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运动员特别是从事耐力训练者常有窦性心动过缓,文献报告运动员安静时出现的心动极缓可达到29次/分、25次/分,睡眠中可达到21次/分。有少数出现窦房传导阻滞,与一般临床所见不典型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似,唯训练良好的运动员虽有心动过缓但多无  相似文献   

2.
男子拳击运动员心电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参加 2 0 0 0年全国男子拳击冠军赛的 5 6名优秀拳击运动员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运动员组心电图异常者 33例 (不包括窦性心动过缓和左室高电压 ) ,占全部调查对象的5 8 93% ,低于对照组 ;运动员组窦性心动过缓、左室高电压、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分别为 87 5 %、5 1 78%、7 14% ,高于对照组的 4 3 78%、18 34%、0 5 4 % ,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0 0 5 )。拳击运动员的平均安静心率为 4 8 2 4± 9 0 6次 /分 ,低于对照组 (P <0 0 0 5 ) ,而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率接近对照组。拳击运动员上述心电图特点是良好心力储备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安静心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我国930名优秀运动员的基础心率进行调查,从整体、项群和项目等不同层面比较分析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心率储备情况。结果发现,我国优秀男运动员安静心率平均58·95次/分,女运动员59·02次/分。男、女运动员最低心率均为37·00次/分。我国优秀运动员安静心率在各运动项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快速力量项群运动员安静心率最快(男子66·23次/分;女子66·50次/分);速度耐力性项群,格斗对抗性项群,同场对抗性项群安静心率较低,并与快速力量项群存在显著性差异。我国优秀运动员整体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为55·29%。其中,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最高,达65·28%,其他依次为格斗对抗、速度耐力、表现难美、隔网对抗项群。快速力量项群运动员心动过缓发生率最低,仅为20·00%,显著低于其他项群(P<0·01)。本调查涉及的部分项目中,花样滑冰运动员心动过缓发生率最高(91·67%),其他依次为现代五项、散打、柔道、曲棍球、赛艇、皮划艇、足球、击剑、摔跤、排球、篮球、自行车、跳水、跳跃、羽毛球、网球和短道速滑,举重项目运动员心动过缓发生率最低(16·22%)。结果提示,长期运动训练可使优秀运动员的心率储备增加,安静状态下呈能量节省化状态;不同的项群项目特征以及运动员身体机能代谢对长期系统专项训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进高海拔地区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耐力性运动员赛事前后心电图变化。方法:用12导同步心电图机对参赛运动员行赛事前后心电图检查。结果:运动员赛前与赛后心电图对比发现最多见的,心律失常为窦性心动过缓、右束支阻滞、左心室高电压等,二者无明显差别。结论: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运动员心电图在赛事前后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员窦性心动过缓(窦缓)的电生理特点。方法:25名有窦缓的划船运动员进行了经食管心电生理测定及阿托品试验,并与普通健康人对照。结果:运动员组的SNRT和SNRTc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值各为<0.01及<0.05);SACT也延长,但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两组阿托品试验均正常;对SNRT、SNRTc及SACT延长者静注阿托品后复测,两组均恢复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作者认为窦缓是运动员的正常生理现象,是长期体能训练后心功能改善及迷走神经亢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特征,为加强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8年间63名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率60次/分以上38例占60.32%,60次/分以下25例占39.68%,40次/分以下1例占1.59%;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有:窦性心动过缓25例占39.68%,窦性心律不齐8例占12.70%,左心室高电压10例占15.87%,个别出现传导阻滞和ST段改变。结果提示:要加强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小儿心动过缓的类型和病因,为小儿心动过缓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6例小儿心动过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新生儿心动过缓中窦性心动过缓10例,房室传导阻滞5例,窦房传导阻滞1例;30例儿童心动过缓中窦性心动过缓12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窦房传导阻滞4例,室内传导阻滞4例,游走心律1例;由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者35例,心脏本身疾病所致者9例。结论小儿心动过缓中窦性心动过缓占绝大部分,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小儿心动过缓大多由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其次为心脏本身的疾病所致;小儿心动过缓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某部特种兵参加27km武装越野考核前后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应用手握式脉搏血氧仪分别测定参加武装越野考核特种兵59例在静息状态下(考核前)的HR和SaO2,以及27km武装越野考核后即刻HR和SaO2;并比较正常HR组(≥60/min)和窦性心动过缓组(〈60/min)的差异。结果:参加武装越野考核特种兵正常HR51例,窦性心动过缓8例;正常HR组和窦性心动过缓组27km武装越野考核后HR均显著上升(P〈0.01),窦性心动过缓组较正常HR组HR上升幅度更加显著;SaO2两组考核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特种兵窦性心动过缓多为正常适应性生理现象,能承受高强度军事训练,但应与病理性心动过缓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托品联合氨茶碱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及用药依从性,以期找到临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最安全有效的方案。方法将收治的60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托品(0.3 mg、3次/日)的同时给予氨茶碱缓释片(100 mg、2次/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品(0.6 mg、3次/日)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统计比较患者总体疗效、药物副作用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药物副作用对照组高于观察组,二者比较有差异( P<0.05)。结论小剂量阿托品联合氨茶碱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确切,较小的药物副作用大大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该方案是临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8岁,因胸闷、头晕、乏力,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入院。既往健康。体检:血压17/11kPa,心界不大,心率40/min,期前收缩0~2/min,无病理杂音。X线胸片、电解质无异常,临床诊断: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待排除。心电图检查: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心率38/min。24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律不齐,心率30~88/min,平均43/min;房性期前收缩1382/24h,单源、单发,部分呈二联律,部分未下传。阿托品试验:>90/min,随着心率减慢,出现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在心电监护下以普罗帕酮(心律平)静脉注射,注射前心电监护导联示:P-P间期1.60s…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老年人较常见疾病之一,其特征是窦房结处于抑制状态,在产生窦性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表现,如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停顿及快-慢综合征等。病情严重,预后较差。笔者1996-2003-12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少年运动员心电图及其异常表现。方法:分析2005~2008年在北京市先农坛体校门诊部进行常规体检的1241名青少年运动员的静息心电图。受试对象年龄9~17岁,训练时间4~10年,其中男性719名,女性522名,均为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涉及26个运动项目。结果:(1)1241名青少年运动员中,752名存在心电图异常,占60.6%。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左室高电压检出率分别为35.70%、35.13%和20.06%。房室交界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I、III、avf导联ST-T改变和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分别为4.11%、1.40%、1.21%和1.13%。(2)青少年运动员平均心率为63.91±10.68次/分,其中男运动员为62.33±10.79次/分,女运动员为66.00±10.18次/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体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的平均心率为61.66±9.89次/分,技能主导类项目的为66.82±10.99次/分,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电图特点是长期、系统的训练所致的心脏适应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急性颈髓损伤与窦性心动过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导致的严重的颈髓损伤(CSCI)会使脊交感神经下行通路中断和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发生短暂的萎缩,而迷走神经的传入和传出冲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导致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失衡,发生窦性心动过缓,被称之为压力反射迷走神经性心动过缓(BVB),严重者可出现心脏停搏。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是发生于颈髓损伤后的1周以内,持续时间一般为7~10天。使用β-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激活心脏交感神经的活性,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们共行老年窦性心动过缓390例麻醉,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缓慢性心律失常可分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性阻滞、房颤伴慢室性心律、房室传导阻滞、交界部或室性自博心律,可表现为暂时性,也可以表现为永久性。  相似文献   

16.
潜水员的心脏泵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从事潜水作业的人员,由于高气压作用的累积性影响,机体的心血管系统亦会发生一些适应性变化,潜水员的窦性心动过缓和窦  相似文献   

17.
窦性心动过缓(窦缓)在飞行人员大体检中极为常见.为探讨飞行人员窦缓的临床意义,我们对来院疗养的飞行人员与地勤人员的检查结果进行了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原驻训官兵心电图状况及其与年龄、驻训海拔高度和驻训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阿坝藏区各驻训部队官兵中575份体检心电图报告作为研究对象,以海拔高度、驻训时间和年龄作为分组变量。所有心电图报告由同一心内科高级职称医师复核并修正后形成最终的心电图报告,记录异常心电图情况。结果 575例中,异常心电图者238例,占41.39%。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88例,占32.70%,窦性心律不齐109例,占18.96%。其他异常心电图28例,占4.87%,包括ST段改变13例,束支传导阻滞4例,T波改变3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房性期前收缩2例,心房颤动1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异常Q波1例,P波增宽1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海拔高度组和不同驻训时间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在不同海拔高度组和不同驻训时间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海拔高度越高驻训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结论 高原驻训官兵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为主,其他异常心电图类型发生率低,但与海拔高度和驻训时间呈正相关,需重点关注及防治。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0岁。颜面及双上肢浮肿头痛20d人院,既往有高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及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病史,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20.
病人,女,45岁。患者2年前开始无任何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尤其以蹲位转为坐位时明显。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和呼吸均正常,血压80/50mmHg(1mmHg=0.133kPa),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血糖和血脂均正常。诊断:(1)低血压症;(2)窦性心动过缓。给予5%黼萄糖注射液250ml加脉络宁注射液20mJ及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注射用三磷腺苷辅酶胰岛素1支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