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0月—2019年3月的53例为试验组, 2018年2月—8月的53例为对照组, 分别给予多学科协作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 并在出院日比较两组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疼痛数字评分表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实施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后, 试验组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评分、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疼痛数字评分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 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科学、可靠, 能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恐动症, 缓解术后疼痛, 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后早期呼吸功能锻炼的时机。 方法 便利选取2018年3月6日—4月17日入院的肺癌术后患者3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呼吸功能锻炼;选取2018年4月18日—5月30日入院的30例肺癌术后患者为试验组,在雾化和镇痛药起效时行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呼吸功能锻炼的疼痛程度及锻炼的依从性。结果 试验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肺癌术后患者在雾化和镇痛药起效时行呼吸功能锻炼,可有效减轻呼吸功能锻炼带来的疼痛,提高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订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早期活动的管理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基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附属医院术后活动模型,结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程序的思路和实践,形成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早期活动管理方案。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248例为试验组,接受早期活动管理方案干预;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214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首次下地时间、术后第3天行走的最远距离、住院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为术后(1.84±0.73) d,对照组为(5.23±2.17) d;试验组术后第3天行走的最远距离为(82.55±23.12) m,对照组为(29.41±10.97) m;试验组住院时间为(9.27±1.71) d,对照组为(11.39±2.53)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实施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出院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早期活动管理方案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制膝关节康复训练器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研制膝关节康复训练器。选取2018年1月—10月70例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自制膝关节康复训练器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方法进行锻炼。使用膝关节功能量表分别于术后拔除引流管当天、首次下地和出院时对两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比较首次下地时两组的行走距离。结果 两组膝关节功能量表评分在术后拔除引流管当天、首次下地和出院时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程度、活动度在3个时间点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首次下地时行走距离比较,试验组30(30,40) m,对照组10(10,15) 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康复训练器可改善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增加首次下地行走距离,提升患者功能锻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心脏外科手术患者ICU过渡期护理质量。方法 设计ICU过渡期护理清单。便利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盐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需要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56例,其中2018年1月—12月的81例患者为试验组,2017年1月—12月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ICU过渡期护理清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转科交接时间,术后48 h、ICU转出前、ICU转出后1周3个时间点的静息状态疼痛程度,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访谈医护人员对清单的看法。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转科交接时间明显缩短(t=2.16,P<0.05),3个时间点静息状态疼痛程度明显降低(均P<0.01);试验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ICU转出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和医生对应用该清单的满意度均>96%;访谈医护人员,对该清单的使用给予了肯定。 结论 使用ICU过渡期护理清单能够缩短心脏术后患者ICU转运时间,减少心脏围手术期患者的术后应激与并发症,提高医、护、患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患者疼痛管理标准流程的构建及实施成效。方法 2018年1月-9月,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介入放射科一区收治入院的TACE患者为试验组,并根据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二次分组,其中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30例;以同样的方法选取介入放射科二区收治入院的TACE患者90例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本研究构建的疼痛管理标准流程,对照组实施TACE疼痛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疼痛影响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 轻度和中度疼痛患者中,时间主效应、分组主效应以及两者间交互作用均显著,试验组疼痛缓解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但重度疼痛患者中,时间主效应显著(P< 0.05),分组主效应不显著(P>0.05),且两者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试验组疼痛对身体的影响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教育满意度和控制方法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实施TACE患者疼痛管理标准流程能够缓解轻度和中度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疼痛结局,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石倩  刘萌  鲁军帅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1):1668-1672
目的 编制适用于神经系统肿瘤患者术后误吸风险筛查表,为早期筛查误吸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及德尔菲法,建立神经系统肿瘤患者术后误吸风险筛查表。选取2018年1月—6月行神经系统肿瘤切除术后的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7月—12月行神经系统肿瘤切除术后的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术后误吸风险筛查表进行筛查,对照组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方法筛查误吸风险,比较两组误吸风险检出率、误吸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 神经系统肿瘤患者术后误吸风险筛查表的应用可提高误吸风险检出率(P<0.05),降低误吸发生率(P<0.05),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P<0.01)。结论 神经系统肿瘤患者术后误吸风险筛查表可以提高误吸风险检出率,使护理人员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评估住院患者的误吸风险,对不同风险级别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预防策略,以减少误吸的发生,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逐条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行动策略。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预防及管理的认知水平、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室护士对质量审查指标的执行率。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预防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10~100(40.03±13.55)分和65~100(85.12±9.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分别为47.83%和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佳证据应用前,手术室护士对审查指标17的执行率为98.55%、审查指标16的执行率为76.81%,其余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在50%以下;最佳证据应用后,审查指标1~9、11~15、18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的集束化预防低体温策略在成人择期手术患者中应用后,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执行依从性,并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与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为护理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护理循证方法提出实践问题,按照循证证据检索数据库的“6S”分类模型,检索与“成人肝脏移植术后早期活动”相关的证据,包括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和证据总结。结果 共纳入证据9篇,包括临床指南2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3篇、证据总结1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并对相关证据进行汇总,最终从7个维度总结了22条最佳证据。结论 肝移植术后患者需开展早期活动,需要有专业的实施团队、实施前充分评估安全性、运用专业的辅助工具、实施过程中进行安全监测及疼痛管理;管理者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早期活动实施及安全观察等方面的培训,降低住院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口服葡萄糖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旨在减少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98例行甲状腺癌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为试验组,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试验组患者分为试验组1与试验组2,选取2016年1月—12月52例行甲状腺癌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1术前口服温开水,试验组2术前口服5%葡萄糖溶液,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禁食禁水方法。分别比较3组的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咽喉疼痛程度、切口感染率、切口延迟愈合率等指标。 结果 血糖方面,试验组1及试验组2术晨口服液体2 h后血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血糖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反应蛋白方面,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 d血清C反应蛋白与试验组1、试验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喉疼痛方面,对照组与试验组1、试验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与试验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切口延迟愈合、口渴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口服5%的葡萄糖溶液不增加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血糖,能减轻患者的咽喉部疼痛与口渴感,能降低术后应激,减少患者切口延迟愈合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徐晓珍  胡运辉  胡韵  胡敏  顾芬 《护理学报》2022,29(16):61-64
目的 探讨腹壁肿瘤扩大切除术后患者康复期症状体验和心理感受,使医护人员能全面掌控患者术后症状并进行管理,从而为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腹壁肿瘤扩大切除术后11例康复期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利用Nvivo12 Plus软件整理访谈资料,并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归纳出4个主题,身体不适:活动性疼痛、睡眠障碍、下肢麻木、手术部位皮肤紧绷感;营养失调:食欲不振、肠外营养不耐受、体质量下降;体力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活动无耐力;担心疾病复发和住院费用:疾病复发的忧虑、经济压力的担忧。结论 腹壁肿瘤扩大切除术后患者康复期面临多方面的困扰,医护人员在康复期应完善患者症状管理,改善患者的身体不适;量身定制营养支持方案,改善营养失调;制定康复计划,循序渐进的增加活动水平;有效疏导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影响和改变,为临床个性化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6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 Colaizzi分析法得出主题。结果 共归纳为3个主题:(1)膀胱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膀胱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焦虑感和内疚感;(3)患者需要膀胱功能恢复指导,包括膀胱功能锻炼知识、康复训练个性化指导、康复训练监督反馈、出院后的康复资源。结论 医护人员应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个体化、阶段化的护理,发现患者膀胱功能障碍时,尽早开始并持续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索并总结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术后患者最佳制动时间的相关证据,促进医护人员对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术后患者的最佳制动时间做出科学的临床决策。方法 检索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美国指南网(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国际指南协作组、医脉通、UpToDat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术后患者制动时间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6月20日。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2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1篇证据总结和6篇系统评价,总结出9条最佳证据,涉及影响因素、止血方法、制动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4个方面。结论 本次最佳证据总结为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术后患者制动时间提供循证证据支持,建议在临床上进行证据转化和应用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自身情况与医疗资源环境,从而选择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术后患者的最佳制动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患者急性中重度腹痛的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初步建立TACE术后腹痛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法,收集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月—6月期间行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急性中重度腹痛分为腹痛组和非腹痛组,对两组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建立预测模型,并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共纳入患者367例,共行425次TACE,统计结果显示,预防性TACE术后均未发生急性中重度腹痛;肝内肿瘤多发(肿瘤病灶数量≥3个)、TACE术后腹痛史、手术方式和TACE次数是TACE术后发生急性中重度腹痛的独立预测因子,最终建立的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4(95%CI为0.736~0.852),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 2=2.205,P=0.974。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TACE术后急性中重度腹痛发生的风险,可为医护人员实施预防性疼痛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肝肿瘤患者术中非计划性低体温的最佳实践方案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John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转化模式为理论框架,将最佳证据结合研究者所在临床环境,制定肝肿瘤患者术中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审查标准,在手术室开展质量审查;采用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护理人员对于最佳证据的知晓情况及执行情况。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肝肿瘤患者在麻醉30 min、麻醉60 min、麻醉90 min以及麻醉120 min的体温均较前有所好转(P<0.05),血红蛋白质值较证据应用前升高(P<0.05),护士对于最佳证据的知晓率和执行率明显高于证据应用前。结论 通过制定和应用最佳实践方案,可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促进护理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老年痴呆患者疼痛评估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老年痴呆患者疼痛的评估和管理提供证据支持,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疼痛护理质量。方法 用PICO模型构建循证护理问题,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依次检索2010年1月1日—2020年2月29日发布在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BI、NICE、RNAO、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2名具备硕士学位的循证护理师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筛查,证据汇总后由项目团队综合归类。结果 共纳入文献12篇:证据总结3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5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从纳入的文献中共提取55条证据,最终综合成26条最佳证据共6个维度,分别是疼痛评估时机与量表、疼痛评估方法、干预措施、疼痛管理、培训与教育、组织保障。结论 临床管理者需重视老年痴呆患者疼痛评估,使用适宜疼痛评估工具及方法,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并且需对医务人员进行老年痴呆患者疼痛相关知识的培训,在证据应用的过程中应评估临床情景及现有的医疗环境,制订符合临床实际的老年痴呆患者疼痛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方法 采用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将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本土化后应用于妇科肿瘤病房,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首次残余尿量、患者满意度及质量审查结果,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其预防和管理的认知水平。 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从72.5%下降至52.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由52.5%下降至32.6%,首次残余尿量由(180.14±66.36)mL降至(137.44±52.31)mL,患者满意度由(92.29±6.25)分升至(96.78±3.30)分,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证据的执行率和护理人员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可规范临床医务人员行为,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