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切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例中转开腹(其中1例因肿瘤侵犯十二指肠,2例回盲部肿瘤〉8 cm),3例因广泛转移仅行开关腹手术,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60(130-250)min,平均出血量110(50-150)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9.6(7-13)d。1例术后2 d发现肺部感染,1例术后第5 d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经对症处理后好转。57例随访6-36月,其中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双肺部转移而死亡,1例开腹手术患者发生肝转移,1例发现Trocar穿刺处肿瘤种植并腹腔内远处转移,后2例患者放弃治疗。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应用腹腔镜技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为中心的D3淋巴结清扫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关键操作。手术径路采用由内向外、自下而上的内侧入路,首先以回结肠血管解剖投影为起点,游离回结肠血管,显露肠系膜上静脉远端并进入血管鞘,沿其左侧向上至胰腺颈部下缘,以确定淋巴清扫的平面,并离断处理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血管,再进入并由内向外拓展天然外科平面-右侧Toldt 间隙,轻松显露十二指肠、胰腺头部、肠系膜上静脉的右侧,同时沿上静脉右侧壁处理可能的属支及胃结肠干,最后由外侧分离将右半结肠完全游离。这种内侧入路可以清楚地判断血管的变异,彻底完成D3淋巴结的清扫,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并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24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术中用超声刀切开右半结肠外侧腹膜,游离升结肠及右半横结肠,游离清除肠系膜上血管根部淋巴结,体外切除肿瘤,吻合肠管。结果:2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40~360min,平均202min,术中出血平均70ml,术后恢复肠蠕动平均32h,术后平均住院8d,术后2例切口感染,1例炎性肠梗阻,无出血、肠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符合微创手术切口小、患者痛苦轻、康复快的优点及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0例。术前经结肠镜病理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盲肠部癌13例、升结肠癌11例、结肠肝曲癌6例。术前行CT或MRI评估,TNM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18例、Ⅲ期6例。对该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26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36 ml,平均检出淋巴结13枚,术后3 d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术后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9 d出院。术后病理为Ⅰ期4例、Ⅱ期18例、Ⅲ期8例。术后30例全部获得随访3~20个月,平均10个月,局部无肿瘤复发,均生存。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中间入路,安全可行,临床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在全麻下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先行腹腔探查,沿肠系膜上动脉左侧打开右结肠系膜,清扫回结肠血管根部淋巴结,进入toldt间隙,显露胰头。分别裸化离断右结肠动静脉、结肠中动静脉的右支,显露肠系膜上静脉的Henle干,裸化离断胃网膜右动静脉。然后血管弓内打开胃结肠韧带,用腔镜切割闭合器离断横结肠;游离回盲部,距回盲部20 cm离断回肠。最后腔镜下将回肠与横结肠行overlap吻合,用倒刺线关闭共同开口及系膜裂孔。手术顺利,历时160 min,术中出血约5 m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第7天出院。术后病理分期示:T4a N0M0。  相似文献   

6.
微创手术在腹腔镜平台发展已有30年之久,在消化道手术领域腹腔镜技术已进入成熟阶段。微创外科的近期发展在于对手术入路及解剖等进一步加以规范与推广,以及3D、4K等针对显像技术硬件设备的创新与开发。腹腔镜下尾侧-中间联合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自回盲部背侧为起始点先行完成右半结肠系膜的后间隙游离,并结合传统中间入路进一步清扫系膜根部淋巴结。尾侧-中间联合入路可从不同角度完成右半结肠的系膜解剖,可帮助主刀医师完成右结肠后间隙的拓展,可成为手术医师首选的手术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腹腔镜右侧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推广,右半结肠癌患者从中普遍获益。从传统的外侧入路到如今的中间入路,从开放手术到腹腔镜手术,手术操作不断精细化、规范化。临床实践中,右侧CME手术强调间隙的分离和淋巴结的清扫,掌握术中操作的难点与技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肠系膜上血管的解剖和淋巴结的清扫、胰头前方肠系膜上静脉属支血管的解剖和出血的预防和处理、吻合口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肠管切除重建系膜孔的处理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3D技术的发展,3D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右半结肠癌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良好的深度知觉和空间定向力有助于术者进行解剖结构辨认以及精细操作,然而在手术体验方面仍存在眩晕、视觉疲劳方面的问题。在手术治疗效果方面,3D腹腔镜暂未显现出颠覆性的优势,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随着科技的发展,3D腹腔镜的技术缺陷正在逐步完善,未来能否在结肠癌手术领域中成为主流,仍然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的标准术式。传统的2D腹腔镜手术虽然仍是目前的主流,但随着技术进步,3D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同样迅猛。相比传统的2D腹腔镜,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三维立体视觉效果,使得手术的操作更精细,定位更准确。在右半结肠手术中无论是在解剖层面的拓展,Henle干的处理,淋巴结清扫还是消化道重建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由于3D腹腔镜良好的纵深感和距离感,使得初学者能更快的适应镜下的手眼配合,增加术中操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减少错误操作,缩短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0.
Lapareseopic colectomy is commonly performed,but laparoscopic extended right hemicolectomy with D3 lymphadenectomy for cancer located at hepatic flexure of the colon is a complex procedure,even in the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腹腔镜技术用于右半结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及不同入路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45例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常规入路组(n=47,采用中间入路),侧方入路组(n=53,采用侧方入路),开腹术组(n=45)。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指标、手术前后免疫指标等采用( ±s)描述,F检验;术后并发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侧方入路组患者的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排气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与常规入路组患者(P<0.05),而住院时间、镇痛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但与常规入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方面,开腹术组则要显著低于两组入路组(P<0.05)。术后三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D4、CD8、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侧方入路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 结论侧方入路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免疫功能,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已成为治疗局部进展期右半结肠癌的首选方式,然而该术式的清扫范围、手术入路、相关血管辨识及处理等问题仍是讨论的热点。在确保手术安全性及疗效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是探寻及完善个体化手术,提高总体诊疗水平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3D高清腹腔镜由于具有立体成像、空间定位和纵深知觉,为膜解剖时代结直肠癌精准手术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3D腹腔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于膜解剖的立体辨识、淋巴结清扫、对血管解剖的空间定位、腔镜缝合等精细操作方面。尤其适合于肥胖患者的高难度手术。3D腹腔镜可能有助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膜解剖的辨识,包括:上界为横结肠后胰颈前间隙、胃与横结肠系膜间隙;下界为小肠升结肠间隙;内侧界为肠系膜上动脉(SMA)左缘;后界(膜床)为升结肠后间隙、横结肠后胰十二指肠前间隙。未来3D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可能需要通过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建立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相信随着技术的革新,结合特殊示踪成像、增强现实进行手术规划和导航,3D腹腔镜必将继续推动膜解剖理念的发展和微创外科的技术进步,使广大患者真正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尾侧入路法与中央入路法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115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资料,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n=57,采用尾侧入路)和对照组(n=58,采用中间入路)。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率、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初次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尾侧入路法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具有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优势,两种术式治疗右半结肠癌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7例经脐单切口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与17例常规腹腔镜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后近期随访结果。结果:7例单孔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4.2±26.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1±3.4)ml,切口长度平均(2.2±1.3)cm,平均清扫淋巴结(13.2±3.3)枚,术后患者无需镇痛,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2±0.6)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1.5±0.4)d,术后平均住院(5.8±3.2)d。1例患者术后4 d出现切口感染,予以换药治愈。术后随访7~12个月,平均8.8个月,无复发、转移。与常规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相比,单孔组切口小(P<0.05),手术时间较长(P<0.05)。结论:经脐单切口多通道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患者创伤小、瘢痕小等优点,但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1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59例、传统组5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AS 10.0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复发及转移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镇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0.2%,传统组为2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8,P=0.040);腹腔镜组患者的3年复发或转移率为35.6%、3年生存率为81.4%,传统组为33.3%、8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CME治疗右半结肠癌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评估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Mou YP  Yang P  Yan JF  Chen QL  Yuan XM  Zhu LH  Xu XW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9):581-583
目的评价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到2004年1月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进行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病例共102例,作同期非随机对照研究。其中,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47例,常规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55例。比较两组病例术中和术后情况、病理分期及随访结果。结果2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和手术方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分别为(182±62)min和(141±37)min],而其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5.3±1.9)d和(8.2±1.2)d]。两组切缘均为阴性,淋巴结清扫数和Dukes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2~48个月(平均21个月),两组均未发现切口转移,两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的优点;而在根治彻底性、复发率与生存率方面与传统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