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氟伐他汀前后血浆IL-6及MCP-1水平。同时选择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前,ACS组血浆IL-6[(24.13±6.24)ng/ml]、MCP-1[(18.95±4.53)pg/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8.97±5.67)ng/ml和(14.35±4.28)pg/L,P均〈0.01;服用氟伐他汀4周后,ACS组血浆IL-6(19.56±5.87)ng/ml及MCP-1(14.85±4.38)pg/L水平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冠脉综合征与炎症反应有关。氟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的急性时相蛋白中最敏感的指标。近年的研究表明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有关,ACS患者血中CRP浓度明显  相似文献   

3.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增高说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2004年5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氟伐他汀治疗ACS患者67例,并观察了治疗后患者血清高敏CRP(hsCRP)及血脂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检测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CS病例48例,对照组48例的急性时相hs—CRP含量,并作比较。结果:hs—CRP水平在ACS组中升高明显,以急性心肌梗死组最高[(23694±2167)ng/ml],不稳定心绞痛组次之[(19773±1945)ng/ml],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结论:hs—CRP在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性,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预报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溶血磷脂酸(L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23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金标免疫层析法测定HCMV-IgG、HCMV-IgM抗体,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散射法检测hs-CRP、比色法测定LPA浓度。结果 ACS患者HCMV-IgG阳性率、HCMV-IgM阳性率、hs-CRP、LPA均显著高于SAP及正常对照者(P〈0.05);ACS患者中HCMV-IgM(+)患者hs-CRP、LPA均高于HCMV-IgM(-)者(P〈0.05);ACS患者hs-CRP水平与LPA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HCMV感染或HCMV潜伏感染的活化与ACS的发生有关,其机制可能是HCMV通过激发和加重冠状动脉炎症反应而导致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CHD)的病理基础。AS斑块处存在着慢性炎症过程,这一过程的急剧变化,可导致内皮损伤、斑块不稳定破裂、血栓形成,促使稳定型心绞痛(SA)向ACS发展。本研究检测了多种炎性标志物,旨在进一步探讨急性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动脉硬化被认为是一种炎性疾病。C-反应蛋白(CRP)与心血管危险相关。一些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在一级与二级预防中可使CRP水平下降。其中阿托伐他汀使CRP水平下降83%,对照组下降74%。然而,他汀类药物对住院患者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尚未被充分评价。本文旨在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人院后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对出院时及出院后30d时CRP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金铮  崔连群 《山东医药》2009,49(9):107-108
炎症机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其并发症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炎症因子能否提供预测心血管危险的新方法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热休克蛋白65、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等,而以hsCRP的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炎症性疾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心血管风险有关,一些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预防原发及继发性卒中可以降低CRP水平。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入院24-96h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缺血事件的再发,但该药对住院期间急性炎症的效果仍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初期应用该药是否有急性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罗明  俞文萍  王宏保 《心脏杂志》2005,17(2):137-13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辛伐他汀、依那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3例和对照组130例检测血清CRP和IL6及对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联合辛伐他汀和依那普利的干预,探讨ACS患者CRP和IL6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和依那普利对其影响。结果①治疗前ACS组的CRP和IL6分别为16.08±1.22mg/L和30.21±8.34μg/L,与对照组比较P<0.01,②ACS组经4周辛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后CRP和IL6分别为8.33±1.21mg/L和16.11±4.67μg/L,与治疗前比较P<0.01。结论ACS患者CRP和IL6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辛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能有效抑制此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1]。炎症的存在影响了斑块的稳定性,使斑块易于破裂,形成斑拴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的敏感指标,与斑块的进展密切相关,肝脏产生CRP的主要肝脏刺激物是白介素-6(IL-6)^[3],CRP与IL-6可能具有相关性。有关ACS患者CRP的研究较多,而hs-CRP与IL-6相互关系报道较少,尤其在老年ACS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猝死。其发生不仅仅是简单的脂质沉积、斑块破裂,此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炎症反应可能在AC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认为急性时相反应物CRP是ACS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并对其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ACS中的含量变化,以探讨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炎症标志物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在老年和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12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病的患者测定hs—CRP,并对其在老年和中青年ACS中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老年和中青年ACS患者的hs—CRP浓度高于非ACS患者(P〈0.05);(2)在老年组,hs—CRP水平在冠脉1、2、3支病变组的差异不显著;但在中青年组.冠脉2、3支病变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3)年龄与hs—CRP水平不相关(r=0.02,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有关。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血栓形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CS患者内皮纤溶功能紊乱,血浆纤溶指标异常,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浩  王晓明  李源 《心脏杂志》2003,15(6):567-569
随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证明炎症在 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冠状动脉局部的炎症浸润、全身性炎症活动以及某些炎性指标的变化与 ACS的发生及预后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6.
入院即刻血糖可能反映机体在应激性刺激过程中产生的应激反应的强烈程度。入院即刻血糖的水平与体内炎症反应强度、血容量、血小板聚集及黏附等存在相关性。对入院即刻血糖的研究可以为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ary syndrome,ACS)患者的预后提供新的指标。现就入院即刻血糖的特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更与炎症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是一种典型的炎症急性相反应蛋白,其血浆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状态及稳定程度。目前,把血浆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判定指标的临床价值已逐渐得到认同,但最新研究发现,新蝶呤和脑利钠肽等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较C反应蛋白更为特异而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9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33例)、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肝功等指标。结果①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和20mg治疗组治疗后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②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下降更明显,与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有利,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炎症与免疫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全过程,白细胞介素-18(IL-18)是多效能前炎症因子,与斑块脆性有关;金属蛋白酶-1(MMP-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相互影响,导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缺血事件。hs—CRP是最敏感的急性相关蛋白,与IL-18相互作用,加重炎症反应,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我们观察IL-18、MMP-1和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病变的关系,旨在为老年人ACS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炎症因子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为冠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于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患者195例,入院前均未行调脂治疗,按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09例.分别于入院当时检测血清脂蛋白、纤维蛋白原(FI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BP)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FIB、血清炎症因子MCP-1、hs-CRP、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存在炎症反应、脂代谢和凝血功能紊乱.与SAP组患者相比,ACS患者hs-CRP、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BP水平与FIB正相关,表明二者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MCP-1与冠脉积分正相关,表明血清MCP-1水平可能反应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FIB较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二者呈相关关系,表明hs-CBP、FIB水平与冠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炎症反应和凝血异常可能相互促进,共同诱发斑块破裂,引起ACS.MCP-1与冠脉积分正相关,可能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对ACS患者联合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尽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