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以来完成的12例钩突入路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手术要点是于十二指肠水平部沿肠系膜上动脉右侧从下往上解离胰腺钩突部及其系膜,再依次完成其他手术步骤。结果:12例患者中2例中转开腹,其余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340 min,平均280 min;术中出血150~1 200 mL,平均300 mL;清除淋巴结9~15枚,平均10枚。术后病理检查示标本切缘阴性。术后并发胰瘘2例,胆瘘1例,经处理后痊愈。结论: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的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43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开腹组35例行传统开腹肝切除术。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 d、7 d肝功能指标以( ±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术中切肝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术后排气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胆漏、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对比,腹腔镜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优于开腹组(P<0.05)。 结论低中心静脉压的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肝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胰胃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临床疗效,分析引起胃排空障碍(DGE)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60例接受LPD的资料,根据术中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胰胃吻合(PG)和胰肠吻合(PJ)两组。PG组28例,PJ组32例。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围手术指标、营养指标等采用(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利用单/多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影响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PG组近期并发症6例(21.4%),远期1例(3.6%);PJ组近期并发症12例(37.5%),远期4例(12.5%);PG组近、远期并发症少于PJ组(P<0.05); 60例PD患者术后共8例(13.3%)发生胃排空障碍,单因素分析发现,吻合方式、术后出血、胰瘘是引发胃排空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胰瘘是引发胃排空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吻合方式是减少胃排空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LPD术后PG较PJ对降低术后胰瘘、胃排空障碍更有优势,吻合方式及胰瘘与DGE的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ST+LC组(54例,采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和开腹+引流组(54例,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治疗),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效果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等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EST+LC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引流组(均P<0.05);EST+L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引流组,远期疗效优于开腹+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微创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治疗胰头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科室于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中晚期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LPD(LPD组),34例行OPD(OPD组)。结果 LP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长于(高于)OPD组(P0.05),但LPD组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胃肠道减压管拔出时间、绝对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少于)OPD组(P0.05)。术后2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LPD组10例,OPD组15例,2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PD组的胰瘘和胆瘘发生率均高于OPD组(P0.05),而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全身感染发生率均低于OPD组(P0.05)。60例患者术后均获访,随访时间1~60个月(中位数为21.5个月)。随访期间,LPD组复发24例,转移20例,死亡24例;OPD组复发31例,转移25例,死亡31例。2组患者的复发率、转移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胰头癌而言,LPD在术后患者恢复及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均明显优于OPD,而在减少胰瘘、胆瘘、胃排空延迟等并发症及提高远期生存率方面与OPD比较无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分析胰瘘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行PD的62例患者资料,按照胰肠吻合方式分为两组,改良组27例患者采用水平褥式捆绑吻合法,传统组35例患者采用挂线吻合法。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术中各项指标采用( ±s)描述,采用独立t检验;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传统组少(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7.41%),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病变部位为十二指肠、胰管直径≤3 mm、胰腺质地较软和胰肠吻合采用挂线吻合是PD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胰管直径(<3 mm)、病变部位(十二指肠)是PD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改良胰肠吻合方式能有效减少PD术后患者胰瘘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98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LPD组349例,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组640例。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1∶1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比较同期的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腹腔镜组(LPD组,30例)和开腹组(OPD组,32例)。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随访其肿瘤转归及生存状态,随访时间截止2018年12月。计数资料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均成功完成预定Whipple手术,全部采用Child消化道重建吻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完成时间(t=5.3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腹组短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应用镇痛药例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t=3.362,-6.332,-3.526,-1.5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切缘阴性及术中输血例次比较(X~2=0.001,0.422,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学诊断和术后肿瘤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总费用比较(t=0.655,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PD是安全可行的,较之OPD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开腹手术。随着微创外科与精准外科理念的不断深入,提倡对术前拟诊或已经明确诊断的胰头颈部癌或壶腹周围癌采用腹腔镜探查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周围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腹腔镜下不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PPD)的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治疗组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周围疾病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LPD组及LPPPD组。结果本组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5例患者中有25例行LPD,有20例行LPPPD。1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为(472.95±33.47)min,术中出血量为(202.84±108.74)mL,术后ICU监护时间为(1.29±3.04)d,术后住院时间为(15.07±5.48)d。LPD组和LPPP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减压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PPPD组的术后ICU监护时间明显长于LPD组(P=0.028)。2术后并发症情况:有25例(55.56%)患者术后发生了并发症,其中胰瘘10例,胆汁漏1例,胃排空障碍6例,感染3例,吻合口出血2例,肠系膜血栓形成1例,术后腹腔积液1例,乳糜瘘1例。LPD组和LPPP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具体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PPD组术后死亡1例。结论本组研究结果初步提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周围疾病是可行的、安全的;另外LPPPD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幽门切除术后引起的消化液的返流等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与经脐单孔腔镜胃楔形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确诊为胃间质瘤且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的63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36例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患者列为五孔组,将27行经脐单孔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患者列为单孔组。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卡方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中转开腹或转为开腹手术病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R0切除。单孔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五孔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营养指标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单孔组患者生理职(功)能、躯体疼痛优于五孔组(P<0.05),其他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疗效较常规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近似,且具有术时短、出血少、更微创等优势,可在临床中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完成的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LPD组15例,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围术期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行PD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采用ERAS理念行围术期管理(ERAS组),20例患者运用传统观念行围术期管理(传统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采用(±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 h、48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而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共发生并发症5例(20.8%),明显少于传统组并发症10例(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行PD围手术期管理安全有效,具有患者花费少,手术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对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术后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LPD术的患者145例,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ERAS组78例及传统组67例。数据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围术期各项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以(±s)表示,独立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RAS组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传统组,其中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胃排空延迟的发生例数(3例,3.8%)明显少于传统组(5例,7.5%)(P<0.05),其余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ERAS组患者优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能使LPD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并可促进LPD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6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改良组),32例行传统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传统组)。选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第1、3、5、7、9 d的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良组出血量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其余相关围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发生1例胰瘘明显小于传统组9例(P<0.05),其中改良组B级胰瘘发生率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生化瘘、C级胰瘘发生率、淋巴瘘、胃排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在术后第1、3、5、7、9 d的检测期间内,传统组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小于改良组(P<0.05)。结论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相比于传统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在PD中能有效降低胰瘘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标准的49例患者分成LPD组(n=23)和OPD组(n=26),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肿瘤学结果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LPD和OPD两种术式的术中输血率和术后胰瘘、胆瘘、术后出血、胃排空延迟、腹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安全性指标相近(P>0.05);LPD组较OPD组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两种术式术后入住ICU人数、非计划再次手术人数、标本肿瘤长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阳性患者例数、R0切除率、肿瘤分化程度、术后病理分期、肿瘤来源、出院30 d内再次入院率、术后复发率、术后90 d死亡率及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等手术疗效指标相近(P>0.05)。与OPD相比,LPD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提早,术后住院日缩短,术后疼痛评分降低和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提高(P<0.05)。结论 与OPD相比,LPD安全可靠,可获得同样的肿瘤学根治效果,手术疗效值得肯定,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系统评价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RPD)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治疗壶腹部及其周围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分别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Sinomed英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词为"pancreaticoduodenectomy"、"duodenopanrea...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是普通外科最为复杂手术之一,具有手术时间长、切除难度大、吻合口多和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尤其是LPD术后胰瘘(POPF)及其所导致的腹腔感染和出血,甚至死亡,严重制约了LPD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因此,如何避免POPF的发生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笔者前期将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应用于LPD术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有不足之处,故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应用于LPD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弋矶山医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拟行LPD手术的患者2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LPD术中行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对照组,15例)和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组(观察组,10例)。后者即在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实施之前,对胰腺断面进行2针U型缝合,加固胰腺断面。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LPD,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平均胰肠吻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3.50 min vs.20.20 min,P=0.003)。两组总胰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B级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40%,P=0.028);观察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如腹腔感染和出血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0 vs.33.3%,P=0.057);观察组胰肠吻合口旁引流管拔管时间(11.00 d vs.25.60 d,P0.001)与术后住院时间(12.20 d vs.18.53 d,P=0.045)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是一种操作简便的胰肠吻合方法,在LPD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不仅降低了B级胰瘘的发生率,而且加速了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肛肠减压后3D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4例梗阻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肛肠减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D组(25例)和开腹组(29例),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减压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中出血量、首次通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但平均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肛肠减压后实施3D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围手术期渐进式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拟行LPD的11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渐进式推行ERAS:所有病例经术前按标准严格排查,术前及术中均采用ERAS所要求的处理措施.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