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在造口旁疝Sugarbaker修补围手术期的应用,优化造口旁疝管理方式及流程。 方法采用时间分组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腹腔镜造口旁疝Sugarbaker修补术患者46例,其中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5例患者为ERAS模式组,采用ERA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管理;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疼痛分级、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评价ERAS模式的管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疝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RAS模式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8±0.70)d vs(3.4±1.16)d,P=0.036]、进食时间[(1.7±0.55)d vs(3.0±1.56)d,P<0.001]、术后住院时间[(5.8±2.15)d vs(8.5±5.74)d,P=0.033]、造口排气时间[(2.2±0.65)d vs(3.0±1.56)d,P=0.018],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疼痛程度明显更轻(χ2=19.510,P<0.001)。ERAS模式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1例(4.0%),对照组2例(9.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0.876)。 结论ERAS模式在造口旁疝Sugarbaker术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使得患者整体的康复进程得以加快,没有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式麻醉方式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中的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和/或回肠代膀胱术的患者围术期相关信息,应用基于多模式麻醉方式的ERAS理念进行围术期处理的为ERAS组(9例),应用常规围术期处理方案的为常规治疗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等差异。 结果ERAS组患者较常规治疗组总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20 d vs 33 d,P=0.002;9 d vs 18 d,P=0.002),术中补液量明显降低[5.5(ml/kg/h) vs 8.1(ml/kg/h),P=0.003],术后按时予镇痛药的患者比例更高(P=0.001),临时需要再次追加镇痛药的比例更低(P=0.046),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更快(P=0.035)。而在住院总花费、麻醉费用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应用多模式麻醉方式联合ERAS理念,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术后对追加镇痛药的需要,对术后并发症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0年3月84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在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34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呕吐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31.4±9.2)min vs.(30.5±10.5)min,t=0.407,P=0.687],术后进全奶时间[(23.4±6.4)h vs.(22.5±7.1)h,t=0.596,P=0.555],住院总费用[(8970±1430)元vs.(9130±1150)元,t=-0.569,P=0.572],术后呕吐比例[17.6%(6/34)vs.22.0%(11/50),χ2=0.238,P=0.62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8.8%(3/34)vs.8.0%(4/50),χ2=0.000,P=1.000]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明显长于腹腔镜组[(6.4±0.9)d vs.(3.5±0.5)d,t=19.330,P=0.000]。腹腔镜组术后无切口感染。腹腔镜组出现2例幽门黏膜破裂,均中转行开腹手术,都发生在开展腹腔镜手术前15例内。结论经过一定的学习曲线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无气腹腹腔镜行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其优点。方法比较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无气腹36例与气腹39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的子宫重量、术后病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麻醉费用、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无气腹组18例合并心、肺疾病,为气腹禁忌证。结果与气腹组相比,无气腹组手术时间短[(81.0±18.5)min vs(96.5±15.4)min,t=-3.95,P=0.000)],术中出血量少[(53.8±31.6)ml vs(74.2±33.5)ml,t=-2.71,P=0.001],麻醉费用少[(923.6±223.3)元vs(1585.1±253.4)元,t=-12.01,P=0.000],但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长[(5.0±1.0)d vs(3.2±0.9)d,t=14.14,P=0.000],术后住院时间长[(6.1±0.8)d vs(4.6±0.8)d,t=7.65,P=0.000]。2组术中切除子宫重量、术后病率、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气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可行的,尤其对有心、肺合并症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宫颈癌根治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宫颈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7月,施行宫颈癌根治术24例,其中开腹13例,腹腔镜辅助小切口11例。2组年龄、术前分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辅助组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无显著性[(24.5±5.5)个vs.(26.1±3.9)个,t=-0.807,P=0.428],术中出血量少[(296.7±42.1)ml vs.(594.4±87.7)ml,t=-10.878,P=0.000],术后排气时间早[(1.9±0.4)d vs.(2.8±0.6)d,t=-4.386,P=0.000],下床活动时间早[(2.1±0.5)d vs.(3.6±0.7)d,t=-6.110,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12.2±3.3)d vs.(17.6±4.8)d,t=-3.254,P=0.004],但手术时间长[(233.2±23.5)min vs.(215.6±11.9)min,t=2.247,P=0.03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宫颈癌根治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255例上尿路结石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资料。按经治医师不同分成2组,其中传统处理方法 134例(对照组),采用ERAS措施121例(ERAS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发热、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清石率等。结果 251例软镜碎石手术获得成功,对照组3例、ERAS组1例软镜手术失败。ERAS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80.7±32.3)min vs.(86.3±33.6)min,t=-1.342,P=0.181]和清石率[86.7%(104/120)vs.85.5%(112/131),χ~2=0.072,P=0.789]无明显差异。ERAS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11.3±5.2)h vs.(21.5±4.4)h,t=-16.940,P=0.000],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2±0.9)d vs.(3.4±1.9)d,t=-6.341,P=0.000],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19.4±3.8)千元vs.(21.0±4.7)千元,t=-2.980,P=0.003],术后发热率低于对照组[25.0%(30/120)vs.37.4%(49/131),χ~2=4.468,P=0.03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51例,开腹组48例,比较两组资料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系膜淋巴结清扫个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记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腹腔镜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61.0±15.0) mL vs (135.8±13.9) mL,P<0.01]、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0±0.7) d vs (3.0±0.7) d,P<0.01]、留置导尿时间[(3.5±1.0) d vs (5.9±1.2) d,P<0.01]、进流食时间[(3.0±0.9) d vs (4.3±0.9) d, P<0.01]、住院天数[(8.0±1.3) d vs (10.1±1.8) d, P<0.01]、并发症发生率(7.8% vs 25%,P<0.025),腹腔镜组均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167.1±26.9) min vs (138.6±17.7) min,P<0.01]及住院费用[(3.3±0.5)万元vs (2.6±0.4)万元,P<0.01],腹腔镜组多于开腹组。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4.1±1.6) vs (14.3±1.9),P=0.586]。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MPCNL)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收治的243例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根据处理措施不同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ERAS组,n=116)和传统组(n=127),比较两组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拔除肾造瘘管及尿管时间、发生低体温及术后发热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结石大小和位置、术前泌尿系统感染情况及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MPCNL。与传统组相比,ERAS组气管导管拔管时间[(10.6±5.2)min vs(28.4±9.5)min,P<0.01]、术后拔除肾造瘘管时间[(4.7±1.5)d vs(7.8±1.2)d,P<0.01]、拔除尿管时间[(5.1±1.2)d vs ( 8.3±1.4) d,P<0.01]、术后住院时间[(5.2±0.6)d vs (7.3±0.8)d,P<0.01]均缩短,两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ERAS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明显提前。ERAS组术中发生低体温和术后发热的患者明显减少。 结论在MPCNL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指导,可明显加速术后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基 本临床资料。37例围术期采用传统方案(传统组),25例围术期采用“LEER”模式ERAS方案(ERAS组)。 “LEER”模式为:少痛(less pain)、早动( early move)、早食( early eat)、安心( reassuring)。 结果 ERAS 组相比于传统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3.12±0.78) vs (4.59±1.01), t=6.459,P<0.05],术后胃肠道功 能恢复更快[(3.28±0.46)d vs (3.76±1.01)d, t=2.205,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96±0.79)d vs (2.62±0.64)d, t=3.635,P<0.05]及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3.28±0.46)d vs (6.05±1.39)d, t=7.056,P< 0.05]更早,胰漏发生率更低[20.00%(5/25) vs 51.35%(19/37), χ2=6.181,P<0.05],住院时间更短[(11.52± 1.39)d vs (15.76±2.51)d, t=7.671,P<0.05],住院费用更低[(61 610.92±4 272.13)元 vs (70 167.70±3 736.14)元,t=8.348,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其他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有效,可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 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4月至2009年10月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21例,传统开腹手术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手术的技术特点。结果:腹腔镜组2例中转开腹,占9.5%。腹腔镜组出血少[(90±25)ml vs.(150±40)ml,P〈0.05],肠道功能恢复快[(2.4±1.0)d vs.(3.6±1.8)d,P〈0.05],住院时间短[(13.5±4.2)d vs.(17.6±5.8)d,P〈0.05],住院总费用明显多于传统手术组,手术并发症少(2 vs.7,P〈0.05),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的肿块大小和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两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及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应用于腹腔镜下Ⅰ型胆管扩张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行腹腔镜下Ⅰ型胆管扩张切除术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分为ERAS组(n=18)与传统腹腔镜组(对照组,n=19)。对比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术后恢复质量等指标,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ERAS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0±5.8)h vs.(46.0±10.6)h,t=6.001,P=0.048]、术后住院时间[(8.5±0.9)d vs.(9.8±1.6)d,t=3.054,P=0.030]、住院总费用[(34.7±3.9)千元vs.(42.9±6.8)千元,t=4.445,P=0.028]、并发症情况(3 vs.9,P=0.049)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恢复质量评分(QoR-15)方面,不同时间点内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47.3±9.1)分vs.(39.4±6.4)分,t=3.065,P=0.004]、第3天[(79.4±14.7)分vs.(61.5±9.3)分,t=4.443,P=0.046]、第5天[(130.7±9.5)分vs.(113.9±12.6)分,t=4.559,P=0.019]ERAS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下Ⅰ型胆管扩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ERAS模式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7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实验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禁饮禁食时间、术后持续心电监护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30 d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6.99±2.57)h vs.(28.14±4.13)h]、首次排气时间[(20.34±11.75)h vs.(29.74±4.07)h]、术后住院时间[(2.00±1.58)d vs.(5.08±2.58)d]、阿片类药物使用率(1/100 vs.5/73)、住院费用[(12 700.71±1 680.4)元vs.(15 034.09±6 147.0)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可降低创伤应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下降,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经腹腹膜TAPP术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ERAS模式组120例和传统模式组12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切口疼痛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血清肿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正常进食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患者满意度以及远期随访指标包括疝复发、慢性疼痛、补片感染等。 结果ERAS模式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切口疼痛、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5.00%、3.33%、4.17%,低于传统模式组的15.00%、10.83%、11.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5.128、4.630,P=0.010、0.024、0.031);两组患者血清肿、疝复发、腹股沟区慢性疼痛、补片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5、0.338、0.204、0.338,P=0.758、0.561、0.651、0.561)。ERAS模式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6.45±2.12)h、下床活动时间(8.12±2.62)h、正常饮食时间(8.38±2.64)h、住院天数(2.44±0.89)d、住院费用(1.58±0.26)万元均低于传统模式组的(7.28±2.34)h、(12.17±4.35)h、(10.12±2.23)h、(3.78±1.19)d、(1.67±0.25)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0、8.737、5.516、9.878、2.733,均P<0.01)。ERAS组患者满意度(71.67%)高于传统模式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27, P=0.002)。 结论ERAS应用于腹腔镜TAPP术中,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及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理念组(对照组)255例、以ERAS理念为指导的试验组(ERAS组)276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ERAS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4.89±93.02)min比(362.90±95.62)min]及术中出血量[300 ml(100,500)ml比300 ml(200,500)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ERAS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61±0.62)d比(2.76±0.72)d,P<0.05]、胃管拔除时间[(3.07±0.82)d比(3.52±0.66)d,P<0.001] 、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2.77±1.08)d比(5.58±2.14 )d,P<0.001]更早;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31±1.07)分比(4.90±2.00)分,P<0.001]更低;胃排空障碍[4.3%(12/276)比8.6%(22/255),P<0.05]、术后腹腔感染[1.4%(4/276)比4.3%(11/255),P<0.05]、术后肺部感染[0.7%(2/276)比3.9%(10/255),P<0.05]发生率更低;术后住院时间[(15.36±3.26)d比(17.90±5.66)d,P<0.001]更短;住院费用[124 153.00元(112 437.75,136 604.50)元比133 604.00元(115 086.00,150 758.00)元,P<0.05]更少。两组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熟练掌握LPD的基础上,围手术期实施ERAS安全、有效,能够有效促进LPD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106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腹腔镜组(53例)和传统手术组(53例)。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而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情况、住院情况、并发症、隐匿性疝、对侧疝突出、复发情况。 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4、19.072、58.681、14.511、4.981,P均<0.001)。腹腔镜组住院费用(4 152.85±541.59)元高于传统手术组(3 860.71±459.7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4,P=0.003);腹腔镜组住院时间(2.07±1.12)d与传统手术组(2.14±1.4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3,P=0.78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传统手术组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4,P=0.003)。术后腹腔镜组对侧疝突出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9.4%,P=0.003);隐匿性疝发生率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比0,χ2=5.248,P=0.022);2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3.8%,χ2=2.038,P=0.153)。 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儿迅速康复,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原发性肝癌(PLC)肝切除围手术期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因PLC行肝切除手术的10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管理方法不同分为ERAS组(n=56)和传统组(n=53),然后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PSM后平衡良好,每组患者均为40例。两组在基线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率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传统组相比,ERAS组术后第1、4、7天WBC更低,但ALB水平更高(P<0.05)。ERAS组患者术后进食更早[(2.03±0.36)d vs (4.33±2.12)d,P<0.05],下床活动时间更早[(50.38±24.76)h vs(79.05±40.73)h,P<0.05],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更早[(2.63±1.12)d vs (3.28±0.88)d,P<0.05],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更早[(5.03±0.36)d vs (9.05±3.6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LEER模式[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安心(reassuring)]下采取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99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ERAS模式进行围术期管理的41例患者设为常规组,采用LEER模式下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围术期管理的58例患者设为LEER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整体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就医体验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LEER组在住院时间([ 9.75±1.29)d vs(8.23±1.52)d,t=6.896,P<0.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11±0.54)d vs(2.69±0.98)d,t=3.745,P=0.048]、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3±0.98)d vs (2.18±0.53)d,t=2.931,P=0.032]、术后饮食恢复时间[(4.38±1.81)d vs(3.52±1.34)d,t=2.525,P=0.049]、围术期疼痛控制满意度[(4.27±0.41)vs(4.76±0.32),t=1.568,P=0.036],就医体验[(3.98±0.48)vs(4.63±0.51),t=2.827,P=0.041]方面均优于常规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EER模式下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能确保加速康复外科措施精准、系统、全面、高效执行,整体促进术后患者加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患者能获得较好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