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报告1994.2 ̄1995.3我们用rhG-CSF(惠尔血.GRAN)对19例儿童肿瘤进行了30例次在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时的临床观察。有自身前后疗程对照13例(19例次),前后疗程化疗方案完全相同。每例前1疗程单用化疗为对照疗程,后一疗程在化疗结束后,当wbc〈2.0×10^9/L或ANC〈0.5×10^9/L时使用惠尔血75mcg,每日1次,皮下注射。一般用3 ̄5天,wbc及ANC即可达  相似文献   

2.
流感病毒AH9N2亚型在亚洲地区家禽中广泛传播。1999年3月从香港地区2名儿童鼻咽分泌物中分离离到非典型流感病毒A,经英国伦敦及美国亚特兰大WHO流感研究实验室证实为H9N2亚型。报道这2例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其在人群中进一步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病例例1,4岁女孩,自3岁始有轻度湿疹及哮喘。因发热、厌食、喉痛、头痛、腹痛、呕吐及咽部炎症入院。中性粒细胞10.2×109/L(正常0.5×109/L~8.5×109/L),淋巴细胞1.3×109/L(正常2.0×109/L~8.5×109/L),C反应…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rhG-CSF对小儿ANLL强烈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疗效,采用AAE方案(ADM、Ara-C、VP16或VM26),化疗后当WBC〈1×10^9/L或ANC〈0.5×10^9/L时,给予rhG-CSF200μg/m^2·d(5 ̄10μg/kg·d),皮下注射,一般连续5 ̄10天。本文15例ANLL,用rhG-CSF30例次。用rhG-CSF前,WBC平均0.78×10^9/L、ANC0.15×  相似文献   

4.
患儿 ,男 ,7岁 ,住院号 :49599。因反复发热2个月住院。常于傍晚出现低热 ,偶达39°C ,深夜热自退 ,伴纳差、体重下降。体检 :T36.5°C ,神清 ,消瘦 ,颈部、颌下、颏下、腋窝、腹股沟等处可触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约0.75cm×0.75cm×0.5cm ,质中 ,无压痛 ,无融合。心肺无异常 ,左中腹部可触及3个包块 ,约2.5cm×2.5cm×1.5cm ,质硬 ,无压痛 ,活动度差。肝脾均在肋下1.5cm ,质软。辅助检查 :血WBC16.8×109/L ,N0.78 ,L0.22,ESR90mm/h。肝功能除γ -G…  相似文献   

5.
病史摘要男 ,14岁 ,因反复贫血、肝脾肿大和蛋白尿12年余入院。12年半前 (1岁半时 )因“发热、贫血、鼻衄和皮肤出血点3天”住我院。体检发现皮肤出血点 ,肝肋下3.5cm ,脾肋下3cm ,质中边锐 ,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外周血Hb66g/L ,网织红细胞0.5 % ,WBC20.7×109/L ,BPC40×109/L ,大小便常规正常 ,血清ALT125IU/L ,BUN正常 ,腹部B超示肝脾肿大 ,骨髓形态学示增生明显活跃 ,粒系占69.2 % ,各阶段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 ,红系只占14 % ,淋巴系统占13.2% ,全片共见一个…  相似文献   

6.
黑热病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1,男,1.5a,因持续发热2个月入院。查体:神清,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颌下可触及黄豆大小的淋巴结,质软。肝肋下4cm,剑突下5cm,脾肋下 5 cm,质软。双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血 Hb 96 g/L,WBC4.2×109/L,L0.73,M0.04,N0.23,BPC103×109/L,肝肾功能正常。骨髓像:骨髓增生活跃,粒、红、巨三系大致正常,成熟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血红蛋白填充欠佳。多片全片观察浆细胞,网状细胞易见,可见散在的利-杜小体,并经地方病防治所检验…  相似文献   

7.
患儿 ,男 ,2天 ,因反应差、尿多2天而入院。系第1胎 ,足月 ,新法接生 ,生后无窒息史。体检 :T36.5℃ ,R40次/分 ,P136次/分 ,W2600g。神清 ,精神差 ,头颅无畸形 ,前囟2.5cm×2.5cm ,略凹陷 ,眼窝凹 ,哭时泪少。双侧瞳孔约2mm×2mm ,对光反射灵敏。无鼻 ,口唇红 ,略干燥 ,心肺(- ) ,腹 (- )。四肢活动好 ,肌张力正常。肢端暖 ,觅食、吸吮、持握、拥抱反射均可引出。化验 :血WBC17.3×109/L ,L10.3 % ,M5 % ,G84.7 % ,RBC5.27×1012/L ,Hb148g/L。尿…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7mo,发热2d入院。体温38.8℃,轻度贫血貌,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花生米大淋巴结,质中,无粘连及压痛。咽充血。肝右肋下4cm,质中,脾肋下6cm,质硬。血白细胞42.2×109/L,淋巴细胞0.53,中性细胞0.25,单核细胞0.21,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145×109/L,红细胞3.39×109/L。血谷丙转氨酶99U/L(正常值5~34U/L)。骨髓检查呈类白血病反应,涂片找到弓形虫包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阳性率49%(正常50%以下),NAP积分1…  相似文献   

9.
例1 男,9岁。因发热6天就诊。患儿6天前始发热,体温39℃~40℃,因用退热药物热型不规则,同时伴有四肢酸痛,头部轻钝痛。曾静滴青霉素3天。头孢唑啉钠2天,上述症状不缓解。查体:T386℃,精神不振,无皮疹。颈部2个1cm×1cm大小淋巴结。活动,无压痛。颈软,心肺正常。肝右肋下2cm,质软无压痛,脾不大。肌力、肌张力正常。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巴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WBC86×109/L,N072,L082。ASO<500U,血沉28mm/h,C反应蛋白16mg/L,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ALRI患儿36例,正常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研究结果:NO的稳定代射产物一循环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2/NO^-3)水平,对照组为24.5±14.1μmol/L,ALRI组为44.6±22.6μmol/L,差异显著(P<0.05)。CEC数量对照组5.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rhG-CSF对小儿ANLL强烈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疗效,采用AAE方案(ADM、Ara-C、VP(16)或VM(26)),化疗后当WBC<1×109/L或ANC<0.5×109/L时,给予rhG-CSF200μg/m2·d(5~10μg/kg·d),皮下注射,一般连续5~10天。本文15例ANLL,用rhG-CSF30例次。用rhG-CSF前,WBC平均0.78×109/L、ANC0.15×109/L。用rhG-CSF后,平均6.5天WBC升至>3×109/L、ANC升至>1×109/L。粒细胞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骨髓复查未见原始细胞增多或复发。rhG-CSF有促进强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的恢复,但未见骨髓原始细胞增多和白血病复发。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CD34+ CD1 1b+ 细胞输入量在脐血移植中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 ,观察并分析 1 7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无关脐血移植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 ,移植后 1 7例患者中性粒细胞≥ 0 5× 1 0 9 L的时间为 1 1~ 32天 (中位数为 1 7天 ) ;血小板≥ 2 0× 1 0 9 L的时间为 1 2~ 1 1 8天 (中位数为 4 0天 )。CD34+CD1 1b+ 细胞输入量为 1 0 7~ 79 0 0× 1 0 4 Kg(中位数为 9 1 8× 1 0 4 Kg)。CD34+CD1 1b+ 细胞输入量与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呈反比 (γ =- 0 4 89,P <0 0 5) ;CD34+CD1 1b+ 细胞输入量与血小板恢复时间无关 (r =- 0 2 38,P >0 0 5)。CD34+ CD1 1b+细胞输入量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的造血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个体化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重症ITP患儿入院后均给地塞米松及IVIG[400 mg/(kg.d)],3 d后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00×109/L停用IVIG,继用地塞米松;若<100×109/L,再继续用原剂量IVIG 2 d。结果治疗3 d后,78例患儿中,37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升至100×109/L以上,余41例继续治疗后,31例升至100×109/L以上。结论个体化剂量IVIG联合地塞米松是治疗儿童重症ITP的有效办法,可节省一定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血总有核细胞(TNC)剂量对脐血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34例血液病患儿接受脐血移植,按照输注平均脐血总TNC数分为3组: TNC>10×107/kg 组7例、10×107/kg >TNC≥7×107/kg组9例、TNC10×107/kg 组7例,均获得长期稳定植入,平均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109/L时间为14.8(12~20)d,PLT>50×109/L时间为52.3(26~86)d,处于无病存活状态。10×107/kg >TNC≥7×107/kg组9例,7例获得植入,平均ANC>0.5×109/L时间为16.4(11~30)d,PLT>50×109/L时间为63.7 (34~140) d;4例获得长期稳定植入,无病存活;2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植入后出现排斥,恢复自身造血;1例植入后死亡;1例移植后早期死亡。TNC0.5×109/L时间为19.5(10~29)d,PLT>50×109/L时间为70.1 (47~116) d;8例长期稳定植入,无病存活,2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在植入后出现移植排斥,自身造血功能恢复;6例植入后死亡;2例未植入。结论:脐血TNC剂量是影响脐血移植中造血干细胞植入时间和嵌合状态的重要因素。增加输注的TNC细胞数可提高脐血移植成功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51-55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HSCT)后rhIL-11是否具有促进血小板恢复的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rhIL-11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2006年异基因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种类、植入情况和all-HSCT后rhIL-11是否使用,进行开放、内对照的临床观察。结果A组中,使用者和不使用者平均PLT输注量分别为0.25、0.26 U/d/kg;B组中,使用者和不使用者平均PLT输注量分别为0.24、0.26 U/d/kg;C组中,使用者和不使用者平均PLT输注量分别为0.11、0.12 U/d/kg;尽管使用者平均PLT输注量低于不使用者,但两者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三组内使用者和不使用者PLT≥20×109/L及PLT≥50×109/L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病例研究显示rhIL-11未能有效促进儿童异基因HSCT后血小板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报告G-CSF在小儿白血病骨髓抑制期的临床应用,共23例(43例次),并设对照组比较。在2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20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为髓系白血病。结果:骨髓抑制期应用G-CSF组与对照组比较,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恢复到ANC>1×109/L及血小板(PLT)恢复到PLT>100X109/L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及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且副反应轻。此结果提示,G-CSF有利于抑制的骨髓的动员及恢复,可提高在强化疗治疗病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头颅磁共振(MRI)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化疗前后颅脑损伤的变化。方法 对2014 年3 月至2015 年6 月期间62 例ALL 患儿化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及头颅MRI 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化疗前头颅MRI 提示,33 例(53%)颅骨骨髓浸润,其中WBC<20×109/L 者(16 例,42%)明显少于WBC ≥ 20×109/L 者(17 例,71%),P<0.05;高危组颅骨骨髓浸润发生率(71%)明显高于非高危组(44%),P<0.05。脑萎缩4 例(7%),感觉传导束异常信号2 例(3%)。28 例患儿化疗3 月后复查,新出现脑萎缩3 例(11%),1 例脑萎缩加重;11 例颅骨骨髓浸润消失。结论 ALL 患儿化疗前头颅MRI 提示有颅骨骨髓浸润、脑萎缩和感觉传导束异常信号等,以颅骨骨髓浸润为主,治疗后部分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小儿眼外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外转移患儿,在常规化疗后进行APBSCT治疗。大剂量化疗(预处理)方案采用卡铂(250 mg/m2,-7~-3 d),依托泊苷(350 mg/m2,-7~-3 d),环磷酰胺(1.6 g/m2,-6~-3 d)。从第0天开始输入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结果3例患儿均获得移植成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109/L的平均时间为10 d,中性粒细胞>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2 d,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15 d,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平均时间为23 d;血红蛋白含量平均在移植后第15天升至100 g/L;随访时间6个月~14个月,至今3例患儿均生存。结论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眼外转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因观察例数和随访时间有限,其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9.
本组应用不同剂量人血雨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例,其中肌注丙球每日320mg,连用5日10例,静脉输注低pH静脉注射人血丙球每日400mg/kg,连用5日8例;每日输注1g/kg1次4例。以T检验方法计算观察。3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27.5±53.71×109/L,206.5±144.84×109/L,238.25±110.27±109/L,3组治疗后血小板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即3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都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首诊时外周血象对白血病诊断、治疗时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10余年我院就诊的170例白血病患儿首诊时外周血象的变化。用法国产Hemacell Plus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在严格质量控制下于首次抽骨髓前,由专人采取指尖血对170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首诊时进行周围血象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及幼稚细胞检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大部分患儿血小板计数中重度减少(BPC≤50×109/L 120例,占70.59%)、白细胞数多为减低或接近正常(WBC≤10×109/L 91例占53.53%)、多为中重度贫血(Hb≤90 g/L 148例占87.06%)。170例中有54例外周血片中可检出幼稚细胞,占31.76%。结论 小儿急性AL时血小板不同程度减低(占87%),呈中、重度贫血(占87.06%)。WBC多减低或接近正常(53.53%)。血片中检出幼稚细胞率(31.76%)。认为AL时外周血细胞数的变化可能与白血病细胞的类型、数量及其形成的张力对髓血屏障的累积程度以及骨髓基质细胞的功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