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靶向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免疫毒素,可释放特异毒素到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一旦毒素进入细胞,则通过其抑制蛋白合成或改变信号传递途径而杀死肿瘤细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免疫毒素的最佳治疗对象,通常此种肿瘤表面标记呈高表达,且易于与药物结合。最早的免疫毒素之一,抗B4阻滞的蓖麻毒素,  相似文献   

2.
免疫毒素(Immunotoxins,简称ITs)是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由抗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和毒素通过化学键偶联而成。组成免疫毒素的毒素大都为糖蛋白,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单链毒素,如:白树素等,由之构建的免疫毒素无非特异性毒性;另一类为双链免疫毒素,如白喉毒素、蓖麻毒素,由A链和B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A链是“弹头”,有细胞毒作用;B链为糖蛋白,其上有半乳糖结合位点等结构,能与细胞膜L半乳糖残基、内皮生长因子样受体、巨球蛋白受体样分子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非特异性毒性,并能促使A链内化,加强、加快A链的细胞毒作…  相似文献   

3.
半乳糖结合位点封闭式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B链半乳糖结合位点封闭的蓖麻毒素—胃癌单克隆抗体(McAb)结合物的制备及其细胞毒特征.首先将引入碘乙酰基团的毒素与引入巯基的抗体反应,得到的结合物通过琼脂糖亲和层析柱除去仍保留半乳糖结合能力的部分.ELISA结果表明,结合物稀释至2 nmol/L水平,仍保留抗体结合活性.结合物对靶细胞在体外有较强的选择性杀伤作用,在0.1 pmol/L水平,对人胃癌细胞KATOⅢ的杀伤率为46%,优于McAb—蓖麻毒素A链结合物.结果表明,免疫毒素中B链的存在有助于增强A链的细胞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蓖麻毒素修饰物对巨噬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霖  邹伯英 《毒理学杂志》1996,10(2):129-129
蓖麻毒素修饰物对巨噬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李霖,邹伯英,王文学第四军医大学毒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3)蓖麻毒素(RT)是一种强细胞毒性的糖蛋白。近年来较广泛地用于抗癌方面的研究,尤其作为抗癌免疫毒素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毒素对免疫功能有强抑制作用,限...  相似文献   

5.
免疫毒素是指与植物毒素或细菌毒素共价结合的细胞结合性抗体或抗原。所用的毒素可以是整个分子或具有毒性的多肽组分。常用的是蓖麻蛋白,它有一条毒性多肽链(A链),与一条细胞结合性多肽链(B链)相接。B链是一种凝集素,可与细胞表面含半乳糖的糖蛋白或糖脂结合。A链可通过某种尚未充分了解的机理接近细胞浆。不少结合性物  相似文献   

6.
免疫毒素是通过化学连接或基因融合的方法将细胞选择性配体与毒素分子相连组成的嵌合体蛋白,它能够靶向肿瘤细胞高表达的肿瘤相关抗原、膜受体和糖蛋白。尽管以细菌毒素或植物毒素为基础的免疫毒素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细菌毒素和植物毒素的免疫原性和非特异的细胞毒性等因素,阻碍了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针对这些问题,以人源蛋白如促凋亡蛋白与RNA酶为毒素部分的新一代免疫毒素被研发出来,本文对此类人源化免疫毒素的体内外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类免疫毒素是将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的细胞毒素与抗体或细胞因子偶联而得到的一类新型导向药物,它以抗体或细胞因子特异识别并结合靶细胞,通过细胞毒素破坏细胞膜而引起细胞死亡。由于细胞毒素类免疫毒素能高效、特异地杀伤靶细胞,因此选择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用于肿瘤导向治疗将是一条很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蓖麻毒素是从蓖麻籽中提取的植物糖蛋白,能抑制蛋白质合成.蓖麻毒素的免疫毒素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等疾病,其副作用为血管渗漏综合症.β-七叶皂甙钠具有抗渗出、抗水肿作用[1].  相似文献   

9.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实验室研究显示,单克隆抗体(McAb)结合蓖麻毒素亚单位能杀死99%以上潜伏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的细胞。 研究者从健康志愿者中获取T细胞,用实验室培养的HIV感染它们,杀死能产生HIV的细胞,留下带有潜伏HIV的细胞,然后加入能针对CD4记忆T细胞表面CD45RO分子的免疫毒素。免疫毒毒是由去糖基化蓖麻毒素A亚单位与McAb偶联而成。在4项6天实验中,抗体能与其标志结合,毒素能杀死99%以上隐藏HIV的细胞。 通过测定p24抗原浓度可确定潜伏病毒的存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蓖麻毒素中毒与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蓖麻毒素(ricin)为提自蓖麻子的一种强效毒素,其对细胞毒性作用的主要机制为抑制细胞蛋白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胞死亡。人能通过多种途径接触蓖麻毒素而中毒。其临床表现取决于暴露的途径和剂量。严重蓖麻毒素中毒患者可出现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迄今为止蓖麻毒素尚无特效解毒药,蓖麻毒素类毒素疫苗尚处于动物试验阶段。蓖麻毒素中毒的治疗主要采用支持疗法将中毒效应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1.
载有毒素的抗体,称为免疫毒素。近年来,由于其在治疗肿瘤上的潜力而引起注意。作者将ricinA 链接到二只小鼠的单克隆抗体SN1和SN2上。SN1和SN2是针对人的二种特有的T 细胞白血病抗原,它们与非T 细胞白血病细胞不反应,也不与各种正常细胞,包括正常T 细胞、胸腺细胞和骨髓细胞反应。试验中用作对照的结合物由正常小鼠IgG 与ricinA 链制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提取蓖麻毒素(Ricin),得到毒素粗提液,通过CM·Sephadex C-50及Sepharose 4B分离纯化,得到蓖麻毒素。蓖麻毒素经过2-巯基乙醇(β-ME)还原,分解为A链(Ricin A-chain)及B链(Ricin B-chain),通过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分离,得到RTA及RTB粗提液,RTA粗提液通过CM-Sephadex C-50及Sepharose 6B层析分离,得到RTA;RTB粗提液经过Sepharose 4B及CM-Sephadex C-50进一步纯化,得到RTB。毒性试验表明:毒素致死量为0.2μg。分别腹腔注射0.5mg RTA及0.25mg RTB的小鼠均无死亡。利用RTB-Ellman’s与RTA反应检测RTA活力,重组毒素对小鼠的致死量为0.25μg.  相似文献   

13.
目的:Ⅳ型胶原酶在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多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抗Ⅳ型胶原酶单克隆抗体3G11与蓖麻毒素A链(RA)偶联形成免疫毒素(ITs),并评价了该偶联物的体外生物活性.方法:从蓖麻籽中提取纯RA,与N-琥珀酰亚胺基3-(2-吡啶二硫基)丙酸酯(SPDP)修饰的单抗3G11偶联,进一步纯化后得到3G11-RA.以ELISA实验测定ITs的免疫反应性,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对其体外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结果:ITs基本保持了单抗3G11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免疫反应性,其对BEL-7402的细胞毒性比RA显著增强近50倍,而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毒性与RA相似.结论:3G11-RA免疫毒素对BEL-7402肝癌细胞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和体外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4.
纳米氧化锌(ZnO-NPs)是直径在1~100 nm的无机材料,具有靶向肿瘤细胞、对血液肿瘤细胞敏感的特性,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在治疗血液肿瘤方面逐渐成为研究热点。ZnO-NPs通过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线粒体功能、通过释放Zn2+来影响细胞稳态等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破坏肿瘤细胞稳态;还可增敏化疗药物,并作为生物传感器,在治疗血液肿瘤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对ZnO-NPs的药理作用及其在抗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中的药理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优化血液肿瘤治疗手段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试纸膜免疫层析法检测的蓖麻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蓖麻毒素(ricin)是一种从蓖麻子中提取的一种植物蛋白毒素。分子由A、B两条多肽链组成。现已证明:蓖麻毒素是一种细胞毒,B链与细胞表面糖蛋白结合,A链通过酶催化灭活核糖体60S亚基而抑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由于蓖麻毒素来源广泛,毒性较高,已被外军作为武器化的一种毒素加以研究。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把蓖麻毒素列为最为严格的控制对象之一,本身就反映了人们对蓖麻毒素军事价值的关注。因此,无论是从核查角度,还是从防护目的,开展对蓖麻毒素的检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纸膜免疫层析法是近几年国外兴起的一种快速免…  相似文献   

16.
蓖麻毒素(ricin toxin,RT)是从植物蓖麻种子中提取的最强的植物蛋白毒素之一,真核动物细胞对RT敏感,mg级的剂量即可导致动物和人中毒甚至死亡。RT的分子结构为糖蛋白的异二聚体,它由两个亚基组成,通过二硫键相连。其中A亚基为毒性多肽链A链(RTA)是活性链,具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N-糖苷酶的活性部位,能从4324位腺嘌呤处切断真核细胞核糖体28 S rRNA,导致蛋白质翻译停止而引起细胞死亡^([1-2]);B亚基为凝集素B链(RTB)是结合链,RTB与靶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或糖脂结合,介导毒素内吞进入内质网并释放RTA进入细胞质。  相似文献   

17.
新二萜醌化合物杀尔威辛的体外细胞毒作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杀尔威辛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对人肿瘤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四唑鎓盐还原法(MTT)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结果:杀尔威辛对3株人白血病细胞的活性与鬼臼乙叉甙(VP-16)相同,但弱于长春新碱(VCR),对12株人实体瘤细胞的作用分别是VCR和VP-16的5.41和4.15倍以上,对人胃癌和肺癌有相对高的活性,分别是VCR的10.81和7.68倍,VP-16的9.03和3.24倍.杀尔威辛阻滞增殖的K562细胞于G_1期,细胞DNA断裂增加和S期细胞明显减少,结论:杀尔威辛对人肿瘤细胞尤其是实体瘤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效应,阻滞增殖的人白血病K562细胞于G_1期,S期可能是其作用的敏感期。  相似文献   

18.
志贺毒素(Stx)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其毒性取决于毒素的B亚单位与宿主细胞上糖配体的结合。抗B亚单位抗体,特别是粘膜表面分泌的IgA应有助于宿主的防卫。但B亚单位的免疫原性较弱,且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19.
化学疗法和手术、放射治疗、免疫治疗都是癌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与手术及放疗相比,化学疗法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用于弥散性和局限性的癌瘤;但其主要缺点是凡对杀灭肿瘤细胞有效的药物对正常细胞亦多有伤害作用,尤其是对正在迅速分裂的细胞。由于这种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使化疗的疗效受到限制.一、免疫毒素为了克服化学疗法的非特异性,目前非常有希望的途径是利用抗癌瘤药物或毒素与肿瘤特异性扰  相似文献   

20.
小白菊内酯抑制紫杉醇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NF κB在紫杉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小白菊内酯对紫杉醇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人乳癌BCap37细胞和人表皮KB细胞为研究对象 ,用 5,1 0和 2 0 μmol·L-1 小白菊内酯预处理细胞 ,以DNA凋亡梯状条带、DNA含量、MTT、细胞甩片及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法检测它对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靶点。结果 通过检测DNA凋亡梯状条带、DNA含量和细胞生存率 ,2 0μmol·L-1 小白菊内酯能显著抑制紫杉醇所诱导的BCap37和KB细胞凋亡 ,但不影响紫杉醇诱导肿瘤细胞G2 /M期阻滞。EMSA实验表明小白菊内酯能抑制紫杉醇诱导激活NF κB。结论 小白菊内酯通过抑制NF κB的激活来抑制紫杉醇所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 ,而紫杉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过程可能与G2 /M期阻滞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