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无偿献血是指健康适龄公民自愿无任何报酬地献出少量的血液,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影响.使血容量下降.大脑广泛供血不足引起的综合征.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为减少献血反应.促进无偿献血开展。笔者自1997年~2000年观察了23560名献血员中224人献血反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偿献血已成为每个健康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由于人们对无偿献血认识程度不同及一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在献血时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给无偿献血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多见于初次献血者,初次献血者恐惧心理的产生大部分是因为对献血知识及献血过程不够了解,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不但会影响献血者的情绪,而且会引起献血反应而使采血中断。因此,在献血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及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笔者就此分析导致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并加以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倡议无偿献血,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方法对广大健康、适龄献血者,按国家《献血法》规定,据个体体重每次科学采血200—400ml,两次采集血液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结果普洱市中心血站血液工作顺利进展,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增多,献血量逐年加大,2012年临床供血5.16吨,比去年增长28%,有效保证了医疗临床用血的供给与安全,保障了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结论科学献血有益健康.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WHO)编辑的<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安全献血>一书认为最安全的血液来源是由自愿的固定的无偿献血者提供的血液,因此对自愿的固定的无偿献血者的征召是安全输血的重要环节.笔者对自愿的固定的无偿献血者调查走访,发现存在部分无偿献血者流失的情况,为此在2003年初笔者对所有来我站进行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对可能影响再次献血的不良因素进行问卷式调查,以减少因工作失误而造成的无偿献血者流失,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邱玉霞  赵彦燕  李雪英 《当代医学》2010,16(22):121-122
做好献血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是保障无偿机采献血队伍健康发展及采集血液质量的关键。我们通过加强献血前的科普宣传,提高献血者对捐献成分血的正确认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加强献血前、献血中的心理护理,保证机采血小板采集成功;完善献血环境,保证献血的顺利进行等措施的施行,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巩固无偿献血队伍,保证献血者的安全,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6.
张金萍  巫强 《新疆医学》2007,37(2):58-60
自从1998年10月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后,就标志着我国的输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由公民义务献血制度转为无偿献血制度。我国的献血模式逐步走向国际化。但由于我国在无偿献血上起步较晚,教育力度不够,很多公民对血液常识了解甚少,认为“血液是身体的精髓,献血会伤元气”等等,大多数人不愿意献血,即使勉强献血,也只献200ml。就献血量而言,作如下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无偿献血是指健康适龄公民自愿无任何报酬地献出少量的血液 ,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影响 ,使血容量下降 ,大脑广泛供血不足引起的综合征 ,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 ,为减少献血反应 ,促进无偿献血开展。笔者自 1997年 - 2 0 0 0年观察了 2 35 6 0名献血员中 2 2 4人献血反应情况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  2 2 4人次献血反应为 1997年 - 2 0 0 0年的 2 35 6 0名献血者中 ,按照采血操作规程每人采血量为 2 0 0 ml。1.2 方法 观察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及献血后是否出现晕厥、惊厥…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世界尚未发明其组成和功效与人类血液相同的替代品的今天,健康者的血液在救死扶伤中依然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我国是无偿献血起步较晚的大国,又是医疗用血数量惊人的大国,在经历了有偿献血、义务献血两个发展阶段后,目前普遍采取的是单位计划献血与个人自愿献血相结合的献血模式。为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保障医疗安全用血,确保献血者与用血者身体健康,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卫生部最近提出了在3~5年时间内,全国范围内力争全面实现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占无偿献血总量的比例达到80%。这是一个艰巨而繁重的目标任务。要实现此目标,必须在法律、政策、道德、文化、宣传、动员、行政、奖惩、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出台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献血管理办法与措施,促进我国的献血工作,尽快使我国实现由单位计划献血转向以公民自愿献血为主体的无偿献血新模式,确保安全足量医疗用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笔者就我国全面实现无偿献血提出九项方略。  相似文献   

9.
献血虽然是在适龄健康的人群中进行,因个体差异有极少数人尽管平时身体素质较好,但在献血过程中还会出现晕厥反应。晕厥发生率占献血总人数的0.65%,经对症处理和必要护理,一般在数分钟后得以恢复,无任何后遗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献血400 ml后相关血液学指标恢复情况,以获取我国献全血者的最适限量及频次的科学资料.方法 选择各年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其年龄、体格检查与血液检验均符合现行我国法规要求,在其献血前及献血后24小时、7天、1个月和3个月采集血样,进行:WBC、RBC、HGB、HCT、PLT、TP、ALB、血清铁检测,对各项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献血后3个月内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结论 献血后3个月的恢复期是安全的,全血献血间隔三个月、献血量400 ml对献血者身体健康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健康教育,普及献血知识,提高血液合格率,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壮大无偿献血队伍,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方法 :选择我区2015年8-11月无偿献血者2493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口头宣传,实验组采取全程规范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在献血反应发生率、转氨酶初复检不合格率、一次献血400毫升比例、脂肪血发生率、再次无偿献血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对两组无偿献血者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结果 :实验组一次献血400毫升和再次无偿献血比例有所增加,献血反应发生率、脂肪血发生率和转氨酶初复检不合格率均有所减少.结论 :通过加强对献血者规范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强献血者的献血意识,提升公民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提升采血量,保障临床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和全面推广,我国的有偿献血和指标献血已经基本被街头自发无偿献血所代替,街头无偿献血已成为最重要的献血途径。为了充分保证献血的健康和血液质量,献血前对献血进行Hb检测是国家规定的必须执行的内容。目前我国血站用于检测Hb的方法主要有硫酸铜比重法、血色素目测比色板法(HCN)和使用血细胞计数仪。为了选择更适合街头无偿献血工作的方法,现使用三种方法对同一批血样进行检测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莉 《吉林医学》2010,31(36):6867-6868
<正>血是生命的源泉,当今医学造血功能还不够发达,临床使用血液替代只能从一个健康的身体采集,采集血液在健康人群是一个关键的护理工作。献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是捐血经验少或献血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明显的头晕、头晕、恶心、  相似文献   

14.
无偿献血是指健康适龄公民自愿捐献血液的过程,对具体实施血液采集的血站来说,献血者的护理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献血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以及能否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的安全。现将无偿献血的全过程护理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分柝两种献血方式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方法:根据血液质量要求检测301例亲友互助献血者、809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亲友互助献血组5项血液筛查结果不合格率高于无偿献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是献血事业的发展方向,亲友互助献血只能作为一种特殊时期季节性血荒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医疗临床用血基本上都来源于无偿献血.但献血群体的文化层次、经历背景和年龄、性别参差不齐,其生理、心理状态差别很大,造成献血者献血过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或较强烈的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17.
241例献血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性反应。本文对 2 4 1例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便更好地开展献血工作。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2 0 0 1年 1月 1日~ 2 0 0 1年 8月 3 1日在血液中心采血车参加无偿献血人员 94 5 6人次。其中首次献血为74 4 5人 ,2次 (或 2次以上 )献血人次为 2 0 11人次 ,共发生献血反应 2 4 1例。同时对献血员是否就餐观察了 14 70人。1.2 方法 :献血反应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 ,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 ;中度 :除轻型症…  相似文献   

18.
献血所致应激状态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献血是一种救死扶伤行为,是医务人员施行静脉穿刺术获取机体能完全代偿,不影响健康血液量的过程,必然引起躯体应激反应,目前我国无偿献血刚刚起步,献血知识还不普及,对献血认识没有共同看法,受个人的文化、习俗、经历、家庭、所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献血同时引起心理应激,应激一旦产生,原则上都会即产生生理反应,又引起心理反应[1],献血产生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机体能否适应,直接关系采血过程的完成、血液质量、无偿献血的开展,本文通过对我站107名献血者在献血时产生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如何减轻献血应激反应以适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献血者在献血400ml后相关血液学指标恢复情况,以获取我国献血者献全血的适当限量及频次的科学资料。方法:选择各年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其年龄、体格检查与血液检验均符合现行我国法规要求,在其献血前及献血后24h、7d,1个月和3个月采集血样,进行WBC、RBC、HGB、HCT、PLT、TP、ALB、血清铁检测,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献血后3个月内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结论:献血后3个月的恢复期是安全的,全血献血间隔期在3个月、献血量400ml对献血者身体健康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献血反应的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健康适龄献血者 ,很少发生献血反应。但在献血过程中 ,由于精神因素、采血环境、服务态度、采血技术等原因 ,引起一部分人的献血反应的发生 ,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正确宣传解释献血反应是推行无偿献血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进而保证无偿献血的顺利进行。本文就本单位 1998- 10 - 0 1以来 ,78例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1 一般资料从 1998- 10~ 2 0 0 1- 0 4,我站共接待无偿献血者 15 ,0 6 5人次 ,共发生献血反应 78例 ,占无偿献血采血人次的 0 .5 %。其中男性 5 2人 ,女性 2 6人 ,18~ 2 5周岁 41人 ,占 5 2 .6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