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究两种腹腔镜术与三镜联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4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术(n=41),B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术(n=46),C组患者则采取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三镜联合术(n=47)。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均以( ±s)描述,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术后结石复发、胆总管狭窄等采用χ2检验;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C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恢复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A、B两组(P<0.05), A组与B组上述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低于A组(24.4%)、B组(19.6%)患者(P<0.05)。术后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C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与胆总管狭窄率均为(0.0%)明显低于A组(12.2%,9.8%)与B组(13.0%,8.7% ),P<0.05;术后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C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与B组(P<0.05),而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镜联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行。该术式不仅降低了复发的风险,也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对接技术(LER)与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分步处理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两种术式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51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一期处理组25例实施LER进行一期处理,分期处理组26例实施分期处理,先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出胆总管结石,5 d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胆总管结石取净率、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体住院天数。结果两组胆总管结石成功取净,术中各有1例因胆囊三角严重粘连中转开腹,一期处理组与分期处理组的手术成功率96.0%vs 96.2%(χ2=0.481,P=0.509),平均手术时间为(85±20)min vs(120±18)min(t=-0.613,P<0.01),术后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4%vs 11%(χ2=5.063,P=0.020),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0±1.2)d vs (11±1.6)d(Z=-6.230,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与十二指肠镜检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LER手术一期治疗胆囊胆管结石安全、有效,与分期治疗相比,术后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总体住院时间大为缩短,但其推广应用,尚需待大样本临床研究和长期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3.
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浩  徐永宏  涂朝勇  王剑  张恒 《肝胆外科杂志》2003,11(6):456-456,447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腹腔镜在胆道外科中的广泛应用,ERCP与LC两者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开腹手术已成为可能。在临床上,LC病人术前如何使用临床资料进行ERCP及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三种联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8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和经胆囊管胆道探查);B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各27例。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以( ±s)描述,两组间t检验,三组间经方差齐性检验分析;治疗效果秩和检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恢复正常生活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和C组,而B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P<0.05);三组患者的疗效经比较,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患者(92.6% vs. 63.0%, P<0.05),但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6% vs. 74.1%;74.1% vs. 63.0% P>0.05);三组患者的胆道感染、胆汁渗漏、肺部感染、腹腔积液以及脓肿形成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种联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均有各自的适应证。综合来看,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最优,其次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并进行胆管一期缝合。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61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610例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自1983年1月至2002年2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共610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经十二指肠镜立即取石49.8%(304/610),结石最大直径2.5cm。经ERCP造影或B超检查24.4%(149/610)在1周内排石;19、8%(121/610)在2周内排石。总排石率94.1%,36例失败。19%(106,610)发生少量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十二指肠镜胆总管取石效果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十二指肠镜取石为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对126例胆总管结石采用微创治疗方法。对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结石数目1~3枚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行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后行EST,网篮取石,球囊清理胆管,造影证实无残留结石。对操作次数多、胆汁黏稠、有残渣、乳头术后水肿可能性大的病例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对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且≤2.0cm的单发或多发结石或经EST取石失败者行LC,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使用胆道镜行网篮取石,胆总管置T管引流。结石2~3cm者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结果 83例先行ERCP、EST者中,76例取石成功,4例网篮取石困难,未能取出结石,1例有结石残留(这5例于EST后4~6d行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网篮取石、T管引流术成功),1例ERCP时十二指肠穿孔,1例网篮嵌顿于十二指肠乳头,急诊开腹。43例直接行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网篮取石、T管引流术,均获成功。91例随访6~12个月,失访35例,无胆道感染、胆道狭窄、残余结石等并发症,未发现结石复发。结论 EST后LC是理想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正>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新的治疗术式。2000年6月至2004年5月,我院腹腔镜科与内镜室协作应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5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以下简称一步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一步法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然后调整体位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记录ERCP取石及LC的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并取前期先行ERCP取石、再LC治疗方法的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结果:一步法组98例均治疗成功,ERCP平均取石时间35 min,LC平均手术时间4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 d,平均治疗费用3万元,ERCP术后并发症9例。对照组ERCP取石、LC时间分别为38 min、45 min,时间稍长于一步法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时间12 d,显著高于一步法组(P0.05)。治疗费用平均约3.8万元,明显高于一步法(P0.05)。ERCP术后并发症6例,与一步法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条件下,一步法微创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与两步法相比,住院时间短、总体费用下降、且不增加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三镜联合相比,不切开胆总管,保持了胆总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61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6 10例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自 1983年 1月至 2 0 0 2年 2月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共 6 10例 ,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经十二指肠镜立即取石 4 9.8% (30 4 /6 10 ) ,结石最大直径 2 .5cm。经ERCP造影或B超检查 2 4 .4 % (14 9/6 10 )在 1周内排石 ;19.8% (12 1/6 10 )在 2周内排石。总排石率 94 .1% ,36例失败。 19% (10 6 /6 10 )发生少量出血 ,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十二指肠镜胆总管取石效果好、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 ,经十二指肠镜取石为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0.
11.
Treat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Discovered during Cholecystectom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ackground Several techniques of laparoscopic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intraoperativ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common bile duct (CBD) stones in one session and avoid the complications of ES. With all these options available, very few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have been undertaken. This review analyzes those studies. Methods We searched PubMed. Four RCTs and a Cochran Database Systematic Review were found. Results Two RCTs compared preoperative ES and laparoscopic CBD exploration (E) for known CBD stones. Laparoscopic CBDE had shorter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Two RCTs compared immediate and delayed treatment and found that length of stay was less with laparoscopic CBDE, but clearance rates and morbidity/mortality were similar. Conclusions Studies suggest that CBD stones discovered at the time of cholecystectomy are best treated during the same operation. The transcystic approach is safest if applicable. Individual surgeons must be aware of their own capabilities and those of the available endoscopists and perform the safest technique. Presented at the Postgraduate Course of the 48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May 20, 2007, Washington D.C., US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后肝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67例有胆道手术史的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腔镜组(35例)和开腹组(32例)。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肝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开腹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AST、TBIL平均水平较术前均下降(P<0.05),且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显著低于开腹组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胆道镜用于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支胆管内的结石,一般可单独存在,但临床多以肝内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为主。本病以发病率高、结石复发率高以及再手术概率高的特点,成为肝胆外科常见的复杂疾病。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因为结石阻塞胆管引发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严重者威胁生命。随着对肝内胆管结石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在该病的外科治疗上从过往单纯对症治疗逐渐发展为彻底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联合LCBDE)与内镜乳头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联合LC)治疗老年患者(≥65岁)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0年12月,胆总管直径≥8mm且既往未接受乳头括约肌切开、胆囊切除或胆道手术的11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LC联合LCBDE组47例,先行LC,确认胆总管后行LCBDE,结石取净后胆道镜检查胆道系统以确认有无结石残留;EST联合LC组63例,十二指肠镜确认十二指肠乳头,常规ERCP进一步明确诊断后行EST,取石后鼻胆管引流2—5d后行LC。对两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及单次治疗成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随访。结果2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单次治疗成功率Lc联合LCBDE组显著高于EST联合LC组[87.2%(41/47)vs.68.3%(43/63),z。=5.372,P=0.020]。所有病例随访1—3年,平均2.1年,未出现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B超未见结石复发。结论LC联合LCBDE和EST联合LC都是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在减少治疗次数方面,LC联合LCBDE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不同特征,选择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OC+OCBDE)、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腹腔镜胆囊切除(ERCP+LC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三种术式,评价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25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结石的特征如数量、大小、位置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OC+OCBDE组43例,ERCP+LC组43例,LC+LCBDE组39例。比较三种术式手术时间、成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石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结石残留率等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总费、术后胆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石残留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OCBDE、ERCP+LC、LC+LCBDE三种术式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式,OC+OCBDE组是经典的传统术式,虽创伤大但可以作为后两种术式失败的有效补救方式;ERCP+LC组保持了胆管的完整性,LC+LCBDE组保护了Oiddis括约肌的功能;因此术者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自身技术和医院设备条件作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李昂  曹锋  刘殿刚  李嘉  高翔  张钰鹏  方育  李非 《腹部外科》2014,27(4):267-270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与腹腔镜下传统Mile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的异同以及腹腔镜下ELAPE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37例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病例,其中腹腔镜下ELAPE手术者21例(L-ELAPE组),腹腔镜下传统Miles手术16例(L-Miles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会阴部切口局部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L-ELAPE组21例,L-Miles组1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LAPE组手术总时间为(294±53) min,术中出血量为(162±72) ml,会阴部切口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术后住院天数为(18.9±6.6)d.L-Miles组手术总时间为(239±58) min,术中出血量为(144±89) ml,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5%,术后住院日为(20.5±5.2)d.L ELAPE组总手术花费时间较L-Miles组长(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会阴部切口局部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ELAPE手术安全可行,手术时间较腹腔镜传统Miles手术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 I 期缝合与 T 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 年 5 月—2017 年 5 月就诊于我院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 77 例,并对其此两种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残余结石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 期缝合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9.22±23.10) min、(10.65±3.32) h、(5.12±2.73) d,均显著低于 T 管引流组(125.28±28.38) min、(14.05±3.52) h、(11.23±3.18)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期缝合组与 T 管引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术后 I 期缝合胆管的治疗效果优于 T 管引流术,两者均具有临床安全有效性,在不同适应证前提下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并T管外引流术(LCBDE)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并一期缝合术(LBEPS)对胆总管直径≥1.0 cm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胆总管直径≥1.0 cm结石患者100例资料,按不同术式分为LCBDE组52例、LBEPS组48例。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胆管压力、生活质量、应激反应比较采用( ±s)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取石成功率、结石残余率、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LBEPS组患者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可进食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LCBDE组(P<0.05)。术后LBEPS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LCBDE组,胆管压力低于LCBDE组(P<0.05)。LBEPS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程度低于LCBDE组(P<0.05)。LCBDS组患者取石成功率高于LCBDE组,结石残余率、复发率均低于LBEPE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EP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2/52)低于LCBDE组18.8%(9/48),P<0.05。 结论LBEPS治疗胆总管直径≥1.0cm结石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减少患者手术机体应激反应,取石成功率较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