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前列地尔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的疗效及机制。 方法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3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0),2组患者均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分别采集2组患者晨空腹静脉血3 mL;治疗第7、14天,采集患者引流袋中引流液5 mL,离心取上清液,移入已消毒的Eppendorf管中,密封,冻存于-80 ℃低温冰箱,并于患者更换负压材料时取部分肉芽组织,10%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分别检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14天血液中降钙素原和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治疗第7、14天引流液中的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肉芽组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及腐胺含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降钙素原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治疗第7、14天,观察组降钙素原分别为(0.61±0.46)、(0.30±0.28) ng/mL,低于对照组(0.93±0.47)、(0.49±0.29)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2.15,P=0.03、0.04);观察组血清白蛋白[(27.13±2.13)、(28.78±1.90) g/L],高于对照组[(25.48±2.66)、(25.48±2.66)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3.18,P=0.04、<0.01)。观察组治疗第7、14天引流液中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86.30±5.82)、(106.97±6.44) μmol/L,浓度高于对照组[(65.64±5.76)、(84.80±9.19)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7、9.25,P值均小于0.01);VEGF含量分别为(123.04±11.76)、(240.15±38.85) pg/mL,浓度高于对照组[(85.09±6.72)、(129.57±17.28)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2、11.74,P值均小于0.01);观察组治疗第7、14天,引流液中腐胺浓度为(0.63±0.08)、(0.22±0.08)mg/L,低于对照组[(0.81±0.09)、(0.41±0.0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4、-12.15,P值均小于0.01);取材的肉芽组织中RAGE为37.1±6.76、17.17±5.54,表达低于对照组(52.94±8.72、38.00±5.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0、-7.95,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0%,对照组为6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P=0.029)。 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前列地尔可以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其机制与前列地尔促进血管内皮分泌一氧化氮、VEGF,加速创面腐胺清除,促进创面肉芽生长的同时抑制RAGE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肉芽组织下注射微粒皮浆对大鼠创伤性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 方法选取60只SD雄性大鼠,于背部制作大小为3.0 cm×3.0 cm的创面,并将钢丝圈缝于创面内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分别为一般创面组、慢性创面组和微粒皮浆组,每组各20只。一般创面组背部造成创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并常规换药;慢性创面组背部形成创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常规换药,并连续7 d肌内注射氢化可的松干预形成慢性创面;微粒皮浆组背部形成创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常规换药,连续7 d肌内注射氢化可的松干预形成慢性创面,取大鼠右大腿外侧皮肤制备微粒皮浆注射于肉芽组织下。造模完成次日开始观察创面情况,定为观察第1天。观察第7、14、21、28天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留取观察第14天的肉芽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下创面新生毛细血管分布情况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下CD31表达情况与微血管密度。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 结果观察第14天,一般创面组创面明显缩小,慢性创面组皮肤爬伸不明显,微粒皮浆组创面大部分愈合;观察第28天,一般创面组剩余部分残留创面,慢性创面组创面愈合不明显,微粒皮浆组创面基本愈合。观察第14、21、28天,一般创面组愈合率分别为(51.09±0.94)%、(75.43±0.92)%、(86.51±0.57)%,慢性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0.30±0.95)%、(35.59±1.18)%、(45.82±1.35)%,微粒皮浆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9.00±0.86)%、(64.62±0.15)%、(91.25±0.8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993.60、6 475.02、9 984.47,P值均小于0.05);观察第14天,慢性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与一般创面组、微粒皮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90、50.93,P值均小于0.05);观察第21天,慢性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与一般创面组、微粒皮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90、116.10,P值均小于0.05);观察第28天,慢性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与一般创面组、微粒皮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3、94.29,P值均小于0.05)。观察第14天,创面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一般创面组可见少许新生毛细血管,慢性创面组未见明显新生毛细血管,微粒皮浆组其间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观察第14天,创面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31阳性表达呈棕黄色),一般创面组棕黄色的颗粒散在分布,慢性创面组棕黄色颗粒稀疏分布,微粒皮浆组可见大量棕黄色的颗粒分布。观察第14天,创面微血管密度比较,一般创面组、慢性创面组、微粒皮浆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49.20±17.96)、(37.32±9.57)、(64.93±20.29)个/视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9,P<0.05);慢性创面组创面微血管密度分别与一般创面组、微粒皮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11.50,P值均小于0.05)。 结论微粒皮浆肉芽组织下注射可促进大鼠创伤性慢性创面血管增生,其创面愈合率明显升高,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经抗感染、控制血糖及手术清创处理,并对创面进行照相。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将PRP均匀完整覆于创面,2组均使用凡士林纱布对创面进行覆盖,按需换药/清创,直至创面完全愈合。对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及炎症反应阳性率、换药/清创次数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换药后第6天、第9天、第18天,研究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8.90±7.18)%、(58.49±9.80)%、(96.70±5.39)%,分别优于对照组[(14.76±6.79)%、(43.76±7.29)%、(80.51±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4、8.092、11.860, P<0.05);研究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1.49±3.18) d,短于对照组[(27.46±3.7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4, P<0.05);研究组炎症反应阳性率为8.68%,明显低于对照组(3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4, P<0.05);研究组的换药与清创次数分别为(7.19±1.08)、(2.28±0.59)次,均低于对照组[(9.68±1.47)、(5.37±1.2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83、7.282, P<0.05)。 结论应用PRP进行糖尿病足创面的外用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修复疗效更佳,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炎症反应阳性率、换药/清创次数,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体邮票植皮术联合冲洗治疗在深度烧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Ⅰ期行清创削痂手术、自体邮票植皮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日联合进行创面冲洗治疗持续至自体邮票植皮术手术前夕,后行邮票植皮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Ⅰ期创面愈合率、康复率,以及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3、7、15 d植皮成活率以及创面愈合时间,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0.31±7.69) min]略长于对照组[(66.52±8.41)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9, P>0.05),观察组Ⅰ期创面愈合率、康复率[(77.34±7.05)%、(74.27±5.84)%]明显高于对照组[(65.61±6.92)%、(63.41±3.35)% ],且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21.19±4.42)%]低于对照组[(64.36±1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924、9.406、20.826, P<0.05)。术后3、7、15 d,观察组植皮存活率[(34.11±5.26)%、(59.31±4.72)%、(3.19±1.42)%]均高于对照组[(28.64±11.45)%、(51.74±5.68)%、(64.71±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1、5.977、3.717,P<0.05),且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3.19±1.42) d]短于对照组[(5.36±2.2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6, 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5.41±0.34)、(3.35±1.09)分]分别低于对照组[(6.15±1.28)、(4.37±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58、3.603,P<0.05)。 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邮票植皮术联合进行创面冲洗治疗可有效改善手术指标,提高植皮存活率,对疼痛缓解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碱性调宁蛋白在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选6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mL。适应性饲养2周后将2组大鼠均制作为深Ⅱ度烫伤模型(以下称为烧伤),伤后立即液体复苏、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及在伤后第7、14、21、28天的创面愈合率,创周切取组织、制作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碱性调宁蛋白表达,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测定成纤维细胞凋亡情况。对数据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 结果实验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5.6±2.8) d]长于对照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9.1±2.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9,P<0.05);在伤后第7、14、21、28天,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8.8±4.6)%、(37.6±7.9)%、(66.3±11.4)%、(85.4±4.8)%,明显小于对照组[(40.8±4.5)%、(62.1±6.7)%、(90.2±9.7)%、(95.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9、6.69、4.51、3.87,P值均小于0.05)。伤后第7、14、21天,两组大鼠创面逐渐愈合,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新生微血管均逐渐增多,且对照组大鼠未愈合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新生微血管均较实验组增多。伤后第7、14、21、28天,实验组大鼠碱性调宁蛋白在烧伤创面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43±0.07、1.17±0.11、0.73±0.06、0.77±0.07,均高于对照组大鼠(0.75±0.09、0.60±0.10、0.63±0.06、0.64±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8、10.92、3.44、3.10,P值均小于0.05)。实验组大鼠成纤维细胞PCNA在烧伤创面组织中表达分别为654.19±102.80、820.84±112.86、766.68±156.63、232.75±55.37,较对照组(766.85±73.30、1322.22±121.44、1112.35± 142.32、740.79±106.90)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8.55、4.62、11.94,P值均小于0.05)。伤后第7、14、21、28天,实验组细胞凋亡数分别为58.51±10.89、41.53±9.95、27.28±6.58、20.13±4.23,较对照组(30.70±6.41、25.31±5.74、17.46±5.36、15.29±4.1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3、4.00、3.27、2.32,P值均小于0.05)。 结论碱性调宁蛋白在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表达水平增高,可能调控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或)凋亡水平,是糖尿病创面延迟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在糖尿病足溃疡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实验组患者应用异种(猪)ADM覆盖治疗,对照组应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包扎治疗,观察创面的愈合疗效、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2 h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愈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和创面病原菌检出率。对数据行χ2检验、t检验。 结果治疗2周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24.21±3.21)d]短于对照组[(31.89±4.64)d],实验组创面换药次数[(8.34±1.12)次]少于对照组[(15.11±1.69)次],实验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29±0.25)分]低于对照组[(4.79±0.74)分],实验组愈后患者满意度评分[(9.08±0.49)分]高于对照组[(8.16±0.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59、20.560、10.364、6.548,P值均小于0.05);治疗1周后,两组创面分泌物病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7,P>0.05)。 结论异种(猪)ADM作为糖尿病足创面覆盖物,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细菌侵入,减轻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NPWT)的应用对糖尿病足肉芽组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NPWT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NPWT组创面采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换药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天取创面肉芽组织2份,一份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保存,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E染色观察肉芽组织形成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肉芽组织PDGF的表达情况,通过Motic Medical 6.0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吸光度值对PDGF蛋白行定量分析。同时,另一份肉芽组织标本-80℃冰箱中保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DGF蛋白表达量。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PDGF吸光度值及PDGF蛋白表达量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两组治疗前HE染色可见炎症细胞多,成纤维细胞、新生血管形成较少;两组治疗第12天肉芽组织HE染色均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的形成,表现为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增多,但与对照组相比,NPWT组新生肉芽组织增多较为明显。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两组治疗后均可见PDGF蛋白表达上调;NPWT组治疗第12天PDGF吸光度值(0.41±0.05)与治疗前(0.29±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P<0.05);对照组治疗第12天PDGF吸光度值(0.33±0.04)与治疗前(0.28±0.04)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5);但是,NPWT组治疗前后PDGF吸光度变化值为0.13±0.05,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DGF吸光度变化值(0.05±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P<0.05)。Western blot分析显示,NPWT组治疗第12天PDGF蛋白表达量为0.24 ±0.04,与治疗前PDGF蛋白表达量(0.11±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1,P<0.05);对照组治疗第12天PDGF蛋白表达量为0.17±0.03,与治疗前PDGF蛋白表达量(0.12 ±0.03)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06,P<0.05);但是,NPWT组治疗前后PDGF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值为0.12 ±0.03,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DGF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值(0.05 ±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6,P<0.05)。 结论应用NPWT可明显促进创面肉芽组织PDGF表达上调,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性甲壳素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在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浅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创面先外用rh-bFGF喷洒,再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常规预防感染治疗,每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清理创面后,外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患者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情况、瘢痕情况、患者换药疼痛指数及其他不良反应。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烧伤创面愈合率、患者换药疼痛指数比较均采用t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1.55±2.02) d,较对照组[(12.63±1.96) 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2);治疗组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6.00±4.28)%、(95.53±3.65)%和(99.55±0.68)%,明显高于对照组[(84.23±3.38)%、(93.50±3.21)%和(99.10±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2.63、2.27,P=0.04、0.01、0.03);治疗组患者换药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为(3.46±0.51)分,对照组患者换药疼痛NRS评分为(3.50±0.5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治疗过程两组均未出现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瘢痕增生;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改性甲壳素联合rh-bFGF能明显缩短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修复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坏死性筋膜炎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VSD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清创、冲洗、引流。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当日及术后5、10、15 d的创面愈合率、肉芽组织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各项指标以及患者总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更换敷料次数及平均间隔时间等。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当日创面肉芽组织评分、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术后5、10、15 d,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84、10.498、11.523,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平均肉芽组织评分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25、-6.039、-6.647,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VAS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8、-3.540、-2.402,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患者总住院时间为(19.4±17.1) d,对照组为(42.4±1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5,P=0.00048)。住院期间治疗组平均更换敷料(2.08±1.75)次,平均间隔(9.56±1.60) d;对照组平均更换敷料(20.16±6.63)次,平均间隔(2.11±0.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79、23.322,P值均小于0.05)。 结论对比常规的换药方式,VSD技术具有创面愈合更快,肉芽组织更新鲜,疼痛更轻等特点,同时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更换敷料次数及频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及医师工作效率,值得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的创面修复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阻断血管紧张素II (Ang II)及其2型受体(AT2R)对创面愈合过程的创面愈合率、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以及创伤局部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Ang II及AT2R影响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直径6 mm,在创面模型建立同时腹腔注射给予特异性AT2R阻断剂PD123319(每天10 mg/kg),于创面形成后第3、5、7、9、11、13和15天切取创面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PD123319对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愈合率、上皮爬行和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PD123319对创面内与创伤愈合密切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在创面形成后第5天和第7天的愈合率分别为(63.55±2.57)%和(80.78±4.65)%。PD123319处理组在创面形成后第5天和第7天分别为(79.89±4.56)%和(88.98±3.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 对照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1.22±0.15)mm和(1.93±0.17)mm,PD123319处理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1.65±0.12)mm和(2.36±0.18)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的面积分别为(9.37±0.53)mm2和(7.15±0.42)mm2,PD123319处理组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分别为(11.51±0.98) mm2和(9.32±0.67) m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PD123319处理组创面局部EGF、 VEGF和bFG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2R阻滞剂PD123319能够促进创面愈合。PD123319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与其促进创面内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及EGF、VEGF、bFGF等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ED红光照射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将3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创面组、糖尿病创面组、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每组10只。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及糖尿病创面组大鼠高脂饮食4周,正常创面组大鼠正常饮食。饲养4周后对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及糖尿病创面组大鼠按50 mg/kg的量腹腔注射10 mg/mL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2组大鼠均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在3组大鼠的背部两侧各制造2个1.5 cm×1.5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2 d对大鼠创面进行酒精消毒1次,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每次消毒后对创面进行LED红光照射5 min,能量密度为20 J/cm2,另外2组大鼠不进行LED红光照射。在观察第7、10、14、21天,观察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创面有无出现皮疹、红肿、水疱、烫伤等光照不良反应;肉眼观察3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统计3组大鼠创面愈合率。观察第10天从各组随机取2只大鼠,处死后取背部创面组织,固定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新生血管情况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D3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 结果观察第7、10、14、21天,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经LED红光照射后皮肤未见皮疹、红肿、水疱、烫伤等光照不良反应。在各个观察时间点,肉眼观察正常创面组及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情况均优于糖尿病创面组,且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情况略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观察第7、10、14、21天,正常创面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4.62±2.116)%、(53.83±7.92)%、(70.20±5.41)%、(95.65±2.58)%,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1.76±2.44)%、(50.48±4.54)%、(66.26±11.35)%、(93.96±2.80)%,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3.67±4.18)%、(42.71±3.40)%、(53.77±7.74)%、(84.07±4.43)%,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69、10.35、10.32、34.40,P<0.05);观察第7、10、14、21天,正常创面组及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始终高于糖尿病创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第7、10天,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率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3.26,P<0.05),观察第14、21天,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率仍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1.40,P>0.05)。观察第10天,创面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正常创面组内含大量新生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内胶原及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见较多新生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内胶原及细胞较多,但少于正常创面组;而糖尿病创面组新生血管最少,肉芽组织内细胞及胶原稀疏。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D34、VEGF表达情况可见,正常创面组CD34、VEGF表达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而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表达高于糖尿病创面组。 结论LED红光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中CD34、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会诊(MDT)诊疗模式在青海地区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 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创面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给于MDT诊疗模式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于普通治疗和护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愈合情况、焦虑、抑郁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创面评估[创面床评估系统(WBS)、Bate-Jensen伤口评估系统(BWAT)、伤口评估量表(TIME-H)评分、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评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1)创面愈合情况: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87.33%(131/150),对照组创面愈合率为77.33%(116/150),观察组创面愈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5)。(2)SAS、SDS评分: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66.25±7.14)、(65.63±6.26)分]、SDS评分[(68.56±8.03)、(69.10±7.85)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35、0.589, P>0.05),治疗后2组SAS评分[(48.19±8.32)、(55.41±7.62)分]、SDS评分[(46.19±9.04)、(57.18±7.25)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38、11.615, P<0.05)。(3)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7.04±1.15)d]短于对照组[(9.62±1.42) d],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7 426.45±278.19)元]少于对照组[(8 215.73±317.46)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792、153.201, P<0.05)。(4)WBS、BWAT、TIME-H、PUSH: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WBS[(11.77±2.12)、(12.04±2.03)分]、BWAT[(64.16±5.21)、(64.78±4.73)分]、TIME-H[(10.16±1.27)、(10.45±1.32)分]、PUSH[(15.19±2.10)、(14.98±2.4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27、1.079、1.939、0.797,P>0.05),治疗后2组BWAT[(49.21±4.86)、(57.15±7.30)分]、TIME-H[(4.27±1.66)、(7.46±1.80)分]、PUSH[(6.86±3.64)、(9.03±2.85)分]均降低,WBS[(18.10±1.41)、(15.81±1.36)分]升高,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17、11.089、15.956、5.749,P<0.05)。 结论MDT诊疗模式可明显促使患者创面恢复,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使患者获得优质、全程、专业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水凝胶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难愈性创面的效果及其对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医疗部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下肢难愈性创面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例。在实施基础抗糖尿病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局部外敷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水凝胶,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换药治疗,比较2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创面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试验组患者治疗后7、14 d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4.00±2.53)%、(73.90±13.00)%,明显高于对照组(23.30±3.89)%、(48.30±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0、2.640,P<0.05);治疗后14 d,2组患者创面中TNF-α、IL-1β、IL-6、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创面中TNF-α、IL-1β、IL-6、MMP-9的含量[(87.60±8.78)、(71.70±10.30)、(79.80±13.60)、(11.27±2.45)ng/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111.60±9.86)、(81.10±8.03)、(96.90±14.50)、(15.05±2.8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40、-2.260、-2.720、3.200,P<0.05)。 结论局部应用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水凝胶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难愈性创面,可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创面炎症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研究糜蛋白酶结合亲水纤维敷料换药对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 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住院治疗的98例慢性创面患者病历资料。其中28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换药治疗,纳入对照组;38例采用糜蛋白酶换药治疗,设为糜蛋白酶组;32例应用糜蛋白酶联合亲水纤维敷料换药治疗,设为复合换药组。比较3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平均治疗总费用、创面感染率及疼痛评分。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与χ2检验。 结果复合换药组、糜蛋白酶组及对照组3组间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平均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1.94、69.36、9.063,P<0.05);3组间平均治疗总费用与创面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117、χ2=4.256,P>0.05)。复合换药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17.2±0.4) d]显著低于糜蛋白酶组[(24.1±0.5) d]与对照组[(24.9±0.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7、13.31,P<0.05);复合换药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8.25±0.29)次]显著低于糜蛋白酶组[(12.74 ±0.28)次]与对照组[(12.71±0.4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1、8.27,P<0.05);复合换药组平均疼痛评分[(1.9±0.2)分]显著低于糜蛋白酶组[(2.6±0.2)分]与对照组[(3.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4.23,P<0.05)。 结论糜蛋白酶结合亲水纤维敷料换药可有效促进慢性创面坏死组织清除,促进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降低感染率,同时不增加治疗总费用,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负压封闭引流(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符合标准的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VSD组(9例)、VSD冲洗组(10例)、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11例)。于治疗前、治疗7 d后,均行创面大体观察;治疗7 d后计算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留取创面组织液,检测创面组织液氧分压;记录3组创面Ⅱ期手术方式及术后游离皮片或皮瓣成活率(%);比较术后平均换药次数,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及Kruskal-Wallis H多组秩和检验。 结果(1)治疗7 d后,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创面床新鲜程度明显优于VSD冲洗组和单纯VSD组,VSD冲洗组好于单纯VSD组。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肉芽组织覆盖率[(95±4)%]均高于VSD冲洗组[(82±7)%]与单纯VSD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3、27.63,P值均小于0.01),VSD冲洗组与单纯V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9,P<0.01);(2)治疗7 d后,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氧分压为(118±12) mmHg,均高于VSD冲洗组[(45±6)mmHg]与单纯VSD组[(42±8)mmHg](t=73.91、76.59,P值均小于0.01),单纯VSD组与VSD冲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9,P>0.05);(3)3组以游离皮片和带蒂皮瓣修复创面,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皮片成活率[(97.9±2.0)%]与皮瓣成活率[(97.5±0.9)%]分别优于单纯V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15.7,P值均小于0.01),且分别优于VSD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1.2,P值均小于0.01),VSD冲洗组分别优于单纯V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3、8.43,P值均小于0.05)。(4)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术后换药次数、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明显少于VSD冲洗组和单纯VSD组(t=3.37、5.95、7.01, 6.25、10.80、13.26; P值均小于0.01);VSD冲洗组少于单纯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4.83、6.24, P值均小于0.05)。 结论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充分利用3种创面治疗方法的优势,纠正深度烧伤创面组织的缺血、缺氧,为创面修复提供新鲜创面床,提高Ⅱ期移植皮片或皮瓣成活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在感染创面游离植皮治疗中联合应用后对各自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断层皮片封闭感染创面手术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40例:(1)油纱组,术中直接将游离皮片覆盖于创面,用0.9%氯化钠溶液浸湿的无菌绷带固定皮片;(2)莫匹罗星组,受皮区涂抹莫匹罗星后将游离皮片覆盖创面,用浸湿莫匹罗星绷带固定皮片;(3)rb-bFGF组,受皮区喷洒rb-bFGF后将游离皮片覆盖创面,浸湿rb-bFGF绷带固定皮片;(4)莫匹罗星+ rb-bFGF组,受皮区涂抹莫匹罗星和rb-bFGF混合液,将游离皮片覆盖创面,用浸湿莫匹罗星和rb-bFGF绷带固定皮片。观察术后第4、8、12天换药情况,评估移植皮片存活率、创面细菌清除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 结果术后第4天,莫匹罗星+ rb-bFGF组油纱组皮片存活率为(96.69±3.38)%,分别高于油纱组、莫匹罗星组、rb-bFGF组[(82.17±6.48)%、(92.09±4.91)%、(93.22±4.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70、4.875、3.850,P值均小于0.05)。术后第4天,莫匹罗星+ rb-bFGF组细菌清除率为87.50%(5/40),与莫匹罗星组[85.00%(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745),分别高于油纱组[40.00%(24/40)]和rb-bFGF组[47.50%(2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53、14.59,P值均小于0.05);术后第8天,莫匹罗星+ rb-bFGF组细菌清除率为92.50%(3/40),和莫匹罗星组[95.00%(2/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640),分别高于油纱组[72.50%(11/40)]、rb-bFGF组[75.00%(1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50,P=0.020、0.030);术后第12天,莫匹罗星+ rb-bFGF组细菌清除率为100%(0/40),和莫匹罗星组[100%(0/40)]相等,分别高于油纱组[95.00%(2/40)]、rb-bFGF组[92.50%(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5、3.12,P=0.150、0.080)。术后第8天,rb-bFGF组创面愈合率为5.00%(2/40),与莫匹罗星+ rb-bFGF组[12.50%(5/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4,P<0.05);术后第12天,油沙组愈合率为67.50%(27/40),分别与莫匹罗星组[72.50%(29/40)]、rb-bFGF组[77.5%(31/40)]、莫匹罗星+ rb-bFGF组[97.5%(39/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P=0.006)。莫匹罗星+ rb-bFGF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0.45±1.58)d,分别短于油纱组[(13.30±2.45)d]、莫匹罗星组[(12.57±1.87)d]、rb-bFGF组[(12.10±1.9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75、-5.491、-4.211,P值均小于0.05)。 结论莫匹罗星、rb-bFGF混合后能提高感染创面游离植皮的成活率、局部抗感染能力、加速创面愈合,各自临床药效没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患者会阴部瘢痕修复术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7月入住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的132例接受皮瓣修复术的会阴部瘢痕修复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前接受精细化心理、皮肤、肠道护理,手术设计及影像资料采集和体位训练,术后接受精细化麻醉苏醒、制动、创面护理及饮食、抗毒指导等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瘙痒程度及情绪(抑郁、焦虑)变化情况。评价2组护理满意度及修复总优良率。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及χ2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37.2±5.3) d]比较,干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21.6±3.1) 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8,P<0.05);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3/66),与对照组[22.73%(15/66)]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4,P<0.05)。护理前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疼痛、瘙痒、抑郁及焦虑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护理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疼痛、瘙痒、抑郁及焦虑评分分别为(2.4±0.6)、(4.5±1.3)、(6.9±2.6)、(8.6±2.5) 分,对照组患者对应评分分别为(4.5±1.2)、(6.6±1.1)、(11.5±3.4)、(12.9±3.8) 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21、5.663、7.136、8.205,P=0.022、0.017、0.006、0.002)。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性、合理性、全面性及科学性方面评分分别为(11.3±0.8)、(22.7±1.8)、(22.1±2.7)、(22.7±4.1) 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6±1.5)、(19.2±3.3)、(18.5±3.6)、(17.9±3.8) 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44、6.811、7.542、7.916,P=0.007、0.024、0.018、0.014)。干预组患者修复总优良率[96.97%(64/66)]明显高于对照组[84.85%(56/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92,P=0.034)。 结论会阴部瘢痕修复术皮瓣修复术患者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治疗优良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对小鼠创面毛囊再生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方法取新鲜猪皮,经脱细胞处理后制成微粒状,灭菌,密封,常温保存,以备后面实验使用。制作18只C57BL/6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以脊柱为中线,在左右各制作直径为6 mm的缺损,左右侧分别以纱布和猪ADM覆盖,隔天纱布侧换药,猪ADM侧不做处理,于模型建立第7天,按照所用材料不同分为纱布组与猪ADM组,再按所取部位不同分为纱布窗口组、猪ADM窗口组、纱布创面组、猪ADM创面组、纱布创缘组、猪ADM创缘组,其中9只小鼠组织用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另外9只小鼠组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catenin、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Wnt3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D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FGF9、AKT的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Wnt3a、SDF-1、FGF2、FGF9的表达。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在小鼠模型建立第7天创面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β-catenin、Wnt3a、SDF-1的蛋白表达量均是猪ADM窗口组(0.533±0.058、0.446±0.039、0.972±0.048)高于纱布窗口组(0.401±0.005、0.132±0.022、0.175±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96、12.230、23.130,P值均小于0.05)。β-catenin、Wnt3a、SDF-1的蛋白表达量均是猪ADM创面组(0.557±0.009、0.626±0.066、0.868±0.102)高于纱布创面组(0.302±0.010、0.109±0.019、0.036±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30、13.020、14.130,P值均小于0.05)。Wnt3a、SDF-1的蛋白表达量均是猪ADM创缘组(0.419±0.014、0.370±0.069)高于纱布创缘组(0.115±0.020、0.056±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60、7.825,P值均小于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Wnt3a、SDF-1、FGF2、FGF9在猪ADM组中的表达高于纱布组,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毛囊细胞周围。 结论猪ADM在小鼠创面中可能通过上调SDF-1及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表达而促进毛囊的再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浅Ⅱ度烧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患者创面经过碘伏消毒后,外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清除坏死腐皮及异物,外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每日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同样清理创面后,外用无菌油纱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观察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及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患者换药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创面感染情况、瘢痕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3.66±3.59)%、(93.69±3.24)%、(99.46±0.78)%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3.50)%、(90.63±4.25)%、(98.57±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3.38、2.90,P=0.010、0.001、0.006);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11±1.89) d,短于对照组(13.51±1.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治疗组患者NRS评分为(3.29±0.52)分,低于对照组(3.86±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5),2组均未出现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发现瘢痕生长,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可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和莫匹罗星软膏混合物覆盖创面后,用水胶体敷料封闭肌腱、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和伤口治疗中心门诊治疗的肌腱、骨外露面积>0. 5 cm2的50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藻酸盐+rhGM-CSF+莫匹罗星软膏+水胶体封闭)和对照组(凡士林油纱+rhGM-CSF+莫匹罗星软膏),每组各25例。连续观察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外露肌腱、骨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前3次换药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实验组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外露肌腱、骨所需时间(20.556±10.214) d少于对照组(28.040±11.9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6,P=0.019);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30.778±12.762) d少于对照组[(40.600±17.23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P=0.023);前3次换药实验组VAS(1.893±0.9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067±1.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33,P<0.001)。 结论藻酸盐敷料联合rhGM-CSF和莫匹罗星软膏混合物并用水胶体敷料封闭创面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使其早期覆盖肌腱、骨骼,加快创面愈合,减轻患者换药疼痛,提高换药效率,降低皮瓣手术率,为无皮瓣手术条件及拒绝皮瓣手术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可在门诊及基层医院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