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cbl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blC病)患者的临床、生化特点及基因突变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近年来的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至2016年5例cblC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表现、辅助化验检查和基因突变的特点,并对其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临床特点:5例患儿起病在婴儿期,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喂养困难、精神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营养不良;血C3(丙酰肉碱)、C3/C2(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C3/C0(丙酰肉碱与游离肉碱比值)、尿甲基丙二酸、乳酸及血同型半胱氨酸均增高,C3/C2和C3/C0比C3增高更显著,3例患儿血氨轻度增高,4例头颅MRI异常.基因突变特点:共发现6个基因突变,c.104T>G(p.L35W) 、c.482G>A(p.R161Q)、c.567_568insT(p.I190fs)、656_658del(p.219_220del)及217C>T(p.R73X)各1例;c.440-441del(p.G147fs)2例;c.609G>A(p.W203X)3例,609G>A是本研究中突变最多的类型.临床转归:给予VitB12、叶酸、左旋肉碱、甜菜碱及VitB6等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cblC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有不同程度的喂养困难、精神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营养不良;C3/C0、C3/C2、尿甲基丙二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增高,C3/C2和C3/C0比C3增高更显著;MMACHC基因的突变是cblC病的原因;了解cblC病在婴儿期的各种临床表现和新生儿血串联质谱检测的重要性,可使此类疾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干预,减少此类病人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正>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ademia,MMA)为儿童常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有机酸血症,发病率为0.79%~6.04%[1]。以血液和/或尿液中MMA的升高为主要特征,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其分为MMA合并型及单纯型MMA,我国主要发病类型为MMA合并型,而MMACHC基因突变导致的cblC型是合并型的主要病因[2],MMA在临床中有一特殊类型“危重型MMA”,其临床特征及基因型复杂多样,发病年龄多小于1岁,病死率、致残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特征,治疗前后血氨基酸、尿有机酸的变化及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发育儿科2011年8月-2012年12月10例确诊的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血氨基酸、尿有机酸及基因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儿的发病年龄为出生5 d~2岁5月,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喂养困难2例,体重不增1例,反复呕吐2例,顽固性抽搐1例,发育落后3例,发育倒退1例,肌张力异常3例。代谢性酸中毒3例,血氨增高7例,伴同型半胱氨酸增高6例。头部MRI典型改变3例,非特异性改变4例。VitB12 有效型尿MMA平均下降倍率为6.45倍,血丙酰肉碱(C3)为2.05倍,血丙酰肉碱/乙酰肉碱(C3/C2)为1.64倍。4例患儿检测到相关基因突变,基因分型3例为cblC亚型,1例为mut-亚型。 结论 甲基丙二酸血症除了表现为非特异性临床特征以外,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和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头部MRI既可以为典型改变也可以为非特异性改变;尿MMA可作为VitB12治疗有效的敏感指标;基因检测可进一步帮助临床分型、估计预后及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98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的临床特点。方法以随机抽选的模式在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MMA患儿中抽选98例,对其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尿液样本以及干血滤纸片,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mass spectrometer,LC-MS/MS)进行有机酸测定以及酰基肉碱谱测定,观察并统计检测结果。同时观察患儿肝肾功能、血乳酸、血气分析、血糖、尿常规、血氨以及血常规等常规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98例MMA患儿的疾病确诊在3 d~12岁间,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囊括9例发作性呕吐,19例间断抽搐,11例智力、运动落后,15例乏力、下肢水肿,6例贫血,14例皮肤黄染,15例嗜睡以及9例反应弱。患儿各项检查指标水平结果包含14例尿常规异常,13例心肌酶谱异常,9例血气分析异常,13例血乳酸升高,14例肾肝功能异常,5例血氨升高,15例不同程度的红细胞计数减低以及15例血糖降低。患儿采用GC-MS尿有机酸分析发现其甲基丙二酸指标为0.09~89.21mmol/(mmol·Cr)。通过LC-MS/MS可发现,90.81%的患儿丙酰肉碱(C3)、丙酰肉碱与游离肉碱比例值(C3/C0)以及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C3/C2)较正常儿童相应指标高出2~3倍,9.19%的患儿仅有C3/C2增高。结论临床上可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检测指标水平异常现象,并结合GC-MS、LC-MS/MS的检测结果,诊断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病情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有效提高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亲维生素B_(12)缺乏导致的婴儿继发性甲基丙二酸尿症(MMA)的临床特点,以及该病的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选择2014年11月12日,因"吐奶、贫血、疑为遗传性MMA",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被确诊为因母亲维生素B_(12)缺乏导致的继发性MMA、日龄为27d的男性双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双胎患儿及其母亲进行血常规、血清维生素B_(12)与叶酸检测,以及血清与尿液总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尿液有机酸谱及血液氨基酸、肉碱谱检测,同时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MMA相关基因突变情况。本研究与2例受试者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通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结果 12例患儿生后4d于当地医院就诊时,尿液甲基丙二酸浓度分别为479.21 mmol/mol肌酐和65.90 mmol/mol肌酐(正常参考值为0.20~3.60mmol/mol肌酐);血液丙酰肉碱浓度分别为12.01μmol/L和10.55μmol/L(正常参考值为1.00~5.00μmol/L)。生后27d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时发现,2例患儿均存在中度贫血,长子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轻度增高,为17.6μmol/L(正常参考值为0~15.0μmol/L),次子正常,为14.3μmol/L;血清维生素B_(12)浓度均降低,分别为121.0pmol/L与105.0pmol/L(正常参考值为133.0~675.0pmol/L);血清叶酸浓度均正常,分别为26.50nmol/L与18.60nmol/L(正常参考值为6.80nmol/L);尿液中均未检出甲基丙二酸,血液丙酰肉碱均增高,分别为9.26μmol/L与15.90μmol/L。给予维生素B_(12)肌内注射,口服亚叶酸钙及左卡尼汀治疗后,2例患儿尿液中均未检出甲基丙二酸,血液丙酰肉碱浓度恢复正常,智力、运动发育正常,贫血好转。22例患儿母亲于早孕期出现厌食、呕吐等早孕期妊娠反应,中孕期出现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大细胞性贫血及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曾口服补血中药及铁剂治疗,未曾补充维生素B_(12)治疗。产后2个月时,母亲血清维生素B_(12)浓度降低,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经左卡尼汀、甲钴胺、叶酸等营养干预治疗2个月后,母亲血清维生素B_(12)及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均恢复正常。3对于与遗传性MMA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2例患儿及其父母均未见MUT、MMAA、MMAB、MMACHC等基因突变。结论母亲孕期营养不良及健康状况不佳,可导致维生素B_(12)缺乏,继而引起婴儿继发性MMA。临床注意对继发性MMA患者与遗传性MMA的早期鉴别诊断,并于确诊后及时给予维生素B_(12)治疗,是救治继发性MMA,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对于妊娠期贫血的母亲,更应注意维生素B_(12)缺乏的可能性,以免导致婴儿罹患继发性MM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指标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4月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115400例新生儿中确诊为MMA的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及基因突变情况。根据是否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分为单纯型MMA和合并型MMA。单纯型MMA患儿给予饮食控制和左卡尼汀治疗,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给予维生素B_(12)、左卡尼汀、甜菜碱及亚叶酸钙治疗。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患儿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确诊13例MMA患儿,其中单纯型MMA 2例,均为维生素B_(12)无效型,确诊时均无任何临床症状;合并型MMA 11例,均为维生素B_(12)有效型,其中5例确诊时均无任何临床症状,6例确诊前已发病,主要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困难、三系降低及黄疸等。13例患儿均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其中MUT基因突变1例,MMACHC基因突变11例,CD320基因突变1例。MMACHC基因突变中的c.465_467del和c.467G>A的杂合突变及CD320基因突变的c.262_264del纯合突变均为临床意义未明突变。结论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对早期检出MMA患儿至关重要,枣庄地区MMA患儿的主要病因是MMACHC基因缺陷,及早干预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可为再生育指导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率,对降低出生缺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的临床表型、基因突变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治疗效果,为该病的产前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菏泽市2015年5月-2019年12月出生的210 319名新生儿进行筛查,结合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及二代测序技术,将确诊的88例患儿分为单纯型MMA患儿和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相应治疗,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患儿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8例MMA患儿中79例为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9例为单纯型MMA,49例患儿行基因测序,其中MUT基因突变位点13个,包括3个未报道突变:c.389G>A:1963C>T、c.2009G>T、c.1233_1235delCAT;MMACHA基因突变位点20个,包括5个未报道突变:c.481C>T、c.568dupT、c.57delT、c.471G>A、c.IVS2+149C>T。78例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血中丙酰肉碱(C3)值和尿中甲基丙二酸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能对MMA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基因检测有助于MMA分型诊治,不同基因型的临床表型以及对治疗反应不同。新发突变位点,不仅丰富了我国MMA患儿基因突变谱,而且为先证者家系提供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迟发型丙酸血症(PA)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选择2016年8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经剖宫产分娩娩出的1例男性迟发型PA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本例患儿的干血斑串联质谱(MS/MS)、尿滤纸片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家系基因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病史、串联质谱检测结果、遗传代谢病Panel高通量测序结果及随访结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①本例PA患儿无特殊临床症状,干血斑MS/MS检测结果提示丙酰肉碱(C3)水平为2.79~7.03 μmol/L,GC/MS检测结果提示尿液3-羟基丙酸水平为0~129.48 μmol/L。②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因Panel结果显示,PCCA基因检测到2个致病突变(c.802C>T、c.827delG)。其中c.802C>T点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p.Arg268Cys突变,该突变位点遗传自患儿母亲;此外c.827delG为移码突变,该突变位点遗传自患儿父亲,该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p.Gly276ValfsX46突变,为未报道的新突变。③随访结果显示,患儿肝、肾功能正常。④本例患儿最终诊断为迟发型PA。 结论移码突变c.827delG是PCCA基因未报道的新突变,新生儿MS/MS、GC/MS检测结合Panel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迟发型PA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 MMA)的临床特征, 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对八一儿童医院足月NICU 2011年9月-2013年2月7例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进行尿或血有机酸分析确诊的新生儿MMA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儿中男3例, 女4例;发病日龄0~6 d, 7例均在生后1周内发病。主要表现有反应差6例, 喂养困难7例, 3例呼吸急促, 抽搐2例, 肌张力减低7例, 血小板减少6例, 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6例, 高氨血症4例, 7例尿甲基丙二酸浓度明显增高。5例行头颅CT或头颅MR检查, 2例检查异常。2例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 1例出院后终止治疗, 于生后3月死亡, 1例出院后失访, 2例确诊患儿接受维生素B12治疗, 同时予低蛋白饮食及左旋肉碱,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虽接受维生素B12、左旋肉碱治疗及低蛋白饮食, 效果不佳, 生后4月死亡。结论 新生儿MMA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 GC/MS尿有机酸分析可确诊本病, 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本市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MMA)进行筛查的相关指标浓度值分布特征,评估3-羟基十六烯酰基肉碱(C16:1-OH)指标在MMA疾病判读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MMA筛查阳性预测值及筛查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2013年10月-2019年7月当地出生的185 239例新生儿进行MMA筛查。比较不同性别、孕周和出生体重分组下,MMA疾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确诊样本的初筛和复查指标水平。结果 确诊44例患儿,单纯型5例,合并型39例,总体患病率约为0.023 7%(44/185 239);不同性别、孕周和出生体重分组下,游离肉碱(C0)、丙酰基肉碱(C3)、丙酰基肉碱/游离肉碱(C3/C0)、丙酰基肉碱/乙酰基肉碱(C3/C2)、C16:1-OH和蛋氨酸(MET)等指标浓度值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确诊样本的初筛和复查结果比较,复查样本中的C3/C2水平高于初筛样本(Z=5.10, P<0.001),而复查样本中C16:1-OH水平低于初筛样本(Z=5.236, P<0.001)。C16:1-OH指标诊断MM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1(95%CI:0.914~0.987),权重指数约为15.46。结论 在MMA新生儿筛查工作中,根据采血时间、出生体重及胎龄综合判读,可降低初筛阳性率;C16:1-OH指标可协助初筛样本(自出生3~7 d采血)MMA疾病的判读,提高阳性预测值,能有效提高筛查效率,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1.
痕量磷测定方法的研究及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分光光度法、原子光谱法、X—射线荧光法、色谱法、质谱法以及流动注射分析在测定痕量磷上的研究与发展状况,并对每一类方法的分析特性及应用情况做出了归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紫外导数光谱法直接测定抗坏血酸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将该法应用于蔬菜、水果及抗坏血酸片剂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抗坏血酸的1—4阶导数光谱都可用于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其中以二阶导数光谱的测定效果最佳。该法简便、快速、线性范围宽、准确性高,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低压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测定法(HPLC-HG-AFS)与氢化物发生-冷阱捕获-原子吸收测定法(HG-cold trap-AAS)对同一样品中无机砷的测试结果,分析原子荧光法在水中无机砷(i As)检测方面的适应性。方法分别对这2种检测方法进行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及线性范围等指标的检测,然后利用SPSS 19.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原子荧光法与原子吸收法测得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且原子荧光法的线性范围远大于原子吸收法;两种方法的检出限差异不明显;两种方法所得的精密度均小于10%;原子荧光法与原子吸收法对同一样品回收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4,P=0.336)。结论低压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测定法的线性范围更宽,能将各种价态砷进行有效的分离,而其他指标与氢化物发生-冷阱捕获-原子吸收测定法相比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董博芳  姜旭萍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527-1528
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尿液中砷元素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详细描述了不同仪器在测定尿砷时的方法和得到的结果,并介绍了各个方法的特点,便于不同条件实验室检验人员进行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陶瓷厂和钨矿生产性粉尘中多种元素含量的差异以及其对粉尘毒性和致病作用的可能影响。方法收集厂矿粉尘各50g,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陶瓷厂和钨矿粉尘样品中铜、锌、铅、镉、镍、铁、锰、钙、镁9种元素的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样品中铝元素的含量,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样品中砷元素的含量。结果陶瓷厂和钨矿粉尘样品中铝、砷、镉、铁、锰、铅元素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陶瓷厂粉尘中铝元素的平均含量为104688.71μg/g,大于钨矿粉尘中的平均含量64883.17μg/g;陶瓷厂粉尘中砷、镉、铁、锰、铅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04、2.27、4473.23、369.67、96.86μg/g,而钨矿的分别为80.32、20.64、28619.06、1596.93、333.02μg/g,均高于陶瓷厂。结论陶瓷厂和钨矿粉尘中多种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元素含量的不同,可能会影响粉尘的生物学效应活性,对粉尘的致病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饮料中8种人工合成色素日落黄、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诱惑红、酸性靛蓝和亮蓝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饮料样品经加热驱除二氧化碳或乙醇后直接过膜进样,以甲醇+乙酸铵(0.02mol/L,pH=4.0)为流动相,梯度淋洗分离,电喷雾(ESI)离子化,选择反应监测方式(SRM)定性和定量。结果:样品处理简单,定性、定量准确,检测灵敏度高,回收率98.2%~101.6%,RSD0.3%~1.2%,相关系数0.9991~0.9999,检出限0.4~13μg/L。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适用于饮料中这8种人工合成色素的确证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集不同品种的葡萄,通过适当的检测方法了解其11 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方法 通过前处理及微波消解后,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不同种类葡萄中的K、Na、Mg、Al、Mn、Fe、Cr、Cd、Zn、Pb、Ca的含量.其中Pb、Cd、Cr3种元素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进行测定.K用原子吸收火焰法进行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微量硒,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基体干扰少、灵敏度高等优点。方法检出限为0.4ug/L,线性范围为0-350.0ug,L。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94种常用食物中钴含量的测定王振林,周明琪,樊卫东(西安医科大学,西安710061)关键词:食物,钴TheDeterminationofCobaltin94KindsofFoodfromShaanxi¥WangZhenlin;ZhouMing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