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ET/ICSI)过程中,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后成熟卵泡获卵率对IVF-ET/ICSI的实验室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行IVF-ET/ICSI治疗的693例患者,共746个周期,根据获卵率将患者分为A组:获卵率≥80%;B组:获卵率50%~79%;C组:获卵率30%~49%;D组:获卵率〈30%。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结局。结果 A、B组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可移植胚胎形成率等各项临床和实验室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获卵数的减少,获卵数最低的D组的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可移植胚胎形成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累积妊娠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C组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形成率和临床妊娠率也显著低于A组(P〈0.05),C组卵裂率、临床妊娠率低于B组(P〈0.05),但C组的累积妊娠率与A组和B组相似(P〉0.05)。结论获卵率减少可导致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可移植胚胎形成率下降,直接导致临床妊娠率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体外受精完全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5%的常规IVF周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01-2004.12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的35例非男性因素不育患者,取卵后体外受精培养16-18h,发现卵母细胞完全未受精或受精率低于25%,立即行ICSI再授精。结果:在24个常规IVF低于25%的周期中,共有197个未受精卵,其中159个MⅡ期卵,显微注射159个,受精123个,最终形成胚胎96个,受精率为77.4%,卵裂率为78.1%,在22个新鲜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由来源于常规体外受精卵和补救ICSI后受精卵的胚胎组成),共有4例临床妊娠;在8个冷冻移植周期中(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有1例临床妊娠。在11个常规IVF完全失败周期中,共有89个未受精卵,其中78个MⅡ期卵,显微注射78个,受精63个,卵裂51个,受精率为80.7%,卵裂率为80.9%,在10个新鲜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中共有2例临床妊娠;在2个冷冻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中有1例单胎妊娠,妊娠早期流产。胚胎来源于常规体外受精卵和补救ICSI后受精卵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8%;胚胎完全来源于补行ICSI后受精卵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20%。结论:ICSI可作为常规IVF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胚胎形态和发育速度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 IVF-ET)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 :35 4对夫妇进行的 371个 IVF-ET治疗周期 ( ICSI177个周期 ,常规 IVF 194个周期 ) ,根据移植胚胎形态等级将 IVF-ET周期分为 A、B、C、D 4组 ;再根据移植胚胎中有无≥ 4-细胞期胚胎将 IVF-ET周期分为≥ 4-细胞期胚胎组和 <4-细胞期胚胎 2组 ,分析移植胚胎形态等级和卵裂期对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371个周期共移植 112 5个新鲜胚胎 ,四个形态等级胚胎组之间种植率 ( P=0 .0 12 )和妊娠率 ( P=0 .0 0 6)差别有显著性。两个卵裂期胚胎组之间种植率 ( P=0 .0 0 7)和妊娠率 ( P=0 .0 10 )有显著性差异。 L 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胚胎质量 (形态等级 P=0 .0 0 38,卵裂期 P=0 .0 0 45 )是影响临床妊娠结果的因素。结论 :移植胚胎的形态和发育期与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40岁以上妇女的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IVF-ET治疗不孕症的40岁以上妇女82例,共93个周期,从中找出不同年龄妇女进行IVF-ET的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82例患者共行93个超促排卵周期,其中取消周期11个,取消率11.83%;行新鲜胚胎移植74个周期,临床妊娠率25.68%,着床率10.87%,流产率36.4%;40岁、41岁、42岁、43岁及以上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2.14%、36.36%、25.00%和0;前3组的流产率分别为44.44%、25.00%和50.00%;与短方案组比较,长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n)刺激时间、用量明显增多,获胚胎数和移植胚胎数更多(P<0.05),但两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和流产率差异并无显著意义;42岁及以下妇女当获卵数超过4个,妊娠率明显增加.结论 40岁以上妇女行IVF-ET妊娠率和着床率均明显降低,并且流产率升高.对于40岁以上妇女,一定数量的卵子可能提高IVF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卵巢高反应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控制性超排卵(COH)中卵巢高反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1082个IVF/ICSI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HCG注射日血E2〉11010pmol/L或获卵数〉15个定义为高反应组,HCG注射日血E2〉1835pmol/L,且获卵数5~15个为正常反应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与正常反应组相比,高反应组获得的优质胚胎数显著增多(P〈0.001),但两者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OH中卵巢高反应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但需注意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无原核(PN)胚胎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移植0PN胚胎周期的临床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4 424个IVF-ET周期移植0PN来源胚胎的结局。结果:0PN胚胎的发生率为11.3%。女方的年龄、获卵数及优质胚胎率与0PN的发生率相关。70个周期移植了112个0PN来源的卵裂期胚胎,获得的临床妊娠率为24.3%(17/70),植入率为17.0%(19/112),流产率为11.8%(2/17)。1例死产。13个周期活产13个健康子代,未见畸形的发生。对0PN来源的囊胚进行复苏周期移植,可获得与2PN囊胚相似的临床妊娠率及植入率,但流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VF周期中,含有0PN优质胚胎的周期可能有较好的临床治疗结局。形态正常的0PN胚胎有较好的胚胎发育潜能,在无2PN胚胎的情况下,可考虑移植0PN来源胚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接受减量降调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其中接受减量降调长方案治疗病例84个周期及接受拮抗剂方案治疗病例84个周期,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减量降调长方案组获卵数(5.6个)、受精数(3.7个)、成胚数(3.8个)、可移植胚胎数(3.3个)显著高于拮抗剂组(3.3个,2.4个,2.4个,2.1个,P均0.01)。拮抗剂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时间少于减量降调长方案组(2591.1U vs.3402.7U,8.3d vs.11.3d,P值均0.01)。两组鲜胚移植周期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未见明显差异,每取卵周期累计临床妊娠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拮抗剂方案的Gn用量少,而减量降调长方案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更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CSI治疗的584个新鲜取卵移植周期,依据精子来源分为射精组(392个周期)、经皮附睾穿刺取精(PESA)组(86个周期)、睾丸穿刺取精(TESA)组(68个周期)和供精组(38个周期)。分别比较各组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射精组、PESA组、TESA组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年限、女方体重指数、MⅡ卵数和移植胚胎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精组受精率高于PESA组(P=0.013)和TESA组(P=0.005),卵裂率高于TESA组(P=0.001);3组间优质胚胎率、新鲜移植周期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A组累计妊娠率低于PESA组(P=0.003);射精组与供精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累计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来源的精子可影响ICSI的受精率和卵裂率,但对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可获得相似的助孕结局;PESA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对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用供精助孕是很好的选择,即使供精解冻后质量欠佳也不影响ICSI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垂体降调节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患者IVFET/ICS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IVF-ET/ICSI助孕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症患者共200例,根据促排卵方案分为两组:非垂体降调节组(非降调节组)98个周期,GnRH-a长方案组(长方案组)102个周期,比较两组的Gn时间、Gn量、平均获卵数、卵裂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冷冻胚胎周期率等各项指标。结果:非降调节组的获卵数、MⅡ卵数低于长方案组,优胚率及可利用胚率明显高于长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降调节组的鲜胚移植临床妊娠率为51.7%,略低于长方案组的5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降调节组在h CG注射日前持续性高LH(LH≥10m IU/ml)者共有9例,其胚胎种植率为30%,临床妊娠率为60%。结论:对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症患者,非降调节促排卵方案能明显提高优胚率,且鲜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与长方案组无明显差异。非降调节组中持续性高LH不会影响胚胎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周期不同获卵数胚胎移植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2756个周期,按获卵数分为五组(A组获卵数≤5枚,B组获卵数6-9枚, C组获卵数10-14枚,D组获卵数15-19枚, E组获卵数≥20枚),比较五组之间全胚冷冻率、取消周期率及新鲜胚胎移植率;分析每组卵裂期移植与囊胚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①全胚冷冻率五组之间两两相比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取消周期率E组与其他四组相比分别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四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鲜胚胎移植率D组、E组与其他三组两两相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卵裂期优胚率A组最高(44.38%)与其它四组比较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囊胚形成率E组最高(63.50%)与其它各组比较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胚胎利用率A组最高(73.00%)与其它四组比较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子利用率A组最高(54.12%),与其它四组比较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临床结局比较:临床妊娠率比较,囊胚期移植与卵裂期移植五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种植率比较,B组和C组囊胚期移植显著高于卵裂期移植,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组的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获卵数≥15枚,养囊胚全胚冷冻,患者更获益;获卵的种植率数在6-14枚,选择囊胚期移植有更好的临床结局;获卵数≤5枚,选择卵裂期移植对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方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应用。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3年11月至2007年7月20例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自然周期方案进行IVF-E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共进行41个起始周期。其中11个周期取消,取消率为26.8%。30个取卵周期中27个周期获得卵子,取卵周期获卵率为90.0%。19个周期进行胚胎移植,起始周期移植胚胎率46.3%,取卵周期移植胚胎率63.3%。临床妊娠6例,其中5例已经分娩,1例流产。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1.6%,移植周期分娩率为26.3%。结论自然周期方案行IVF-ET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优质胚胎囊胚培养是否为高效利用非优质胚胎的最佳选择,为制定更利于患者的助孕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辅助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的不孕患者308例。第3天无优质胚胎形成,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卵裂期移植组(196例)及囊胚培养组(112例)。比较两组累积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治疗成本、移植周期。结果卵裂期移植组与囊胚培养组的种植率(26.4%vs.44.3%)、周期数[每例患者(1.12±0.37)个vs.(0.86±0.45)个]、治疗成本[每例患者(4433.67±2027.10)元vs.(4750.97±2067.06)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临床妊娠率(49.5%vs.44.6%)、流产率(4.1%vs.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胚培养组具有较高的周期取消率。卵裂期移植组第3天胚胎数≥5枚的累积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囊胚培养组(81.6%vs.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胚培养并不是高效利用非优质胚胎的最佳选择;卵裂期胚胎形态学评估预测胚胎植入潜能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年轻、卵巢储备正常女性黄体期长方案中最佳获卵数范围,以取得最佳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且卵巢储备正常的1 5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获卵数不同分为5组:A组(4~6枚)、B组(7~9枚)、C组(10~12枚)、D组(13~15枚)、E组(≥16枚),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可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倾向全部胚胎冷冻率、无可利用胚胎取消周期率和累积妊娠率及活产率等。结果:1各组受精率、卵裂率、无可利用胚胎取消率、种植率及早期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鲜周期移植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C组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获卵数的增加,可利用胚胎数增加,因OHSS倾向全部胚胎冷冻率显著增加。可利用胚胎率E组显著低于其他4组,D组显著低于B组(P0.05)。累积妊娠率及累积活产率A组显著低于C组、D组及E组,B组显著低于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E组全部胚胎冷冻后首次复融移植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新鲜移植周期(P0.05)。结论:行黄体期长方案促排卵的年轻患者,获卵数为10~12枚时,在获得理想妊娠结局的同时,能够降低OHSS的风险,是理想的获卵数范围。当获卵数≥16枚时,全部胚胎冷冻后择期行复融移植能够取得更理想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优质冻融胚胎移植(FET)后是否有更高的妊娠丢失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PCOS并初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FET的患者,选择移植冻融胚胎中含有卵裂期优质胚胎且生化妊娠阳性的157个周期的临床资料为PCOS组,同期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与PCOS组匹配的、因单纯输卵管因素接受IVF-ET助孕治疗并生化妊娠阳性的389个FET周期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比较组间的生化妊娠丢失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活产率。结果:在接受优质卵裂期FET的PCOS患者妊娠后,生化妊娠丢失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活产率与对照组相比(8.28%vs 5.14%、7.64%vs 8.13%、6.94%vs 5.15%、79.86%vs 8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固定胚胎质量这个重要的影响妊娠早期丢失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排除年龄、BMI、自然流产次数、是否多胎妊娠、移植日内膜厚度等影响因素的干扰,患PCOS并不增加IVF/ICSI的生化妊娠丢失率和临床妊娠流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卵裂(EC)对常规新鲜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评估EC能否作为第3日移植胚胎选择的一个评估指标。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67个新鲜IVF-ET周期,移植胚胎均为第3日优质胚胎,根据移植胚胎中EC胚胎的数目分为A组(移植2枚EC胚胎)、B组(移植1枚EC胚胎+1枚非EC胚胎)和C组(移植2枚非EC胚胎)。分析比较3组之间生化妊娠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异卵双胎率和活产率的差异。结果 (1)患者临床及IVF特征各项指标[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年限、促排卵方案、获卵数、MII卵数、受精率、移植胚胎质量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A组与B组相比,生化妊娠率较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B组与C组相比,生化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较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 A组与C组相比,生化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较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均较高,其中生化妊娠率(1.3%比8.6%,χ~2=4.665,P=0.031)、种植率(42.3%比31.7%,χ~2=4.315,P=0.038)、临床妊娠率(65.4%比49.0%,χ~2=4.834,P=0.028)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51.3%比35.6%,χ~2=4.504,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移植发生EC的第3日优质胚胎可以获得更高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因此EC应作为第3日移植胚胎选择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单卵双胎发生率和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间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助孕科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ICSI)和冻融胚胎移植术(TET)后发生单卵双胎(MZT)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ZT的发生率、流产率,分析常规IVF周期和ICSI周期、新鲜周期和冻融周期以及不同移植天数与单卵双胎妊娠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获临床妊娠1625个周期中,单卵双胎妊娠15例,发生率为0.92%,5例(33.3%)流产。比较单卵双胎组和非单卵双胎组患者年龄、不孕时间、促排时间、促性腺激素类似物(Gn)用量、获卵数、受精数和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IVF周期和ICSI周期、新鲜周期和冻融周期以及不同移植天数中MZT的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MZT发生率高于自然周期妊娠。单纯的ICSI操作、冻融过程和移植天数与MZT的发生率的增加无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输卵管因素不孕的患者(A组,123个周期)、1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B组,25个周期)和16例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内异症患者(C组,20个周期)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情况.结果B组的获卵数为(7.1±5.9)个,非常显著地少于A组的(11.6±8.4)个和C组的(12.1±7.8)个,P<0.01;B组和C组的受精率分别为69.5%和70.3%,均显著地低于A组的77.5%,P<0.05;A、B、C三组的卵裂率、子宫内膜的厚度与类型、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别.结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影响卵巢对超排卵的反应,内异症影响卵子的受精,但不影响受精卵的分裂、子宫内膜容受力、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单胚胎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及可行性。方法对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1999-01-2006-06实施的所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及冷冻周期中仅有单个胚胎可供移植的共455个周期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和比较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与年龄、不孕时间、受精方式、胚胎卵裂球数、胚胎评分、内膜厚度、移植胚胎的天数及新鲜或冷冻胚胎移植的关系。结果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18.68%(85/455),无单卵双胎。妊娠与否(1)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2)与不孕时间相关,妊娠者平均不孕时间为5.53年,未孕者6.73年,P<0.01。(3)与移植时胚胎的卵裂球数目与评分明显相关,妊娠者的平均卵裂球数及评分显著高于未孕组分别为(5.58±2.09)、(4.79±2.19)个;(2.31±0.69)、(2.56±0.73)分,P均<0.01。(4)与移植时胚胎的天数相关,第2(D2)、第3(D3)及第5(D5)天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5.58%,22.75%及26.47%。D3妊娠组所移植胚胎的平均卵裂球数及评分显著高于D2组、P<0.01;另外D5组胚胎达到囊胚的临床妊娠率为40%,而未达囊胚组仅20.83%。(5)IVF与ICSI的单胚胎移植结局无明显差异,临床妊娠率为IVF:20·25%(49/242)及ICSI:16·90%(36/213)。(6)新鲜胚胎(416例)与冷冻胚胎(39例)的单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8.27%和23.08%,P>0.05;冷冻组的平均卵裂球数明显多于新鲜胚胎组(P<0.01)。结论IVF-ET周期选择第3天优质胚胎或囊胚行单胚胎移植,可以达到较高的妊娠率并减少多胎妊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速度及形态评级并参考受精卵原核评级(联合评级),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后移植胚胎筛选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12月,采用联合评级筛选进行胚胎移植的434个周期,共2714个正常受精卵的资料.根据受精卵原核发育是否同步,分为原核发育同步组和原核发育不同步组,观察不同原核等级受精卵的发育潜力;首先根据胚胎发育速度及形态评级,再根据受精卵原核等级的联合评级选择移植胚胎.根据移植胚胎中是否含有原核发育同步的胚胎,比较原核发育同步组与原核发育不同步组受精卵进行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结果2714个正常受精卵中,原核发育同步组受精卵1774个,其中优质胚胎743个,优质胚胎率为41.88%;原核发育不同步组受精卵940个,其中优质胚胎319个,优质胚胎率为3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核发育同步组中胚胎移植周期395个,临床妊娠率为47.85%(189/395),着床率为27.49%(273/993);原核发育不同步组中胚胎移植周期39个,临床妊娠率为43.59%(17/39),着床率为25.00%(21/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评级,受精卵原核发育同步组与发育不同步组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及着床率无差异;参考原核评级不能预测更高的妊娠率和着床率,但能预测胚胎发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梗阻性(OA)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生殖与遗传中心行ICSI治疗的无精子症病例,选取不孕原因为单纯男性因素且女方年龄≤35岁,基础性激素水平正常的病例,共344个取卵周期,256个移植周期。根据睾丸组织病理分型将病例分为OA和NOA两组,比较两组的男、女方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值、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天数、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日雌二醇(E_2)值、hCG日孕酮(P)值、子宫内膜厚度、MⅡ卵数、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婴出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的ICSI受精率为72.68%(2208/3038)、受精失败发生率4.36%(15/344)、可移植胚胎率87.87%(1920/2185)、优质胚胎率36.93%(807/2185)、临床妊娠率56.25%(144/256),活婴出生率50.78%(130/256)。两组病例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Gn用量、Gn天数、hCG日E_2值、h CG日P值、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A组的受精率及2PN受精率均显著高于NOA组(74.61%vs.65.93%,P0.01;67.29%vs.54.96%,P0.01),受精失败发生率OA组低于N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vs.8.99%,P0.05)。2PN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及活婴出生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OA患者相比较,NOA患者的睾丸精子受精能力有所下降,但两者行ICSI治疗后的妊娠结局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