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对80例25~45岁糖尿病患者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检测,根据抗体的阳性和阴性、胰岛β细胞的功能差异、尿酮阴性和阳性将其分为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酮症组和2型糖尿病非酮症组。将2型糖尿病酮症组与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非酮症组在临床特征和实验指标方面进行比较总结。结果与2型糖尿病非酮症组比较,2型糖尿病酮症组的患者发病年龄小、病程短、胰岛功能差。与1型糖尿病组比较,胰岛β细胞功能相对较好,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结论自发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具有不同的临床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酮症起病抗体阴性的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型。方法酮症起病抗体阴性中青年糖尿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根据胰岛β细胞功能保留与否分为β+组与β-组,比较不同组别在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C肽(FCP)、血脂、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史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其随访观察,6个月后比较各组血糖、胰岛功能等情况。并选取非酮症起病2型糖尿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酮症起病抗体阴性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起病时平均Hb A1c达12.39%,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82∶1,超重和肥胖占67.7%,高甘油三酯血症(TG)占58%;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起病年龄较小,Hb A1c较高,FCP较差(P<0.05),BMI、血脂各项、高血压史、6个月后Hb A1c和FCP及临床缓解、非胰岛素依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体阴性中肥胖组较之非肥胖组,起病时BMI、TG、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史较高,6个月后胰岛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后者,血糖控制效果更好,临床缓解和停用胰岛素比例高(P<0.05)。抗体阴性中β+组较之β-组,起病时BMI、FCP较高,6个月后胰岛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后者,血糖控制效果更好,临床缓解和停用胰岛素比例明显高(P<0.05)。结论酮症起病抗体阴性的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具有许多2型糖尿病类似的临床特点,大多数经短期胰岛素治疗后胰岛功能恢复较好,分类上考虑归为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者和胰岛β细胞功能保留者。  相似文献   

3.
以自发酮症起病的新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自身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Ab)、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b)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在以自发酮症起病的新发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起病状况、胰腺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61例以自发酮症起病的新发糖尿病患者,以放射配体法测定GAD Ab、IA2Ab和IAA。比较胰岛自身抗体在不同发病年龄组、不同体重指数(BMI)组、不同程度酮症组及不同空腹C肽(FCP)水平组的阳性率,比较胰岛自身抗体阳性与阴性组起病状况和胰腺β细胞功能的差异。结果161例患者中,共68例(42.2%)被检出存在1种或多种胰岛自身抗体,其中胰岛自身抗体在起病年龄≤20岁、BMI≤18.5、FCP水平较低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与胰岛自身抗体阴性组相比,抗体阳性组存在发病年龄较轻、BMI较低、发病时酮症程度较严重、胰岛分泌功能较差等特点。结论在以自发酮症起病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病年龄较小、BMI较低、C肽水平较低的患者胰岛自身抗体的阳性率较高,属于1A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大,属于1B型或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小。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β细胞分泌功能较差,应尽早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酮症倾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 69例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记录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一般资料,检测血糖、血酮、血气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胰岛自身抗体、空腹及餐后2h C肽。结果:⑴抗体阴性组(n=56)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比抗体阳性组(n=13)大,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三酰甘油、空腹C肽、餐后C肽均较抗体阳性组高,血酮及HDL-C较抗体阳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短病程组(<6月,n=38)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比长病程组(≥6月,n=18)小,短病程组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大,体重指数、腰臀比、三酰甘油、半年后达到缓解期的患者比率均较长病程组高,酮症诱因所占比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短病程糖尿病酮症患者中肥胖组(BMI≥25kg/m2,n=18)发病年龄比非肥胖组(BMI<25kg/m2,n=20)小,肥胖组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大,腰臀比、空腹及餐后C肽、半年后达到缓解期的患者比率均较非肥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病程酮症患者可归类于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且肥胖的酮症倾向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缓解期,在缓解期能基本恢复正常的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在无症状期及发病后一定时期中可以检出多种胰岛抗体。其中胰岛细胞抗体 (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的测定可用来评价 1型糖尿病的发病危险性及鉴别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我院采用酶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64例糖尿病患者及 4 1例正常人进行了ICA、GAD测定和比较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对象 按 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 ,未用过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64例 ,分为两组 ,1型糖尿病 ( 1-DM)组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2 3 1岁 ( 10~ 57岁 ) ,平均病程 1 2年( 1月~ 18年 )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早期诊断,以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154例初诊的糖尿病患者的GAD-Ab和ICA,分析临床特征与抗体的相关性,并随访观察C肽水平的变化.结果 GAD-Ab阳性25例(16.2%),ICA阳性27例(17.5%),单抗体阳性18例(11.7%),双抗体阳性17例(11.0%).抗体阴性组与抗体阳性组在发病年龄、体重指数(BMI)等临床特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随访2.5年,两组的C肽水平均有所下降,抗体阳性组餐后2 h的C肽水平极显著高于抗体阴性组(P<0.01).结论 发病年龄、BMI等临床特征对诊断LADA的意义不大,抗体阳性患者的胰岛储备功能恶化迅速.  相似文献   

7.
GADAb、ICA和IAA联合检测与LADA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联合检测GADAb、ICA和IAA。早期诊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 ) ,以保护胰岛 β细胞功能。方法 初次临床诊断的 2型糖尿病 (2 -DM ) 13 0例 ,正常对照组 5 0例分别用酶免法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 (ICA) ,用放免法测定胰岛素自身抗体 (IAA)、空腹及餐后 2小时胰岛素、C -P ,另予每例测身高和体重 ,计算BMI。结果 DM组抗体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与肥胖及超重组 (BMI >2 3kg/m2 )相比 ,非肥胖组 (BMI≤2 3kg/m2 )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 ,抗体阳性组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于阴性组。结论 临床初步诊断的 2 -DM者胰岛 β细胞自身抗体的检测 ,有助于LADA的早期诊断和其 β细胞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比较急性型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及自身抗体等临床特征有无性别差异。方法利用SPSS软件分析2002-2007年我院收治的193例该病患者资料。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6∶1,在入院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及并发神经病变等方面无性别差异。但与男性相比,女性发病更早、入院时病程更长、空腹C肽水平更低、发生过酮症酸中毒者比例更高;14岁(青春期)前起病者上述指标无性别差异,14岁以后发病者女性较男性的病程更长、空腹C肽水平更低;14岁后发病的男性空腹C肽水平明显高于14岁前起病者,而14岁后发病女性的胰岛自身抗体总阳性率及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明显高于14岁前起病者。结论青春期以后急性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临床特征上可能存在性别差异,性激素可能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成人隐匿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是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一个重要亚型,其发病缓慢,且发病初期的临床特点酷似2型DM,因此易造成临床误诊。目前区分LADA与2型DM的重要指标是前者的患者血清存在胰岛自身抗体。本文就462例临床初诊为2型DM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检出率及其临床生化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是新近发现的糖尿病中的一个亚型,以胰岛β细胞在遗传与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缓慢、进行性损伤直至功能衰竭为特征,目前一般以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阳性的成年起病的2型DM为诊断标准。本文作者对2型DM以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22例诊断LADA,并对LADA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作临床分析。作者认为对临床上疑为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者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可抑制自身免疫进展保护受损胰岛β细胞,并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