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全面检索和分析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 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医脉通、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文库、新西兰指南小组网站、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理事会-澳大利亚临床实践指南网、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信息库、护理和相关医学文献累计索引、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护理相关的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2020年11月。由2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依据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预分级系统(2014版)进行证据分级。 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包括临床决策3篇、证据总结2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4篇。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围绕风险评估、健康宣教、基本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促进预防措施的临床落实6个方面,共汇总16条最佳证据。 结论 该研究总结的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最佳证据较为全面、科学,可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和总结预防术中俯卧位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的最佳证据,为术中俯卧位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的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方法,针对术中俯卧位患者的面部压力性损伤提出问题,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指南库、循证资源库及相关专业协会网站,手工查阅相关专业书籍中关于预防术中俯卧位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的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系统评价及专家共识类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证据总结2篇。经过评价,总结得出18条最佳证据,包括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压力性损伤分类评估和质量管理4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预防术中俯卧位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的最佳证据, 为临床形成专业、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参考。建议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用证据时应根据所在医疗机构现有的环境、应用证据的促进及阻碍因素、患者意愿及偏好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应用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成人ICU患者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成人ICU患者疼痛的管理提出循证问题,检索相关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分级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文献19篇,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5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6篇,专家共识3篇,经过专业判断,共汇总出23条成人ICU患者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基本原则、评估工具、干预时机、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及动态评估6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成人ICU患者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规范ICU医务人员进行疼痛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旨在降低ICU患者疼痛及疼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索、评价和汇总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Cochrane图书馆、Joa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数据库、OVID循证数据库、中国指南网、美国指南网、ClincalKey for Nursing、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护理文献累积索引数据库关于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潴留预防及管理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最佳临床实践信息册、证据汇总及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5月。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5篇、系统评价5篇、证据总结4篇、临床决策2篇,最终获取14条最佳证据。结论 临床科室在应用证据时,应结合文化背景、具体的临床环境、患者意愿及偏好等有针对性地选择证据,及时关注相关证据的更新。  相似文献   

5.
康莉  王翠玲  田佳  许晨丽 《护理学报》2021,28(16):22-26
目的 检索并评价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 系统检索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医脉通和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等数据库、指南网站以及专业协会的所有关于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及专家共识,检索从建库到2020年10月2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从评估、营养制剂配方、喂养方案、药物使用、预防及处理6个方面汇总22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实践参考,建议在评估机构环境及利益相关者的意愿后选择性应用最佳证据,以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索和评价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资源数据库、医脉通、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Best Practice(最佳临床实践数据库)、PubMed、临床决策系统(UpToDat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关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物理预防的所有证据。结果 共纳入文献14篇,包括指南7篇、系统评价5篇、证据总结1篇、随机对照研究1篇,分别从评估与筛查、健康指导、预防实施与管理、机械预防4个方面总结了12条证据。结论 临床科室应结合医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际情况、患者及家属意愿,科学运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物理预防的循证依据,提高临床护士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的风险意识,通过早期物理预防以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以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索、整理、评价和总结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采用PIPOST确定循证问题,利用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UpToDate、美国国立指南库、PubMed、CINAHL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护士协会、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内有关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所有证据,并对证据进行评价与整合。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2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综合整理出5个维度19条最佳证据,分别是围术期评估与宣教、早期活动的安全性与开始时间、制定早期个性化活动计划、术后多模式镇痛、实时监测。结论 本研究总结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护理管理者、临床护士的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基于最佳证据有效指导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足部护理有关的最佳证据。方法 根据循证护理的方法确立问题,并利用计算机按照“6S”证据模型,检索有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足部护理的相关文献,包括近10年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推荐实践、最佳实践信息册、专家共识、与证据密切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文献7篇,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1篇,最终总结了16条 最佳证据。结论 总结了目前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足部护理的最佳证据,包括足部评估、足部护理、鞋子管理和健康教育,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索并获取行结直肠镜检查的成年患者肠道准备不充分的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针对行结直肠镜检查的成年患者肠道准备不充分的预防及管理提出问题,按照证据资源的“6S”金字塔模型检索文献,采用英国2012版的《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2014版)以及Johns Hopkins医院的循证实践项目管理工具对各类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分级评定。结果 结合相关专业人员评定,汇总出22 条肠道准备不充分的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肠道准备不充分的评估;相关因素;方案的选择;不良事件的处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6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结直肠镜检查的成年患者肠道准备质量不充分的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肠道检查患者实施机械肠道准备提供了循证依据,以科学的方法来管理肠道准备不充分的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索并获取新生儿院际转运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以降低新生儿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转运安全。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新生儿转运不良事件预防和管理提出问题,检索相关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 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总结出 24条新生儿转运相关证据,包括转运部门建设、转运管理、转运团队、转运培训、转运决策、转运装备、转运实施、转运质量控制、监督和反馈等。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新生儿转运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及护理管理者提供循证依据。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科学的方法管理和预防新生儿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提升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保障新生儿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骨科诊治的26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术前患者Frankel分级:A级12例,B级及以下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椎管减压手术治疗,采用Franke脊髓损伤分级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估脊髓损伤程度,并观察伤后并发SIADH的时间及疗效.[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12~37)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及以下18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1.6±3.1)分,JOA评分改善率为78.2%.患者出现SIADH的时间为伤后(4~10)d,恢复时间为(28.4±13.8)d.[结论]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安全可靠,但围手术期并发的SIADH应重视,补钠并控制入液量能有效地治疗SIAD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o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对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再通治疗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HT)的意义,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经临床/影像确诊的AIS患者60例,在血管再通治疗前行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扫描,应用IVIM成像技术重建患侧梗死区及对侧镜像区的慢速表观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pure diffusion,D)、快速表观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值,计算各参数的相对值(r D、rD*、rf);在治疗后3 d内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扫描,观察患者HT发生的情况;分析AIS患者治疗前IVIM参数与治疗后HT的关系。结果 AIS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前患侧梗死区的D、D*、f值均低于对侧镜像区,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34、12.234、24.069,P<0.01);HT组患者治疗前梗死区的rD、rD*、rf均值低于非HT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2、3.090、4.656,P<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HT组与非HT组rD、rD*、rf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822、0.883;rD最佳阈值为0.527,敏感度为76.9%,特异性为73.7%;rD*最佳阈值为0.519,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78.9%;rf最佳阈值为0.495,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89.5%。结论 AIS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有HT的风险,治疗前梗死区的IVIM参数可以预测治疗后发生HT的风险,以rf值的预测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MinADC)值鉴别诊断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与脑膜瘤,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10例SFT/HPC (WHOⅡ级)患者与22例脑膜瘤(WHOⅡ级)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DWI特征及病理资料,在ADC图上测量两者的MinADC值并进行比较。通过Welch检验进行两组MinADC值的比较,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评价MinADC值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在10例SFT/HPC中,肿瘤实性成分在DWI上8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MinADC平均值为(1.16±0.23)×10-3 mm2/s;在22例脑膜瘤中,肿瘤实性成分在DWI上18例呈稍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2例明显高信号,MinADC值平均值为(0.80±0.12)×10-3mm2/s,小于SFT/HPC,两组肿瘤实性成分Min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MinADC值0.90×10-3 mm2/s为阈值诊断SFT/HPC与脑膜瘤,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32,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94.3%,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行一致性检验,SFT/HPC的重复测量的Kappa值为0.91,脑膜瘤的Kappa值为0.87。结论 MinADC值可以作为一种量化工具区分颅内SFT/HPC与脑膜瘤,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比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突变型和IDH-1野生型的MRI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选取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5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其中IDH-1突变型20例,IDH-1野生型25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DWI及T1WI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病变个数、肿瘤边界、囊变坏死、出血、肿瘤最大径、水肿最大径、强化程度及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值(mADC)、标准化最小表观系数(rmADC)等征象与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IDH-1突变型好发于右侧额叶,IDH-1野生型好发于左侧额叶,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IDH-1突变型者囊变坏死占45%,野生型者占7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强化程度为无强化、轻度强化、中度强化、重度强化者IDH-1突变型分别占比25%、50%、20%、5%,IDH-1野生型分别占比8%、12%、52%、28%,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IDH-1突变型肿瘤最大径[(50.01±19.11) mm]小于IDH-1野生型[(64.58±11.52) mm]。IDH-1突变组mADC值均值为(1.17±0.20)×10^-3mm^2/s,IDH-1野生组mADC值均值为(0.84±0.14)×10^-3mm^2/s;IDH-1突变组rmADC值均值为(0.16±0.04)×10^-3mm^2/s,IDH-1野生组rmADC值均值为(0.13±0.02)×10^-3mm^2/s,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发病性别、年龄、病变个数、肿瘤边界、是否伴有出血、水肿最大径等征象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发生部位、囊变坏死率、强化程度、肿瘤最大直径、mADC值、rmADC 值可用来术前评估间变性胶质瘤的IDH-1突变状态,进而指导临床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5.
MRI观察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成人无骨折、脱位颈椎外伤合并颈脊髓损伤的MR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该病患者38例,入院时均行颈椎X线、CT及MR检查,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24~62岁,平均(42.0±0.4)岁.结果 本组病例X线、CT及MR检查均未见颈椎骨折及脱位.脊髓MRI信号改变包括脊髓信号无改变4例,髓内水肿30例,髓内出血9例,脊髓软化或囊性变4例以及增强后有强化13例.其他MRI表现包括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或颈椎间盘退变或损伤后突出等,为脊髓受压迫的原因.结论 MRI可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诊断与正确治疗提供依据.MRI无信号改变或仅有水肿表现者预后较好,髓内出血或者异常强化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需求评价,为创造利于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住院环境提供依据。方法以患者希望拥有的住院环境为主题,采用征求意见表和工休座谈会的方式对64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1例(79.7%)患者对现有住院环境满意,100%的脊髓损伤患者需要提供陪护陪床条件、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指导及治疗费用的保障;90%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需要提供安全的活动空间和便利的生活条件、和病友和睦相处、医护人员的重视与关爱、家庭的重视与关爱。结论优化脊髓损伤患者的住院环境,提供舒适护理,能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有效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工伤致脊髓损伤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体验.方法 应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访谈3例具同质性的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以诠释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转录稿.结果 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体验包括个人力量增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活在当下的积极应对3个主题.结论 健康照顾者可通过促进创伤患者的创伤后成长而促进其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构脑卒中偏瘫患者对社会参与概念内涵的理解。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6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康复医院和某卒中随访门诊的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并录音,根据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脑卒中偏瘫患者对社会参与的理解可以归纳为3大主题7个亚主题,主题1:拥有自由之躯,即生活自理、活动自如;主题2:做有意义的事,即承担家庭责任、回到工作岗位、享受美好生活;主题3:与他人互动,即增加与他人的互动、减少与他人的互动。结论 3大主题体现出脑卒中偏瘫患者社会参与的独立性(Independent)、影响性(Influence)和互动性(Interaction),共同构成了社会参与的“3 I”模式。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社会参与的理解,为进一步研发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特异性测评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照顾者为患者提供护理情况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Zarit护理负担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50例脊髓损伤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总分(52.91±11.56)分,88%的照顾者的负担处于中、重度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有:并发症、照顾时间、消极应对方式、患者的自理能力、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自我效能及积极应对方式。结论护理工作者应重视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鼓励患者自理,增强社会支持系统,指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减轻照顾者的照顾负担。  相似文献   

20.
周智  陈杰  潘靓  周菲菲  邢伟 《磁共振成像》2019,10(7):525-52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三维纹理分析鉴别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cell carcinoma,ccRCC)、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和嫌色肾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hRCC)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4例ccRCC、22例pRCC和17例ChRCC患者资料,分别提取肾皮髓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增强T1WI上肿瘤三维纹理特征,筛选后应用原始数据分析、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和非线性判别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分析,计算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动态增强MRI三维纹理分析鉴别ccRCC与pRCC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达88.54%、91.89%、77.27%(AUC=0.846);鉴别ccRCC与ChRCC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达95.60%、97.30%、88.24%(AUC=0.928);鉴别pRCC与ChRCC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达79.49%、72.73%、88.24%(AUC=0.805)。非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均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AUC 0.707~0.928)。结论 DCE-MRI三维纹理分析有助于鉴别ccRCC、pRCC和ChR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