节存在、局部淋巴结转移,复发时间快慢,则肿瘤DNA异倍体含量和增殖活性分级差异有显意义(P<0.05)。肿瘤DNA异倍体含量与增殖活性分级间呈正相关(r=0.461,P<0.001)。生存期6个月与大于一年患间肿瘤DNA异倍体含量和增殖活性分级均有显差异(P<0.01)。提示PHC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和肿瘤增活性分级反映了PHC的增殖状态,有助于更精确、客观地了解PHC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DNA 倍体类型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DNA倍体类型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45例放疗前鼻咽癌细胞的DNA倍体,放疗结束六个月评定疗效。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析DNA倍体性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及预后有无相关性。结果 DNA倍体性与鼻咽癌临床分期、近期疗效、放射敏感性及预后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性别、病理类型无关。早期肿瘤(Ⅰ+Ⅱ期)的DNA异倍体率为11.11%(2/18)远低于晚期(Ⅲ+Ⅳ期)者的40.74%(11/27)(P<0.05),异倍体肿瘤较二倍体肿瘤对放疗更敏感(P<0.01),且异倍体肿瘤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二倍体肿瘤(P<0.05),但异倍体肿瘤的预后较二倍体肿瘤差(P<0.01)。结论 DNA倍体类型可作为评估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FCM的肿瘤细胞DNA倍体分析可能成为鼻咽癌选择放疗分割方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