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LD1在辅助诊断儿童心肌细胞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日立7180全自动化分析仪对594例门诊的儿科患者(年龄〈=14岁)同时检测心肌酶谱: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biB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1)、天门冬氨酸转移梅(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比较各项检测指标对心肌细胞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对594例患者心肌酶谱检测中,伴有CK升高的占2.5%,CK-MB升高的占39.9%,LD升高的占66.2%,廿皿D升高的占63.0%,AST升高的占9.4%,LD1升高的占1.0%,心肌细胞损伤诊断4例,占0.6%。结论将LD1组合到心肌酶谱的检测中,可有效排除非心肌细胞损伤引起的传统心肌酶谱中检测结果的非特异性增高,对心肌细胞损伤的筛查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志英  洪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337-2338
目的 评估血清肌钙蛋白T(TnT)对烧伤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6例烧伤患者及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后血清TnT及心肌酶比较.结果 TnT在重度烧伤组及电击伤组阳性率均大于50%,而急性心肌梗死组则100%.说明烧伤后血清TnT升高水平与烧伤面积有关,也与是否电烧伤有关.而心肌酶谱并非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结论 血清TnT测定对于烧伤后心肌损伤诊断的特异性明显优于心肌酶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α-羟丁酸脱氢酶在儿童感染性疾病测定的临床价值,并与心肌酶谱其他各项目指标作相关分析。方法对患有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随机抽样1 753例,检测血清心肌酶谱-磷酸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活性,比较各项检测指标的相关系数。结果四种心肌酶都存在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DH与LDH相关系数r=0.975(P〈0.01),高度正相关。结论调查显示,由于LDH与α-HBDH高度正相关,建议感染性疾病患儿取消α-HBDH检测,以其他更敏感的指标代替。  相似文献   

4.
68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对心肌酶学的影响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心肌酶谱并与20例健康小儿进行比较。结果68例患儿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HBDH)、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可引起心肌酶谱一过性增高.可提示临康对患儿治疗时应针对性的保护心脏、肝脏.以免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探讨轮状病毒对心肌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明确诊断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于清晨空腹抽血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5项指标,将同期儿科腹泻门诊70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比较。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心肌酶谱异常,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心肌酶检测,及时发现对心肌的损害并尽早营养心肌治疗是必娶的.  相似文献   

6.
心肌酶谱中除了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在肝脏病变时可升高外,对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肝脏病变本身对这些指标无明显影响。2004年7月至2006年8月,本院收住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973例,合并心肌酶谱异常57例,现对其心肌酶谱异常原因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及生命的心血管常见急症,在临床上测定心肌损伤特异性标志物作为早期诊断已广泛应用。我科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定心肌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T(cTnT)、CK—MBmass、肌红蛋白(Myo)及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测血清中的心肌酶谱,同时对60例AMI患进行检测,并对这三项指标与心肌酶谱在早期诊断AMI中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邹志宝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0):2760-2761,2764
目的:研究心肌酶谱、高敏肌钙蛋白T(hs-cTnl)在小儿手足口病(HFMD)并发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3例临床确诊的手足口患儿设为 HFMD 组,并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心电图正常组(59例)、心电图异常组(8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婴幼儿67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心肌酶谱、cTnT-hs 的变化情况,并研究心电图异常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心肌酶谱、cTnT-hs 的变化情况。结果HFMD 心电图异常组心肌酶谱、cTnT-hs 血清浓度及异常率与 HFMD 心电图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FMD 心电图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FMD 心电图异常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浓度 CK、CK-MB、cTnT-h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ST、LDH 和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肌损伤为 HFMD 患儿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应以预防为主,对患儿进行心肌酶谱、cT-nT-hs 的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对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90例及对照组20例于入院后1~7d内测定血清水平。结果: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入院后血清心肌酶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尸〈0.05),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心肌酶谱对心肌损害诊断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窒息后因脏器的缺氧可致心肌损害,心肌酶活性增高为新生患儿吸入综合征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的指标,并与2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结果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心肌酶谱改变更为明显,病情越重心肌酶值越高,心肌酶谱含量与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心肌酶谱测定有助于判断新生患儿吸入综合征窒息程度和心肌损害情况。心肌酶谱活动改变可作为早期预测病情的严重程度及作为愈后评价的手段之一。心肌酶谱变化特征对于指导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新生儿心肌酶谱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普通细菌感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分别54、40例,在发病后第5天、第10天及2周进行急性期血清心肌酶谱测定,与36例正常健康新生儿进行对比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发病后第5天MP组、N-MP组患儿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N-MP组心肌酶谱均高于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天MP组、N-MP组心肌酶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MP组高于N—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N-MP组心肌酶谱基本降至正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P组心肌酶谱仍明显高于MMP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升高出现迟、程度重、恢复慢;对新生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高度重视心肌损伤方面的监测,常规不同时段反复检测心肌酶谱,以了解其心肌损害情况,以便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1.
毒蛇咬伤病人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毒蛇咬伤病人心肌酶谱改变,以探讨心肌酶谱对蛇伤病人心肌损伤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毒蛇咬伤病人血清的心肌酶谱活性并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蛇伤组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总升高率95.0%(P〈0.001)。乳酸脱氢酶(LDH)蛇伤病人的阳性率为76%。结论:蛇咬伤后病人早期即可发生心肌损害,心肌酶谱的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血管意外的病变性质及不同部位对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对264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脑部病变的不同性质及部位引起心电图、心肌酶谱异常现象进行分析。结果 264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60.6%(160/264)心电图改变,32.6%(86/264)心肌酶谱改变。急性脑血管意外(脑出血或脑梗死)性质对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引起心肌酶谱升高,尤以CPK及CPK—MB升高明显,但病变部位对心肌酶谱的影响差异无差异性(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意外可引起心肌损害,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测心肌酶谱,临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亢时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客观评价甲亢病情及继发心脏损害的危险性。[方法]对40例甲亢患者及56例健康者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心肌酶谱项目进行检测,并作了对照分析。[结果]甲亢患者心肌酶谱各项检测指标显著异常,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甲状腺激素的升高与心肌酶谱多项指标升高呈正相关。[结论]甲亢患者心肌酶谱显著异常,对心肌酶谱检测有助于判断甲亢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  相似文献   

14.
无胸痛性急性心肌梗死误漏诊2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死(AMI)大多数患者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疼痛时间长.宙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结合典型心电图改变及血清心肌酶谱变化诊断不难。然而,临床上有些患者发病时无典型胸痛,而以一些其他症状表现,通过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才发现,易误漏诊。为了吸取教训,现将我们遇到的误漏诊2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毒鼠强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病程中血清CK、CK-MB、LDH、AST、CTN—T等的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32例急性毒鼠强中毒者的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心电图;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A组)。结果:与A组比较,轻度中毒者(A1组)心肌酶谱及轻、中度中毒组(A2组)肌钙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A2组心肌酶谱有显著差异性(P〈0.05)。32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在病程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病情好转后亦恢复正常。结论:毒鼠强中毒心肌酶谱升高与心电图异常并非心脏损害,可能与骨骼肌损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等有关。血清酶活性增高与病情的轻重和转归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C对心肌酶谱测定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C对心肌酶谱测定的干扰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检验科(274300)于建新,邵富兰,陈彦秋,姜永秀,段国伟,程庆儒心肌酶谱一般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维生素C(VC)为常...  相似文献   

17.
引起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升高的多种疾病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组成的血清心肌酶谱曾在20世纪60、70年代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发挥重要作用.80年代初,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浓度(CK-MB mass)成为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首选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心肌酶谱在心肌损伤诊断方面的缺陷也逐渐凸显,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心肌蛋白标志物在心肌损伤诊断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0例既往无心脏损害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组),其中出血性卒中61例,缺血性卒中59例,入院后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将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卒中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组心肌酶谱异常率47.5%,心电图异常率为70.8%。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心律紊乱、ST—T改变、Q-T间期延长、U波出现、心梗样图形。出血性卒中发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P〈0.01),而脑干、丘脑发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明显高于脑叶病灶(P〈0.01)。结论脑心综合征以心电图异常和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为主,其次是心肌损伤后心肌酶谱异常。加强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能使可逆的心肌损害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首诊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分析其心肌酶与病程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72 h心肌酶谱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6 h心肌酶谱开始逐渐升高,但临床检验值升高不明显,12 h后心肌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的变化与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可作为脑梗死诊断及预后的急诊常规检验项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病变性质、部位与心肌酶谱变化的关系,并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①于2000-11/2003-02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6例,纳入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108例,脑梗死患者72例,脑出血患者36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随机将脑卒中后心脏损伤患者108例分为2组:针刺观察组和针刺对照组,每组54例。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人为健康对照组,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两组在常规治疗同时配合针刺治疗,针刺观察组以“醒脑开窍、清心通络”针刺为法,取穴以阴经穴、督脉穴为主,取穴:内关、人中、人迎、三阴交、风池、极泉、尺泽、合谷、委中。且针刺操作严格遵循手法量学标准进行;针刺对照组沿用传统“风取三阳”、“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取穴:神门、通里、膻中、间使、血海、肩、曲池、环跳、阳陵泉、昆仑,随证补泻。两组均从入院当天至第7天进行针刺干预,1次/d,施术后留针30min。③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针刺观察组、针刺对照组新发病及治疗1周后及健康对照组的肌酸肌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力。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脑卒中后心脏损伤患者108例和健康者5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出血患者心肌酶活力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心肌酶谱中仅肌酸激酶活力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出血患者肌酸肌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活力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P<0.01)。②左侧基底核、丘脑卒中患者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活力明显高于右侧(P<0.01);脑干卒中患者的肌酸肌酶及其同工酶活力明显高于除右侧基底核、丘脑外的其他部位(P<0.01)。③治疗前针刺观察组和针刺对照组心肌酶活力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针刺观察组治疗1周后心肌酶活力明显低于治疗前和针刺对照组治疗1周后(P<0.05,0.01),针刺对照组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仅肌酸激酶同工酶活力下降(P<0.01)。结论:①急性脑卒中可导致心肌酶谱异常,脑出血患者心肌损伤程度较脑梗死患者严重,脑干及左侧基底核、丘脑的卒中易导致心肌损伤。②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引发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以“醒脑开窍、清心通络”为原则,取穴以阴经穴、督脉穴为主的的针刺方法作用效果优于以传统“风取三阳”、“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为指导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