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本科生护理职业毒理与防护教育效果。[方法]以2011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其对护理职业安全与防护的认知情况为基础制定教学方案,开展护理职业毒理与防护理论教育及实践操作指导,在理论课程及实训结束后,比较授课前后学生护理职业安全知识和态度得分情况。[结果]实施护理职业毒理与防护教育后,护理本科生护理职业安全知识和态度得分高于授课前(P0.05)。[结论]开设护理职业毒理与防护教育是增强护理本科生职业防护意识、促进安全规范的职业行为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职业探索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护理本科生的职业指导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取某大学护理学院240名护理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应用职业探索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总体职业探索行为得分(82.75±16.26)分。其中,环境探索(6.15±1.89)分,自我探索(6.05±1.49)分,目标聚焦(17.26±4.35)分,探索信息量(30.88±7.76)分,系统探索(22.60±4.94)分。不同高考文理科背景、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职业探索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职业探索行为水平还有待提高,护理教育者应重视开展相关的职业课程教育和丰富职业指导活动,实行针对不同护理本科生群体的职业指导,减少其专业学习的盲目性,改善其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士对职业防护相关的医院安全氛围的认知现状,为医院相关部门制定减少职业暴露相关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基本资料调查问卷和医院安全氛围量表对长沙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69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医院安全氛围认知总分为(104.31±12.04)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条目均分按降序排列依次为:培训教育(3.72±0.48)分,沟通(3.69±0.37)分,防护设备(3.68±0.57)分,工作环境(3.65±0.56)分,管理者态度(3.25±0.67)分。不同医院、年龄、护龄及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情况的护士,对安全氛围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对医院安全氛围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医院管理者应重视营造安全文化的态度,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与防护设备,加强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从而提高护士对医院安全氛围的认知水平,减少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护理伦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护理伦理学课程中,基于卡瑞特体验式教学法中的感知、体验、分享与交流、整合和应用5个环节开展教学。教学后,通过问卷了解参加课程学习的107名护理本科生对体验式教学的满意度;访谈了其中15名学生,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体验。结果学生对教学效果总体评价得分为(4.37±0.71)分;受访者对体验式教学的培训效果给予充分肯定,主要包括学生的职业信心和职业责任感提升、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增强。结论在护理伦理学课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角色认知与临床实践行为现状及其相关性,为护理教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角色认知量表及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评价量表,对某医科大学14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本科护生角色认知总均分为(2.77±0.38)分(理论中位数为3分),为中等略偏下水平;临床实践行为总均分为(3.48±0.70)分。认知领域与角色模糊呈正相关(P0.05),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操作技能领域与角色冲突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有预测作用和影响。结论护理本科生角色认知与临床实践行为有密切关系。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带教老师应增强学生角色意识,帮助学生端正职业态度,提高学习动机,更好地培养其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格林模式对手术室护士认知水平及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手术室护士113名,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其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和防护情况;之后对相关因素采用格林模式进行干预,2018年1月再次对这113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比较采用格林模式干预前后其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和防护情况,分析格林模式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前,手术室护士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水平为(5.12±1.02)分、防护水平(52.37±8.26)分,均低于干预后认知水平(8.35±1.04)分、防护水平(83.31±10.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格林模式对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进行健康指导干预,能提高其认知和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专题研讨结合案例教学在护理本科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级116名本科生按照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专题研讨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学习结束后,采用理论考核与问卷调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76.93±10.22)分和(70.40±17.54)分、实践考核成绩分别为(75.47±5.56)分和(71.24±5.1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专题研讨结合案例教学这种方法总体反馈较好。结论专题研讨结合案例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并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针对临床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损伤,对2008级70名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前4周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课程结束后,评价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效果.结果 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后,学生职业防护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P<0.01).67名(95.7%)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加深了其对职业防护的理解,59名(84.3%)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职业防护技能.结论 护理本科学生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以及应对职业暴露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知信行现状,提出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对策。方法采用整群抽取的方法,选择我市5家基层医院急诊科工作人员150名进行调查,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获取途径、防护认知、防护态度、防护行为。结果 136名急诊科工作人员中,获取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途径主要包括医院宣教、同事交流、新闻媒体、学校教育。防护认知、防护态度、防护行为评分分别为(25. 04±4. 24)分、(27. 71±3. 21)分、(22. 81±3. 45)分;不同职业、文化程度、技术职称、工作年限医务人员正确答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诊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知信行水平普遍低下,且与职业、学历、技术职称、工作年限相关,应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策,以促进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知信行行为能力的养成,预防控制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以案例为基础的内科护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库及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151名护理本科生的教学中应用并综合评价效果。结果学生随堂线上测验成绩为(79.36±7.38)分,课程总成绩为(80.95±6.19)分。网络学习平台上教学讲授视频总时长约1 023 min,学生观看时长为(2 455.2±872.3)min,151名学生参与讨论次数共计4 591次。结论内科护理学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绝大多数学生能适应与认可这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