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联合Integra支架促进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6~8周龄的雄性健康C57小鼠30只,在其脊柱两侧对称部位分别作直径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采用真皮支架Integra作为创面覆盖物。将30只小鼠背部左右对称创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SDF-1α组和对照组,各30个创面。SDF-1α组经皮下往创面内注射SDF-α,对照组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术后第3、6、12、18和24天观察创面的愈合时间和愈合创面收缩情况,并留取创面及周围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浸润细胞、肉芽组织厚度及血管化情况。对数据进行t检验。 结果(1) SDF-1α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5.7±1.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6±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7,P<0.05);(2)SDF-1α组术后第3、6、12天愈合创面收缩率分别为(7.3±3.3)%、(14.7±8.4)%、(27.6±6.3)%,与对照组[(8.3±2.5)%、(17.5±6.4)%、(31.2±16.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427、0.262、0.208,P值均大于0.05);SDF-1α组术后第18、24天愈合创面收缩率为(36.6±6.7)%、(58.2±7.1)%,小于对照组[(67.6±10.7)%、(81.1±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3、2.094,P值均小于0.05);(3)创面肉芽组织术后第3天SDF-1α组浸润细胞数目为(181.7±28.8)个/视野,与对照组[(190.8±33.4)个/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4.08, P<0.05);术后第6天SDF-1α组浸润细胞数目[(382.2±43.4)个/视野],与对照组[((478.2±38.8)个/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6.20,P<0.05);(4)肉芽组织的厚度术后第6、12天SDF-1α组创面的肉芽组织厚度为(255.8±41.8)、(387.6±36.8)μm,均小于对照组(407.3±43.4)、(490.2±49.4)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8、6.159,P值均小于0.05);(5)SDF-1α组术后第24天愈合创面与正常皮肤更为相似,对照组瘢痕明显,表皮薄;(6)SDF-1α组术后第12天创面肉芽组织中CD3、CD31阳性细胞的密度稍高于对照组,肉芽组织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局部使用SDF-1α可以促进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肉芽组织血管化,改善创面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素化羊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 方法制作大鼠深Ⅱ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碘伏纱布组、猪ADM组、羊ADM组和肝素化羊ADM组,每组40只。在伤后不同时间段,观察各组创面愈合率,同时在各个时间段处死大鼠8只,取创面组织标本做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层粘连蛋白(LN)的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 结果肝素化羊ADM组深Ⅱ度创面的愈合率优于碘伏纱布组。RT-qPCR检测发现,VEGF的mRNA在各组伤后3 d的创面组织中表达较对照组高,各组间的比较发现,伤后7 d,肝素化羊ADM组的VEGF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碘伏纱布组(t=80.83,P<0.05),羊ADM组和猪ADM组在伤后7 d也较碘伏纱布组的表达量高(t=60.80、53.42,P值均小于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素化羊ADM组伤后3 d时VEGF蛋白表达量较多,随后便逐渐减少,伤后21 d时蛋白表达较少。伤后3 d,碘伏纱布组LN在创面的表达明显下降,在之后的治疗过程中,LN的表达逐渐恢复,伤后14 d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伤后3 d(t=19.5,P<0.001),伤后21、28 d的表达量与伤后14 d相差不明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发现肝素化羊ADM组LN在伤后3 d便开始出现表达量逐渐增多,伤后21 d时出现蛋白表达较多。 结论肝素化羊ADM能够保护创面及促进创面组织中VEGF和LN的表达,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在糖尿病足溃疡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实验组患者应用异种(猪)ADM覆盖治疗,对照组应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包扎治疗,观察创面的愈合疗效、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2 h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愈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和创面病原菌检出率。对数据行χ2检验、t检验。 结果治疗2周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24.21±3.21)d]短于对照组[(31.89±4.64)d],实验组创面换药次数[(8.34±1.12)次]少于对照组[(15.11±1.69)次],实验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29±0.25)分]低于对照组[(4.79±0.74)分],实验组愈后患者满意度评分[(9.08±0.49)分]高于对照组[(8.16±0.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59、20.560、10.364、6.548,P值均小于0.05);治疗1周后,两组创面分泌物病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7,P>0.05)。 结论异种(猪)ADM作为糖尿病足创面覆盖物,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细菌侵入,减轻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灵菌红素对小鼠肺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博来霉素组(Bleomycin group)和灵菌红素组(Peptide group),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气管内分别一次性注入100μL博莱霉素溶液(5mg/kg)以制备小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完成后,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300μg/kg灵菌红素或300 mg/kg吡非尼酮,连续28天。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TGF-β1、α-SMA、Colla I、CollaⅢ及GSK-3β、p-GSK-3β、α-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灵菌红素明显改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下调TGF-β1、α-SMA、Colla I、CollaⅢ、p-GSK-3β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GSK-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灵菌红素改善小鼠肺纤维化,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方和逍遥丸对超促排卵小鼠子宫内膜Wnt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补肾高、低剂量组,疏肝高、低剂量组,控制性超促排卵组(COH)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各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8 d;第9天,除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各组注射孕马血清,48 h后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各组小鼠分别与雄鼠按1:1合笼,次晨观察妊娠情况后给药。补肾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补肾调经方口服液(5.4和2.7 g/ml),疏肝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逍遥丸混悬液(0.6和0.3 g/ml),COH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4 d。处死小鼠并取材,应用RT-PCR方法分别测定小鼠子宫Wnt7a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OH组Wnt7a和β-catenin表达降低;与COH组比较,补肾高剂量组和疏肝高剂量组Wnt7a和β-catenin表达增加(P0.05);补肾高剂量组与疏肝高剂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经方、逍遥丸改善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胚胎着床,其机制与上调Wnt7a和β-catenin表达水平,激活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到自身基因及外来信号的共同作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毛囊毛发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但详细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及氯化锂干预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人毛囊干细胞向毛囊乳突细胞或表皮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及与其他信号分子的相互关系。方法:获取毛囊隆突区干细胞进行培养,检测其生长曲线,观察1×106 L-1、1×107 L-1、1×108 L-1和1×109 L-1培养的毛囊干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增殖效应;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毛囊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分别以0,0.5,1.5,10,25 mmol/L氯化锂及0,10,25,50,100μg/L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毛囊干细胞分化,对比各组细胞的增殖效应,探索促毛囊干细胞分化的最佳氯化锂及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使用RT-PCR检测未处理对照组、10 mmol/L氯化锂组和10μg/L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组干预后3,5,7,9 d细胞的β-catenin、APC、GSK-3β、Axin和Lef1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毛囊干细胞在体外经多次传代后仍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随氯化锂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效应减弱;而随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组质量浓度增高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含有氯化锂的K-SFM条件培养基中毛囊干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各组间有明显差别,氯化锂10 mmol/L时分化比例高,β-catenin表达量增高;而含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SFM条件培养基中毛囊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β-catenin变化不明显。提示氯化锂在促毛囊干细胞分化中,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降解复合物重要成分GSK-3β的表达下降,促使β-catenin在细胞浆表达增加并转入核内,增加靶基因转录,促使毛囊干细胞向毛囊细胞方向分化。氯化锂10 mmol/L是促毛囊干细胞分化的最佳浓度,但增殖效应减弱。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毛囊干细胞向表皮分化,可促进毛囊干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及创面愈合。氯化锂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促毛囊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为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使β-catenin表达改变,从而激活Wnt信号通路中Lef介导相关靶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OIR)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研究其在OIR模型中的促新生血管生长机制。方法: 30只C57BL/6J新生小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15只小鼠置于氧浓度为75%的容器内饲养5 d,再转移至正常空气下饲养5 d,作为高氧诱导组;另15只小鼠一直在正常空气中饲养,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SDF-1、CD14蛋白的定位及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视网膜SDF-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氧诱导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增多(P<0.01),血管分支减少,大血管扩张、迂曲。两组小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均可见SDF-1和CD14阳性染色,但高氧诱导组的SDF-1和CD14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并且视网膜SDF-1与CD14的蛋白含量存在正相关(r=0.898,P<0.01)。视网膜SDF-1 mRNA表达在高氧诱导组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OIR模型小鼠视网膜SDF-1表达增高,其促新生血管功能可能与CD14+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体外研究Wnt/β-catenin信号对于少突胶质-GABA能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胎鼠中脑神经干细胞,在Wnt3a刺激或过表达β-catenin的条件下进行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激活时,少突胶质-GABA能神经元共同前体细胞标记蛋白DLX2,少突胶质细胞标记蛋白NG2,GABA能神经元标记蛋白GAD67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显示Wnt-3a处理上调β-catenin和Wnt/β-catenin信号下游靶基因cyclin D1和Axin2的表达;Wnt3a处理和过表达β-catenin的神经干细胞可显著上调Dlx2,NG2和GAD67阳性细胞的百分率(P0.05)。Wnt3a刺激和β-catenin过表达均抑制神经干细胞向星型胶质细胞方向的分化。结论:Wnt/β-catenin信号可在体外促进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香烟烟雾暴露对大鼠肺组织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被动吸入香烟烟雾,每天2次,每次45 min;对照组大鼠不接触香烟烟雾.100d后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并测定2组大鼠支气管平滑肌厚度.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呈现慢性炎性反应和肺气肿样改变,小气道壁及平滑肌层增厚明显.α-SMA主要表达于气道和血管的平滑肌层.模型组支气管平滑肌厚度高于对照组[ (3.06±0.62) μm比(1.86±0.43) μm,P<0.05].Wnt3a和β-catenin主要表达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模型组与对照组支气管上皮细胞Wnt3a蛋白表达分别为74.54±4.14、89.24±3.02;肺泡上皮细胞Wnt3a蛋白表达分别为91.97±2.50、110.46±3.8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支气管上皮细胞胞质β-catenin蛋白表达分别为86.97±4.87、103.18±3.77;支气管上皮细胞胞核β-catenin蛋白表达分别为95.75±3.91、116.12±5.76;肺泡上皮细胞胞质β-catenin蛋白表达分别为106.24±4.57、128.81±3.96;肺泡上皮细胞胞核β-catenin蛋白表达分别为125.44±4.89、152.90±4.1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香烟烟雾可诱导大鼠肺组织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 骨碎补总黄酮:是由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骨碎补总黄酮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成熟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多细胞真核生物中,是皮肤发育过程中出现最早的分子信号,调控毛囊的生长发育和毛囊干细胞的迁移分化。β-catenin作为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是Wnt信号通路激活的一种重要的上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能够进入细胞核内传递Wnt信号,进一步激活靶基因开始转录,启动细胞增殖周期。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纳米骨材料表面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探究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对MC3T3-E1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 方法:将MC3T3-E1细胞与纳米骨材料共培养,选取100 mg/L和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进行药物干预,以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刺激为阳性对照组。分组如下:①正常组;②DKK1组:Wnt通路抑制剂DKK1      (0.1 mg/L)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③DKK1+转化生长因子β组;④DKK1+10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⑤DKK1+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⑥DKK1+纳米骨+转化生长因子β组;⑦DKK1+纳米骨+10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⑧DKK1+纳米骨+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在干预24,48 h后收获细胞,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Wnt/β-catenin通路中Wnt与LRP结合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LRP5、Gsk-3β、Cyclin D1、RUNX2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显示DKK1+转化生长因子β组、DKK1+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DKK1+纳米骨+转化生长因子β组、DKK1+纳米骨+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棕黄色染色较明显,表明Wnt与LRP结合较其他组更好;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β-catenin、LRP5、RUNX2的表达,下调GSK-3β的表达,说明骨碎补总黄酮通过激活经典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且骨碎补总黄酮诱导的基因活化呈剂量依赖性。 ORCID: 0000-0002-2031-8644(李晋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APP/PS1转基因小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节。方法:鼻腔给予小鼠NGF治疗14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老年斑的分布,应用免疫印迹检测小鼠脑内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p-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p-β-catenin的表达。结果:Aβ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大脑内的Aβ老年斑相比较,NGF治疗组转基因小鼠大脑内的Aβ老年斑数量减少了30.22%,沉积减少了3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外源性NGF减少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GSK3β的表达,增加β-catenin的表达。结论:外源性NGF可能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和增加β-catenin的活性,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敷料在不同深度烧伤创面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治疗效果。 方法严格按照入选标准,选取2010年12月至2017年8月解放军第三二二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317例烧伤患者。将异种(猪)ADM敷料贴附于清创后创面,外层包扎固定,适时换药。观察创面感染情况、再上皮化速度、愈合时间、愈合后皮肤弹性与色泽、瘢痕生长情况。 结果应用异种(猪)ADM敷料后换药次数减少,肉芽组织新鲜,创面愈合加快。愈合后皮肤未见增生性瘢痕。 结论对于非关节部位的Ⅱ度烧伤创面、面积较小(如直径小于1 cm)的Ⅲ度慢性肉芽创面,异种(猪)ADM敷料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值得推广。但禁用于有明确手术指征、感染未控制或进行性加深的创面(如电烧伤、化学或毒物烧伤)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1和β-caten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0例乳腺癌的肿瘤组织样本(实验组)来源于手术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保存完整的乳腺癌石蜡切块;相应的临近非肿瘤组织样本(对照组)取自距离肿瘤组织0.5~1 cm的上述乳腺癌患者相应癌旁组织。采用real-t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Wnt-1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将乳腺癌细胞MCF-7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MCF-7细胞)、激动剂组[MCF-7细胞+Wnt3a(1 mg/L)]和拮抗剂组[MCF-7细胞+DKK1(16μmol/L)]。采用real-time和Western blot检测Wnt-1和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Wnt-1和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肿瘤组织的Wnt-1表达阳性率和β-catenin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Wnt-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肿瘤转移(x~2=5.352,P=0.021)、肿瘤分期(x~2=9.412,P=0.002)及肿瘤直径(x~2=9.412,P=0.002)密切相关(P0.05)。β-catenin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肿瘤转移(x~2=9.851,P=0.002)、肿瘤分期(x~2=5.661,P=0.017)密切相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激动剂组Wnt-1和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拮抗剂组Wnt-1和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乳腺癌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1和β-catenin表达上调,且其表达与肿瘤恶性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牦牛蹄缘不同位点毛囊形态发生的规律及音猬因子(SHH)和β-连锁蛋白(β-catenin)的时空表达. 方法 选择41例胚龄(E)45~248d牦牛蹄缘样品,采用石蜡组织切片、HE染色对蹄缘不同位点毛囊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观察分析;用EnVis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HH和β-catenin的时空表达. 结果 牦牛蹄缘近蹄端毛囊的形态发生约开始于E45d,远蹄端为E55d,形成成熟毛囊的时间约为E120d;牦牛蹄缘近蹄端毛囊的形态发生先于远蹄端,由近蹄端至远蹄端毛囊的发育阶段、毛囊大小和下陷深度呈梯度由近至远依次递减;SHH和β-catenin在牦牛蹄缘毛囊表达的时间顺序近蹄端先于远蹄端;在牦牛蹄缘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SHH和β-catenin在近蹄端和远蹄端毛囊表皮的表达强度均大于间充质;β-catenin在近蹄端间充质中的表达强度大于远蹄端. 结论 SHH和β-catenin在牦牛蹄缘毛囊形态发生的表皮-间充质相互作用中,以表皮为主导;不同位点毛囊形态发生的梯度是由SHH和β-catenin在表皮与间充质中的特殊作用和时空表达规律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质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1结合蛋白2(CYFIP2)过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为转染pcDNA3空载体的T24细胞, 过表达组为转染CYFIP2过表达载体的T24细胞。采用逆转录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CYFI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 CCK-8检测CYFIP2过表达对T24细胞增殖的影响, Transwell检测CYFIP2过表达对T24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YFIP2过表达对T24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过表达组CYFI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01),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减弱(均P<0.01)。CYFIP2过表达的T24细胞中β-catenin、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蛋白表达均下调(均P<0.05), 而p-β-catenin的蛋白水平增加(P<0.05)。结论 CYFIP2过表达能够抑制T24细胞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白芍总苷组,比较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Wnt3a、磷酸化GSK-3β(p-GSK-3β)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白芍总苷不同浓度各组心肌细胞Wnt3a、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LDH释放及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且白芍总苷呈浓度依赖性效应。结论 :白芍总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性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白芍总苷能抑制Wnt3a表达,从而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作用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系统性红斑狼疮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药物组,药物组灌胃给予25 g/(kg·d)的解毒祛瘀滋阴方,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1 d;将20只C57BL/6小鼠作为正常组,常规饲养。给药21 d后,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和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及炎性因子浓度,CD4~+CD25~+Foxp3~+T细胞阳性率,脾脏辅助性T细胞亚群及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以及肾脏组织病理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素氮、肌酐和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及IL-4浓度升高,IL-2、干扰素γ(IFN-γ)、IL-10浓度降低,CD4~+CD25~+Foxp3~+T细胞阳性率降低,Th1细胞比例及Th1/Th2降低,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肾脏病理损伤较严重;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尿素氮、肌酐和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及IL-4浓度显著降低,IL-2、IFN-γ、IL-10浓度升高,CD4~+CD25~+Foxp3~+T细胞阳性率升高,Th1细胞比例及Th1/Th2升高,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肾脏病理损伤减轻。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方可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免疫功能与肾损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Ⅳ期压疮愈合过程中创面渗出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压疮愈合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Ⅳ期压疮患者39例,创面共59处,根据接诊时与治疗第4周末压疮愈合评估表(PUSH)评分差值进行分组,差值>2分为愈合良好组(n=26),≤2分为愈合不良组(n=13)。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及清创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换药,追踪4周,采集接诊时、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创面渗出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组创面渗出液中MMP-9、TIMP-1表达水平及MMP-9/TIMP-1比值的变化情况。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接诊时及治疗第1周末2组MMP-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2、1.944,P值均大于0.05),而在治疗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愈合不良组MMP-9表达水平分别为(189.27±90.15) ng/L、(176.95±75.47) ng/L、(149.30±63.08) ng/L,显著高于愈合良好组[(114.97±70.06) ng/L、(93.75±55.15) ng/L、(71.62±41.6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3.921、4.608,P值均小于0.05);不同时间点愈合良好组与愈合不良组TIM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6、0.292、0.047、0.395、0.999,P值均大于0.05);接诊时及治疗第1周末2组MMP-9/TIMP-1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3、1.134, P值均大于0.05),而在治疗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时愈合不良组MMP-9/TIMP-1比值分别为(38.42±9.25)、(33.74±9.58)、(29.53±8.04),显著高于愈合良好组的(30.04±10.67)、(25.35±10.18)、(21.54±9.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1、2.473、2.642,P值均小于0.05)。 结论创面渗出液中MMP-9表达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变化与压疮愈合有关,过高的MMP-9及MMP-9/TIMP-1不利于压疮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体外观察低氧对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Wnt/β-catenin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经低氧(3±2)%O_2和常氧205O_2培养GFP小鼠海马组织NSCs,通过NSCs克隆形成率检测、BrdU掺入法和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脂质体介导法将NSCs转染β-catenin,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印迹法检测β-catenin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转染β-catenin后低氧对NSCs增殖的影响。结果:低氧组细胞克隆球形成率、BrdU阳性细胞数量、NSCs增殖活性、NSCs内β-catenin表达均显著高于常氧组;转染β- catenin的NSCs经低氧培养后,NSCs增殖活性明显高于未转染组。结论:体外低氧培养能促进NSCs增殖和NSCs内β-catenin表达;增加NSCs中β-catenin表达能促进低氧培养下NSCs的增殖。表明Wnt/β-catenin通路具有促进低氧诱导NSCs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昆明系小鼠自然毛囊生长周期的组织学特点,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小鼠自然毛囊生长周期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毛囊生长更替的关系。 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小鼠(90只)毛囊的周期性变化,检测β-catenin在小鼠毛囊生长不同时期皮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 结果 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毛囊具有各期的特殊结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小鼠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量约为85kD且与兔抗β-catenin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β-catenin在不同毛囊生长时期的表皮、皮脂腺、根鞘和真皮乳头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结论 昆明系小鼠毛囊生长呈周期性变化,β-catenin在毛囊生长周期中的阳性反应与毛囊的周期性变化存在相关性,表明β-catenin在昆明系小鼠自然毛囊生长周期中起维持、促进毛囊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