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又称脾衬细胞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脾血管源性肿瘤,起源于脾脏的窦岸细胞或衬细胞。由Falk等[1]于1911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之后,国内外文献有一些个案报道,但至今不足百余例[2-8]。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少见的脾血管源性肿瘤.Falk等[1]于1991年首次报道,该病兼具组织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特性,但不同于已知脾脏血管源性肿瘤,将其命名为LCA.LCA大多数为良性肿瘤,但也有恶性病例的报道[2].现报道1例LCA并复习文献.  相似文献   

3.
<正>胎盘绒毛膜血管瘤(Placental villous hemangioma)是指发生在胎盘的母面、子面或实质内任何部位的原发性非滋养细胞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状,与周围正常胎盘界限清楚,主要由血管及结缔组织构成,是一种良性毛细血管瘤,临床少见。各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差异较大[1],约为0.7%~1.6%,本科近日超声诊断出胎盘巨大绒毛膜血管瘤1例,现将超声特点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又名脾多结节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脾脏病变,文献报道较少,且名称不一。直至2004年有文献根据其病理形态特征提出了SANT的命名[1]。笔者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收治的1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  相似文献   

5.
张红琴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0,30(2):96-97,F0003
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收集脾窦岸细胞血管瘤5例进行临床表现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组织学表现为瘤组织由大小不等的窦样腔隙构成,腔壁上伴有突向腔内的乳头状结构,腔隙壁及乳头状增生突起的表面均衬以单层内皮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呈双重分化即内皮细胞及组织细胞标记物均呈阳性。结论:脾窦岸细胞血管瘤是良性血管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发现主要靠影像学检查,诊断则需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  相似文献   

6.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一种少见的脾脏血管性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100余例。作者在临床病理诊断中遇到1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其与内脏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对1例LCA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影像学特征分析及光镜观察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肿瘤由窦样腔隙构成,腔壁见乳头状结构,内衬单层内皮样细胞,高柱状,无异型,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国外文献报道的病例中LCA常合并恶性肿瘤.结论:LCA是脾脏特有的来源于脾窦岸细胞的血管源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LCA与恶性肿瘤相关,应密切随访和严密观察有无继发内脏肿瘤.  相似文献   

8.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为胎盘比较少见的原发性非滋养细胞肿瘤,国内报道较少,我科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各收到1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标本,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Holmes震颤是由丘脑齿状核、黑质纹状体或其传导束通路间的病变而导致的一种综合征[1],可由多种病变引起,包括多发性硬化、卒中和肿瘤等.但目前鲜有海绵状血管瘤引起Holmes震颤的报道[2].现报道1例由中脑大脑脚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的Holmes震颤病例.  相似文献   

10.
Holmes震颤是由丘脑齿状核、黑质纹状体或其传导束通路间的病变而导致的一种综合征[1],可由多种病变引起,包括多发性硬化、卒中和肿瘤等.但目前鲜有海绵状血管瘤引起Holmes震颤的报道[2].现报道1例由中脑大脑脚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的Holmes震颤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原发脾脏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脾脏良性肿瘤45例,其中脾血管瘤21例,脾囊肿11例,脾淋巴管瘤8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3例,脾错构瘤1例,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脾脏恶性肿瘤13例,其中脾脏B细胞淋巴瘤11例,脾脏霍奇金淋巴瘤及脾脏血管肉瘤各1例。B超和CT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全组行脾切除术51例,其中开腹脾切除术23例,腹腔镜脾切除术28例;部分脾切除术5例;脾切除+胰腺体尾部切除术2例。所有病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9个月~9年,平均随访时间(43.8±21.3)个月,41例脾脏良性肿瘤患者预后良好,无复发和转移;11例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63.6%和27.2%。结论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不仅是脾脏肿瘤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重要的确诊方法。脾脏局限性良性肿瘤可选择部分脾切除术以保留脾脏功能。早期手术及术后联合放化疗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几种治疗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982年,Mulliken及Glowacki按组织学中有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将其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类[1]。血管瘤来源于残余胚胎血管细胞,而血管畸形则是先天性发育畸形[1]。这两类肿瘤临床上不易鉴别,而治疗方法则有所不同。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是提...  相似文献   

13.
胎盘血管瘤又称胎盘绒毛血管瘤,是胎盘内最常见的非滋养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之一,目前文献报道多为病例报告,例数较少,国内外报道发生率范围波动较大[1] ,为0.16%~2.6%,小的胎盘血管瘤对妊娠无明显不良影响,>4cm的胎盘血管瘤可能引起羊水过多、胎儿贫血、胎儿水肿、胎儿生长受限、胎死宫内等,也有个案报道巨大胎盘血管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对3例脾切除经病理诊断为脾LCA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及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3例LCA的组织学由大小不等相互吻合窦样血管性腔隙组成,腔隙被覆细胞无异型性呈立方状、柱状、多角形,胞质内见棕色含铁血黄素颗粒.免疫表型内皮细胞及组织细胞标记物表达阳性,显示肿瘤细胞呈双重分化.结论 LCA是一种罕见的脾血管性良性肿瘤,也有恶性报道,可合并身体其它部位肿瘤.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5.
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成年时期最多见的眶内原发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占眼眶肿瘤的14.5%~21.3%[1].按解剖部位,分为肌锥外及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二类.临床上常常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选取合适的手术进路,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最常用的手术进路是结膜入路.常规结膜入路往往切开穹窿结膜,但对于瘤体大于1.5 cm时则不适合[2],我们将该方式加以改良,治疗1例球后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chorioangioma,CA)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良性非滋养层细胞肿瘤,发生率为1%,通常通过常规超声检查或病理检查发现,肿瘤大小不一.Fan和Skupski[1]将直径大于4~5?cm的 CA定义为巨大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大多数CA很小,通常没有临床症状,巨大的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罕见,其与母儿并发症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小儿脾脏血管瘤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近年收治的3例小儿脾脏血管瘤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献。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是4个月、6岁和8岁。因左上腹包块或脾肿大就诊。术前经B超和CT检查,2例诊断脾占位性病变,1例拟诊腹幢后肿瘤。2例行脾切除术,1例行脾艮胰尾切除。病理诊断分别为幼年性毛细血管瘤、网状血管内皮瘤硬丛状血管瘤。3例均治愈,术后平均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小儿脾脏血管瘤少见,有多种病理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或脾肿大。内科脾肿大患儿应常规做B超或CT检查,以早期发现脾肿瘤。尽早手术切除脾脏及肿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the lung,SHL)是一种较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国内文献报道仅百余例,刘树库等[1]报道19例肺硬化性血管瘤占同期肺内肿瘤的0.29%(19/6527).但Sugio等[2]在1974~1990年收治的45例肺部良性肿瘤中SHL占22.9%;江山平等[3]报道13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肺部良性肿瘤40例,SHL占10例(25%).表明SHL在肺部良性肿瘤中并非少见.因其在临床上与肺部其它肿瘤易混淆,极少在术前作出准确诊断,绝大多数病例是在手术后依靠病理组织检查才得以明确[1,3].因此,我们认为在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对SHL的术前诊断加以认识和重视,提高其术前诊断率,减少误诊.现就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浅谈脾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肿瘤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少见的病变。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低于 0 1% ,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则更罕见 ,占各种肿瘤的比例不足 1%。 186 4年 ,Virchow首先描述脾肿瘤 ,1879年Lanhans首次报道国内脾脏原发性血管内皮肉瘤。 194 4年江情芬报道国内首例脾脏原发性淋巴肉瘤。Bostick在 1770 7例尸检及 6 882 0例外科手术标本中仅发现 5例。山口寿原在5 30 7例脾肿大患者中发现恶性瘤者占 0 13%。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肿瘤医院在 5 76例脾标本中发现原发性脾肿瘤占 0 3%。姚溱祥在 5 89例脾切除中发现 9例脾肿瘤(1 5 % ) ,脾肿瘤很少引起外科医生…  相似文献   

20.
耳廓肿瘤多属良性,常见的有血管瘤,囊肿,纤维瘤及瘢痕疙瘩等。耳廓节细胞神经瘤少见,至今未有报道。我院2007—09收治1例罕见的耳廓节细胞神经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