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总结1例艾森曼格综合征产妇行双肺移植同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肺康复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组建多学科肺康复团队、进行序贯式呼吸支持治疗与护理、正确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功能康复锻炼、加强营养支持及心理康复。经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患者术后第1天拔除气管插管并下床活动,术后第46天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2.
雷钊妮  孟焕  黄小群 《全科护理》2020,18(22):2932-2934
介绍1例因百草枯中毒后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过渡,成功等待供体进行双肺移植并顺利康复出院病人的护理。进行肺移植前后做好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时的相关护理,做好肺移植前无菌环境及用物的准备;肺移植术后做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监测及护理等以及排斥反应的观察、预防感染等护理。病人经过上述护理干预结合后续的康复治疗后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3.
1例终末期肺气肿同期行单肺移植及对侧肺减容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1例终末期肺气肿同期行单肺移植及对侧肺减容术的护理体会。认为术前心理护理、呼吸康复训练及营养支持对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非常重要。术后重点做好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监测,以及肺移植和肺减容术后并发症的监护;同时做好疼痛护理和出院指导。患者病情稳定,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李文莉 《天津护理》2016,24(6):520-522
总结4例肺移植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准备好无菌环境;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功能,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做好排斥反应及感染的预防,术后进行康复锻炼,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度致敏受者行脱敏治疗及肾移植术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高敏受者采用血浆置换和免疫球蛋白脱敏治疗后行肾移植术的临床及护理资料,总结观察和护理要点。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例,其中6例为早期严重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4例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1例并发移植肾破裂,经抢救后行移植肾修补术。1例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经血液透析7周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结论:做好术前脱敏治疗、术后监护及并发症的护理工作,能够促进脱敏治疗后肾移植成功和患者尽快康复。术后的护理重点是监测排斥反应和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颅骨缺损患者行钛网修补术,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头部备皮,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体位、引流管、营养、康复及并发症护理。结果:本组术前心理状态平静,积极配合治疗,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除1例发生皮下积液,行1次抽液外,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治愈出院。结论:对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患者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气管食管瘘病人行双瓣式气管食管瘘修补术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10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采用双瓣式气管食管瘘修补术治疗的气管食管瘘病人6例临床资料,术前予呼吸道及胃肠道准备、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等,术后认真观察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6例病人术后创伤明显减轻,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做好双瓣式气管食管瘘修补术病各项护理措施,对配合病人顺利进行手术、促进病人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37例舌癌根治术后同期移植股前外侧皮瓣进行舌再造患者行术前心理护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及感染预防;术后做好皮瓣观察、引流管护理、气道管理、皮瓣供区护理、感染预防;康复期行功能锻炼指导及饮食指导。37例皮瓣移植均成活,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均康复出院,患者满意度98.1%。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6例肺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的康复护理经验,包括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综合状况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做好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术前术后康复护理和出院康复指导,医护紧密配合,认为精心细致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40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疝气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做好围术期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本组均手术成功,切口甲级愈合.术后发生尿潴留4例(10.0%),切口疼痛3例(7.5%),阴囊水肿1例(2.5%),经对症处理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老年疝气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确切,做好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对头颈部癌症患者身体意象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身体意象的概念、测量工具、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等方面总结头颈部癌症患者身体意象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开展头颈部癌症患者的身体意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四神聪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卵巢去势术后孤养并予以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刺激制作抑郁动物模型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假针刺组和电针组,连续治疗2周,通过观察比较大鼠脑组织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及行为学变化,研究电针百会、四神聪的作用机制。观察结果:电针组较模型组、假针刺组及药物组能够明显调节模型大鼠脑组织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论:电针百会、四神聪能够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基于循证的最佳实践证据以减少ICU身体约束的使用。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获取最佳实践证据,并采用澳大利亚JBI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将最佳实践证据应用于本院各ICU,共110张床位,比较应用前后ICU身体约束使用率及身体约束使用不正确率。结果 采用循证干预措施前后,ICU身体约束使用率分别为40.89%和3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身体约束使用不正确率从33.12%降到7.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率分别为3.12%和2.94%。结论 通过循证护理干预,可进一步规范身体约束的使用,在不增加意外拔管风险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ICU身体约束使用率和约束使用不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其发病的中枢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故临床治疗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多模态MRI在探讨PHN发病的中枢机制中发挥着相互补充的作用。笔者主要对多模态MRI在PH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PHN发病中枢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直接和间接两种测压法用于锥形和柱形套囊压力检测后密闭气道的效果。方法 分为锥形套囊组和柱形套囊组,两组均采用直接测压法和间接测压法进行压力检测,同时进行液体渗漏实验观察套囊的气道密闭效果。直接测压法采用测压表直接连接指示套囊进行压力检测;间接测压法在测压表上加1个三通管,锁定测压表压力为32 cmH2O(1 cmH2O=0.098 kPa)后再连接指示套囊检测。 结果 直接测压法检测锥形套囊组和柱形套囊组压力分别为(21.73±0.30) cmH2O和(25.01±0.13) cmH2O,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测压后1 min内两组套囊上液体均全部渗漏。间接测压法检测锥形套囊组和柱形套囊组压力分别为(31.08±0.31) cmH2O和(31.10±0.17) cmH2O,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测压后10 min内锥形套囊组套囊上液体无渗漏,柱形套囊组套囊上液体缓慢渗漏。结论 直接测压法可导致锥形和柱形套囊内压力明显下降及套囊上液体完全渗漏;间接测压法检测后锥形和柱形套囊的压力损失仅1~2 cmH2O,锥形套囊可有效阻隔套囊上液体渗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设计一种早产儿口腔喂养器,探讨其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方法 口腔喂养器采用空心杆的无菌海绵棒制作,以胃管连接空心杆和注射器乳头,在胃管外安装流速调节器调节奶液流速,以奶液从海绵头部点滴滴出为宜,然后将海绵棒头部放入早产儿口腔中进行喂养。将62例早产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试验组用口腔喂养器进行经口喂养,对照组予以管饲喂养联合口腔运动干预,记录两组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胎龄,并观察完全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每天记录早产儿的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速度。结果 最终试验组28例、对照组29例完成研究,试验组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体重、体重增长速度、喂养效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喂养器能够促进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有助于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缺血期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5-HT1A受体mRNA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以探讨5-HT1A受体在丘脑束旁核痛觉整合和调制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即非冠状动脉扎闭(C组)组,扎闭冠状动脉(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CAO)1h组(CAO1h组),扎闭冠状动脉3h组(CAO3h组)和扎闭冠状动脉6h组(CAO6h组)。对照组仅在开胸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予结扎;CAO各组则扎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在预定的时点处死动物,取含有大鼠丘脑束旁核的脑片行原位杂交。杂交结果检测采用IDA-2000数码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CAO后1、3、6h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5-HT1A受体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随缺血时间延长其表达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CAO后6h表达最强(P〈0.05)。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可诱发大鼠丘脑束旁核5-HT1A受体mRNA表达增强,5-HT1A 受体参与急性心肌缺血伤害性刺激在丘脑束旁核的调制。  相似文献   

19.
The influence of exercise on hormonal and total white blood cells (WBC), lymphocytes (L). Granulocytes (GR), and platelet (P) count responses was studied in: twenty-f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airway obstruction (CAO, 47 +/- 1.8 years, mean +/- SEM) and thirteen normal subjects (N, 36 +/- 2.6 years). They performed a submaximal (40 W) and a maximal exercise (VO2max). Arterial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at rest, 40 W, and VO2max. [H+], PaCO2, PaO2 haematocrit (Hct), [Hb], P, total platelet volume (TPV), WBC, GR, L, and total red blood cells (RBC) were measured. At rest, WBC, GR, P and TPV were higher in CAO patients, whilst PaO2 and cortisol were lower. At 40 W, when compared to values obtained at rest, WBC, GR, L, P and TPV were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WBC, GR, P and TPV were higher in CAO patients. VO2max of CAO patients represented 54% of that of controls. At VO2max, Hct, [Hb] and RBC were approximately 10% higher than at rest in both groups, whilst changes were more significant in normals for WBC (CAO = 55%, N = 76%), lymphocytes (CAO = 83%, N = 105%), GR, (CAO = 37%; N = 51%), platelets (CAO = 23%, N = 29%), TPV (CAO = 25.4%, N = 35%), [H+] (CAO = 43%, N = 38%) and ACTH (CAO = 82%, N = 139%). PaO2 and cortisol did not differ between groups. PaCO2 and platelets however, were higher in the CAO group.(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结扎冠状动脉(冠脉)左前降支大鼠不同时间整体心肌(包括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及背根神经节(DRG)内P物质蛋白及其基因水平的变化,探讨神经源性机制在局部急性心肌缺血诱发整体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以及扎闭冠脉(CAO)1、3和6h组。采用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各组在规定的时间点开胸快速取缺血区和非缺血区(缺血区对侧半球)心肌及DRG T1~5制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观察各组动物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及DRG内P物质的蛋白和基因水平变化。结果 ①CAO后1、3和6h点大鼠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P物质蛋白及其mRNA水平均较S组显著升高(P均〈0.05),CAO 3h达峰值(P均〈0.05);非缺血区CAO各组P物质蛋白及其mRNA水平低于相应组的缺血区心肌(P均〈0.05)。②CAO后1、3和6h点大鼠DRG内P物质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S组显著升高(P均〈0.05),在CAO 3h达高峰(P均〈0.05)。结论 结扎冠脉可诱发大鼠整体心肌组织(包括缺血区和非缺血区)P物质水平的增高,同时DRG内P物质mRNA的表达也显著增加,提示神经源性机制可能参与心肌缺血的病理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