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普及的同时,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理念也逐渐成为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标准。腔镜下完成CME手术涉及较为复杂的解剖结构,中央淋巴结的清扫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规范手术步骤、熟悉血管解剖,可以缩短学习曲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解剖位置恒定的回结肠血管开始,完成肠系膜上静脉的裸化,直至完整游离右半结肠系膜,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手术步骤。精细解剖可以减少出血,防止手术野的模糊,清晰分辨解剖层次,可以顺利完成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enterectomy,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胃肠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患者8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中采用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组43例(腹腔镜下CME手术)和开腹组(传统开腹CME手术)46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20.93%,与开腹组的30.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CME治疗右半结肠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相对传统右半结肠癌手术,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手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标本和更多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因此,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根治术既结合了腔镜手术的微创性又兼具CME手术的肿瘤根治性。右半结肠因解剖结构复杂、比邻器官众多、血管变异等因素,手术难度较大。高质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的完成需要术者丰富的腹腔镜操作经验与技巧、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和助手的良好配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目前没有标准的手术方式,因此本文拟从右半结肠CME概念、手术适应证、手术步骤、外科操作平面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边界等方面介绍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的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1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59例、传统组5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AS 10.0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复发及转移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镇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0.2%,传统组为2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8,P=0.040);腹腔镜组患者的3年复发或转移率为35.6%、3年生存率为81.4%,传统组为33.3%、8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CME治疗右半结肠癌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与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1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95例和开腹组85例。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例和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应激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住院时间较开腹组短,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治疗前应激指标无差别,术后1 d,腹腔镜组皮质醇、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开腹组(t=10.2、24.1、8.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无差别,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的CEA、CA19-9和CA125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肠梗阻和吻合口漏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手术创伤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原则,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的适应范围,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的手术要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边界的问题、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筋膜解剖要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切除术的获益以及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存在的问题等做了系统性阐述。  相似文献   

7.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预后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与热点,目前国际上所认可的和完整系膜切除(CME)和D3淋巴结清扫术两种手术理念,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等。但对二者术式的选择、手术入路的选择、扩大根治肠段切除和淋巴清扫范围及第6组淋巴结清扫与否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还有很多争议。同时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单纯的追求微创理念已逐渐转变成更加规范和更加标准的根治理念。笔者结合长期的实践,推荐个性化手术治疗策略,以尽可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根治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8.
以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为中心的D3淋巴结清扫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关键操作。手术径路采用由内向外、自下而上的内侧入路,首先以回结肠血管解剖投影为起点,游离回结肠血管,显露肠系膜上静脉远端并进入血管鞘,沿其左侧向上至胰腺颈部下缘,以确定淋巴清扫的平面,并离断处理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血管,再进入并由内向外拓展天然外科平面-右侧Toldt 间隙,轻松显露十二指肠、胰腺头部、肠系膜上静脉的右侧,同时沿上静脉右侧壁处理可能的属支及胃结肠干,最后由外侧分离将右半结肠完全游离。这种内侧入路可以清楚地判断血管的变异,彻底完成D3淋巴结的清扫,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并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全麻下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先行腹腔探查,沿肠系膜上动脉左侧打开右结肠系膜,清扫回结肠血管根部淋巴结,进入toldt间隙,显露胰头。分别裸化离断右结肠动静脉、结肠中动静脉的右支,显露肠系膜上静脉的Henle干,裸化离断胃网膜右动静脉。然后血管弓内打开胃结肠韧带,用腔镜切割闭合器离断横结肠;游离回盲部,距回盲部20 cm离断回肠。最后腔镜下将回肠与横结肠行overlap吻合,用倒刺线关闭共同开口及系膜裂孔。手术顺利,历时160 min,术中出血约5 m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第7天出院。术后病理分期示:T4a N0M0。  相似文献   

10.
步骤包括:1先切开腹膜显露肠系膜上静脉(SMV)。并于中结肠血管左侧辨认胰颈下缘,进入小网膜囊;2沿SMV左侧缘纵向反复多次切开薄层脂肪组织,以显露可能的结肠动脉分支(回结肠动脉或右结肠动脉及中结肠动脉),并结扎处理,充分显露SMV的全长;3结扎处理中结肠静脉汇入SMV的属支后,与SMV右侧处理回结肠静脉;4沿SMV右侧向胰颈分离,显露胃结肠干的各个分支,单独切断右结肠静脉/或胃网膜右静脉;5分离胰十二指肠前间隙和Toldt间隙,游离结肠,脐周切口完成吻合。特点:1纵向显露SMV左侧缘全长后再处理各静脉属支,简化各静脉属支的显露;2以胰腺颈部为标示,处理静脉属支更加安全。腹腔镜下往复式右半结肠D3/CME根治术简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患者为老年男性,临床分期为c T4N0M0,术后病理分期为p T4aN1M0。采用"四步法":1.沿肠系膜上静脉走向充分显露肠系膜上静脉,整块清除外科干淋巴结、胰头前及第6组淋巴结,进入并分离胰十二指肠前间隙。2.进一步扩大胰十二指肠前间隙并游离右肾前间隙至右结肠旁沟,沿此间隙游离升结肠及回盲部后方。3.切开回结肠反折腹膜及升结肠侧腹膜。4.切除右侧大网膜、第6组淋巴结,切开肝结肠韧带。腹腔镜下操作完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孔法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性手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3孔组与5孔组,每组各42例。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和手术前后血液指标使用( ±s)表示,应用独立t检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5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均有所升高,且3孔组患者的升高程度小于5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孔组和5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和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孔法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性手术中具备与传统5孔法同样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且在减少患者腹部创伤及恢复时间更有优势,有利于患者更快恢复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LCME)与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OCME)在治疗右半结肠癌上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同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共75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CME组36例,OCME组39例,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指标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ME组术后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显著低于OCME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CME在治疗右半结肠癌上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更加安全有效,是治疗右半结肠癌首选的术式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结肠癌腹腔镜辅助下切除与开腹切除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辅助下结肠癌根治术30例及开腹结肠癌根治术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0.45±22.10)min和(148.56±28.55)min;切口总长度分别为(6.55±0.54)cm和(18.56±2.35)cm;出血量分别为(33.52±23.08)mL和(40.35±25.12)mL;淋巴结清除数分别为(12.53±2.36)枚和(13.24±2.05)枚;术后镇痛时间分别为(49.00±2.30)min和(89.00±9.30)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30.85±7.09)min和(72.25±9.73)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6.05±1.09)d和(10.06±2.16)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5.08±6.89)min和(66.28±13.57)min;两组患者病理切缘均为阴性,均无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的优点,根治效果可达到开腹手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28)与开腹组(n=28),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肠功能恢复时间、3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出现,且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量、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可取得与开腹组相似的远期生存率,具有开腹手术无可比拟的优点,体现了微创的治疗理念与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手术治疗结肠癌的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卵巢良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1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除1例为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外,余均为良性卵巢肿瘤,其中卵巢巧克力囊肿42例,上皮性肿瘤23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30例,黄体囊肿36例,卵巢冠囊肿13例,单纯性囊肿10例。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中出血10~50ml,平均25ml,术后住院4d,无术后感染及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安全有效,患者创伤小、康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影响。方法将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术前1 d和术后7 d的CD3~+、CD4~+、CD8~+和CD4~+/CD8~+细胞数目和比值。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BG)、白细胞介素(IL-6)和WBC水平。应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流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54.6±87.5)ml、(22.9±2.2)h、(11.1±3.2)d显著低于开放组(478.5±96.3)ml、(37.1±3.4)h、(18.4±5.5)d(t=11.284,t=22.993,t=7.523,P0.01);术前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和应激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时腹腔镜组患者CD3~+、CD4~+、CD4~+/CD8~+分别为(71.4±6.5)、(47.4±6.2)、(2.58±1.18),开放组组患者分别为(63.4±7.1)、(37.5±5.8)、(2.04±0.93),腹腔镜组均显著高于开放组(t=5.450,t=7.646,t=2.357,P0.01);术后7 d时腹腔镜组CRP、BG、IL-6和WBC水平分别为(3.92±1.21)mg/L、(5.97±0.78)mmol/L、(1.05±0.11)10ng/L、(6.57±0.88)×10~9/L,开腹组分别为(5.31±1.58)mg/L、(7.34±1.12)mmol/L、(1.31±0.22)10ng/L、(7.64±1.79)×10~9/L,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腹组(t=4.580,t=6.582,t=6.932,t=3.485,P0.0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对结肠癌患者的应激反应较轻且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PLAC1/CP1(cancer-placenta 1)基因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LAC1/CP1基因在125例结直肠癌配对癌组织、癌旁组织芯片中的蛋白表达.统计学采用χ2检验.结果 PLAC1/CP1蛋白在12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7.6%(72/125).在原发腺癌中的表达率为56.7%(55/97),在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和高分化腺癌的表达分别为78.9%(15/19)、55.7%(34/61)、35.3%(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P=0.03);在TNMⅢ+Ⅳ期中的表达率为71.2%(37/52),明显高于Ⅰ+Ⅱ期的表达(40%,18/45)(χ2=9.537,P=0.00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的表达率为69.6%(32/4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5.1%(23/51)(χ2=5.897,P=0.015);随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PLAC1/CP1在原发灶的表达显著增高(χ2=13.353,P=0.001).结论 PLAC1/CP1基因的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何威  张健  汪森明  张积仁 《腹部外科》2005,18(5):317-318
目的探讨氩氦冷冻和局部乙醇注射治疗作用于小鼠移植性肝癌后,小鼠的生存情况及残存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采用氩氦冷冻和局部乙醇注射治疗小鼠移植性肝癌,比较各组之间生存时间和残存组织p27、bc l-2及surviv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单位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与空白组之间生存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氩氦冷冻治疗与乙醇注射组p27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而bc l-2和survivin表达差异不显著。结论经局部治疗后小鼠生存时间延长,细胞生物学特性发生变化,氩氦冷冻治疗后肝癌细胞较乙醇注射后组织可能出现增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交界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接受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术治疗的55例食管胃交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Siewert Ⅱ型者36例,Siewert Ⅲ型者19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35例,全胃切除术20例;行D2淋巴结清扫53例,姑息性切除2例;行下纵隔食管旁淋巴结清扫或活检33例.5例患者中转开腹,其余50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36.2±35.5) min,出血量(60.6±33.9) ml,清扫淋巴结(21.2±10.4)枚,食管切缘距肿瘤近端平均(3.5±0.7) cm.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狭窄或瘘发生.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过程中11例患者出现胸膜破裂,其中6例于术中及时修补,4例于手术结束前修补,1例于术后行胸腔穿刺,均顺利恢复.术后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