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使用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OVCF行PVP治疗的患者分为高粘度组与低粘度组,分别采用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VAS)、脊柱功能改善情况(ODI)、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后骨水泥肺栓塞发生率及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但高粘度组较低粘度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高粘度组骨水泥渗漏发生为2.9%,明显低于低粘度组(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0,0.05);高粘度组术后骨水泥肺栓塞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低粘度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0,0.05);高粘度组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低粘度组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7,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使用高粘度骨水泥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陈志鹏秦毅王素伟尹景星刘振华岑水忠王振萧锦瑜何永滔高梁斌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7,(5):401-406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使用高黏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和低黏度PMMA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为日后临床PVP手术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行PVP治疗的158例OVCF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PVP术中使用的骨水泥黏度将患者分为高黏度组75例(A组)和低黏度组83例(B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进行疼痛评分及脊椎功能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3±3.6)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质量指数(BMI)、BMD、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VAS、ODI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椎体高度较术前升高(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渗漏率(9.3%)明显低于B组(25.3%)(P〈0.05)。A组邻近椎体骨折率(6.67%)与B组(4.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高黏度及低黏度骨水泥均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而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低黏度骨水泥,在此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通过球囊的扩张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并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恢复其解剖形态和力学性能。
目的:评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4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 型臂X 射线机引导下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及影像学检测结果。
结果与结论: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后,椎体前、中缘平均高度及Cobb 角均较治疗前改善(P < 0.05),且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1)。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性高,可缓解患者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实验组(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每组各40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VAS、OD... 相似文献
5.
背景:弯角椎体成形为椎体成形的改良术式,其最大的特点是能使骨水泥对称均匀分布,平衡椎体两侧强度,理论上能保证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均匀分布,解决传统经皮椎体成形单点、单次注射骨水泥分布不均导致骨折区疼痛缓解效果不佳的问题。目的:对比椎体成形与弯角椎体成形行骨水泥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弯角椎体成形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至2018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2组:椎体成形组(n=35)进行椎体成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射治疗,弯角椎体成形组(n=35)进行弯角椎体成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射治疗,观察两组骨水泥分布与渗漏情况;术前、术后1 d进行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术后随访1年,观察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情况。试验获得安徽医科大学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与椎体成形组比较,弯角椎体成形组骨水泥分布较均匀、较满意(P<0.05),骨水泥渗漏率较低(P<0.05);②两组术后1 d的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弯角椎体成形组术后1 d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优于椎体成形组(P<0.05);③两组术后1年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与椎体成形治疗比较,弯角椎体成形行骨水泥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降低骨水泥的渗漏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08月~2013年08月泰州市中医院骨科采用PKP治疗的72例(80个椎体)患者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手术前后疼痛评估,观察Cobb角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所有病例疼痛症状均缓解,VAS评分术前(8.0±0.82)分、术后(3.7±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Cobb角术前为(23.49±12.75)°,术后(10.35±5.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1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8例渗漏到椎体旁,未出现椎体后缘渗漏,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相邻椎体骨折2例,伤椎再骨折3例。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恢复病椎高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形成术不同骨水泥注入量治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组的确诊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高剂量组(43例)、中剂量组(38例)和低剂量组(4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高、中、低剂量组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5.0~7.0m L、3.0~5.0 m L和不超过3.0 m L。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各组术后1周和12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各组术后1d和3个月的伤椎椎体高度和Cobb角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各组间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差异具有显著性(0.05),其中高剂量组最优(0.05);低剂量组骨水泥渗漏率最低,与其它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各组无其它并发症,未发生椎体再骨折。结论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形成术不同的骨水泥注入量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有良好临床疗效;高剂量组可更好的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和Cobb角;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骨水泥的渗漏率,安全性更高,因此可作为治疗OVCFs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椎体成形术作为其有效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临床医生对椎体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术式的改进和优化成为关注的重点。本文就椎体成形术的新近技术进行综述,分析手术要点,以期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应用PVP治疗OVCF住院患者50例,观察手术前、术后1 d、1个月、1年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 d、1个月、1年的VAS评分分别为(2.20±0.99)分、(1.78±0.65)分、(1.71±0.34)分,ODI分别为(19.87±5.05)、(13.90±4.23)、(13.07±3.61),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92±1.72)mm、(18.81±1.26)mm、(17.96±1.15)mm,Cobb角分别为(12.31±1.14)°、(12.42±1.25)°、(13.01±1.37)°,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20例患者胸腰背疼痛症状完全缓解,28例疼痛症状明显缓解,2例患者疼痛症状减轻。骨水泥渗漏5例,未见椎管内渗漏,患者均无明显不适症状,未予特殊处理,无椎弓根骨折、无伤口感染,术后均无神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治疗OVCF的疗效较好,具有安全、有效、微创、快速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骨质疏松人群在逐年上升,在2010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预计超过1亿人,其中约5.36%的患者有高度发生骨折的风险,椎体压缩性骨折更是高发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此类患者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休息制动,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Currently, the cement delivery device used in vertebral augmentation vertebral augmentation (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 has flat tips that cannot be bent. During surgery, we always choose injection cement by symmetric way to keep the balance of power on the biomechanics of the vertebral body, while the traditional cement delivery tube can only be used in ipsilateral vertebral body. 相似文献
12.
背景: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可在复位骨折的同时,达到矫正后凸畸形、增强椎体强度、消除椎体病变的效果。
目的:分析椎体注射骨水泥强化疗法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8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病变椎体T6-L4,其中男37例,女47例,年龄58-80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2组,研究组进行椎体注射骨水泥强化治疗,对照组进行卧床休息、定期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和椎体高度。
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前的椎体高度、目测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为(1.653±0.168) c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21±0.200) cm(P < 0.05);研究组随访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治疗后,2例发生压疮,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肺炎,2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研究组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引发明显的临床症状。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再骨折,研究组有4例发生再骨折,两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椎体注射骨水泥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能迅速镇痛,短期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能较好恢复脊椎高度。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的弥散情况可能是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对此的研究甚少。
目的:分析椎体骨折线内骨水泥弥散情况对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纳入T1-L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7例,其中男28例,女49例,年龄55-86岁,均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依据治疗后CR、MRI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n=53)显示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良好,对照组(n=24)显示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不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变化。
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前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组内治疗后2 d、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试验组治疗后第2天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试验组治疗后6个月的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治疗6个月的椎体塌陷率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间再骨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不佳会影响近期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缓解,增大远期发生继发性椎体塌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症状,增加椎体强度,但由于骨质疏松的存在常出现椎体再发骨折情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方法:纳入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60-86岁,椎体骨折部位包括T12-L4,均进行椎体成形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治疗,并于骨水泥注射后4周静脉滴注唑来膦酸(100 mL∶5 mg)抗骨质疏松治疗,30滴/min,1次/年,连续给药2年。定期影像学检查2年,观察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骨密度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情况。
结果与结论:骨水泥注射后48 h,6例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随访2年,6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椎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未出现骨水泥渗漏、神经根卡压、硬膜受累、针口或切口感染及肺栓塞等并发症;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 0.05),无邻近椎体再发骨折情况。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椎体稳定性及骨密度,减少相邻椎体再发骨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has achieved very good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 can effectively repai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but bone cement injection can cause the change of stress in the fractured vertebrae and adjacent vertebrae after surgery, leading to new fractures.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tress changes of the fractured vertebrae and adjacent vertebrae after vertebroplasty with different elastic modulus bone cement by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METHODS:One healthy adult male volunteer was selected for lumbar spine CT scan. The acquired images were imported for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using Mimics.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was smoothed, polished and denoised by Geomagic software, and then the solid mode was built under Workbench Ansys. An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model in L2-4 segments was established after assignment. Bone cement (4 mL) with different elastic moduli (8 000, 4 000, 2 000 and 1 000 MPa) injected into the L3 segment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vertebrae as spherical shape. 500 N pre-load was applied on the L2 surface with an additional bending moment of 50 N•m. The lower surface free degree of L4 was restrained. The L2-4 forward flexion, posterior extension, right flexion and axial rotation on the right side were stimulated. The stress changes of the fractured vertebrae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adjacent vertebrae before and after bone cement injection with different elastic moduli were compar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stress of the fractured vertebrae and adjacent vertebra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oper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elastic modulus, the stress of the fractured vertebrae increased, but there were no changes in the stress of adjacent vertebrae.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elastic modulus of bone cement may be a method to reduce new fractures of the fractured and adjacent vertebrae after bone cement injection.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具有微创、时间短、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止痛效果明显等优点,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的治疗效果。
方法:纳入6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40例,年龄55-92岁,累及86椎体,均在C形臂X射线机透视下行经皮椎体成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射治疗。治疗后随访12-3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12-36个月,11例出现并发症,其中骨水泥渗漏7例,临近椎体骨折2例,骨水泥拖尾1例,疼痛缓解不理想1例;末次随访的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5)。表明椎体成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不仅能恢复伤椎外形、减少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而且能明显减轻骨折所致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短中期疗效肯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应用高黏度骨水泥以及椎体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过程中,骨水泥的推注量-压缩椎体高度的恢复-临床疗效”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以及内在的规律,目前缺乏此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且存在一定争议。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高黏度骨水泥注入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110例,共139椎,均由同一组外科医生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在骨水泥拉丝期时在“G”形臂监视下将高黏度骨水泥注入骨折椎体内。治疗后随访12个月,以目测类比评分、Barthel指数、椎体高度恢复为观察评价指标。
结果与结论:110例患者共139椎,修复过程顺利,单个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入量为3-6 mL,平均3.5 mL。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由治疗前平均7.9分降到了治疗后12个月的平均1.8分;Barthel指数治疗前平均为40.25,治疗后12个月时为82.2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目测类比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 < 0.05)。治疗后139个椎体前、中部的高度增加到了原椎体高度的(81.25±9.26)%和(78.22±10.65)%,治疗后24 h、3个月、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椎体前部、中部高度均有显著恢复(P < 0.05)。治疗后通过随访观察发现,发生高黏度骨水泥渗漏的椎体有5个,以上患者未出现临床症状,未发生神经损伤或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提示经皮椎体成形高黏度骨水泥注入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时间短。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周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6):7534-7538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因在修复伤椎的同时可以降低治疗后局部及静脉骨水泥渗漏发生的风险而被逐渐用于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研究发现当骨水泥混合后,在其如面团状高黏度状态时注射入椎体可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量。
目的:比较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与标准黏度骨水泥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皮椎体成形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每组各40例,分别应用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修复椎体,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目测类比、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治疗后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组间目测类比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2组患者脊柱功能恢复良好,治疗后3个月组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治疗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经皮椎体成形组4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30%,经皮椎体成形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高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P < 0.05),但均未见明显临床症状,未予处理;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肺栓塞、骨水泥毒性反应、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果说明,在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能显著改善患者背部疼痛症状,恢复脊柱功能,修复后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无明显差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后外上方入路单侧穿刺行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本科收治的109例(144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平均年龄(76.7±9.9)岁(55~96岁),采用后外上方单侧穿刺入路行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注入的骨水泥体积、并发症发生率、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穿刺针尖端的最终位置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在椎体中的扩散。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随访(9.1±2.9)个月。每个骨折椎体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4.0±3.5) min。注入骨水泥的平均体积为(4.8±0.6) m L。术前平均VAS评分为(8.4±0.7)分,术后1 d为(1.6±0.6)分,末次随访为(1.2±0.6)分。术前ODI平均得分为(70.97±7.73)分,术后1 d为(27.99±4.12)分,末次随访为(19.65±3.49)分。穿刺针尖端的最终位置:119根穿刺针到达中线,15根接近中线,10根超过中线。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类型:81例为类型1(56.3%),37例为类型2(25.7%),18例为类型3(12.5%),8例为类型5(5.5%),无病例为类型4。1例术后出现气胸,无其他并发症(如血肿、骨水泥栓塞、脊髓及神经损伤)。结论 椎体后外上方入路单侧穿刺的椎体成形术,可较为方便地穿刺至椎体中线,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弥散,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