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TACE治疗被推荐为巴塞罗那临床分期系统(BCLC)中B期肝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合理评估TACE术后疗效有助于指导患者后续治疗,CT能谱成像和低剂量CT灌注成像是目前CT评价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新方向;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普美显增强扫描、T_1 mapping成像等技术成为MR评估肝癌TACE疗效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摘要】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及早并准确的评估肿瘤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对于影像学来说是个重要的课题。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能谱CT凭借其独有的单能量成像、强化识别、碘浓度测定等优势对肺癌的疗效能够做出准确的评估。本文简要阐述能谱CT在肺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癌是消化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病人的预后和治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能谱CT作为一种先进的成像技术,其扫描速度快、成像参数丰富、辐射剂量低,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近几年其应用得到飞速发展。简要介绍能谱CT的原理并综述能谱CT在肝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常规CT技术相比,能谱CT为肝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定量依据,也为肝癌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最为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诊治对肺癌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多层螺旋 CT 及高分辨 CT 的广泛应用,使得该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传统影像学都是从形态改变、CT 密度值变化或 CT 定期复检中算出病灶的体积倍增时长用以评估病灶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2]。能谱 CT 在保留传统 CT 功能的基础上,具有扫描速度快和多参数成像等优势,可利用其单能量图像、基物质图像、能谱曲线等多种参数进行疾病的诊断和定量分析,进一步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能谱成像为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估提供了依据,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比.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6月收入的8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小肝癌的患者,分别进行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磁共振成像检出率为96.84%,显著较螺旋CT检出率的89.47%高(P<0.05);螺旋CT增强扫描中动脉期检...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常规磁共振成像只能获得肝细胞癌的解剖信息,而MR灌注成像是利用快速成像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技术来反映组织内的微血管分布及灌注情况,从而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本文将围绕MR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与应用开展综述。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及其在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对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状态进行无创检查。随着磁共振超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使DWI成像技术能够在肝脏应用。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DWI在肝癌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对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状态进行无创检查.随着磁共振超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使DWI成像技术能够在肝脏应用.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DWI在肝癌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7):1004-1004
定量动态增强 MRI 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研究;MRI T1 W-SPACE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快速 DTI 在急性颈髓损伤的临床应用;磁共振波谱在不同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MSCT 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频段低频振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下颌前牙唇舌侧骨壁厚度的锥形束 CT 研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肺癌中的初步应用;MSCT 对肺内单发亚实性结节与支气管及血管关系探讨;MSCT 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廓清型乳腺纤维腺瘤的 MRI 诊断;乳腺 X线摄影、MRI、超声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灶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CT 能谱成像定量评估胃癌 Lauren 分型的应用价值;ADC 值和 DCE-MRI 定量参数值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非上皮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 cm)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医源性肝包膜下胆汁瘤的临床及 CT 表现;CT 灌注成像对胃癌评估的临床应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 CT 表现;单源双能 CT 对膀胱血肿内膀胱癌病灶的检出价值;MRI 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宫颈癌的价值;3.0T MRI 高 b 值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卵巢良性肿瘤病理结果与 MRI 影像特征的相关性;脊椎多发性骨髓瘤与溶骨性转移瘤的 CT 鉴别;背部弹力纤维瘤的多排螺旋 CT 诊断;肘部尺神经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参数优化的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中辐射剂量分析;儿童脊髓积水空洞症在原发脊髓栓系综合征的 MRI 表现及相关分析;儿童胶质母细胞瘤的 MRI 表现及文献复习;CT 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的相关因素分析;急诊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临床中的应用;炫速双源 CT 低剂量双能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初探;计算机图形成像技术在肾结石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能谱 CT 冠状动脉成像中双低技术的应用研究;双源 CT ECG 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颅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磁共振钆类对比剂对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响;Morel-Lavallée 损伤:磁共振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能谱CT是一种具有能谱成像功能的MSCT,通过其特有的能谱扫描及技术特征,可得到病灶的能谱分析图及能谱曲线,开创了多参数、定量分析的新型成像模式,能够客观反映病变的组织特征,对确定病变的组织来源和范围、鉴别诊断等具有研究价值。目前肺癌病理类型及累及的纵隔淋巴结的诊断金标准是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但其为有创检查。能谱CT通过对能谱曲线及物质定量分析,显著提高对肺癌病理类型、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必将成为诊断与评估肺内肿块及其病理类型的重要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常规CT是评估肺癌的一种重要成像方式,但其成像方式单一。目前,能谱CT的多参数成像技术(如虚拟单能量成像、能谱衰减曲线、物质分解图像和有效原子序数)在提高病灶检测率、肺良、恶性结节鉴别、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一定价值。本文总结能谱CT成像方法及上述4种技术在肺癌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肝脏CT灌注成像可对肝脏组织灌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它可用于评估各种肝癌治疗方式的疗效和预测早期治疗反应,预测微血管侵犯情况和肿瘤复发,用于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于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储备功能的评价等。本文对肝脏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以往脂肪肝无创性诊断依赖B超、常规CT及MRI,但诊断准确性受限。随着能谱CT和3.0 T MRI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定性及定量诊断方法。能谱CT物质分离及能谱曲线等多参数成像能够测量肝脏的脂肪含量并评估其严重程度。3.0 T MRI新的化学位移水脂分离包括迭代最小二乘法非对称采集水脂分离(IDEAL)梯度回波和六回波成像技术,为脂肪肝的定量诊断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就能谱CT和MRI对脂肪肝的定性及定量诊断进展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14.
RSNA今年主要的腹部主要热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多模态功能MR成像、能谱CT及低剂量CT成像.DWI、ASL、MRE及动态增强等多种功能序列的综合成像对肿瘤结节、纤维化及运动功能等的综合评估是目前的研究主要方向.能谱CT依然受到高度重视,低剂量CT的研究更加深入,重视细节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已成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主要的治疗方式。CT动态增强扫描是对治疗后疗效评估和预测的重要方式,但依据实体肿瘤反应评估标准(RECIST)1.1版中的评估标准,CT动态增强扫描无法准确反映肿瘤内部病理变化。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探索CT影像组学、能谱CT、CT灌注成像等对LAPC综合治疗的疗效评估和预测。就多种CT技术对LAPC综合治疗疗效评估和预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骨肿瘤的磁共振成像靳激扬综述杨世埙许建荣审校MR成像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和多平面成像能力,被认为是评估骨肿瘤的主要成像技术之一。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对骨肿瘤特征的认识也逐步提高,对骨肿瘤诊断、术前分期、疗效评估及复发检测均有很大帮助。1成像技术成像技...  相似文献   

17.
能谱成像是近年来CT成像领域的一项新技术, 具有多参数、定量分析等成像特点, 其主要技术包括物质分离、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和有效原子序数测定。通过多种参数和分析工具的综合应用, 能谱CT能够客观反映病变的组织特征, 对确定病变的组织来源和范围、鉴别诊断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其在肺癌的筛查、肺结节的良恶性判定等方面的研究中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笔者就能谱CT的主要技术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MR常规扫描与功能成像在肝癌随访中综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12年12月在海军总医院接受手术或非手术(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射频消融、伽玛刀)治疗的44例肝癌患者,采用CT和MR技术进行随访评估,分析常规扫描(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MR常规T1WI、T2WI以及动态增强扫描)和功能扫描[CT灌注扫描、MR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和MR灌注扫描]在肝癌随访中的综合应用价值.其中16例肝癌术后患者着重对术后肿瘤复发和术区周围炎性反应进行评估,28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对肝癌病灶治疗后活性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44例患者经综合CT和MR常规及功能扫描后得到比较明确的诊断.16例肝癌术后患者,3例诊断为切缘旁复发,13例诊断为术后炎性反应或局灶性灌注异常.28例非手术治疗患者,13例诊断为肿瘤完全坏死,15例诊断为癌灶坏死不完全.结论 CT和MR功能扫描可作为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的有益补充,提高肝癌随访评估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2):327-330
近年来,肝细胞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发展,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各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肝细胞癌诊断、鉴别诊断、术后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就目前常用的几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宝石能谱CT血管成像与DSA对原发性肝癌供血动脉的判定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拟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的患者49例,术前均行能谱CT肝脏动脉血管成像和DSA检查.4位独立的审阅医师按照5分评分法分别对能谱CTA和DSA影像对原发性肝癌供血动脉的把握程度进行评分,并采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分析两者的区别.以手术医师综合分析能谱CTA、DSA影像及术后1周平扫CT影像后的诊断为标准,记录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肝癌供血动脉显示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49例患者中共选取了83例可疑为肿瘤供血动脉的血管,其中52例被证实为肿瘤供血动脉,31例被证实为非肿瘤供血动脉.能谱CTA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954)明显高于DSA(AZ=0.84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A的肝癌供血动脉判定的敏感度为96.63%,特异度为96.77%,精确度为96.69%,阳性预测值为98.05%,明显高于DSA(75%,73.39%,74.40%,82.54%)(P<0.05).结论 能谱CT血管成像对原发性肝癌供血动脉的显示优于D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